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四环七步”课堂教学策略

2023-05-31罗耿武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1期
关键词:四环平行四边形教学模式

罗耿武

小学阶段是学习数学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时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效果。将“四环七步”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既能有效弥补传统数学教学“填鸭式教学”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过度输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能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实现教学相长。“双减”政策实施后,教师要明晰新课改实施后数学课堂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地发挥“四环七步”教学模式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释放学生学习的内在活力。

一、“四环七步”数学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内涵

所谓的“四环七步”教学模式中的“四环”,主要是指先学、共学、辩学、帮学这四部分。每个部分代表教学过程中对应的一个环节。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主线,借助教师的启发、引导,将这四个部分有机衔接串联起来,如同一线过四环一样,从而实现整个教学流程的完整、清晰和协调,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四环”并不是单纯的教,而是将“教”和“学”结合起来贯穿其中,使“教”和“学”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最终达到3+1>4的效果。

“七步”则是以“四环”模式为前提和核心的课堂教学步骤拆解与组合。即:筑基促能,课前速算;定向目标,导案引领;摘录信息,分析关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辩论擂台,刨根问底;精讲点拨,拓展延伸;回扣目标,总结评价。当完成“七步”教学后,数学课堂应学的知识和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都能在课堂中直观地反映出来,教师能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弥补不足,学生也能更客观且全面地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强基补弱,从而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自身适应社会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四环七步”数学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到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也着力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养。无论是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对教师的发展,该模式都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与助益作用。

二、小学数学“四环七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四环七步”数学课堂教学模式虽可以促进师生发展,但并非生搬硬套就能取得预期效果。要真正以“四环七步”为载体,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质量。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同课型蕴含的不同数学思想,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也要不断在教育活动中总结改进,努力构建适合各年级、各年龄段的“四环七步”教学模式,并注重在实践中应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根据不同课型运用,唤醒课堂内在活力

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相对简单,难易程度也普遍契合小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既有生活经验,但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数学教材涉及的内容难易相间,层层递进,在课型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新授课和讲评课,其教学内容的侧重点和教学目标截然不同。新授课注重对新知识的讲授,讲评课注重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计算教学主要讲算理、方法,课堂和后期需强化训练;而实践教学则偏重生活实际,着力于以“用”来提升“算”的能力。而“四环七步”教学模式,则是将一个理论框架应用于不同類型的课程中,必然会有不适合课型的部分。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运用“四环七步”教学法时,要根据课型适当增加、删减或调整其中的某一部分要素,使之能与课堂教学内容高度匹配,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有生命力、有活力的课堂。

在教授低年级以计算为主的数学知识时,步骤较为繁琐的“四环七步”教学法耗时较长,而低年级的小学生的注意力又无法长时间高度集中,对此,教师可在讲授新知后,直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或竞赛游戏,以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帮互助活跃课堂氛围,使数学课堂更具活力。如可引入希沃软件的竞赛知识游戏或设置翻牌游戏(翻牌后牌面呈现对应练习题)。

在讲授有关实践探究的数学知识时,教师可创设适宜课堂内容的教学情境,借助环境创设和氛围营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辩学”,使学生在辩论中掌握要点和技巧,保持自身思维与教师的一致性,从而有效激活课堂氛围。

如在执教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可给出平行四边形两条邻边数据(5厘米、6厘米)让学生大胆猜测:你能知道它的面积多大吗?学生根据已学的长方形面积知识,可能会猜测其面积是30平方厘米,但也有学生会质疑。教师可一边鼓励学生大胆辩论探讨,表达自我观点;一边用常见的数格子的办法验证答案,再通过剪拼的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从而得出结论,验证猜想。

又如在学生已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后,出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底和不对应的高的习题,问:这个平行四边形草地的面积,你能求出来吗?(如图1所示)有一部分学生会认为其面积为40平方米,会有其他学生质疑。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进行辩论或自辨,然后再出示4米这条高对应的底(如图2所示),学生立刻能通过自辨或互辩中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要相对应。

2.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激活学生内生动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即使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也会因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或受原生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影响而存在差异。因此,在运用“四环七步”教学法进行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准确而详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水平、优势及弱点所在,因材施教地抓准学生的兴趣点,找到学生的薄弱点,突出学生的优势,使学生更清晰地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和自信,从而为有效激活内生动力做好准备。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和学习能力,教师在运用“四环七步”教学模式时,应更多地关注如何将“四环”中的每一环,“七步”中的每一步合理有效融入课堂,从而使“四环七步”课堂流程更完整、衔接更紧密、内容更贴合。同时,结合班级每个学生的差异所在,将其分为不同的小组,并设置相应的与之能力匹配的需要组员合作探究、辩论交流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水平相当的学生能形成互补互促的学习共同体,相互探讨问题。在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包袱的情况下,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其自信心会被有效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在无形中得到调动和强化。

如执教四年级上册《搭一搭》一课,可以设置层层递进的练习,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水平,将学生的平面思维最终发展成抽象的空间想象思维。

3.实现学习主体转换,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一直扮演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新课改的实施,强调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由传统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面对学习活动中角色的转换,部分教师并不适应,甚至部分课堂还存在“填鸭式教学”现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缺乏关注。基于此,教师应主动顺应时代需求,积极在教育活动中转换学习主体,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步将数学思维、数学态度、数学情感等充分融入课堂,以“四环七步”教学模式的运用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如在利用七巧板导入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新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然后以动态视频为载体,演绎七巧板由正方形变为“小鱼”形状的过程,并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小鱼”的形状,思考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当学生说出思考过程和计算结果,教师不要先评判其对错,而应鼓励学生运用数学中的“转化思想”,通过翻转、平移等,将“小鱼”转化为“一个正方形”(如图3所示)。如此,引导学生准确计算出其面积,并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为后续学习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做铺垫。

4.完善教學评价机制,构建高效互动课堂

任何课堂,都应有教师的评价反馈,学生才能从教师的评价中发现并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强基补弱。小学数学知识虽然相对简单,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且思维和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科学、合理、完善的评价对于充分释放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构建高效互动课堂尤为重要。鉴于此,教师在运用“四环七步”教学法时,应注重以综合性评价来强化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补齐自身短板,让学生在积极的互动中畅所欲言,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四环七步”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依据。如及时肯定踊跃发言的学生,真诚表扬不惧他人眼光、敢于表达自我观点的学生,称赞学生的进步,以小学生能接受的方式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等等。只有运用多层次的综合性评价策略,“四环七步”教学模式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勇敢表达观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从本质而言,“四环七步”只是众多数学教学模式中的一种,虽有很大的优势,但也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慎用。唯有精研教材,深耕课堂,肩负育人使命,坚守教育初心并不断为之努力探索,“四环七步”教学模式才能在小学数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四环平行四边形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六步四环”单元教学靶向课堂提质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创新“四双四环”模式 打造课程思政样板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四环医药迎来春天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