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好责任督学的教育“责任田”

2023-06-15史小霞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23年5期
关键词:责任田督学园所

史小霞

作为常州市教育督导专家组成员暨金坛区幼儿园责任督学,我做兼职幼儿园责任督学已经7年了,细数这7年的时光,我凭着一腔质朴的幼教情怀,始终尽责尽职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真心实意服务园所,务实求真促进发展”的督学宗旨,根据金坛区督学工作安排、《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我个人的专业发展优势,在幼儿园的责任督学工作中主要采用随机督导、应邀督导、专项督导等方式为幼儿园把脉问诊,更好地促进幼儿园的规范管理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随机督导:走进游戏现场,发现游戏背后的问题

作为一名责任督学,不仅要“督”,更要“导”。因此,我们不仅随机走进幼儿园,观察幼儿园原生态的管理,还走进孩子游戏现场,观察孩子真实自然的游戏;同时,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进行随机督导。在随机督导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园所真实、自然、常态化的生态。

比如,有一次我走进一所民办园,每个班级的孩子都在区域里玩游戏,中一班医院游戏中的“小医生”正东张西望,无所事事,因为“医院”里没有一个“病人”。我跟“医生”交流:“今天一个病人也没有,‘医院可以暂停营业,你是不是可以去其他区域转转?”。孩子回答:“不可以,老师让我在这里的,今天我只能呆在‘医院,明天我才可以换。”听完孩子的回答,我转身问了正在观察中的老师两个问题:“如何理解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观察的目的是什么?”一个月后我再去,发现原先无人问津的“医院游戏”已经不在了,孩子们正兴趣盎然地玩着“消防员”游戏。理念变了,游戏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价值,才能促进孩子经验的提升,督学工作也是如此。

应邀督导:開展浸润式教研,发现资源背后的课程价值

随机督导不能满足幼儿园的个性化需求,因此需要我们进行浸润式现场指导。这就是应邀式督导的方式,其流程大致为:幼儿园提供研究项目→交流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共同探讨解决的路径。

比如,有一所小学托管园,老师们也想做班本化课程,但“班本课程从哪里来?怎么做?”“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在哪里?”这些都是她们面临的问题。因此,“班本课程的实践探索”成了我们这次应邀督导的主题。走进园所,我看到托管园的种植园地还荒着,提出了以下问题:“种植园地能不能让孩子规划?如果孩子可以参与,他们能做什么?可以提供哪些支持?”老师们现场开始了头脑风暴,设计出孩子参与后可能的行为:第一步,让孩子设计规划图、分工合作、完成场地规划;第二步,和孩子讨论种植什么;第三步,讨论种植完后怎么管理……老师们的思路就此打开了,之后“豇豆长成记”“雪里蕻的故事”“不一样的萝卜”等班本课程随之诞生。通过现场头脑风暴和后期课程生发,老师们形成了以下行动路径:盘点资源→引发互动→基于需要→提供支持→生发课程。

应邀督导的实施,让园所的瓶颈、困惑和需求在责任督学的协作推进、专业支持中得到解决和完善,提升了课程质量。

专项督导:发现问题,从细节处改变传统思维方式

金坛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依据区学前教育工作重点确定了统一的工作主题,要求对幼儿园开学工作、安全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游戏化等内容进行专项督导,重点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课程游戏化专项督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园所的“家长园地”成了一种摆设,如何让特殊时期的“家长园地”变为“孩子园地”,和孩子产生互动和链接呢?我们重新审议环境的适宜性,共同探讨家长园地的变革,通过一保留(保留每周主题计划内容)、二去除(去除家长育儿经验交流)、三增加(增加每周班级之星、闪亮时刻)等方式,从细节处对环境做微调整,改变后的家长园地成了孩子们最喜欢驻足的地方。

每一位责任督学在督学过程中都经历过不少挫折,从最初的“不理解”到感觉“被需要”,从“担心走形式”变为“实际真管用”。之后,每个责任督学心中都有了一块专属的教育“责任田”,在这块责任田上,我们正求真务实,踏歌而行。

猜你喜欢

责任田督学园所
责任督学思与行
督学入园,指导促发展
同心抗疫 守好疫情防控“责任田”
守好工作“责任田”筑牢安全“防火墙”
如何处理好督学与校长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园所文化之浅析
幼儿园摇篮文化引领园所内涵发展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行走在教育督导之路上——对做好责任督学的思考
“居然责任到我头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