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中国故事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研究

2023-06-07谢费斯

成才之路 2023年15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思政课提升

摘要:要发挥高职思政课主渠道作用,确保其教学效果是题中之义。当前,高职思政课存在着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教学组织欠佳、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不科学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部分教师的理论水平不高、部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不足。在高职思政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遴选、丰富教学组织形式、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探索,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中国故事;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5-004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以讲好中国故事为引领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1E43)研究成果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承担着向当代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任务。但在讲好理论的同时如何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如何通过针对性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入耳、入脑、入心。目前,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主要存在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合理、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不科学的问题。

1.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在思政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现阶段,高职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的表现通常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类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时往往是中坚力量,也愿意在课后花时间进行调研,并对自己有较高的要求。二是愿意参加课堂活动,但主动性不够。这类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相对较弱,需要依靠教师和同学的带动才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愿意配合,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三是学习积极性缺乏,对课堂活动参与的意愿不强。这类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本来就不高,升入高职后,短时间内会很难转变思维方式、改变学习习惯。因此,如何提高第三类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当前高职思政课需要破解的难题。

2.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不合理

在讲授思政理论内容时,部分教师倾向于用各类教学活动来替代,看似课堂“热火朝天”,实则亲和力有余但政治性、针对性不足。在课堂活动中,部分教师混淆了“主体”和“主导”,教学目标不明确,重难点缺失,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课堂任务的主题选取上,部分教师发布的任务虽然贴近教材,但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使得学生完成起来非常费力,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要重视课堂教学不合理的现象。

3.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不科学

现阶段,高职思政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多是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很少采用个性化评价,造成考核评价方式不科学。过程性评价,通常由平时表现、期中成绩和学生互评组成。在很多课堂活动中,少数学生未参与其中,但其他同学碍于情面往往不会拆穿,这就使得其在平时表现这部分的考核中仍然能得到不错的分数。这一方面弱化了考核原本的诊断、反馈功能,另一方面也让考核丧失了公平与公正。在终结性评价中,部分高职院校仍然采用笔试的方式,不同的学生面对的是统一难度的考试,这种简单化的考核方式很难体现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终的分数结果也很难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影响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原因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成长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信仰者。目前,影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

相比本科学生,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较弱,而思政理論内容涉及范围广,覆盖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因此让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产生挫败感。加之部分学生对于思政课还存在一些刻板印象,学习兴趣不浓,这些对于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是有消极影响的。另外,在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上,高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迁移能力相对较弱,针对一些新颖的、需要进行文件搜集分析和社会调研的任务难以上手,尤其是一些概念性的定义和文字处理类工作,对他们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加之高职院校在整体的课程设计上相较于理论知识,本身更注重实际操作,学生的文字分析能力、概念理解能力在其他课程中也很少能得到训练,这些都对学生理解思政课中的一些内容有一定的影响。

2.部分教师的理论水平不高

不同教师的理论水平不同、教学设计不同、教学方法不同等,也会导致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不同。高职学生并非天生对思政课不感兴趣,教师能否用生动活泼的语言阐述抽象理论,能否采取学生更易接受的教学方法,能否激活学生课堂活力,都影响着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并对高职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思政课的教学能否赢得学生,是否贴近学生、关注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的理论水平在授课中体现为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思路是否清晰、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等,对于教学效果是有影响的。如果教师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精准”组织教学活动,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很明显。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在高职思政课上,教师不仅要讲好“是什么”,还要告诉学生“为什么”,泛泛而谈,空谈大道理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感到空洞乏味。思政课要做到既有理论性,又不失趣味性,是需要教师在平时备课和教学研究时付出巨大努力,不断提升自身理论水平才能实现的。客观来讲,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教学压力大、任务重,完成教学任务已经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再加上科研任务、学生活动等,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的时间被大大压缩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分配教学科研与专业提升任务,也是高职思政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3.部分教师教学组织能力不足

思政课归根结底是一门讲道理的课程,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学生对教学活动的配合程度,都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是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现在大部分高职学校思政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少有时间将教材内容转换为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对于教材素材的重构与职业特色的融入还比较缺乏。而高职思政课堂本身就存在着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理论基础弱的矛盾,对照教材教学固然能保证教学的严谨性、政治性和权威性,但考虑到教育的普适性,教材内容更多是从大的概念论述、方针政策等来进行阐述,有时与时代和社会现实还存在一定距离,更别提融入职业特色,因此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就显得十分重要。二是在课堂教学活动组织上,对教学活动的掌控能力有限。高职学生理论基础弱,对于纯理论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有限,因此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会组织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少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方面的掌控能力还有待加强,如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如果没有精准把握活动时长,就容易导致学生的讨论时间过长,讨论的话题与教学目标相去甚远。这样的课堂看似活跃,却没有完成原本的教学目标。三是考核评价体系标准不明晰。个性化的考核需要精准的评价标准,标准越模糊,个性化考核就越难体现。对学生考核评价能够反馈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可根据考核结果实时调整教学策略。因此,是否有明确、标准的考核评价体系直接关系着是否能够进行个性化考核。虽然考核对学生有激励和鞭策的作用,但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考评分数上差别都不大,就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三、高职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路径

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把“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高职思政课更要讲好中国故事,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增进政治认同。

