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效果/因果逻辑对创业资源整合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

2023-06-05刘玥伶彭学兵

中国商论 2023年10期
关键词:非线性

刘玥伶 彭学兵

摘 要:现有效果/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线性关系研究得出了不一致的研究结论。本文从非线性视角研究效果/因果两种决策逻辑对创业资源整合和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通过对407份新创企业问卷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效果逻辑对创业资源整合有倒U型影响,而因果逻辑对创业资源整合有U型影响;效果逻辑对新创企业绩效有U型影响,而因果逻辑对新创企业绩效有倒U型影响;创业资源整合在效果/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关系中有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拓展了效果逻辑理论的研究视角,为效果/因果逻辑与创业资源整合和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非线性的解释框架。

关键词:效果逻辑;因果逻辑;创业资源整合;新创企业绩效;非线性

本文索引:刘玥伶,彭学兵.效果/因果逻辑对创业资源整合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J].中国商论,2023(10):-168.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5(b)--05

效果逻辑理论提出以来,效果/因果逻辑如何影响创业行为和企业绩效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然而,现有线性研究视角往往得出矛盾的研究结论。例如,Read等发现,效果逻辑的设计原则、先前承诺和利用权变与新创企业绩效正相关,而可承担损失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不显著;Brettel等发现,手段导向与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的关系不显著,但可承担损失与创新效率正相关,战略联盟和控制导向与创新产出正相关。 一些研究发现,效果/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正相关;而Shirokova等发现,效果/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受情境因素影响。这说明效果/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而线性关系的矛盾研究结论也引发从非线性视角探讨效果/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为了揭示效果/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非线性作用机制,本文引入创业资源整合为中介变量。决策逻辑通过影响创业资源整合来影响企业绩效。效果/因果逻辑以可利用手段或期望目标、可承担损失或预期回报、战略联盟或竞争分析、利用或避免意外等为原则开展创业活动,这些不同的行为逻辑对新创企业的资源整合产生不同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源整合是导致新创企业绩效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资源整合是解释效果/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一个中介机制。

由此,本文从非线性视角,探讨效果/因果逻辑对创业资源整合和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创业资源整合的中介效应。本文拓展了效果/因果逻辑的研究视角,为效果/因果逻辑与创业资源整合和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提供了一个非线性解释框架,并从资源整合视角为效果/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找到了一个影响机制解释路径。

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1.1 效果/因果逻辑对创业资源整合的影响

效果逻辑理论将人类的决策逻辑分为效果逻辑和因果逻辑。遵循效果逻辑的创业者创业时,将手段视为给定,聚焦选择现有手段可创造的目标和创业机会,依据可承担损失和掌握的有限资源来灵活地实践更多的创业战略,并依赖先前的承诺和战略联盟降低不确定性的冲击。遵循因果逻辑的创业者则将目标视为给定,聚焦选择达到目标的手段,根据预期回报决定創业行为,通过竞争分析预测未来,并尽量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资源整合是企业对所获资源进行绑聚,以形成和改变能力的过程。效果逻辑者先依据我是谁、我知道什么、我认识谁的手段导向原则开展资源整合。我是谁决定企业目前掌握的资源,我知道什么决定企业可利用的资源整合手段,我认识谁即创业者可利用的社会网络。一定的手段导向提高资源整合效果,增加资源整合意愿和行为,但过多的手段导向会导致资源整合失去目标,降低资源整合行为。一定的可承担损失原则会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增加创业者的资源整合意愿和行为,但过多依赖可承担损失原则会使创业者失去许多资源整合机会。一定的灵活性促使创业者增加资源整合行为,但过多的灵活性使资源整合缺乏稳定性,降低创业者的资源整合意愿和行为。合作伙伴的先前承诺可帮助新创企业避免不确定性带来的资源整合损失,但过多依赖合作伙伴的先前承诺会使资源整合成为短期行为。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a:效果逻辑与创业资源整合呈倒U型关系。

