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建设探究

2023-07-04汤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建设

摘要 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人才是关键,农民教育培训是基础。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教学体系中配合理论教学、提升学员实践操作技能、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试验场和训练场,在农民教育培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建设,是全面提升农民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的培训对象、培训形式、功能定位、建设原则、建设模式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09-0175-04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和现实要求。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着眼于提升培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打造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培训设施完备、示范带动力强、培育成效显著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搭建了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训实操为手段的农民教育培训基础平台,创新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模式,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调动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紧密结合,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强化实践育人,教育兴业,助力乡村人才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训基地不仅是农民经过培训蜕变为新农人的孵化地,也成为了提高教师科研教学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训练场[1]。教师经过在实训基地的锤炼,不但熟悉了农民教育培训的特点和农民需求,还提高了农业生产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必将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

1 培训对象、内容及形式

1.1 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是科技文化素质相对较低,思想保守,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较难的农民。在实训基地,最新的农业科研成果和农业推广技术得以真实、生动地展示在广大农户面前,能转变成其听得懂、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的实用技术,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应用[2]。

1.2 培训内容

实训基地课程以实践操作和实用技术为主,着重解决生产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空泛枯燥的理论说教,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农民参训的积极性。农民亲临现场、耳闻目睹、有问有答,形成教与学的良好互动,也提升了培训效果。

1.3 培训形式

实训基地提供了生产现场模拟训练和实践操作的环境,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训练,有利于参训农民了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制度和流程,熟悉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掌握标准化、产业化、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提升高素质农民培育成效。

2 功能定位

2.1 承接培训任务

在当地农民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组织安排下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相关具体任务,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开展课堂培训、实习实训、示范指导等教学活动,突出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强化动手实践操作,坚守实训基地的教学本色。

2.2 开展示范引领

面向当地农业从业人员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示范推广,引领提高周边农户先进科技和物资装备的运用水平。

2.3 延伸对接服务

通过创业指导、政策咨询、技术共享、信息互通和品牌共创等方式,与小农户形成稳定利益共同体,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3 建设原则

3.1 自主自愿、合作共享

尊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单位的意愿,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和机构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资源优势,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主管部门与实训基地依托单位在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

3.2 产业导向、科学布局

聚焦各地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科学谋划实训基地建设布局,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形成技术应用展示、实践实训教学、能力发展提升、跟踪指导服务、创业创新体验等种类齐全、功能多样、覆盖全面的实训基地网络。

3.3 就近就地、服务农户

尊重农户意愿,遵循农户学习规律和特点,方便农户参加学习,满足其多样化需求,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新装备、新模式等培训,为广大农户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服务,提升其技术技能水平和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便利性。

3.4 质量优先、分层选建

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线”理念,分层选优选建,强化标准引领,健全规章制度,打造師资团队,强化实训条件,开展动态管理。县级实训基地应突出“田间实训”,重实践重技能,发挥教学的便利性和培训的普惠性;市级实训基地应在提升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市场开拓精神及创业兴业实践等方面有较好的示范带动能力;省级实训基地应具备较高的软硬条件,着重培养当地产业发展带头人和示范引领力量。

4 建设模式

实训基地的建设应按照主动申报、考察调研、规范建设、认定挂牌、高效运作、动态管理6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展开,多方联动,实现实训基地的“多点创建、全面覆盖”。努力呈现创建的4个特点:一是突出多产业特色,根据乡镇产业分布特点,分类创建;二是突出多区域覆盖,每个乡镇创建一个基地,实现“一镇一基地”;三是突出多经营主体,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多种新型经营主体参与创建;四是结合乡村振兴示范村、先进村建设,发展更多示范村、先进村试点创建实训基地。

4.1 主动申报

农民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应广泛宣传,组织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申报创建。乡镇应立足本区域产业布局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选定1~2个优势或特色产业,通过农业经营主体自愿申报,乡镇农业主管部门初审的方式,初定创建主体。初定应统筹高素质农民培训规划,科学谋划,合理决策。

4.2 考察调研

组建实训基地创建领导班子并对申报创建主体进行考察,着重考量以下4个方面:一是创建主体生产经营是否规模化、标准化;二是创建主体是否具备所需的硬件条件;三是创建主体是否具备典型性、代表性;四是创建主体积极性、意愿是否强烈。同时,做好拟建基地周边学员培训需求的调研工作,包括基本信息、产业结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等内容。调研可采取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通过访谈、调查问卷、座谈会等多种途径,了解当地产业现状和突出问题,结合产业发展和培训需求制定工作目标,实现精准培训。

4.3 规范建设

对于考察不合格的创建主体应限期整改,创建应遵循“质量优先 宁缺毋滥”的原则,如仍达不到要求的应不予创建。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六个有”的标准,即:

