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上善德育”成就“上善之才”

2023-07-04林传生

中小学德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万物德育理念

林传生

摘 要学校德育的校本化构建,是新时代基础教育的关键命题。基于办学实际,扎根办学实践,通过德育理念的树立与成长目标的确立,德育课程的研发与成长载体的明确,德育活动的开展与成长样态的展现,实现以“上善德育”成就“上善之才”的办学追求。

关 键 词 学校文化;上善德育;上善之才;校本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6-0041-02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学校教育的崇高使命,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指针,更是学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中心工作。构建高质量德育体系,是学校完成这一崇高使命的必要作为。近年来,梅州丰顺东留中学扎根传统与现实的在地文化土壤,基于办学实际,走出了一条以“上善德育”为特色的高质量育人之路。

一、文化溯源:“上善德育”的理念确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长对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1]据此,学校需首先明确德育理念,来回应坚守怎样的立场,铸就以高质量德育育人的基石的时代之问,并进而以此引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东留中学坐落在丰顺县留隍镇凤凰山下、韩江水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乡亲勤劳刻苦、拼搏向上、乐善共进的精神品质,孕育出一大批各行各业的榜样精英。以朱孟依先生、许应裘先生为代表的留隍杰出乡贤,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和兴教办学等各项慈善事业,将刻在基因里如水般的“上善”展现得淋漓尽致。学校因循厚重的乡贤文化不断演绎着教育的“上善”之美。由此,基于对《道德经》所言“上善若水”之理的确信,基于对《礼记·中庸》所言“为学笃行”之理的追崇,学校将办学理念凝炼为“上善若水,笃行见美”,并进而将德育理念厘定为“利万物,润众人,益生活”,以期培养出能够胜任未来社会要求的上善之才。

以“利万物”为理念的“上善德育”,所追求的是引领每一个学生“若水”一般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会在荣宠万物中友利于万物,进而使万物也能友利于个人与群体的健康快乐成长。以“润众人”为理念的“上善德育”,所追求的是引领每一个学生“若水”一般与众人和谐共生,学会在携手众人中润泽于众人,进而使众人也能各润其泽且润人之泽地健康快乐成长。以“益生活”为理念的“上善德育”,所追求的是引领每一个学生“若水”一般与生活和谐共生,学会在探索生活中有益于生活,进而使生活也能有益于每个人的健康快乐成长。概括来说,以“利万物,润众生,益生活”为核心理念的“上善德育”,就是视德育若水与视生命若水,旨在构建既利万物而使万物友利成长,又润众人而使众人润泽成长,也益生活而使生活有益成长的校本德育。

这样的“上善德育”意在培养的“胜任未来社会要求的上善之才”,既具有成事成人的“上善”品性之才,又能够体现成事成人的“循道”作为之才。这就意味着“上善德育”的实践探索,指向的是促使每一个学生心怀上善之品、信守上善之道,笃行于友利万物、润泽众人、有益生活的发展境脉之中,进而能够丰富上善之质,成就上善之才。

二、品质寻根:“上善德育”的课程研设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依据。[2]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目标,学校将国家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分别作为“上善德育”的基础性课程和特色化课程。基础性德育课程以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主,以其他学科课程为辅,注重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等进行细化,并落实到各学科课程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渗透到学生心里,从而夯实学生胜任未来的发展根基。

特色化德育课程由“寻史笃善”课程群和“四季上善”课程群构成,是关联国家课程、统筹地方和校本课程而成的课程集群。

“寻史笃善”课程群以“寻史探风采,笃善胜未来”为理念,集合国家课程11门学科,融合专题教育、校园活动和校内外实践活动等,创生了涵盖七至九年级的统整式探究性学习。在这样的课程里,学生展开项目式的探究性学习,先从学科教材中探寻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相关联的课程内容,再从文本类、视听类、实地类拓展性资源中探寻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建设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员“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优秀品质,发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伟大实践历程,打好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如,在“学党史人物,做时代新人”活动中,师生先共读《中共党史人物传》系列丛书,形成与分享读书心得,再开展相应的实践探索活动,并通过融媒体等在全校传播,促使全校师生深入学习党史,学做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时代新人。

“四季上善”课程群以“一年四季,活化上善”为理念,从一年四季的自然规律和初中生的成长规律出发,按四季时序开展德育活动,帮助学生在日常养习活动、专题教育活动、校园德育活动、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历练成长,绽放“若水”般的上善品性。如,日常养习活动与校训“博学、笃志、崇德、致远”相整合:将“博学”与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四大学习习惯相整合,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习惯养成中实现“博学”的训育效果;将“致远”与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四大做事习惯相整合,让每个学生在做事习惯养成中实现“致远”的训育效果;将“崇德”与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的做人习惯相整合,让每个学生在做人习惯养成中实现“崇德”的训育效果。实践中,这些习惯养成与训目“博学、崇德、致远”相融通,同时这些习惯养成的过程也是活化上善品质的过程。

三、成长表达:“上善德育”的活动落地

为帮助学生成长为胜任未来社会发展的上善之才,学校从“勤于运动”“善于阅”“乐于探索”三方面推进上善德育活动,让学生尽展“上善之才”的成长样态。

勤于运动而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上好体育课,开展大课间活动,拓展课外体育,是学校确保学生每天锻炼时间和质量的常规举措。在体育教学中,学校充分挖掘体育项目中的德育元素进行相应的教育,如田径项目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球类项目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密切配合的品质,技巧类项目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篮球嘉年华”“拔河嘉年华”等赛事活动的常态化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毽子等社团活动的坚持举行,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田径运动会、体育文化艺术节的定期举办,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促使他们培养攻坚克难、合作奋进的精神,学会创新,敢于挑战,从而持续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3]

善于阅读而生成智识随身的本领。为了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学校建成全新的智慧圖书馆,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并要求各班设立班级图书角,让图书充分流动起来,让阅读持续进行。同时开展学生海量阅读活动,通过分时段、有梯度、多角度的阅读,拓展学生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学校坚持开展“悦读星”月月评选、“师生家”一书共读、“悦读星”榜样共学、“悦读星”好习共养等“上善书香美校园”活动,让每个学生以书为友,因读获益,不断生成智识随身的本领。学校还依托“紫琳读书会”拓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走进留隍镇口铺村委开展“家校共读·携手未来”阅读活动,鼓励家长多阅读,多与孩子和学校沟通,有效提升了孩子阅读能力。

乐于探索而形成持续创造的品质。学校注重引领学生在校园生活与校外生活中积极探索,提升创造本领。如,学生依托学校“上善融媒工作室”,通过自主编创、自主导演、自主拍摄、自主剪辑宣传片的探索活动,创作了原创MV《老师我想你》《为教师亮灯》《我爱你东中》等作品,不仅宣传了学校,也培育了利用新技术进行创造的本领。又如,学生依托校外社会大课堂,通过学雷锋志愿服务、实践体验成长、劳动基地种植、研学旅行、敬老院慰问等实践活动,学会在学中做、学中用、学中创,从而深度体验与创造了“利万物,润众人,益生活”的德育生活。

参考文献:

[1]朱耀华.论新时期的教育思想领导[J].教学与管理,2011(21):6-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41-62.

[3]孙云晓,邹泓.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5.

(作者单位:丰顺县东留中学广东梅州 514361)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万物德育理念
万物皆可折
万物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假如万物会说话,绝对会把你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