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面引领 赋能同行

2023-07-04欧阳琪申瑶瑶李昱娴

中小学德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工作坊家校育人

欧阳琪 申瑶瑶 李昱娴

摘 要推行正面教育是育人方式的重大变革。通过组织创新,推动育人方式变革;彼此赋能,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构建课程,培养积极人格品质;协同行动,推进家校合力育人,实现学校德育改进,开创办学新局面。

关 键 词 正面教育;学校德育改进;赋能;协同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23)06-0008-03

2016年天河区教育局开始推行正面教育,2020年成立区正面教育校际联盟,天府路小学作为第一期牵头校,在“从需求出发,在坚持中发展”这一核心价值理念指导下,提出“因为需要、有用、幸福——所以坚定”的正面教育主张,通过“和美+”正面教育行动,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学校在机制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家校协同合作等方面开创了“人境生和、德行立美”的办学新局面。

一、组织创新:推动育人方式变革

《中小学德育工作制指南》指出:“加强组织领导,是推动德育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的关键,是贯彻落实好《指南》的基本保证。”[1]为此,学校成立以校长、分管德育副校長负责,学生指导中心专业助力德育处工作的德育团队,下设两校区正面教育双料讲师担任主持人的德育工作室,以及四位专职心理教师担任主持人的心理健康咨询室,班主任、副班主任和新教师自组织式积极参与各项德育工作(见图1)。德育处和学生指导中心互为依托、德育工作室与心理健康咨询室优势互补,这样的组织机构开创了德育工作融合推进的新局面。

二、彼此赋能: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学校以正面教育理念开展“和美+”正面教育行动, 让老师们在“分享、教研、互助”中彼此赋能,实现专业成长。

(一)线上读书乐分享

学校借助联盟每周日的线上读书会参与阅读分享活动,迄今为止已开展64期,线上观摩教师近18600人次,学校教师先后21人次参与分享、展示和回应。老师们每周日晚8点相约云端,围绕《儿童的人格教育》《阿德勒心理学讲义》《父母挑战》《教师挑战》《幸福的科学》等体现正面教育理念的著作进行分享交流,分享人结合正面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案例进行分析。除了分享与回应两种形式,还积极介绍学校正面教育的特色亮点。观摩教师互动交流的新颖方式,营造了良好阅读氛围,拓宽了教师们的视野,极大地鼓励了教师相互借鉴学习、积极行动。

(二)育人锦囊聚智慧

学校利用班主任教研和学校校本培训时间,请正面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的班主任分享“我的正面教育育人锦囊”,从班级问题剖析出发,分析问题成因、学生需求、工具运用和育人成效,观摩老师及时反观自己的教育教学,在吸纳他人解决问题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改进自己的育人方式与策略。例如:“怎样树立良好班风”“怎样让学生更亲近我”“我怎么表达学生更易于接受”等专题,就特别受到老师们的推崇借鉴。学校还利用班主任教研和学术节推出“和美讲坛——班主任系列”,在弘扬正向师德师风的同时,给予班主任一个介绍正面教育的发声场。三年下来超过30位班主任登上和美讲坛,介绍正面教育带班理念、方法及成效,体现了积极向上的和美教师风采。其中吴必娴老师的正面教育带班方略从“和美讲坛”脱颖而出,参加广州市班主任技能大赛获“带班方略”单项一等奖、综合二等奖。尹丹媛、丘洁莹、叶颖恩、梁媛四位班主任在和美讲坛讲述自己平凡岗位上运用正面教育春风化雨的感人故事,赢得了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校(华南师范大学)专家的高度赞誉。

(三)多维研讨助成长

1.工作坊研讨。一是模拟带导。学校坚持每学期开展新教师工作坊活动,让新教师们体验和学习使用工具。以“一个带多个”“几个带一群”的方式,结合现实班级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正面教育理念与方法,让新教师真正学会并理解运用正面教育方法。二是“自组织”学习。自组织,顾名思义就是自发组织、自愿参与。工作室每次在群里发布学习活动主题,老师们都会一呼百应地带着自己的困惑来到工作室进行一对一学习,讲师们则车轮式解惑答疑。在这样的学习中,正愁不知如何创造性召开家长会的郑老师如获良方,顿解燃眉之急;年轻班主任陈老师则从“自组织”学习中收获了如何与高学历家长沟通的技巧。老师们的反馈,让讲师们内心充满了幸福感。就这样,工作坊从仅有6位讲师、4位教师的小团队,慢慢扩展为有着17位讲师、100多人抱团的大队伍。

2.班会课研讨。学校通过正面、心理两大工作室集备教研,不断探索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班会课程,在研讨中基于班级的真实问题,通过讨论,提出和落实解决方案。由于给学生的指引清晰,专注于解决交往过程中的挑战,学生学习到了正确的交往方式,建立起连接、共情、信任的共同体。

一是解决即时问题的小班会研讨。教师一旦发现德育管理中的问题,即马上组织集备,围绕问题开展10分钟小班会,让同学们通过头脑风暴解决问题,如“我的大课间锻炼我做主”“我是班级小主人之服务岗位跟进执行”“周一升旗仪式着装礼仪”“男孩女孩相处有方”“我们的班级课堂约定”“如何保护校园墙壁”等。小班会的优势在于随时可以开展,需时短却能及时解决问题,并能持续关注这一问题的反馈与跟进。

