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个尾巨桉无性系苗木生长性状及抗病性观察

2023-06-01何芳婷

南方农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感病桉树抗病性

何芳婷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广西柳州 545006)

桉树(Eucalyptus robusta)是桃金娘科桉属乔木,原产于澳大利亚[1]。桉树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树种之一,我国南方地区桉树人工林的轮伐期在5~7年[2-3]。我国先后引进300 多个桉树品种,广西常见的包括广林9 号、DH3229、DH3327 等品种。为筛选出桉树无性系良种,观察比较广西桉树优良无性系苗木的抗病性,笔者以东门林场桉树无性系DH32-29、DH32-26、DH32-28 作为试验对象,试验观察育苗性状及抗病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以下简称三门江林场)园林绿化苗木中心,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东区雒容镇马步村三门江林场苗圃,地理位置为东经109°37′、北纬25°28′,处于广西中部偏北地区,属于丘陵地貌,平均坡度7.6°,海拔145~260 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8.0~20.7 ℃,年降水量1345~1940 mm,年日照时间1250~1570 h;夏长冬短,雨热同季,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

1.2 试验材料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东门林场桉树无性系DH32-29、DH32-26、DH32-28 作为本次试验对象。组培苗的外植体分别选用15 年生尾巨桉DH32-29、DH32-26、DH32-28 砍后树干基部萌发的半木质化茎段。

1.3 育苗方法

根据三门江林场桉树组培育苗技术,剪取含有1~2个腋芽的茎段,在无菌条件下浸入1 g·L-1升汞溶液消毒5~6 min,用蒸馏水冲洗4~5 次,并将茎段植入初代培养基瓶中。苗高2~3 cm 时即可移栽至轻基质营养杯种植,培养土以椰糠、谷壳、泥炭土按2∶1∶3的重量比例配制,并将培养土装到直径3.5 cm、高10.0 cm的育苗杯中。每杯种植1 株桉树组培苗,浇水喷药后覆盖薄膜,育苗棚内要求温度控制在18~25 ℃,空气湿度在90%左右,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5%左右。日常护理浇水、施肥、打药等均一致,苗木生长至10 cm露天炼苗,待苗木长至15~20 cm移栽定植。

1.4 试验设计

试验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6 个小区作为试验地,分别标记为1、2、3、4、5、6号样地,每个小区设置3 个重复,每个重复小区育苗100 株。其中1 号、4 号样地育苗品种为尾巨桉DH32-29,2 号、5 号 样 地 为 尾 巨 桉DH32-26,3 号、6 号样地为尾巨桉DH32-28。对1、2、3 号样地进行桉树无性系育苗性状试验,对4、5、6 号样地进行桉树无性系苗木抗病性试验。所有品种均置于同一育苗棚内,育苗环境一致。

1.4.1 育苗性状试验

1)生长量的测定:分别于移栽后60 d、150 d 对各试验小区的桉树苗木进行地径、株高的测定。

2)生物量的测定:分别于移栽后60 d、150 d 对每个处理随机选取3 株苗木从土痕迹处剪断,并根据不同品种贴好标签带回试验室,用清水漂洗去除育苗基质,放入105 ℃烘箱杀青后,以85 ℃烘干至恒重,测定苗木的根、枝叶、茎的生物量。

1.4.2 抗病性试验

参考谭健晖等采用的人工接种抗病性测定的试验方法,移栽120 d 后,利用青枯病及焦枯病菌液对4、5、6号样地的苗木轻微划根,培养30 d[4]。

菌液的制备:取3 cm 长的青枯病病枝,用75%酒精浸泡30 s 后用无菌蒸馏水冲洗3 次,并置于30 mL无菌蒸馏水中充分摇匀,取1 mL 菌液置于含TTC 的Kclman培养基,在36 ℃培养箱中培养36 h,选择外围乳白色、中央淡红色且流动性大的菌落,扩大培养36~48 h,使用McFarland 分度计在650 nm 下进行比色,取每毫升1.5×108菌液备用。焦枯病菌液制备方法同上。