1.遴选教学案例,讲好中国故事

部分高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能力有限,就决定了高职思政课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求更高。《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对职业教育提出要求:“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认知规律,开发遴选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法,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例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相对概念性强,内容更加广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多是从国家大政方针层面出发,内容理论性强。而如何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落地、落实,就需要补充更多的案例。当前,高职思政课堂上对“中国故事”运用并不少,但存在“以用为用、想用就用,随意散用、用完为止”的问题。“以用为用、想用就用”是指为了加入故事而加入故事,对于故事的运用单纯停留在“举例”的层次上,对故事没有深入分析,对为什么要选取这个故事、如何用故事深入阐释教学重难点缺乏思考。“随意散用、用完为止”则是指目前高职思政课还没有形成“中国故事”的教学资源库,故事的选取多是从网络上搜集的案例,少数案例还缺少权威性、代表性。遴选教案案例,不光要讲中国故事,还要讲好中国故事。什么样的故事可以讲,什么样的故事重点讲,什么样的故事不能讲,这些问题都是目前高职思政课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具体而言,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思政教师可以依据“大小多少,纵横里外”的标准对中国故事进行选择。“大”的故事,即国家、社会层面的故事。教师要结合社会时政热点,回应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教师还要选取行业楷模、道德模范的故事,发挥榜样作用。“小”的故事,即身边的故事。一方面,教师可深入行业、深入社会实践,搜集案例编辑成册,使其成为资源库中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在思政实践课堂上,教师可布置相关的社会调研任务,让学生发现身边的故事,从“听故事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多”的故事,即要多讲真实、典型、专业的故事。教师可邀请科学家、老同志、先进模范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通过讲述他们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少”的故事,即少讲一些假大空的故事。在故事的选取上,教师要注意权威性、政治性,確保故事的准确性。“纵”的故事,即讲好历史上的故事。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教师除了讲当代的故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故事,还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革命文化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古人的智慧,感受那段峥嵘的革命岁月。“横”的故事,即讲好当代中国故事。教师要紧跟时代大潮,讲好新时代的故事。“里”的故事,即讲好中国国内的故事。针对国内的大政方针、时政热点,教师要实时更新思政教学资源库,面对学生关心的问题正面回应、及时回应。“外”的故事,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局势,教师要把好方向,让学生在故事中领悟“中国智慧”“中国担当”。

2.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转变教学话语体系

目前,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活动通常是采取学生汇报、辩论赛、分组讨论等形式,除了这些类型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情景展示、社会调研,实地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将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人生真谛。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活动始终是教学内容的承载方式,思政课的本质仍然是讲道理,而这些教学活动则能让教师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中政治性淡化与课堂娱乐化的冲突、学理性与故事化的错位、创新职业话语表达与中国故事题材的遴选、课堂讲述形式与职业教育教学环境适配。

“讲好中国故事”,除了要讲“好”的故事,更要“讲好”故事。怎么“讲”,不同的教学话语体系带来的教学效果也会不同。高职思政课是对现实实践生活的理论概括,教材语言描述趋向抽象化、规范化和理论化,与日常生活语境相距较远,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在高职思政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基础和学习能力,教师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按照教材内容逐一讲解,否则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材语言并不是思政课表达的唯一方式,日常生活中的用语、网络中的流行用语都可以用来阐述理论。因此,教师要将教材语言与生活语言、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有效结合起来,转变教学话语体系,让学生在叙事语言中产生代入感,并且有参与感。教师还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用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讲出来,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产生共鸣。

3.優化教学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参与

目前,高职思政课成绩考核虽然普遍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但是考核标准不详细明晰,使得考核结果无法拉开差距。这样,就导致学与不学在分数上差距不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基于此,高职思政课教师在进行学生成绩评定时,要注重综合性考核,并制定详细的标准,以精确反映学生的平时表现。一是出勤率考核。针对私假、事假、缺勤等不同情况,教师可制定不同的扣分标准,确保学生的到课率。二是平时课堂活动参与情况考核。在辩论赛、小组讨论等活动中,教师可引入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根据学生对小组任务的贡献率综合性评定其表现。教师要严格制定小组任务的评分标准,并要求学生在自评和互评阶段依据考核标准评定分数区间,以有效避免学生碍于私人情感而随意打分,影响公平公正。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设置积分榜,并在每个专题教学结束后实时公布积分榜排名情况。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寻找差距,激励其争先创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实时调整,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诊断和反馈调节作用。三是纳入实践考核。教师可通过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落到实处,并对其进行实践考核。四是注重期末考核。教师可以结合笔试与口试两种形式,在考核学生整体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这样,能让学生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行为,积极参与思政课活动,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谢费斯.从讲好中国故事看高职学生“三观”培养提升策略研究[J].公关世界,2022(12).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

[4]王晚英.“讲好中国故事”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概论”教学效果提升策略[J].高教学刊,2020(03).

[5]邱萍,蓝梨华.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探究[J].高教论坛,2019(02).

[6]陈学凤.高职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三个维度[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3).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Well

Xie Feisi

(Hunan Polytechnic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Changsha 410131, China)

Abstract: To play the main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ensuring thei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the essence of the topic. At present, there are problems with low student participation, poor classroom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unscientific cours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in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e main reasons are that some students have a weak learning foundation, some teachers have low theoretical level, and some teachers have insufficient teaching organization abilit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room teach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ation teachers should select teaching content, enrich teaching organizational forms, optimiz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s, and other aspects to tell the Chinese story well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school;ideologicaland politicalcourses;teaching effectiveness;chinesestories; promote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思政课提升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