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孕期Kegel锻炼对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作用

2023-06-19汪波琴徐扬

系统医学 2023年3期
关键词:经产妇盆底肌力

汪波琴,徐扬

1.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扬州 225000;2.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南京 211500;3.扬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江苏扬州 225007

盆底功能障碍即因盆底组织支持能力缺陷,盆腔脏器功能、结构异常的一组的疾病。盆底疾病在城市女性群体中整体发生率约9.67%,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的因素很多,常见如高龄、妊娠、多产、盆底先天薄弱等[1-2]。近年来较多研究指出,分娩中因盆底肌肉、韧带牵拉损伤与锻炼,可造成盆底组织功能结构改变,进而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故临床应加以重视,积极做好防治工作[3-4]。目前常用对盆底疾病的保守治疗手段有盆底肌锻炼、盆底康复治疗等而Kegel锻炼简单易行,无需使用设备,能够随时进行锻炼,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盆底疾病的发生[5-6]。近年来因生育政策的调整或者三孩政策开放,经产妇数量增加,而经产妇盆底支持结构面临多次损伤,发生盆底功能障碍风险更高。基于此,为进一步改善其产后盆底功能,本研究选择2019年6月—2022年8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医院规律产检、分娩,并愿意行凯格尔锻炼的经产妇250名,探讨了孕期Kegel锻炼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接收经产妇250名,根据锻炼情况将其分为经常锻炼组80名、偶尔锻炼组109名、无锻炼组61名。经常锻炼组年龄21~38岁,平均(27.95±2.15)岁;学历:初中及以下12名,高中35名,大专及以上33名;孕次2~5次,平均(2.47±0.12)次;产次2~4次,平均(2.25±0.09)次。偶尔锻炼组21~39岁,平均(28.10±2.24)岁;学历:初中及以下17名,高中52名,大专及以上40名;孕次2~5次,平均(2.46±0.13)次;产次2~4次,平均(2.23±0.10)次。无锻炼组21~38岁,平均(27.85±2.27)岁;学历:初中及以下10名,高中25名,大专及以上26名;孕次2~5次,平均(2.48±0.11)次;产次2~4次,平均(2.24±0.10)次。3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申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规律产检、分娩;主诉愿意开展凯格尔锻炼;建档孕周13~20周;单胎头位;经产妇;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无法正确掌握Kegel锻炼方法者;合并妊娠期特殊疾病者;既往盆底功能障碍者;分娩前产检次数小于5次者;恶露未净或阴道流血者;未于本院进行产后复查。

1.3 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在入组时宣传Kegel锻炼的作用,并由盆底康复师进行盆底肌锻炼方法指导。具体训练内容包括:①排空膀胱,收缩肛门和阴道,持续3~5 s后,放松5~10 s,2~3次/d,时间控制为15~20 min/次,100个/次。训练可在站立、坐着、躺着时进行,整个过程是盆底肌收缩,腹部、臀部及腿部肌肉放松,反复练习直至掌握。②在孕妇不能自行完成时,康复师可对食指消毒并套上一次性避孕套,置入孕妇阴道,指导其收缩阴道、肛门,存在紧缩感即提示成功,让孕妇记住该感受,后续维持锻炼。锻炼期间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创立微信公共平台方便大家直接交流沟通,并及时予以指导、监督。在所有孕妇掌握训练方法后,发放盆底肌锻炼调查问卷,让产妇自行进行填写,根据孕妇每周锻炼次数分为3组,即经常锻炼组(锻炼次数≥5次/周)、偶尔锻炼组(锻炼次数1~4次/周),无锻炼组(未进行盆底肌锻炼)。

1.4 观察指标

①3组尿失禁评分比较。于分娩前、产后3 d、产后6~12周采用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 Short Form, ICI-Q-SF)评分评价。ICI-Q-SF从尿失禁频率、类型、漏尿量、对生活影响等方面评价,分值0~21分,评分越高尿失禁越严重。②3组产后肌力情况评估,于产后6~12周采用盆底肌电检查评估,Ⅰ类与Ⅱ类肌力均分为0~5级,其中3级及以上为合格。③3组产后盆腔器官脱垂情况比较,于产后6~12周采用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POP-Q)分度法定量评估,0度为无脱垂;Ⅰ度是指脱垂最远端在处女膜平面上>1 cm,即量化值<-1 cm;Ⅱ度为脱垂脱垂最远端在处女膜平面上<1 cm,即量化值-1~1 cm。本次无Ⅲ度及以上患者。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经产妇分娩前后尿失禁评分比较

