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聚集力量

2023-05-31龙建刚韦英哲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1期
关键词:广东教研高质量

龙建刚?韦英哲

2022已渐行渐远,渐渐定格成记忆中的风景。

2023正迎面走来,缓缓舒展长卷拥你我入怀。

站在辞旧迎新的时间节点,回望和梳理2022年本刊的诸多报道,不敢说精彩纷呈,但我们一直努力坚持用期刊的独特语言与形式去呈现南粤教育的个性、内涵、经验与成果。

一是坚持举好旗帜。党媒姓党,这既是身份归属,也是使命担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通过刊物传播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是教育期刊最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有鉴于此,我们始终坚持提高刊物的政治站位,突出政治意识,一方面策划“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帮扶”等重大选题,唱响主旋律,传递广东教育正能量;另一方面牢牢把握为广大学校和一线师生服务的宣传主线,积极讲好师生的成长故事,传播广东教育好声音,陆续推出了“师者风采”“强师工程”等报道,让党媒姓党落到实处。

二是始终关注热点。2022年的广东教育有着许许多多值得关注与书写的话题,置身其间应当如何选择?这考验着刊物的视角与智慧。我们推出了关于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专访,向全省教育系统讲专业内行的话;推出了关于“双减”政策落地的系列报道,向社会各界讲答疑解惑的话。教育即民生,教育领域里人们关注的热点其实就是民心所向。追随热点,回应热点,将各级党委政府在教育热点问题上的决策、部署和所做的相关工作尽可能予以宣传,这既是本刊作为党媒的属性彰显,也是本刊对读者负责的角色担当。

三是聚焦提炼经验。本刊以《广东教育》命名,“广东”二字既是其地域特色的清晰界定,又是它个性彰显的根本因子。如何让刊物的“广东”特色更加明显?——始终围绕广东教育来开展工作,持续为广东教育的发展谋与划、鼓与呼、赞与弹,真正将各地、各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提炼好、推广好。如是,2022年,我们推出了“教育评价改革”“高水平教研体系建设”“集团化办学”“职教十年”等报道,一方面让更多读者了解广东教育的作为与经验,另一方面也令刊物的地域特色愈發鲜明。

回眸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与吸取教训。

梳理往事,以期让事业更好地砥砺前行。

告别2022,奔向2023,让我们一起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解放思想、开动智慧,鼓足干劲、聚集力量。

2022年10月16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相关论述,为教育发展、人才培养指明方向。

广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朱孔军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做出重大战略部署,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既一脉相承,又结合新阶段、新形势创新发展,成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遵循。

全省教育系统迅速行动起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教育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广东贡献。

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本刊专访了来自广东教育系统的四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分别是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华南农业大学校长刘雅红、连南瑶族自治县田家炳民族中学校长盘金生、潮州市湘桥区城南小学校长苏东青。他们纷纷表示,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强烈的担当、更扎实的作风,带领学校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2021年8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年1月13日,2022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广州召开,奋力推动全省教育工作实现量质齐升的新跨越。

广东以“5080”攻坚工程和科学保教示范工程为抓手,扩容提质并进,奋力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让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通过不断增加公办学位、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等举措,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高中“双新”省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

本刊独家专访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刊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李璧亮表示,“高质量”是个发展的概念,可从五个维度衡量:一是教育的规模和普及情况,二是办学基本条件和保障水平,三是教育公平和发展均衡程度,四是办学质量和水平,五是治理水平和社会满意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教育评价改革明确了方向。

广东充分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地位作用,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作为“十四五”教育改革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的突破口和先手棋,下“硬功夫”去啃教育改革中的“硬骨头”——出台《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省工作方案》,坚持任务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试点示范,分类推进,重点突破,教育评价改革在全省全面铺开。

本刊推出了系列专题报道,包括《智慧阳光评价,破解“唯分数”顽疾——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广州方案》《东莞:借力大数据“把脉问诊”,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以数据赋能 用评价育人——佛山市南海区教育评价改革探索新路径》《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珠海香洲:深化学业质量评价改革,驶向教育质量提升新航道》等,呈现广东积极探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2020年5月,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体系的实施意见》,提出用3-5年时间,建成富有广东特色、国内领先、上下联动、横向贯通的新时代教研体系。

