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走”教学改革在高职教育到职业本科教育过渡背景下的探索与实践

2023-06-25朱振国胡为祖

模具工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三步走模具校企

朱振国,胡为祖,左 武

(1.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2.安徽省特种设备协会,安徽 合肥 230051;3.青岛双星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青岛 266400)

0 引言

职业本科教育是职业教育在本科层次的延伸,是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实践领域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而进行的本科教育[1,2]。职业本科院校的试点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探索,积极推动新时代高等院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是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3,4]。职业本科教育是对我国职业教育层次的补充,职业本科试点建设不同于普通应用型大学建设,它的基本结构是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紧密结合。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18 年年底,教育部发文在全国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工作。职业本科教育是填补我国职业教育“空白”之举,先后批准21所高职院校开展本科教育试点,部分省市高职院校结合自身特点与条件进行“升本”准备,高职本科教育改革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高职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高职教育到职业本科教育过渡过程中,做好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教育模式下,接受高职教育的学生是侧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他们更多的是从事基础性工作,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所以不能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本科教育则不同,它是取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优势所长,既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又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能以更好的技能为社会和企业服务。这是高职教育与职业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在高职教育向职业本科教育过渡阶段,充分激活高职教育的内生动力,破解存在的各种困境,尤其是专业教学改革方面。模具制造与自动化是普通高等学校模具类专业,属于模具设计制造类大专业,从事由简单到复杂产品的模具加工工艺编制、模具零件加工、机电设备安装调试、生产线维护、生产现场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现以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模具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为例,阐述由高职教育到职业本科教育过渡背景下,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具体对策。

1 高职教育到职业本科教育过渡阶段专业建设困境

职业本科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层次提出的新要求。在培养层次上,职业本科不是高职专科简单的学制延长和“普通本科+技能”的简单结合,其独特性体现在与高职专科相比,职业本科教育对理论知识要求更高,需要学生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但是高职院校的模具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这方面相对薄弱,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训都侧重于实际操作能力,科研理论相对落后,实际上高职模具类专业学生对自身定位也是仅限于“动手操作”,这从根本上限制了高职模具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提升。职业本科模具类专业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模具类专业在当前制造业企业各类专业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具有较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然而高职模具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从事理论研究中处于弱势地位,甚至有“传统观念”错误认为高职教育模具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就是苦力工,究其原因主要是本专业的认可度不足,想要过渡到职业本科教育还有一定的距离。

与职业本科相比,高职专业在科研能力方面弱化了理论研究,强化应用型科学研究能力和工程设计、调试能力。尤其是模具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更是如此,本专业以“模具制造”为基础,强化模具专业动手操作能力,弱化了模具理论的研究工作。

1.1 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当前职业本科教学要求

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指南,包含课程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一套完善、准确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于教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职业本科的专业建设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这需要不同的学校根据转型升级或者当地区域经济的需要提出适合自身的标准[5]。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一般高职教育性质进行编制,体现不出职业本科中“实践+科研”的双重属性,与职业本科中的突出学生在实践中凝练基础科研能力的要求有差距,尤其是在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标准上。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模具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重实训轻理论”,实训内容安排比较多,如金工实习、钳工实习、机床拆装、模具制图等,较少涉及对于模具专业的理论研究,这些都是来自于人才培养方案,因此在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应进行完善优化,加强学生对模具原理、设计基础等理论的研究,培养学生“实践+科研”的能力。

1.2 “理实相融”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深度有待加强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校企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合作需求,达到互利共赢局面[6]。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向职业本科教育过渡中的重要参与元素,校企合作的突出特点是在企业项目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的练习,职业本科阶段则根据社会和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要,既要加强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职业本科教育更加全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能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

模具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校企合作中还有一定不足,根据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企业对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理论科研水平还有一定的要求,但是目前大多数毕业生还没有达到企业相关岗位所要求的基础科研水平。

1.3 专业教学建设中学生综合考核机制不完善

在各类学校的教育过程中,考核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方式,高职阶段向本科阶段过渡的考核,是课程体系衔接的关键点,是人才培养阶段性考核的标杆[7,8]。高职阶段学生课程的考核要求简单,学期末考核主要为试卷分和平时表现分考核,平时表现则主要为学生的考勤和作业,缺乏对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考核,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理论钻研积极性,也不能拓宽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知识视野。职业本科教育学生考核机制比较完善,考核内容更侧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考核体系更加多元化,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模具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延续以往其它专业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简单、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2 高职教育到职业本科教育过渡阶段专业建设研究内容

