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知力行:一体化视域下《读本》教学建构

2023-07-04李明艳

中小学德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统整读本绿水青山

李明艳

摘 要《读本》教学强调致知力行,立足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整体建构教学过程。一体化把握内容脉络,明晰年段递升、主题递进的“知行”教学逻辑;以单元主题统摄《读本》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循着“知行递进”的主题线索统整开发教学资源,以项目式学习统筹推进教学实施,力行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知行合一,更好地培育核心素养。

关 键 词 《读本》;一体化;致知力行;知行合一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6-0043-04

“一体化”在思政课建设中具有特殊指向性,主要是指把思政课建设作为一项铸魂育人的系统工程,以立德树人宏观视角出发,协同教学育人、优化衔接融合,打造各学段纵向衔接、横向贯通、有机融合的立体化、协同性思政课课程体系。[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简称《读本》)是學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也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道德与法治课堂是义务教育阶段《读本》落地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作为主讲人要善于统整道德与法治与《读本》教学,既要“致知”:通过教学让学生读懂并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从“理论”到“课程”的提炼;更要“力行”: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从“课程”到“实践”的递进。实践中,我们一体化地理解《读本》内容,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强调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探索致知力行的一体化教学。

一、一体化把握《读本》内容脉络,明晰“知行”教学逻辑

《读本》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编排不同年段的内容。教学要一体化地把握《读本》的内容脉络,立足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体现年段递升和主题递进,从认知、理解到认同践行建构教学思路。以此链接“读本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助力核心素养发展。

年段递升深化感知理解。《读本》分学段分册编写,注重遵照不同年龄学生认知特征,按序编排统筹实施。读本教学应从小学阶段的启蒙引导到初中阶段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为高中阶段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与实践体认奠定基础,更好地促进理性认同,提升政治素养。如此,学生才能在更高学习阶段逐步形成理论思维,实现从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做到融会贯通。这要求读本教学注重年段递升,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用富有时代气息的鲜活内容丰富与充实教学内容[2],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走进国情、社情、民情,感受、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纵向看,小学阶段《读本》分低段(6讲)、高段(14讲)两部分开展,旨在培育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志向树梦想,为中国梦而努力。教学要立足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开发社会生活资源,借助“画面回放”“视频再现”“故事演绎”“语录诵读”等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知道美丽中国是我家,增强国家自豪感,懂得中国共产党是我们的 “主心骨”和“定海神针”,增强国家认同感,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初中阶段读本共8讲,重在引领学生树立政治观点,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可通过议题式教学等方式创设生动的事例情境,引领学生走进国家、社会生活展开体验与思辨。从“是什么”的视角,让学生深入了解党是民族复兴的引路人,了解“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感受改革之“涉险滩”与“啃硬骨头”,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主题递进深化价值认同。一体化逻辑启示我们,小学阶段着重“点到为止”的启蒙,引领学生感性认知“是什么和为什么”;初中阶段则微观细化学习内容,进一步由表及里地引领学生理性反思“是什么和为什么”[4]。《读本》在阶梯迈进的一体化逻辑下,通常围绕同一主题编排学习内容,这为不同年段提供了明晰的教学指引。教学应基于内容的一体化,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生活实际,凸显思政课渐进育人的特点,引领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反思不断深化价值理解、体认,循序渐进养成政治认同、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这一逻辑反映在《读本》内容编排中,小学某一讲的主题通常是初中某一讲主题的某一框内容。

以“爱军”主题为例,小学高段《读本》第12讲“强国必须强军”从国防和军队导入,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老兵故事引入话题,设计了“和平需要保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发扬拥军爱民的光荣传统”三个板块。教学可围绕以下环节展开:导入走进读本故事,了解军人习近平;课初回顾抗争历史,感受军弱则国弱;课中穿插阅兵视频,感受军强则国强;课末激发身边寻觅,践行拥军爱军传统。

初中《读本》第6讲“筑牢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围绕两个板块展开: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不难看出,第一板块是小学高段的课题,可视为小学阶段读本的延伸和拓展;“强国必须强军”板块则进一步论述原因:应对世界形势的必然要求和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支撑。教学可借助资料卡片,引领学生品读习近平语录,回顾已有的拥军爱军活动,从而阶梯递进地理解爱军主题的意义,深化爱国爱党的政治认同,激发自信自觉的责任意识。

二、“知行递进”提炼主题线索,统整开发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往往就一个知识点或单课展开,学生难以对知识形成全面认识与理解,而单元主题教学因其视野整体性、思考深刻性、思维逻辑性,被认为是克服传统教学弊端,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5]基于此,我们可尝试以单元主题统摄教学内容,以更宏观的视角俯瞰“一体化”,围绕主题有机统整《读本》和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循着“知行递进”的线索,统整开发教学资源。