二是按年段序列化的大班会研讨。大班会更关注学生社会情感变化的系统性研究探索。不同年龄段学生遇到的问题与需求不尽相同,解决办法与正面教育工具使用也有差异。例如:幼小衔接课“点亮我的友谊星”,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成长变化过渡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语言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规则意识明显增强;孩子也处在新的交友适应期,有的孩子能主动交友,有的孩子交友能力弱,有的孩子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容易发生冲突。在班级中,会有孩子在午餐拿饭盒、借书、值日、借彩笔等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容易产生不良后果。部分孩子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问题,但缺乏正确的解决办法。为此学校教研目标定位为通过班级真实的交往挑战,引导孩子认识到挑战产生的后果和带来的感受;通过小组头脑风暴思考总结相处的好方法,引导孩子们建立小组合作规则,专注解决方案;引导孩子尝试运用选择轮,认识交友应该具备的品质,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

三、构建课程:培养积极人格品质

学校围绕“追梦人 创学者 和雅君”育人目标,探索适应学生心理需求的德育方法,构建体现正面教育理念的天府特色德育课程,主要包括:以思政课程、活动思政和课程思政为架构的正面思政课;以大小班会课程、一班一品课程、正面活动课程为架构的正面班级课;以和雅心育课程、团辅个辅课、亲子辅导课架构的正面心育课。其中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天府少年说、天府吉尼斯、和美小舞台、和美午餐会等以正面教育理念为核心,让学生在学习与活动中被尊重、被看见、被欣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和正确价值观。

学校基于学生成长品质的培养,开展系列化主题班会,以阿德勒心理学等理论作为支撑,从建立合作、尊重差异、关注问题解决、情绪管理、沟通技巧等五个方面,探索如何将学生成长品质分成不同层次,同时调查了解学生需求与困惑,整理出各年段有代表性的学生需求,按高、低年段成长品质的培养进行主题班会设计。高年级围绕“让父母更了解我”“如何与朋友相处”“如何与家中弟弟妹妹相处”等问题设计情绪管理和沟通技能相关课程,如“创建积极暂停区”“烦恼与愿望”“有效和无效的集体倾听”“我怎样听,你才愿意说”等;低年级围绕“如何让老师更关注我”“如何让父母长辈信守承诺”“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等问题设计尊重差异、建立合作和关注问题解决相关课程,如“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外面是丛林”“体验差异”“选择轮”等。

正面教育班会课通过在课堂上营造尊重平等、安全自由的班级氛围,借助头脑风暴共同制定班级约定,让学生自主解决班级问题。如此,班级问题少了,同学们积极性和参与性高了,班级荣誉增强了,班风班貌有了明显改善。

四、协同行动:推进家校合力育人

家长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学校通过家长育德、互助和暖心三大行动,共商共议学校发展,协助统筹社区内的场地、设施以及学校周边的社会资源,让家长了解正面教育理念和方法,与学校共创“人境生和、德行立美”的和美氛围。[2]

(一)育德行动——家校和谐沟通

正面教育理论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行动的基础。围绕这一核心理念,学校就亲子沟通问题以“家校沟通沙龙”的形式,邀请家长代表作为嘉宾进行互动交流;基于班級突出问题,以案例呈现形式,通过头脑风暴解决问题;围绕职业特点和社会热点开设家长讲坛,引导学生通过家长这一社会资源了解校外广阔的世界;指导家长学习家庭教育技能与知识,通过开展《家庭教育促进法》宣讲及“家长共读一本书”沙龙活动,引导家长懂法学法,齐阅读、乐分享。

(二)互助行动——家长正面成长

深入开展“正面初体验”等一系列家长工作坊体验活动,让家长了解更多更有效的正面教育方法。一是就班主任求助较多的班级管理问题,主动邀请家长到校参与体验课,了解和体验正面教育的工具;二是家长工作坊活动,通过家长问卷调查,针对不同年段、不同学生特点开展不同的家长工作坊活动,如关注优点专场、识别情绪专场;三是基于学生成长需求开展“青春期孩子的养育家长工作坊”和“二胎家庭沟通家长工作坊”等活动,引导家长与不同心理状况下的孩子科学交流。

(三)暖心行动——正面实效家访

家访是家校沟通的有效形式,学校积极开展正面实效家访:一是依托区级心理健康课题开展实效家访的方式建构及家庭教育课程的摸索;二是针对学生在校表现及行为,不断完善班主任一级评定、心理教师二级跟进、家校三级沟通的家访形式,根据家校沟通的实际问题,不断优化家访形式,提高家校沟通的实效性。

作为学校德育的创新形式,正面教育的推进打造了一批懂学生、有方法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培育了拥有良好品格和社会情感技能的学生,团结了一批掌握科学育儿方法、构建了良好亲子关系的家长朋友,师生和家长共同创建了正面引领、赋能同行的和美校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EB/OL](2018-01-16)[2023-05-09]http://www.moe.gov.cn/jyb_xwfb/ s271/201801/t20180116_324827.html.

[2]杨景萍."四维一体"构建学校德育生态体系[J].大庆社会科学,2023(01):144-149.

责任编辑 王清平

猜你喜欢

工作坊家校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关于发起创建“家校共育实验校”的函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