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区学校使命构建策略例析

2023-05-31唐长远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1期
关键词:愿景课题师生

唐长远

学校的使命不仅是带领师生前行,更重要的是鼓励师生、影响师生。本文结合阳山县阳城镇中心小学(以下简称“镇小”)使命构建案例,阐述学校使命构建策略,以此推动文化立校进程。

一、培植感恩情怀,开垦学校使命土壤

作为唯一坐落在县城的镇级中心小学,镇小长期以来着重培植师生的感恩情怀,以开拓学校使命的土壤。

唤醒感恩意识。人类是文化性动物,是懂得感恩的生命形式。镇小是县城留守儿童最多的学校。为了安抚学生的心灵,学校以“感恩新时代”为主题,以好时代、好社会、好学校、好家庭、好少年等事例引导师生赞美身边的美好。唤醒感恩意识,为学校使命构建情感根基。

展开感恩实践。镇小重视感恩理念落地,通过“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在节日期间为父母做一件小事,让学生明白——校园受惠他人的阳光,同时自己也可以是温暖的创造者。以阳光校园的使命感召师生共建“正德立信”的校园文化。

“每天我都会多次提醒自己,我的生活是建立在他人劳动的基础之上的,这些人有的还活着,有的已不在人世。我必须努力,为我曾经得到和正在得到的东西,以同样的方式给予他人。”从这话语中,我们可以领会感恩与回报的关系,得出知恩图报的必要性。

培植感恩学校。感恩生命引导我们发现智慧宝藏,重视生命推动我们唤醒精神潜能。学校作为一个群体组织,要形成正确的群体感恩意识,以群体共同价值观推动感恩工程。镇小以“精品人生”为目标,以生命核心价值观为基础,以尊重生命为态度,树立了感恩学校的发展愿景。

二、明确责任意识,播种学校使命种子

让使命成为师生的责任意识。使命定位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具有使命规划的学校,能聚焦规划资源,在使命感召下构建起优势发展格局,形成群体合力,以共同目标统摄学校思想与行动。镇小的办学理念“阳光校园,感恩社会”对应阳山县的“阳”元素——既受惠温暖也输出温暖,充分诠释“施与受”的哲学,这样的使命定位,充分激活了全校师生的责任意识。

让使命成为师生的行为规范。办学理念需要行动诠释。镇小的使命定位浅显易懂,易于操作。例如,镇小近年不断推行“社团文化”,书画社团成员制作的灯笼于元宵节挂在家家户户的门前,为节日添福添彩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社会参与感,真正落实学校使命文化。

让使命成为师生的评价指标。学校一旦确立了使命,就意味着学校界定了自身角色与义务。需要学校根据使命担当,整合资源,聚焦服务于战略目标。如山区学校要面对留守儿童问题,透过育人目标“精品人生,优势发展”的使命定位,鼓励他们寻找到自己的优势以达到发展目标。

三、定位环境差异,寻找学校使命根基

使命根源环境。山区学校环境因素突出,制定學校使命,必须高度关注环境的约束。镇小处于粤北地区,充足的阳光为当地气候的表征。地处县城闹市地段,学生出入路经大街小巷,市井喧哗塑造着学生的社会意识,“感恩社会”成了镇小学生适应社会的必修课。

使命契合环境。学校自身环境因素对学校制定使命同样不容忽视。镇小占地面积6735平方米,建筑面积11214平方米,在校学生2039人,是全县生均面积最少的学校。但镇小的教育教学成绩长期处于县城小学中上水平,一切都得益于他们“精品战略”的定位。

使命引领环境。环境局限性往往会激发内在精神的能动性,充分调动师生使命感召力,学校只有不断突破其局限性,才能实现发展的自我超越。校长唐志明常以“镇小不小,使命必达”来激励师生突破学校的空间局限性,引领学生师生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探寻生存与发展的新空间。例如,镇小开展的社团文化活动因缺少展厅而受阻,于是学校决定将学生的作品印成画册,制作成视频,突破学校的空间限制,展现学生艺术风采。

四、描述愿景形象,搭建学校使命桥梁

由真实状态定位未来愿景。由现实出发进行长远的愿景规划才能充分拓宽学校格局与管理视野,充分激发使命的精神引领作用。镇小校长是一位目标明确的引路人,在策略规划方面展现着思想者的厚重,以长期目标规范短期目标,局部利益服从整体战略,学校所走的每一步都体现使命的关联。

由未来愿景调整发展战略。学校使命的构建之所以重要,在于其对未来学校发展的规划与预设作用,调节现有资源朝向更具价值诉求的项目,以愿景统摄师生的思想与行动。“精品人生,优势发展”,其着眼点是尊重人的生命价值,强调思想开创未来的强大潜力,把人的发展作为学校工作出发点,以社团文化培育合作精神,以节日文化培育礼仪规范,以亲子文化培育家国情怀,以“品牌”使命统摄学校发展。

由具体行动整合多方发展。学校使命构建关键是要搭建现实与愿景的桥梁。镇小“阳光校园,感恩社会”并非不可企及,而是当下足以践行的使命。该校省级立项的德育课题“阶梯式成长激励下的红色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目标就体现在以红色基因培养少先队价值观,感恩社会主题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方面。

五、培植担当群体,构建学校使命体系

寻找榜样的力量,构建使命的支点。镇小注重寻找榜样的力量,他们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有2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2个县级课题获得立项,参与县级以上课题研究的教师达14%。他们的课题研究皆围绕学校使命展开,例如,学校通过省级课题“山区英语利用绘本阅读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强化榜样作用,促进学校使命构建。

寻找困难的机会,筑起使命的通道。学校使命的推进,是与解决学校困难相伴而行的。镇小在提出学校使命时,面对的是“巴掌大的学校办什么阳光校园”的反对声;校内也有师生质疑“精品人生”的可行性,一所乡镇中心校要与其他5所县属小学同台竞技,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多年的办学理念坚守,镇小一直用行动与使命信念守护着学校尊严。

寻找担当的信念,激发使命的能量。使命是否有感召力,信念是否有驱动力,关键是核心理念是否具有崇高感,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镇小使命中的学校愿景“阳光校园,感恩社会”所体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学之道,在于亲民,在于止于至善”。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学之道”一脉相承,自然就会产生一种亲和力。

六、优化呈现渠道,见证学校使命成就

让成功激励成长。镇小近年来注重挖掘师生的成功故事,并将这些成功故事编成文本加以传阅,让正向事例得以充分传播,让师生感受成功故事背后的毅力与坚持。

让喜悦点缀学校。学校的开学典礼、入队仪式、颁奖仪式等活动,是令师生喜悦的高光时刻。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师生高光时刻传播学校使命,展现学校愿景,以此树立学校品牌形象。2020年6月上旬,镇小举行了省级德育课题开题仪式。不久,纸浆雕塑艺术工作坊作品也在县图书馆展出。镇小正是抓住了这样一次次“高光”时刻,逐步打造品牌形象。

猜你喜欢

愿景课题师生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麻辣师生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