4.3.1 有产业基础。建设一定生产经营规模、运行管理有序、示范引领较好的特色产业,服务乡村产业振兴与乡村功能价值拓展。

4.3.2 有培育场所。拥有一定面积和相应教学设施设备的培训教室,保障学员集中学习和实践操作需要。

4.3.3 有管理机构。设置以实训基地依托单位管理为主、地方农民教育培训主管部门等参與的工作管理机构和人员队伍,负责实训基地的日常运作和培训管理。

4.3.4 有师资团队。组建以实训基地技术人员和地方“土专家”“田秀才”为骨干,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农技推广部门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单位技术人才参与的师资团队,开展实习实训、经验讲授、跟踪服务等。

4.3.5 有管理制度。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基地运行管理制度,包括组织架构、办班流程、基地负责人职责、农民辅导员职责、实训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实训基地自有师资继续教育制度等,做到制度“上墙”。

4.3.6 有典型示范。遴选一批通过实训基地的教学培训和引领带动逐步成长壮大的典型示范户,供学员对标学习借鉴。

4.4 认定挂牌

农民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对相应层级实训基地的申报创建主体进行现场核实和认定。通过认定的,由相应的农民教育培训主管部门发文并挂牌。实训基地挂牌是整个创建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邀请市县农业农村局和乡镇分管农业的相关领导出席挂牌仪式,还可以邀请地方电视台、融媒体等进行宣传报道,以此强化宣传,争取更多资源,激励更多的经营主体申报创建、农民积极参与培训,提高办学质量。

4.5 高效运作

4.5.1 锚定需求,确定专业。围绕当地产业需求,结合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等当前农村重点工作,因地制宜举办乡村振兴等特色专业培训班,开展订单培训。

4.5.2 精心组织,优化培训。一是找准对象,重点抓好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等培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示范带动能力;二是创新形式,开展试验示范性实操、种植竞赛、参观学习、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学员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三是优化师资,根据培训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及时调整、充实讲师团,通过丰富的课程设置和持续的师资队伍优化,打造精品课堂,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提升培训效果。

4.5.3 严格管理,提高成效。由专人负责培训班班务管理工作,确保培训前、中、后的每个环节严谨有序。建立健全实训基地管理档案,包括调研报告、培训计划、学员资料、成绩分析、资料照片、财务报支等材料,训后进行培训效果评估,并将以上材料分类归档存放。

4.5.4 跟踪服务,培树典型。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加强对培训对象的跟踪服务指导,帮助建立示范基地、创办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农业技术等方面的业务指导,着力培树致富典型,助推高效发展,促进增收致富。

4.5.5 加强宣传,辐射示范。农民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总结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典型案例,挖掘优秀负责人和农民辅导员的先进事迹,推广教学规范化建设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类媒体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及时报道培训工作动态及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发挥典型引路作用、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引领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4.6 动态管理

为规范基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对已认定的实训基地进行动态管理。建立实训基地的监测、考评和退出机制,每年以培育服务绩效为核心指标(包括任务数量、进程时效、服务对象满意度等),对课程内容、培训组织、日常管理、培训效果等方面进行年度评价,对业绩显著的予以表扬激励,对成效不突出的予以整改督促。每2年开展1次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复核评估,对实训基地“六有”建设条件不达标,培训效果不明显或弄虚作假,建设依托主体破产、解散或被注销等情形的予以淘汰。

5 建设展望

5.1 健全政策激励机制

收集、整理、汇编农民培育典型材料并印制成册,宣传成功案例,同时给予一定的扶持奖励,激励涌现更多的创业英才;制定实训基地负责人、辅导员等高素质农民培育先进工作者的激励政策,鼓励优秀人才投身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各地农民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落实建设经费投入,支持改善教育培训软硬条件,并争取在农业项目、职称评定、人才评选、荣誉激励等方面予以倾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功能职能发挥较好的实训基地,可根据其工作业绩,统筹高素质农民培育财政资金进行适当的经费补助;支持实训基地或依托单位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等方式独立承担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

5.2 组建基地联盟体系

为了搭建信息和资源共享的平台,实现基地间人才、信息、教学资源的交流共享,产业的协同发展,组建基地联盟体系。基地联盟应包括辅导员、技术专家联盟,基地负责人联盟,产业区域联盟等,它是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的有效延伸,是解决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力手段[3]。

5.3 创新基地培训形式

借助抖音、快手等直播服务平台,引入当前流行的直播元素丰富培训,作为辅助教学和后续跟踪服务的手段,融合基地现场实操的带入感,增加课堂的沉浸式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5.4 定期组织参观学习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思路,定期组织实训基地负责人、辅导员参观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更进一步打造精品课堂、高效课堂;组织学员在基地、县域间多层次、多领域的观摩学习与交流活动,促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6 结语

总之,今后要积极探索高素质农民培育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发展路径,以农民为中心,努力构建集教育培训、实习实训和创业孵化于一体的服务平台,加快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戴征堂.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育应用性高级农业人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2(6):132-134.

[2] 时宝胜.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农家参谋,2019(6):88

[3] 李高瞻.组建农民田间学校联盟体系  推动农民田间学校发展壮大[J].农民科技培训,2018(3):9-11.

(责编:张宏民)

作者简介 汤勇(1979—),男,湖北人,农艺师,从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