统计感病植株数量,计算人工接种发病率,即

式中:I为人工接种发病率;n为感病植株数量;N为接种植株数量。参考吴光金等对桉树抗病性的评定标准,抗病性分为易感病型(I≥30%)、感病型(20%≤I<30%)、抗病型(10%≤I<20%)、高抗型(I<10%)。一般来说,发病越严重,抗病性越差,反之抗病性越强[5]。

1.5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 进行统计和整理,并采用SPSS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用xˉ±s的格式表示,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算数据采用x2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尾巨桉品种的生长量

1、2、3 号样地桉树苗移栽后60 d、150 d 地径、株高的测量结果如表1所示。在桉树无性系DH32-29、DH32-26、DH32-28 移栽后的60 d,1、2、3 号样地的地径和株高无显著差异(p=0.942,p=0.903)。移栽后150 d,样地间差异极显著(p<0.01),各样地的地径大小排序为2>1>3,即DH32-26>DH32-29>DH32-28;此外,3 号样地的株高极显著大于1 号和2号样地(p<0.01),1 号和2 号样地的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各样地的株高大小排序为3>2>1,即DH32-28>DH32-26>DH32-29。

表1 不同尾巨桉品种的地径、株高 单位:cm

2.2 不同尾巨桉品种的生物量

1、2、3号样地桉树苗移栽60 d、150 d茎、枝叶、根生物量的测量结果如表2 所示。在桉树无性系DH32-29、DH32-26、DH32-28 移栽60 d 后,1、2、3 号样地的茎、枝叶、根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p=0.979,p=0.851,p=0.171)。移栽150 d 后,各样地的茎、枝叶、根生物量差异极显著,茎、枝叶、根生物量的大小排序均为2>1>3,即DH32-26>DH32-29>DH32-28。

表2 不同尾巨桉品种的生物量 单位:g

2.3 不同尾巨桉品种的抗病性

在移栽120 d后,对4、5、6号样地人工接种青枯病及焦枯病菌液,接种30 d 后统计4、5、6 号样地发病情况,如表3 所示。卡方检验显示,x2=14.566,p=0.001,说明5号样地桉树苗DH32-26发病率极显著低于4号和6号样地(p<0.01),抗病性最强。根据桉树苗的抗病性评定方法,对4、5、6 号样地桉树苗发病情况进行划分,DH32-29、DH32-26 属于抗病型品种,DH32-28属于易感病型品种。

表3 不同尾巨桉品种人工接种发病率

3 结论

本次试验采用桉树无性系DH32-29、DH32-26、DH32-28 进行组培育苗,测定不同品种苗木的生长量、生物量及抗病性。经试验研究发现,在相同管护条件下,在移栽培育60 d后,3个品种的地径、株高、茎生物量、枝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均无差别;移栽培育150 d 后,DH32-28 株高最高,DH32-26 的地径、茎、枝叶、根生物量最大。从抗病性来看,DH32-26发病率最低,DH32-28 发病率最高。结合桉树苗人工接种菌液抗病性的判定标准,DH32-26、DH32-29 均属于抗病型品种,而DH32-28 则属于易感病型品种。从桉树种苗整体性状和抗病性来看,尾巨桉DH32-26的综合性状明显优于DH32-28 和DH32-29,尾巨桉DH32-29 的种苗整体性状和抗病性明显优于DH32-28。

综上所述,对于桂中地区来说,在桉树种植的过程中,应优先选择尾巨桉DH32-26进行种植,其生长速度相对DH32-28 和DH32-29 更快,且抗病能力更强。

猜你喜欢

感病桉树抗病性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通过CRISPR/Cas9技术突变BnMLO6基因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病性
土壤pH和主要养分含量与山核桃干腐病的相关性研究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甘蔗实生苗早期阶段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感染霜霉病后4种酶活性的变化
铝胁迫下不同桉树无性系叶差异蛋白表达分析
3个桉树品种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研究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马尾松松萎蔫病早期监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