因果逻辑的创业者将目标视为给定,聚焦选择可达目标的手段。因果逻辑的创业者在开展资源整合时总是先确定资源整合要达到的目标,因此会对要整合的资源、所采取的手段进行详细分析、详尽规划和周密部署。在创业目标清晰前,新创企业都处于摸索过程,没有可利用的资源整合手段、可整合的资源、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使得创业者在因果逻辑的初期表现出较低的资源整合意愿和资源整合行为。一旦创业目标清晰,获得了相关资源和信息可用于预测,掌握了资源整合手段,创业者就会提高资源整合意愿,增加资源整合行为。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b:因果逻辑与创业资源整合呈U型关系。

1.2 效果/因果逻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

研究表明,专家型创业者比非专家型创业者更多采取效果逻辑,且创业绩效更好。整体而言,新创企业初期采取效果逻辑不利于提高绩效。在完成专家型经验积累后则有利于提高绩效。效果逻辑使创业者无论是在面临可能的赢利预期时选择有确定性的预期,还是在面临可能的损失预期时选择冒险博弈,都能将损失控制在小范围内。利用权变原则使新创企业一旦发现投资失误,就可以及时转换投资方向。合作伙伴的先前承诺不仅降低了创业过程中因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还可以确保企业获得承诺期内的正常经营活动不受环境变化冲击。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a: 效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呈U型关系。

创业者遵循因果逻辑开展创业时,总是按战略规划思路进行充分调研分析,再根据理性分析制定合适的商业计划。良好的商业计划不仅指引创业者朝既定目标努力,避免创业过程走弯路,还帮助创业者清晰创业思路,避免盲目,赢得投资者和合伙人的信赖与支持,有利于新创企业成长。但过多使用因果逻辑会使创业者降低市场敏感性,错失一些有利可图的机会。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b: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

1.3 创业资源整合的中介作用

创业资源整合对新创企业绩效有促进作用。资源整合通过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复杂互动形成动态能力,获得高于对手的竞争优势。资源整合过程促使企业的资源束发生“质变”,导致其能力提高。创业资源内聚提高了企业的专长能力,创业资源耦合提高了企业的综合能力。因此资源整合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结合前文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创业资源整合在因果/效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3a:创业资源整合在效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U型关系中有中介作用。

H3b:创业资源整合在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倒U型关系中有中介作用。

本文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2 样本与研究方法

2.1 样本

本文样本取自杭州经济开发区的新创企业,样本获取时间为2021年6—10月,发放问卷1010份,获得有效问卷463份,删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4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40.3%。将不同时期获得问卷及有效问卷与无效问卷的样本特征作方差检验,未发现显著差异,因此认为不存在明显的非回答偏差。样本特征如表1所示。

2.2 变量测量

(1)效果/因果逻辑。本文采用Chandler等开发的量表,其中效果逻辑包含实验、可承担损失、灵活性和先前承诺4个维度,共13个测量题项;因果逻辑包含7个测量题项。结果显示,效果逻辑4个维度的α系数分别为0.71、0.72、0.72、0.70,信度较好;而因果逻辑的α系数为0.85,信度良好。

(2)创业资源整合。本文采用彭学兵等开发的测量,包括它们两个维度,共10个测量题项。结果显示,它们的α系数分别为0.73和0.79,具有良好的信度。

(3)新创企业绩效。本文采用成长绩效指标,包含财务成长和新业务成长,测量题项参考了Brush和Vanderwerf的测量,其α系数为0.86,信度良好。

上述变量在回归分析中均采取各维度均值进行计算。

(4)控制变量。参考以往研究,将企业成立时间、员工人数和行业类型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回归模型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主要变量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区分效度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创业资源整合的2因素模型和效果逻辑的4因素模型拟合优度好于其他模型。

从表2可以看出,8因子模型的拟合优度好于其他模型,表明测量的区分效度较好。

3.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主要变量的均值、方差与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由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不高于0.65,初步认为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3.3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M2显示,效果逻辑和因果逻辑都对创业资源整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 = 0.348、0.428,p < 0.01);M3显示,效果逻辑的平方对创业资源整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 = -0.104,p< 0.05),而因果逻辑的平方对创业资源整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 0.081,p < 0.1)。因此,效果逻辑与创业资源整合呈倒U型关系,而因果逻辑与创业资源整合呈U型关系,假设H1a、H1b获得数据支持。M5显示,效果逻辑和因果逻辑都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 0.23、0.28,p < 0.01);M6显示,效果逻辑的平方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16,p < 0.01);因果逻辑的平方对新创企业绩效有显著的负向影响(β =-0.126,p < 0.05)。因此,效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存在U型关系,而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假设H2a、H2b获得数据支持。

