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例谈

2023-07-04夏健君

中小学德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家乡革命红色

夏健君

摘 要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是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要的教学资源。以红色精神为核心统领全面梳理、系统建构“红色史迹点”“红色路线”本土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库;以历史情景再现、走进家乡革命人物、故事等,创新体验式、故事讲述、研学、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引领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实现精神成长。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红色文化资源;革命传统教育;课程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6-0054-02

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旨在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1]广州本土独特的革命和建设红色文化资源无声诉说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开展民主主义革命和当代对外开放的全过程。其所蕴涵的革命精神与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在近现代中国的生动践行﹑深刻创新、鲜明升华,从而成为极富传承价值的历史财富。基于此,我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着力开发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以其丰厚的精神底蕴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助力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

一、以红色精神为核心,建构本土文化教学资源库

“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最接近现实、最感性、最摸得着和看得到而又最为亲切的德育资源。”[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发本土文化资源,重在以鲜活的历史人物、可触摸的历史古迹、详实记载的历史事件等丰富教学素材,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切身体悟革命精神,为认同夯实基础。这要求我们全面梳理本土红色文化资源,以精神为核心系统建构教学资源库。

红色文化资源从广义上包含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抵御外侮和追求民族独立、为推翻反动统治和实现人民解放而在全国各地的革命斗争及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各类文化载体。狭义上则主要指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九十多年间,在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所凝结而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的红色文化资源,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宝库中无与伦比的瑰宝。[3]

从形式上,红色文化资源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红色文化资源含七类:一是原始文献档案与出版物,包括政策文件、革命报刊书籍,领袖的经典著作、书信和诗词,著名将帅、烈士及理论家的著作;二是革命旧址、战争遗址和先辈旧居;三是先辈遗物和革命实物;四是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特殊革命场所;五是人物传记、回忆录、红色访谈资料;六是各类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剧和文化产品;七是各类爱国主义教育网站和各类“微”信息资源。而无形红色文化资源则包括:一是口口相传的革命事迹和英雄人物故事;二是辈辈相传的红色歌曲、歌谣;三是各式精神资源,如广东精神、深圳精神等。[4]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数十年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广州现存各类红色文化资源保护良好,整体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国家和社会各个层面以及全体人民重视弘扬红色文化、传递理想信念。广州市各级部门加强联合,着力打造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农讲所、中共三大、广州起义等旧址为核心,多维度发掘本土红色文化优势,循着“红色史迹点→红色路线→红色精神”由点及面地全方位打造广府红色品牌文化。[5]据此,我们以红色精神为指引,建构“红色史迹点”“红色路线”教学资源库。

其中,“红色史迹点”是纪念性场所或尚未开发利用遗迹的统称,其以广州众多史迹点为依托,拓宽原有红色文化资源理念外延,挖掘散落在广州各处的红色基因。“红色路线”指的是根据革命先辈围绕重大事件设计的丰富多样的红色参观学习路线,引领学生通过“寻”“访”“追”“思”等方式,将散布的史迹点加以整合,深化红色文化感悟,切身与革命先辈处于“同一境界”,从而深刻理解其“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红色精神”指的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多种革命精神,如黄埔精神、广州起义精神、农民运动,以及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的精神等。教学着重从中找到与时代一致的契合点,深入发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时代特征,厚积学生精神底蕴。

二、创新学习方式,深化本土红色文化精神实践体悟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通过参观访问、现场观摩、研学旅行等方式走向社会,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6]我们以精神为核心统领,将静态的“红色史迹点”“红色路线”开发为动态、多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资源,展开教学实践,引领学生深入体悟革命精神,为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仰和价值观念奠定基础。

再现重大事件情景的现场体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注重带领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增进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而本土红色资源正是学生身边的社会大课堂,我们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场所,带领学生走进“现场”展开学习与体验。例如,在“开天辟地的大事”(五年级下册)一课教学中,立足教材涉及的中共一大召开及阅读角补充的“一大”会址介绍,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学校附近的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再现首次修订党的章程的历史、首次制定《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等重要史实。学生现场聆听瞿秋白版、萧三版的《国际歌》,在雄壮有力的歌声中深刻领悟“奋勇前进”的精神,切身感悟革命情怀,烙下“家门口的红色记忆”。

走近家乡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述。我们尝试开发广州本地的场馆资源并整合红色影视资源等,以视听、参观为基础鼓励学生讲述红色故事,深入感悟革命精神。例如,在“请到我的家乡来”(三年级下册)一课教学中,我们以家乡地理位置寻找为引,鼓励学生深入家乡生活,了解家乡的语言、饮食、风俗等,提升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在此基础上,立足第三课时“我的家乡人”,借教材各行各业人物为家乡做出贡献的提示,让学生思考“家乡哪些人令你佩服呢?你佩服他们什么呢?”自主探寻、讲述广州英雄人物故事。学生通过场馆参观访问、资料整理等,深情讲述了广州本土人物——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杨匏安的事迹:扎根广州为革命事业奋斗,是华南地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开办了“注音字母教导团”,为党、团组织培养宣传干部;坚持勇认为先,不肯徇私滥任,不收受任何礼金礼品,不为亲朋故旧说情,保持着廉洁朴素的作风。由此,学生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了深刻的领悟,自豪感和认同感油然而生。

重走家乡红色路线的研学体悟。学校所在的广州市越秀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全区33.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31处红色革命遗址和124处红色旅游资源点,这些红色资源是党史、新中国史和广州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单元教学中,我们依托本土红色资源,设计了“百年追梦,越秀之行”主题研学。例如,基于教材素材设计,包括黄花岗起义、中共一大召开、农民运动讲习所等,带领学生走进越秀区博物馆,以其推出的《百秒看百年》红色故事系列微视频,全面了解中共广东区委的历史贡献;走进中国共产党广东之行委员会旧址,“穿越”探究历史事件现场,通过系列博物馆、纪念馆的红色研学,深化红色文化精神体悟。在此基础上,观看优秀电视电影片段,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长征》等,让学生自主选择、编剧,开展角色扮演,展现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以此,让学生切身体悟正是革命前辈的披荆斩棘、负重前行,换来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激发其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发本土红色文化资源的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自豪感,賦予其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49.

[2]林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德育资源研究[J].高教探索,2013(4):142.

[3]王庆林.论广东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05):48.

[4]马瑗.广东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科学路径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03):.

[5]苏昕宇.试论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建构与创新——基于广州现存红色文化资源的考察[J].客家文博,2019(03):43.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家乡革命红色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