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域化视角下秦皇岛市滨海景观风貌识别及保护探讨

2023-06-01王建梅胡晓宾李育华伍敏华

南方农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秦皇岛市风貌滨海

王建梅,于 宝,胡晓宾,李育华,伍敏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园艺科技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冀东地区作为京津“右翼”,沿海主要城市为唐山市、秦皇岛市和沧州市,其海岸线总长占河北省海岸线的70%以上,滨海区域广,滨海景观建设现状较好、发展潜力大,是其对外展示城市风貌的窗口。秦皇岛市作为典型滨海城市,有众多代表性的滨海景观。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与环境的变化,这些滨海景观特征渐无,趋于衰败。因此,现阶段需要对其景观风貌进行全面识别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创新型、符合当代的地域化城市滨海景观设计。

1 秦皇岛市滨海景观特征概况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北戴河区、海港区、山海关区沿海岸线依次排布,其中滨海景观区主要集中在北戴河区与海港区之间,南起鸽赤路,东至鸽子窝公园、渤海潮汐线,西至滨海大道,北至现状别墅群“海洋花园”南侧,滨海景观带跨越大,滨海景观特征明显[1]。

总体来看,秦皇市滨海景观资源丰富,主要特征如下:1)滨海景观资源丰富,但相应的能够符合当地的地域性元素应用不足,无法实现多样化的景观要素与功能性的景观需求,加之建筑小品等雷同,景观风格主题缺乏创新,导致滨海景观风貌单一,不足以满足当代人们对滨海城市景观风貌的要求。2)对滨海景观的不合理开发建设,破坏了海域的生态平衡,导致海岸受损,其根本原因归根到底还是大众对于滨海文化与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不足;3)人文景观地域性弱,缺乏对海洋文化的重视及研究。滨海城市景观中人文景观也是城市景观风貌重要的一部分,秦皇岛市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但在其人文景观的体现中尚有不足。

2 秦皇岛市滨海地区景观风貌的识别方法

景观风貌识别的目的是为景观的评价和保护做准备。景观风貌的评价有多重途径,其中既包含了宏观、全面的视野角度,又包含有细致、精确数据支撑的评价方式。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得到的数据才能够更精确,从而使评价总体更加具有科学性。

2.1 滨海地区景观风貌的分类

滨海景观风貌主要包括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见表1)。滨海自然景观是由滨海地区的气候、温度、海岸、动植物等自然环境构成,其特点与地域划分有很大关系。多元化自然环境形成了丰富的景观风貌[2]。不同滨海地区所拥有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劣、特色文化等直接导致了滨海景观在规划定位、设计建造及建筑布局等方面的不同。滨海城市作为海洋和陆地两大自然环境的过渡区域,滨海自然景观在整个景观群落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滨海人文景观包括地方历史文化、社会发展历程、人工景源、建筑形式等[3]。在滨海地区景观规划设计中,地域性多是通过人文景观来体现的,人文景观在具有实用功能的同时可以很好地丰富景观风貌的层次感,为城市的滨海风貌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表1 滨海景观分类

2.2 滨海景观风貌识别方法

滨海景观风貌的识别一般是将城市景观中相似的区域划分到一类,对不同的景观风貌分区进行要素提炼,分析其特点,从而清晰景观风貌定位并合理地规划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2种方式。

2.2.1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也可以叫做主分量分析,即通过正交变换将一组可能存在相关性的变量转换为一组线性不相关的变量,转换后的这组变量叫主成分[4]。在景观风貌识别中,主要是通过对不同景观类别中包含的大量数据,进行多余、重复变量的删除,然后找出这些变量中较少的几个综合变量来反映主体信息,从而得到景观风貌的主要特征信息[5]。这是用数学的方法进行景观风貌分析,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2.2 聚类分析法

聚类分析指的是将主体对象的集合随机分组为由类似的数据形成的多个类的过程,并且其特别之处在于分类的自由性,目标在于在相似的基础上收集数据来分类[6]。在景观风貌研究中,聚类分析的方法主要是用来衡量景观风貌不同特征之间的相关联程度,也可理解为相似性或相同点,然后将具有相同点的景观变量划分到不同的簇或类之中。聚类不同于分类是根据具体的标准来划分,此方法可以将景观风貌之间微小的相似与差异放大化,以便更好地处理大量景观风貌数据库,得到更加客观清晰的景观风貌识别结果。

3 滨海景观风貌的评价指标及意义

景观风貌指标评价主要是指景观主体根据客观的标准线对客体进行的评价,是为了估求客体可以符合其需求的程度[7]。滨海景观风貌评价首先需要确立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核心内容,在确定标准后进行评价标准体系构建,而评价指标体系能为整体评价起到决定性影响(见表2)。科学准确的评价能够为之后的行为活动提供合理化依据。城市景观风貌系统并非是一个框架,而是一个动态的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能够自主调整的系统,特定时间所做出的评价只能代表那一段时间范围内的风貌评价,因而对城市景观风貌的评价也是动态变化的,也可以理解为景观风貌的评价都是具有限时性的。

表2 滨海景观评价指标集

滨海城市景观风貌评价的意义在于利用数据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合理进行景观规划[8]。就秦皇岛市而言,滨海景观评价的意义在于为构建城市景观风貌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和正确的设计规划方向[9]。只有依靠科学精准的城市景观风貌评价体系,才能准确反映城市风貌的空间组成要素,以及文化与地域化结合的实际状况,才能够科学性、客观性、精确性、全面性地评价秦皇岛滨海景观风貌,并对其不足之处做出改善[10]。

4 秦皇岛市滨海景观风貌的保护原则与策略

秦皇岛市作为著名滨海旅游城市,其景观建设的意义不仅在于美化城市,更在于旅游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11]。因此,其滨海景观的风貌建设与保护对于整个城市发展尤为重要。