分娩前,3组ICI-Q-S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6~12周,经常锻炼组ICI-Q-SF评分均低于偶尔锻炼组、无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经产妇分娩前后尿失禁评分比较 [(),分]

表1 3组经产妇分娩前后尿失禁评分比较 [(),分]

注:t1/P1表示无锻炼组与经常锻炼组比较,t2/P2表示偶尔锻炼组与经常锻炼组比较

产后6~12周5.84±1.62 4.41±1.25 3.67±1.14 9.332/<0.001 4.172/<0.001组别无锻炼组(n=61)偶尔锻炼组(n=109)经常锻炼组(n=80)t1/P1值t2/P2值分娩前3.04±0.68 3.12±0.70 3.08±0.65 0.355/0.723 0.400/0.690产后3 d 11.25±2.73 9.51±2.05 8.34±1.86 7.520/<0.001 4.030/<0.001

2.2 3组经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比较

经常锻炼组产后Ⅰ类肌纤维肌力≥3级率、Ⅱ类肌纤维肌力≥3级率均优于偶尔锻炼组与无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经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情况比较[n(%)]

2.3 3组经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率比较

经常锻炼组阴道前壁、阴道后壁、阴道前穹窿或宫颈POP-Q分度0度率均高于偶尔锻炼组、无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经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率比较[n(%)]

3 讨论

妊娠、分娩均可导致盆底肌肉、神经损伤,是造成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因素[7]。而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可导致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等,对患者健康有严重威胁,故临床应加以重视,积极做好盆底障碍性疾病的防治工作[8-9]。Kegel运动即有意识收缩耻骨、尾骨肌群的训练,能提高盆底组织的支持力[10]。目前对Kegel运动,产后应用较多,而近年来不少研究指出,在妊娠期通过健康教育,促使孕妇坚持规律的盆底肌肉锻炼,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预后[11-12]。在妊娠期开展Kegel运动简单易行,可行性高,通过有效的盆底肌锻炼,有利于促进盆底血液循环,能提高盆底肌的弹力、张力,进而对抗增大的腹压,可避免尿道位置的进一步改变,能使产妇有效闭合尿道,故而可降低尿失禁风险[13-14]。且通过长期Kegel训练,也能训练盆底特定肌肉,可诱导肌纤维增厚,并改善盆腔脏器支持,能促进盆底组织结构以及功能的恢复。

本次研究中,经常锻炼组产后3 d、6~12周ICIQ-SF评分分别为(8.34±1.86)分、(3.67±1.14)分,均低于偶尔锻炼组、无锻炼组(P<0.05),本研究结果证实,孕期进行Kegel锻炼能降低产妇尿失禁风险。贾亮等[15]研究中,经常锻炼组产后3 d、6周的尿失禁分值(8.32±2.41)分、(3.84±1.39)分,低于偶尔锻炼组与不锻炼组(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而在产后肌力上,本次经常锻炼组Ⅰ类肌纤维肌力≥3级82.50%,Ⅱ类肌纤维肌力≥3级96.25%,均优于偶尔锻炼组与无锻炼组(P<0.05),则说明孕期Kegel锻炼能提高产后盆底肌力。罗希等[16]研究中观察组予kegel锻炼干预后盆底肌力评分(3.17±0.75)分,高于对照组(P<0.05),也佐证了本方案对改善盆底肌力的价值。而本次经常锻炼组阴道前壁、阴道后壁、阴道前穹窿或宫颈POP-Q分度0度率35.00%、86.25%、90.00%,高于偶尔锻炼组、无锻炼组(P<0.05),则说明Kegel锻炼能预防盆腔器官脱垂。周艳红等[17]研究中,观察组产前进行Kegel运动后3月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18.32%,小于对照组22.70%,也佐证了本方案对预防盆腔器官脱垂的作用。

本次研究发现,是否规范进行Kegel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也有明显影响,而根据相关文献,影响产妇产前锻炼依从性的原因主要为:知晓不足、缺乏毅力、缺乏持续激励反馈等,基于后续有必要通过健康教育、强化随访监督等方式,提高孕妇锻炼依从性,以进一步发挥出Kegel锻炼的价值[18]。

综上所述,孕前Kegel锻炼能减轻产后尿失禁,能提高产后盆底肌力,并可降低盆腔器官脱垂风险,对改善产妇预后有显著意义。

猜你喜欢

经产妇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高龄经产妇、高龄初产妇和非高龄经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和分娩方式的临床观察分析
高龄经产妇妊娠特点及分娩方式对其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加强经产妇围生期管理及经产妇巨大儿分娩方式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