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志+正面:打造天河德育新样态

2023-07-04申瑶瑶李乔士心

中小学德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天河区天河立志

申瑶瑶 李乔 士心

近年来,由于网络社会中不良思潮的侵扰,导致部分学生精神追求缺失,内在动力不足,学校德育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帮助学生树立人生志向,激发成长动力,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忽视学生深层需求,忽视人的成长困惑,缺乏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没有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需要结合起来,是学生内动力缺失的关键。”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建辉这样说道。

基于对“人”的关注,天河区教育局从学生成长需求入手,沿着“一个愿景、双轮驱动、三重优化”路径,通过正面教育和立志教育落实校家社协同共育,培育学生高远志向、积极心理和健全人格。

一个愿景:让孩子脸上有笑容

天河区作为广州教育的高地,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让幸福笑容成为都市学子们的时代画像,是需求也是责任。2020年,天河区教育局出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天河幸福标杆行动计划》,旗帜鲜明地提出“孩子有笑容”的行动目标。

“让孩子脸上洋溢幸福笑容,既是天河学子的外在画像,也是天河教育的价值追求。”王建辉认为,让学生心向阳光,培育积极健康的人格心态,是教育的应有之义。

据2022最新数据统计,我国有一半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其中18岁以下患者占总人数的30%。中小学生心理问题之严重可谓触目惊心。

为此,天河区教育局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搭建组织架构、配齐心理教师、加强家校协同、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品牌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通过心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幸福笑容已成为天河区德育工作的价值追求。

围绕“让孩子脸上有笑容”这一愿景,天河区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推动,多方联动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多所学校着力“心育”建设,培育学生积极人格。

华阳小学以“成为一个温暖童年、照亮梦想、向阳生长的地方”为办学愿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阳光七品”太阳娃。学校结合实际开展校本“向阳心育”课程建设与实践活动,营造充满关爱、和谐、奋進的“暖阳心育”校园心理环境,让每一个太阳娃都能如小葵花一样,向阳而生、快乐成长。

天府路小学构建“和合雅正”心育范式,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正面教育相融合,在学科渗透中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引导学生向阳成长。

“学校教育除了传授知识,还要点亮孩子们的幸福心灯。”王晓芳校长介绍说,天河第一小学的“生生教育”就是以培养孩子的心理能量与综合素养为依归,通过校内校外多层面教育系统的协作统一,让每位学生蓬勃生长。

科学的教育理念带来了教育的新样态,培育了学生阳光成长的新生态。“让孩子脸上有笑容”,正成为天河区的教育现实。

双轮驱动:开启学校德育新气象

从根源上说,学生精神疲怠是在精神追求和内在动机上出了问题,为此,天河区教育局整体推进“立志教育”和“正面教育”,通过这两大项目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成长、家校协同育人等有机整合,使天河教育生态得到全面优化。

“立志教育强化理想信念与价值引领,正面教育创新德育理念与教育工具。通过两大项目的双轮驱动,很好地回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王建辉说。

开展立志教育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坚定理想信念,将个人成长与服务他人、社会、祖国结合起来,从实现自我主动发展—领会国家发展使命—树立远大奋斗理想三个方面,系统构建教育内容及实施序列。在这方面,天河区许多学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五山小学把新国学作为立志教育载体,引导学生把个人梦与中国梦联系起来,把个人成长与祖国建设结合起来,用新的内涵阐释、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认同、热爱民族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沙河小学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积极开发富有特色的系列国防教育校本课程,并将学校“少年军校”活动与立志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旭景小学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及本校特色,通过班会立志、课程立志、思政立志、活动立志,建设了丰富多元的立志教育资源库。

开展正面教育则从关注学生困惑入手,直抵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需求,通过挖掘、提取、优化教育资源中的正面教育因素,来激发、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引导学生成为正向发展和积极参与社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天河区自2016年开始实施正面教育。为了让教师们适应新的教育观念,转变传统育人方式,全区120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全部参与系统培训,累计参训人数逾三千人。

2020年10月27日,广州市天河区正面教育、立志教育校际联盟成立。为实施“天河优教行动”计划,推动正面教育、立志教育校际间协同发展,天河区教育局决定遴选45所中小学校成立正面教育校际联盟,22所中小学校成立立志教育校际联盟。一个全新的教师成长共同体的组建,标志着天河德育的创新设计走向实践落地。