根据Baron和Kenny建议的步骤检验创业资源整合的中介效应。M7显示,加入中介变量创业资源整合后,效果/因果逻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仍然显著为正,但影响系数下降(β = 0.16、0.19,p < 0.01);效果逻辑的平方对新创企业绩效仍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系數增加(β= 0.181,p< 0.01);因果逻辑的平方对新创企业绩效仍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影响系数增加(β= -0.142,p< 0.01)。因此,初步判断创业资源整合在效果/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运用拔靴技术(bootstrapping)进一步检验创业资源整合在效果/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控制了中介变量创业资源整合后,效果逻辑对新业务绩效的间接效应显著(β=0.2390, LLCI=0.1156, ULCI=0.3942),直接效应也显著(β=0.1811, LLCI= 0.0133, ULCI= 0.3489) ;因果逻辑对新业务绩效的间接效应显著(β=0.2006, LLCI=0.0792, ULCI=0.3256),直接效应也显著(β=0.4662, LLCI= 0.2949, ULCI=0.6376) 。因此,创业资源整合在效果/因果逻辑与新业务绩效的非线性关系中有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3a和H3b获得数据支持。

4 结语

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

(1)效果逻辑对新创企业绩效有U型影响,而因果逻辑对新创企业绩效有倒U型影响。新创企业刚开始采取效果逻辑,不利于其提高成长绩效,但随着创业者逐渐掌握了专家知识成为专家型创业者后,使用效果逻辑有利于其提高新创企业绩效。而新创企业一开始就使用因果逻辑能促进绩效提高。但阻碍新创企业长期绩效的提高。这一研究结论与Peng等的研究结论一致,也从侧面验证了以往研究发现的效果逻辑是专家型创业者的决策逻辑的观点及效果/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受情境的影响的研究结论。此外,该研究结论验证了Deng等发现的效果逻辑对新产品创新绩效具有双刃剑效果的研究结论。研究还为现有关于效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存在的不一致提供了一个调和矛盾的解释框架。

(2)效果邏辑对创业资源整合有倒U型影响,而因果逻辑对创业资源整合有U型影响。新创企业在未取得市场合法性和创业经验的基础上,效果逻辑导向促使其增加创业资源整合意愿和行为。但随着公司资源和知识的积累,采取效果逻辑的新创企业会降低资源整合意愿和行为。而早期随着越来越多因果逻辑的使用,公司发现陷入过度依赖过去决策而非新环境变化来做决策的困境,因此会逐渐放缓资源整合行为。但当公司达到一定规模和积累了足够的资源(比如上市融资)后,又会增加资源整合行为。这一研究结论是对Mauer等的实证研究发现效果逻辑逻辑对资源整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的延伸。说明效果逻辑的增加并不是一直导致创业者增加资源整合行为,而是在一定的效果逻辑程度下降低创业资源整合行为。这一研究结论也从侧面验证了Galkina和Lundgren-Henriksson发现的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会经历从效果/因果混合决策逻辑到以因果逻辑为主,最后到以效果逻辑为主的转换。

(3)创业资源整合在效果/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关系中具有部分正向中介作用。说明效果/因果逻辑一方面,直接影响新创企业绩效;另一方面,通过资源整合的中介作用影响新创企业绩效。这些研究结论部分与Mauer等发现的效果逻辑的可承担损失原则通过影响资源扩大影响新创企业绩效,而利用权变通过影响汇聚目标和约束而影响新创企业绩效的研究结论一致。但与其效果逻辑直接影响新创企业绩效,资源扩大不具有中介作用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本文发现创业资源整合在效果/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研究结论为效果/因果逻辑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找到了一条影响机制解释路径。

本研究的实践启示是,创业者必须根据新创企业所处的阶段选择合适的决策逻辑和资源整合行为,在创业早期,选择因果逻辑比选择效果逻辑更有利于促进新创企业成长,而当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选择效果逻辑比选择因果逻辑更有利于促进新创企业成长。而在创业早期,偏好效果逻辑的创业者比偏好因果逻辑的创业者更应该通过资源整合来促进新创企业成长,而当新创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偏好因果逻辑的创业者比偏好效果逻辑的创业者更应该通过资源整合来促进新创企业成长。总之,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没有一种决策逻辑和资源整合行为是一劳永逸的,必须相机而变。

参考文献

Sarasvathy, S. D..Causation and effectuation: Toward a theoretical shift from economic inevitability to entrepreneurial contingency[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1 (2): 243–263.

