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区化办学课程资源生态的创建

2023-05-31韩萍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1期
关键词:学区成员特色

韩萍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兴起的教育学分支,它借鉴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并将其渗透应用于教育学中,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旨在掌握并指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学区化办学,是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是创建教育生态的举措。在一个学区中,必然存在着各级各类各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如课程资源、人力资源、硬件资源等,这自然构成了一个教育生态系统。而课程资源生态系统则对教育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我们在办学中能遵循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与规则,尤其是扩大优质课程资源供给,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推动优秀课程资源共享,就能促使系统中各个成员体的协同发展。

一、打造教育共同体,实现理念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

學区教育共同体是以学区为载体构建的教育共同体。建设教育共同体,其目的是发挥学区地域内每个学校的优点,弥补其缺点,使学区教育共同体内的学校取长补短,发挥特色与优势,从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学区化融合共建共享路径,营造组团式发展新模式,对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区办学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学区内各学校根据自身特色,博采众长,优势互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同时,通过特色课程影响并激励着成员共同成长。如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的“阳光研学课程”、广中路小学的“通草课程”,可以辐射到学区内的其他成员校,每个成员校可以先对这些特色课程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根据学校情况进行整理,提炼出适合本校的课程内容,实施后进行分享,从而形成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打造资源分享体,实现优化资源、共创资源、共享资源

课程资源是学校教育的载体,学区化办学的资源整合机制,主要是建立一个各具特色、共同发展的教育生态链,使资源处于相对自由、自主的状态,激发资源的内生动力。

共同开发学区优质资源。学区各成员校根据自身特色,依托其教师资源优势,形成学科牵头、名师引领、工作室辐射等模式,组建学区“成长合伙人”,共同开发资源。例如充分发挥学区内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发挥名优骨干教师在课堂教学、课改实验、课题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专业发展,提高育人质量,为立德树人作出更大贡献。

深入挖掘学区优势资源。积极依托区域内文化团体、社区学校品牌项目等优质资源,形成一方组织,多方参与的活动联合体、共同体模式。例如2021年暑假托管,以学区为单位,发挥优势,共享资源,分析路径,各校共同体验了岭南舞狮、通草等特色课程。通过整合区域内学校、家庭、社区及其他社会力量,形成“校区、社区、学区”协同育人的教育发展格局,构建“学区圈”优质教育。

充分共享学区硬件资源。学区将各学校的硬件资源梳理分类,制定出学区内各种设备、专业教室、场馆等设施资源的使用计划和要求,实现各校设施设备的高效利用。在保证学校自主管理的前提下,赋予其他成员校使用权限,实现深层的资源优化配置。如有的学校有篮球场,有的学校有羽毛球馆,有的学校有足球场,等等。通过硬件资源共享,学生就可以既使用羽毛球场馆,又使用足球场、篮球馆,甚至拥有书法室、科技室等硬件资源。

联合建立学区课程资源。鼓励学区内各校课程共享,实现学校间课程互补,形成教材、教案、教具、教辅等课程资源协商共用机制。对各学校积累的优秀教案、集体备课的通用教案,教师个人的典型教案以及各类教学参考、教学设计等分别建库。学区成员学校形成联盟校,进行资源输出和共享,为教师提供基本的学案和课件资源、备课包,教师通过二次备课,展开教学,减轻负担和压力。

三、打造教学合作体,实现课堂联通、活动联动、科研联合

教育共同体的形成,资源分享体的创建,为打造跨空间、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学区教学合作体创造了条件。教学合作体,既体现于课堂联通,让学区内的学生都能享受优质课堂;又体现于活动联动,让学区内的学生都能享受特色活动;还体现于教研联盟,增强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区课堂联通,共享优质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生成长的摇篮。课堂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学区课堂联通,有利于打破空间限制,实现优质课堂共享,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优质教育。学区内,尝试将教师由“学校人”发展为“学区人”,开展走课联盟。以周或者月为单位开展教师走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教学新方式,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校际走课联盟”让教育教学走向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路径。

学区特色活动联动,倡导和而不同。学区成员校均衡发展,并非倡导整齐划一、千校一面,而是立足校本、彰显特色、和而不同。特色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区成员校要注重自身特色的发展,在不断吸取其他成员校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展适合自身个性化的内容,对自己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提炼, 让特色在发展中不断更新升级。学区成员校可以在各自原有课程特色的基础上联动,努力锻造学区教育特色品牌。如组建学区联合运动队、艺术团、科技团等,让学生享受到更为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在更大的平台上展示自我,快乐成长。

学区教研联合,共促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使用者、优化者。教师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直接影响着教育生态的健康发展。教师组成学习共同体,有利于实现教育思想的统一,理念的更新,教学水平的提升。学区化下的教研联合可以多层次地深入开展。既可以举办学区学术节活动,各成员校分别承办学术节专场活动,分享办学经验和教育教学策略。也可以共同举办课题研讨和“同课异构”的课例展示活动,以具体的课题、课例为研究对象,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中,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优化和提升,这是教师“充满思想的活动”,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经过程。也可以组建学科建设联盟,以学区内学科优势显著的学校为核心,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学区内该学科的发展。通过加强学区内教研联合,完成从“外部植入”到“内部生成”的质的变化,最终实现课程资源共享集智共生、聚力共赢的愿景。

开展学区化办学,依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优质课程资源供给,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推动优秀课程资源共享,构建学区内课程资源生态系统,实现学区内成员校的优秀课程资源的流动和创新,促进学区成员校的多样特色发展并最终实现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学区成员特色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特色种植促增收
加强乡镇学区建设 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
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中医的特色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