学习主题的提炼与选择是统整《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读本》教学要整体把握内容并分析各个话题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立足课程特性和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注重整合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提炼有价值的主题。综观小学和初中《读本》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不难发现,爱党、中国梦、改革、责任意识是共同的主要主题。诸如小学低段《读本》第6讲“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和高段第10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初中第14讲“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主要指向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培育。其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道德与法治课程之“我与自然”密切关联,成为统整教学的基础。

“我与自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各年段教材均有编排,主要分布在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六年级上册四个单元,呈现有机衔接、螺旋上升的逻辑。其中,“让生活多一点绿色”(四上第四单元)延续二年级有关空气和水环境污染的话题,从了解环境污染现状到学会合理使用资源,再到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选择层层递进,在“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结尾的活动园提出:谈谈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理解。这一活动园设计对应高段读本第10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讲以余村为例,引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话题,从和谐共生、美景永驻、保护生态三个板块,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通过塞罕坝环境变化过程,体会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例举环境保护具体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落实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培育。

综合分析不难发现,两个内容从环境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关注污染问题,关注垃圾再利用,探索解决方法,进而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认同,体现了从知到行的递进过程。厘清这一“致知力行”的逻辑,我们着重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围绕本地环境治理的样板村、样板河、样板地,引领学生走进身边的社会生活展开实践探究,从小教材见大思想,从小课堂见大社会。

具体而言,立足家乡“后塘河”治理过程,深挖“让生活多一点绿色”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个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统整开发教学资源。两个内容虽然导向一致,但侧重点、深浅度不同。前者教学以后塘河的白色污染现象为切入点,以其“前世之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了解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进而寻求解决方案,以此落实认识并体会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内生环保意识,强化环保行为;后者《读本》教学则基于“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单元教学,以“后塘河”项目化学习深挖“后塘河”德育内涵,深度链接地方社会生活,并引入碳中和、碳达峰等时政热点,从对社会负责到对国家、全球环境负责,实现责任意识的进阶。

如此,从“前世之殇”到发现“今生之美”,以“五乡人在行动”统整余村案例资源,进而未来畅想,引领学生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参与者,“致知力行”内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认同和责任担当。

三、“知行合一”推进项目学习,统筹教学实施过程

素养导向的学习强调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学习生活与真实生活融为一体,在问题解决中落实知行合一。在以单元主题统整《读本》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我们以“知行合一”的项目式学习统筹推进教学实施。

“让生活多一点绿色”单元项目式学习围绕“地球保卫战”项目主题项目,串联“塑料王国新闻发言人应聘”“变废为宝创意设计比拼”“帮地球妈妈找退烧贴”子项目,从环境污染问题入手,关注垃圾的再利用,倡导学生过低碳、绿色的生活,从知到行层层深入,促进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踐行绿色生活的意识和责任担当,实现“致知力行”。

具体而言,教学以“从白色污染说起”为立项启动课,以课前活动“我与塑料的一天”关联日常生活开启探究,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两难问题辨析等,回望“我与塑料的一天”,通过“改一改”寻找解决方法,以环境日主题减塑、捡塑等环保行为践行初步激发环保责任意识。之后,以“塑料王国新闻发言人应聘”为驱动性任务,分小组展开项目探究。新闻发言人要为塑料申冤辩解:“塑料本无错,生活不能离,造成糟糕的原因是人类不当行为导致塑料垃圾的产生无限扩张,引发灾难”;进而提出要“减塑”“捡塑”的紧急呼吁。

“变废为宝创意设计比拼”子项目着重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发挥生活创意,主动积极利用身边的垃圾创造新产品,亲历感受“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瓶盖象棋、轮胎花盆,吸管笔筒、旧衣改造的购物布袋”等垃圾改造物让垃圾成为了“错放的新财富”,学生在创意节约、再利用资源的体验中践行环保理念,守护美好生活。

“帮地球妈妈找退烧贴”则依托故事“地球发烧了”创设项目情境,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引领学生走进有一定难度的“温室效应”话题,驱动其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开启探究和交流分享,发现自己也是排放温室气体的一员,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地球妈妈的孩子;进而引导学生尝试改变日常生活中不恰当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践行绿色生活,以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在此基础上,立足《读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讲内容进一步开展项目式探究。全班围绕大主题“发现后塘河之美,做美丽五乡小卫士”,分小组进行四个小主题探究:发现后塘河今生之美;了解后塘河前世之伤;发现后塘河未来之美;建设家园我们在行动。引领学生深入地方生活,在生动的实践中践行环保意识,培育责任担当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东坡,王学俭.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内涵、挑战与对策[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21(03):60-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8.

[3] 国家教材委员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EB/OL].(2021-07-21)[2023-04-26]. https://www.gov. cn/zhengce/zhengceku/2021-08/25/content_5633152.htm.

[4]创新创优高校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改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01-03.

[5]钟启泉.单元设计:撬动课堂转型的一个支点[J].教育发展研究,2015(12):1-5.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统整读本绿水青山
统整教学的策略研究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雏燕
构建适合学科核心素养转化的课程统整设计
散文诗小型张读本
新时代机关党建简明读本
绿水青山
统整经典细品析 多维阅读提素养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