Read, S., Song, M., & Smit, W..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effectuation and venture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9 (6): 573-587.

Brettel, M., Mauer, R., Engelen, A., & Küpper, D..Corporate effectuation: Entrepreneurial action and its impact on R&D project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2 (2): 167-184.

Futterer,F.,Schmidt,J.& Heidenreich,S.Effectuation or causation as the key to corporate venture success? Investigating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s o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 Long Range Planning,2018 (1):64-81.

Smolka, K. M., Verheul, I., Burmeister-Lamp, K., & Heugens, P. P. M. A. R. Get it together! Synergistic effects of causal and effectual decision-making logics on venture performance.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Practice,2018 (4): 571-604.

Shirokova,G.,Morris,M.H., Anastasiia Laskovaia,A. & Micelotta,E.Effectuation and causation, firm performance, and the impact of institutions: A multi-country moderation analysi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1 (5):169-182.

Peng,X.B., Liu, Y.L., Jiao,Q.Q., Feng, X.B.& ZhengB. The nonlinear effect of effectuation and causation on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0 (9):112-123.

Sarasvathy,S., Kumar,K.,York,J.G.& Bhagavatula, S.. An effectual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 ship: Overlaps, challenges,and provocative possibiliti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 2014  (1) : 71-93.

Lichtenstein, B. M. B. & Brush, C. G.. How do “resource bundles” develop and change in new ventures? A dynamic model and longitudinal exploration[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1 (3):37-58.

Galkina, T., & Lundgren-Henriksson, E. L. Coopetition as an entrepreneurial process: Interplay of causation and effectuation.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7(11) :158–173.

Sirmon, D. G., Hitt, M. A., & Ireland, R. D..Managing firm resources in dynamic environments to create value Looking inside the black box[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7 (1): 273-292.

Sarasvathy, S. D., Kumar, K., York, J. G., & Bhagavatula, S.An effectual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Overlaps, challenges, and provocative possibiliti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14 (1), 71–93.

Sarasvathy, S. D., Dew, N., Read, S., & Wiltbank, R..Effectual entrepreneurial expertise: Existence and bounds[C]. Working Paper, 2008.1-46.

Dew, N., Sarasathy, S., Read, S., & Wiltbank, R..Affordable loss: behavioral economic aspects of the plunge decision[J]. 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 2009 (2): 105-126.

彭學兵,陈璐露,刘玥伶. 创业资源整合、组织协调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J].科研管理,2016(1):110-118.

Chandler, G. N., DeTienne, D. R., McKelvie, A., & Mumford, T. V..Causation and effectuation processes- A validation measurem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1(3): 375-390.

Brush, C. G. & Vanderwerf, P. A.. A comparison of methods and sources for obtaining estimates of new venture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2(2): 157- 170.

Deng,C., Yang,J.J., Su,Z.F.& Zhang,S.M. The double-edged sword impact of effectuation on new product creativity:The moderating role of competitive intensity and firm siz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 2021(8): :1-12.

Baron, R. M. & Kenny, D. A..The moderate-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nr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6): 1173-1182.

Mauer, R., Smit, W., Forster, W., & York, J.Curry in a hurry?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the acceleration of performance through effectuation by nascent entrepreneurs[J]. 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2010(6):17-48.

猜你喜欢

非线性
虚拟水贸易的可计算非线性动态投入产出分析模型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银行稳健性的非线性影响
基于序关系法的PC建筑质量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
电子节气门非线性控制策略
基于SolidWorksSimulation的O型圈锥面密封非线性分析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行驶状态估计
工业机器人铝合金大活塞铸造系统设计与研究
我国金融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非线性关系研究
浅析人工智能中的图像识别技术
媒体监督、流动性风险与失责行为的成本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