近年来,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以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南方教研大讲堂”、“走进粤东西北教研帮扶活动”为三大抓手,着力构建高水平教研体系的“广东范式”。围绕当前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如何充分发挥教研体系的支撑、引领、辐射作用,以及“十四五”期间构建全省高水平教研体系的目标和思路,本刊记者专访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傅湘龙。

各地也加入高水平教研体系建设大潮流。其中,五华县探索山区教研员专业发展路径和校本教研创新实践,建立健全高水平教研体系,初步形成教研基地建设的“五华经验”;翁源县促进县域教研工作转型升级,带动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质量双提升,为山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翁源样本”。

优质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广东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重点予以优先保障,“强师工程”累计安排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超50亿元。

回顾十年来“强师工程”的建设历程,广东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补齐乡村教师短板和深化教师管理改革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跨越,教师队伍数量、结构、素质进一步协调发展,走出一条独具广东特色的强师之路。

作为全省基础教育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品牌项目,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前两批省级培养项目共培养了483名学员,其中有许多学员已逐步成长为省内名校长、名教师和名班主任,有部分还成为全国的知名校长和教师。如何为这些学员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又将怎样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本刊推出《精准培养,携手共进——记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

过去一年,广东教育系统涌现出很多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在本刊的访谈、人物等栏目中,常常可以看到他们的风采。比如,入选202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的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莫雷、潮州市湘桥区城南小学校长苏东青,获中宣部、教育部2021年全国“最美教师”称号的王隽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

还有一群青年教师,也备受瞩目。2022年2月,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总决赛落幕。经过层层选拔和比拼,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六个组别分别诞生了总冠军,他们将按程序申报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在大赛中,这些佼佼者,既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又体现了积极向上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他们是如何从全省的优秀青年教师中突围的?他们的成长之路有哪些动人的故事?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广东坚持系统性思维,紧紧围绕校内、校外两条主线,精准施策,有力有效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教育理念回归了,教育生态得到重塑,创新了教育治理,交出一份亮丽成绩单。

广东的中小学如何让“双减”工作真正落地?本刊策划《“双减”落地的学校样本》,报道四所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典型做法和个性经验。其中,广东实验中学初中部聚焦發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提出“双减双Z”理念,以智慧型教师培养自主型学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坚持“五育”并举,增强学校育人功能,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体验发展,在学校就能“吃饱吃好”;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倡导教师在教学科研领域深耕细研,积极探索精准备课、高效课堂、优化作业的创新方法;广州市越秀区农林下路小学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动各方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不断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扩容、提质、强服务”为主线,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相融共生、同频共振的生动局面。

2022年5月24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作为职教大省,广东向全国推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发布会后,本刊记者实地走访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清远等地,深入了解广东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做法,先后推出《从“大有可为”到“大有作为”——广东职业教育十年发展纪实》《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筑牢职业教育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近年来,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陆续出台,提出以优质品牌学校为龙头组建教育集团,带动区域内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共同发展,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2年1月,广东省教育厅公布71个省级优质基础教育集团培育对象。

2018年,东莞全面开启了集团化办学之路。2022年4月,东莞启动第二轮集团化办学,组建了70个教育集团,集团成员学校达207所。通过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快速扩充,为推动区域集团化办学、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探索出一条“东莞路径”。

针对全省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广东提出建立健全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结对帮扶机制,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基础教育加快发展,实现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1年9月,深圳市龙华区和河源市紫金县探索“委托办学”作为新的教育帮扶和乡村振兴模式。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不仅帮助紫金中学和深圳龙华紫金实验学校两所学校初步彰显办学绩效、品牌效应,还借助两校的资源优势,牵引带动全县学校实行办学模式改革,推进紫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教育帮扶过程中,要不断帮助受援地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逐渐缩小区域之间师资水平差距,支教教师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刊推出《支教帮扶同携手,双向赋能共成就》,报道了广州市天河区银河小学教师肖格英和深圳市宝安区燕山学校英语教师杨汇滢的支教故事。他们把城市的教育教学理念、办学模式和先进教学方法带到受援地,发挥专业引领示范作用,为受援地教学和教研工作注入新活力。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广东教研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广东舆情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