目前,立志教育校际联盟已扩增至28所中小学,正面教育联盟由54所中小学和30所幼儿园组成。两大联盟占全区中小学的63%。联盟学校采取自愿报名方式。学校参与积极性很高,参与教师充满动力,形成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

校际联盟丰富了学校德育内涵,也为年轻教师解决成长困惑创造了机会。

华阳小学一位新老师在接手一个“活力四射”的班级后,一度对这个积极向上,但又因学生自我、好胜而导致班级问题层出不穷的班集体倍感困惑和难受。通过正面教育理论对班级的诊断,这位老师找到了解决问题“良药”。

针对班级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他安排了“感恩”与“查理的故事”两节主题班会。“感恩”帮助孩子们把目光从自我转向他人,体会他人对自己的付出与帮助。“查理的故事”让孩子们思考自己的不当言行会给他人带来的伤害,学会友善对待他人。班会效果出奇地好,班级氛围从此悄悄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帮助他人、帮助班级建设的行列,让人感动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

校际联盟的学习与研究也消解着教师们的职业倦怠。汇景实验学校的隆峰老师从教25年,她曾一直想不通:自己全心全意关心、爱护学生,为什么学生感受的却是严厉和控制?她用尽方法去接近、理解他们,他们为何对她敬畏有余、亲近不足?

直到她读了《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才终于茅塞顿开,并开始了正面教育的探索。2018年9月,隆峰老师接手初一年级一个新班,从开学起,她就按照正面教育的工具进行班级建设,收效甚好。后来,他们班成了天河区第一批正面教育实验班。为更好地落实正面教育,她一有时间就到各个学校听课观摩,参加区里组织的各种工作坊活动,和各实验班班主任交流,并将学习所得积极运用到班会、班级事务甚至家长会中。

正面教育的神奇魅力,慢慢改变了学生,改变了家长,也改变了隆峰老师。三年的正面教育实践,丰润着她的教育生活,也疗愈着她曾经倦怠的心。让她倍感欣慰的是,科学的教育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年后的中考,他们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总分位居全校第一,一同学获全校最高分、天河区第二,示范性高中上线率100%。

一位“学霸”的家长在感言中说:“特别感谢老师们营造的团结温暖、互助上进的班级氛围,特别感谢有益有趣的正面教育班会课,它让孩子们真正受益匪浅。”

立志教育和正面教育,悄悄改变着天河教育的生态。为充分发挥两大项目的育人功效,天河区教育局积极推行创新机制,深度优化教育改革。

他们分别印发《“正面教育”校際联盟工作方案》《“立志教育”校际联盟工作方案》,鼓励两大项目根据自身特点寻找合适的运作机制。

宽松的工作机制激发了联盟的创新动能。立志教育联盟成立了班会课程、思政课程、学科课程、特色课程、活动课程、评价研究六个小组,深入开展教育研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联盟每年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两周一次小组教研,每月一次联盟内教研,每学期中学、小学各组织一场现场会,每学期一次总结会,每年度举办一次研讨会。

正面教育联盟由三大中心发挥专业支持作用。其中教师发展中心以提升教师素养为目标,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教研与培训。课程开发中心以“正面教育”课程开发和实施为目标,研发小学至高中全年段“正面教育”系列主题班会课程;汇编基于孩子问题解决的“正面教育”案例,供教师学习参考。家长指导中心则以优化育儿理念和方法为目标,引导教师运用“正面教育”理念与方法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这样的工作机制让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得以实现。

除了不断推进内部机制创新,联盟在外部还建立了自己的区域支持系统,一是组建了由四名教育学和心理学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队,全程陪伴式指导联盟开展研究和实践,保证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由区教师发展中心和思政科做好统筹协调与服务工作。

两大联盟的双轮驱动,优化了天河教育生态,给区内学校德育带来了新变化。走进学校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把学生置于“舞台”中央,越来越多的学生“被看见”、被关注,立志教育和正面教育的主题成为班会课的常态内容,班会课真正成为了解决学生问题、困惑与需求的有效载体。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名家吴颖民评价说:“正面教育的理念、方法、策略在天河已经落地,扎根。这是天河区教育局用新理念、新方法推动学校变革的积极探索,已经成为了校长、教师的行动指南。”