4.1 滨海景观风貌的保护原则

4.1.1 生态优先,环境平衡

生态保护是滨海景观建设的前提保障。对于秦皇岛市而言,其滨海景观风貌的保护,首先要维护海陆生态平衡发展,修复沿海防风林及原有湿地环境,提升滨海城市的景观小气候[12]。同时,滨海区域的景观规划要做到切合城市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纯天然的地形优势与气候环境来进行景观规划,遵循维持生态平衡的原则对滨海城市进行保护与开发。因地制宜,根据地貌变化来修复建造湿地、山体、沼泽、林地等环境,以此来增加植被覆盖率,吸引动物驻足以便达到丰富物种多样性的目的。生态平衡是开发利用的必要条件,在环境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景观风貌的规划工作,增强滨海城市景观资源的利用率与可持续发展策略,滨海景观风貌的保护工作才能够持续、平稳的发展下去。

4.1.2 文化传承,保护传统

秦皇岛市是一座具有悠久文化与历史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滨海城市景观风貌保护中要注意文化的传承。同时,开发不是除旧建新,是因地制宜。因此,开发建设现代滨海景观风貌的前提是不损毁古建筑,不破坏滨海景观生态平衡,结合滨海地区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情况,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建设,为以后的发展留下弹性空间。拒绝过度开发与景观设计,配合“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同时兼顾生态保护与旅游需求,科学管控海滨景观资源,让城市不光具有美景,更具有美景下的城市文化底蕴[13]。

4.1.3 陆海统筹,绿色发展

滨海城市的海洋资源是城市发展根基,滨海景观规划应兼顾陆地和海洋两大生态系统[14]。因此,对于滨海景观风貌的规划保护要以“陆海统筹”为前提,提倡“以海定陆”。滨海城市景观风貌受海洋与陆地的自然环境、人类生产生活两方面的影响。海洋自然环境承载力是一切发展规划的前提,更是海陆经济发展的基础,相互依赖不可分割。滨海景观保护与建设要结合滨海城市所具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元素,对海陆资源进行优化,并建立海陆统一的资源库,以便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最终呈现出一个多资源整合的充满活力的滨海区。

4.2 地域化背景下秦皇岛市滨海景观保护建设策略

4.2.1 以分级管控为主要措施,优化海、陆景观视觉化导控

滨海景观具有跨越区域大、涉及面积广、风貌管理复杂、景观特征多样化等特点。针对以上特征,目前对于滨海景观风貌主要是以景观要素分级来进行管控的,其大量数据与多种资源形成难以处理的内容,而导致管控部门无法对将其进行相应的匹配,加之秦皇岛滨海地区不同风貌区的空气湿度、土壤酸碱度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对滨海风貌区进行分级管控能够有效地进行规划管理,可以直观地看到不同风貌区的实施效果及实际问题所在,对秦皇岛滨海景观风貌的保护与规划具有重大作用。在分级管控中统筹陆海空三空间,制订适宜的景观建设与保护方案,对于塑造特色地域化滨海景观风貌具有极大作用。

4.2.2 坚持特征地域化、措施生态化,完善滨海景观建设

地域化的含义是与一个地区相联系或有关的本性或特性[13]。环境是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两大类组成,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秦皇岛市滨海景观建设要坚持做出自己的风格,建设过程中考虑实地的水体、土壤、气候等条件,在水陆协调的基础上进行规划。除此之外,在规划滨海城市景观时还应考虑古建筑的保护及修缮,尽量完整地保留传统建筑遗迹。规划现代滨海城市景观风貌的同时,将历史建筑作为吸引大众的亮点。这样不仅能够将文化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而且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4.2.3 坚持开发的持续合理化,科学设计

如今,滨海地区已不再是只注重开发的工业化阶段。在当前形势下,必须将开发建设活动限制在当地自然环境可容纳的范围内,要以维持生态平衡为基本原则,在生态环境优先的同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14]。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探索秦皇岛市滨海地区景观的形成与演变,不再以“人”为中心的开发,尊重自然规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滨海景观风貌。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把控指标,提高环境的整体水平。景观设计更科学化,同时利用秦皇岛滨海地区的优质资源,采用节能、低碳的方式来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建设,利用太阳能、风能与充沛的水能等可再生资源,兼备滨海景观的观赏性与功能性。

4.2.4 提升居民素质,政府统筹,多元化保护

滨海景观的多元化保护是当前众多滨海城市关注的问题,不只是单一的依靠国家政策或政府手段来进行保护工作,更应该号召市民大众一起加入到保护行列当中,从而达到实现国民统一的多元化景观保护的设想。坚持在滨海景观共享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城市规划,不能贪图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大众生活的舒适感,滨海景观风貌归根到底是为大众服务的,需要将海滨景观风貌真正加入到自身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给予自身对城市景观的一些需求与建议,形成爱护城市景观的良好社会风气。对于政府而言,是领导者也是指引者,要积极引导与鼓励大众参与到保护滨海景观建设之中,将被动转为主动,让广大居民不再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从而真正地加入到滨海景观的保护工作,实现国民统一的多元化保护。

5 结语

在我国大力倡导海洋文化的背景下,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带动了滨海城市景观的高速发展。秦皇岛市滨海景观的识别与保护建设是一个持续化的过程,它对秦皇岛市发展的影响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变与提升,在深层次上是对于整座城市全面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作为著名滨海旅游城市,城市风貌与景观建设的水平是城市的最佳名片,由此带来的环境提升,对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城市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秦皇岛市风貌滨海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中国人民银行秦皇岛市中心支行
秦皇岛市
滨海白首乌
包裹的一切
滨海顶层公寓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岳滨海 藏石欣赏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