高职教育到职业本科教育过渡背景下,专业建设主要从课程体系研究中出发,在课程体系设计上,体现“能力素质本位和职业技术技能本位”思想,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知识、职业素养培养、职业能力训练、职业技术水准的综合培养。遵循以专业为主线进行课程配置原则,构建基础理论知识、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职业素养课的课程体系模块。坚持学术性与职业性融合,理论课与实践课并重。设置课程的价值取向为注重工作过程性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养成,设置课程的技术路线从工作需要出发,以技术活动为主线课程体系及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根据不同行业和职业就业要求,制定课程标准、实习标准、取得某种职业证书标准,建立职业证书与大赛获奖等对应课程免修或学分认定制度。坚持“理论+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思路,做到理论加实践、实践加创新能力培养,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模具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在适应职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实践性”原则基础上,应以“校内+校外”为基础,其中校内的实践以实训实践为主要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课程实践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实践检验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为后续教学环节提供反馈。校外则是以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为依托,及时将企业、社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等要求,探索教学模式与考试方案改革,加强在线精品课程、教材与信息化资源建设,共同组建实训室,达到资源优化和共享,具体包含以下方面。

(1)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完成实验。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更多的让学生自己找原因,最终由教师进行分析总结。以前的实验考核以实验报告书面形式为主,现改变考核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增加讨论,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验过程,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能力。

(2)实训实践。为了提高实训实践的质量,首先对实训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教授完相应理论课程后,安排相关环节的实训实践,使两者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其次根据校办工厂实际条件,加入一些较为先进的制造方法,拓宽学生的视野。

(3)企业参与。通过对以往参加学校实训实践的学生调研发现,校办工厂由于各种原因实践条件存在较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实践效果,一是与相关企业进行联系,实地参观企业,对工厂的设备、制造工艺、技术进行了解;二是邀请一些大型企业的技术人员以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先进制造方法。

在完善考核机制方面,高等职业本科教育学生考核机制更加完善,突破传统高职教育的“卷面分+平时考核分”二元机制,提倡全过程考核。

3 高职教育到职业本科教育过渡阶段专业建设“三步走”对策

职业本科背景下,对于模具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是创造“实践+科研”学习氛围,针对目前存在的困境,提出“三步走”专业教育改革目标,即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与优化、对标企业需求的理论与实践原则、培养考核机制的创新。图1所示为职业本科“三步走”教学法。

图1 职业本科“三步走”教学法

3.1 优化和重构符合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教育模式下,优化和重构符合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防止2 种极端方式:一是将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义为“高职教育plus”,直接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上增加一些选项;二是直接模仿普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一些简单修改。这2 种方式都是错误的,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要突出“理论+实践”的职业本科特色。

模具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双管齐下”的特色,既要加强理论科研水平的提升,又要求学生掌握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职业素养、技术能力、职业水平的全面建设,将企业需求的职业性和理论性进行有机结合,对标企业当前技术需求,将授课标准、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整体优化,同时要注重突出职业本科的“职业”特性,增强模具属性的“1+X”证书的实践内容,强化企业项目驱动教学方式、“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如模具三维建模“1+X”证书、模具制图“1+X”证书等。

3.2 对标职业本科教育诉求和企业需求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

职业本科的最大特色是职业性和实践性强,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普通本科相比,职业本科的学生在实践操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上都有优势,能快速融入具体工作当中,并可以运用理论所学指导具体实践。对于职业本科的学生培养,要坚持“理论与实践”、“职业与实践”的双向有机统一,确立文化理论课程在职业本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实践教学在职业本科教育中的中心地位、职业特点在职业本科教育中的指导地位。

对于模具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适应职业本科教学改革的“实践性”原则应以“校内+校外”为基础,其中校内的实践以实训实践为主要方式,校外则是以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为依托,在职业本科教育过程中,需要重视校企合作等人才培养模式[9,10]。企业和社会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归口,企业中存在的新技术、新理念、新工艺都要成为职业本科教育的规范和依据,增强学生在这方面的实践操作能力,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建立校企合作实践场所。

3.3 完善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五维一体考核机制

职业本科教育与一般高职教育存在的最大区别就是培养考核机制。职业本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有实践操作的技能,还要有基础的理论科研能力,因此在突破当前高职学生考核方案的过程中,要增加针对本科职业教育的考核。考核方案应注重理论科研和实践操作的有机统一,将实践操作中获得的理论技能提升到科研水平,这是考核的创新点和着力点。这种考核机制需要提前将考核项目进行合理赋权,然后再进行包含“生生互评”、“平台评测”、“企业导师评测”、“本科导师评测”、“教师总评”的五维一体考核评价机制,如表1所示。

表1 职业本科五维一体考核

4 结束语

模具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职业本科是和普通本科同等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高职院校升格职业本科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式,在高职教育到职业本科教育过渡的背景下,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三步走”专业教学改革目标明确,内在逻辑严密,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是总体目标的“订章程”,对标企业需求是总体目标的“照章办”,强化考核机制是总体目标的“强监管”,三者缺一不可且顺序不能乱。

猜你喜欢

三步走模具校企
《模具制造》月刊2020年订阅通知
第十三届Asiamold广州模具展盛大开幕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擦擦模具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模具制造中高速切削技术的应用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