三重优化:为提升德育实效赋能

德育工作需常做常新,因为时代在发展,教育对象在变化。针对学生的现实变化,天河区教育局紧扣时代脉搏,坚持学习研讨,落实“三重优化”,为学校德育赋能。

优化德育教研。“教研是教师成长的核心。”王建辉说,德育队伍要强大,首先要优化我们的德育教研机制。近年来,天河区教育局高度重视教研质量,从区域与学校两大层面出发,建立系统科学的教研机制,不断更新教师德育理念,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

在区域层面,以教师发展中心有关研训员为核心,组建德育核心组及中心组,建立“区教师发展中心——德育核心、中心组——学校班主任教研组”三级教研体系,每月开展常规研训活动,并以正面教育、立志教育等带动德育队伍的专题培训和教研活动。

学校层面,建立班主任或全员导师教研机制,重点关注班级管理问题,学生成长困惑与需求,各校形成自己的教研特色。比如广州中学开展学生“追梦行动计划”研究,奥体东小学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系列班会研究,岑村小学以解决学生问题为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常态教研活动,棠下小学长期坚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研讨,五山小学立足传统文化开展立志教育,相关工作方案入选教育部“一校一案”典型案例。

为进一步提升区内教师德育科研水平,两个校际联盟积极参与省级科研课题研究,课题“基于正面教育的学校德育区域改进研究”和“基于理想信念的中小学立志教育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先后成功申报为省中小学德育课题。

优化德育队伍。2023年4月21日下午,天河区2023年中小学德育管理思想交流会在清华附中湾区学校召开,全区122所中小学德育副校长参会。华东师范大学高德胜教授受邀为全区德育管理者把脉坐诊。“优化队伍培养是我们的常态工作。”王建辉说,“这样的学习研讨活动已经成为天河区教师们的日常生活。”

为顺利推进立志教育、正面教育,夯实教师队伍理论基础,引导各校在实践中结合校情、学情将理论转化为具体策略和教育行为,近年来天河区先后培训了三千多名校长、副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等,为两大项目的顺利推动提供了队伍保障。

在队伍培养上,班主任始终是重点。近年来,天河区教育局区建立“入职班主任——新星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德育专家”专业化人才梯队建设机制,每年遴选和培养骨干班主任、名班主任,实施“种子教师培养工程”。每两年开展一次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每两年开展一次班级文化建设展示活动,每年举办心理节等活动,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优化协同机制。202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2023年1月《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颁布。这些政策的落地实施,让协同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为此,天河区教育局充分发挥广州市家庭教育基地和广州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的辐射作用,推动全区家长学校建设,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形成了“有需求分析、有核心理念、有专兼职队伍、有特色课程、有实施途径”的“五有”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实现了校家社协同教育的和谐共赢。

昌乐小学作为市家庭教育基地校,在郑蕙校长带领下一直坚持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追求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绽活力的愿景,依托省、市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构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深度激发了家校活力,形成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天河区教育局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开设家长工作坊、开展家长读书会、推送系列家长微课和育儿文章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儿观念,提升家长育儿能力。近两年天河教育公众号推送了20期“家长心理微课”和27期“正面教育智慧家长学堂微课”,开展家长读书会13次,家长培训46场,家长工作坊16次,覆盖学校37所、家长687213人次。为家长推送家庭教育视频、音频共计432个。

家长是重要教育资源。天河区教育局历来重视开展家庭互助,鼓励各校引导家长自愿组织亲子读书会、志愿服务活动、周末研学、户外体育运动等,而今这已成为天河教育工作常态。家长组织孩子们结伴走进博物馆、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植物园,乃至超市、菜市场,充实和丰富学生“双减”后的课余生活,拓展视野,发展能力,让孩子感受到社会处处是课堂,生活处处有学问,在愉悦身心的同时实现了成长。

通过近六年来两大联盟的创新探索,广州市天河区德育生态日益改善,教师在德育专业化道路上有了更多自信,学生脸上洋溢灿烂笑容,家长们越来越支持学校,成为学校教育的同盟军,天河教育呈现出更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猜你喜欢

天河区天河立志
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
春天的雨
我家的“不速之客”
湖南省潇水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家乡的橘子红了
立志乡村振兴的筑梦人
姚立志绘画作品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苏梦飞
一条天河走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