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研修的广东模式构建

2023-05-31谈心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1期
关键词:一师一策研修

谈心

校本研修的广东模式构建应在把握校本研修的学术脉络与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广东校本研修的土本经验。校本研修源于对教师教育中培训工作的系统反思,是校本培训的自然延伸;校本研修源于对教研制度和教研活动的建设性反思,是校本教研概念的进阶;校本研修是从学校发展目标出发,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在学校中开展的培训、教研和科研活动。

一、校本研修的广东模式构建背景

为深入落实《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与学校整体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相统一的校本培训制度要求,省教育厅启动新一轮广东省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组织专家团队研制《加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校本研修新模式——“一校一案”“一科一策”“一师一题”,以此不断促进校本研修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全面构建校本研修新生态,积极推进我省基础教育高质量的发展。

广东省教育厅先后遴选了200所校本研修示范学校,80所校本研修示范培育学校,622所受援学校;研制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和示范培育学校工作指南》,建立了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示范培育学校和受援学校(1+1+3)精准帮扶机制,构建了“示范带动、校际联动、全面推动”的策略,以促进我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新生态发展的全面落地。

二、校本研修的广东模式内涵诠释

《指导意见》提出构建“一校一案”“一科一策”“一师一题”的校本研修新模式,即每一所学校要制定有特色的校本研修计划和方案,每一个学科要制定学科发展的研修策略,每一位教师要有自己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同时,《指导意见》强调探索在学校场域、学科情境中的教师成长规律,形成体现不同学科特点的广东校本研修方式。因此,探索校本研修的广东模式,既要从研究文献中对其进行学术探讨,更要凸显新时代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与广东省教师队伍建设的本土实践特色。

“一校一案”“一科一策”“一师一题”校本研修新模式包括“一”“校”“案”“科”“策”“师”“题”等关键字,诠释这些关键字的内涵将有助于我们深入探索广东校本研修的新模式。

“一”不是一个数量的概念,其主要表达“精准”“个性化”的涵义。即“一校一案”“一科一策”“一师一题”并非主张一所学校只能有一个校本研修方案,一个学科只能有一个研修策略,一个教师只能研究一个课题。“一校一案”强调学校能够基于本校发展实际,从学校的发展目标出发,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个性化、精准的研修方案。“一科一策”强调的是探索在不同学校场域、学科情境中的教师成长规律,形成体现不同学科特点的研修方法。“一师一题”强调的是教师作为行动研究者的教师发展理念,主张每位教师都能基于自身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生成研究课题,通过阅读相关研究文献,尝试新的实践改进策略,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即教师在改进教育教学的行动研究中实现专业发展。

“校”可以从“学校”“校长”等方面理解其意涵。国内学者郑金洲教授在诠释“校本”内涵时,曾提出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经典表达。因而落实“一校一案”的关键要从学校发展目标出发。随着学校变革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新建校、薄弱校、百年名校、乡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学校等不同类型学校发展的基础不同,发展策略也不同。“校”强调从“校长”的角度理解“一校一案”,源于我们探讨不同个性与管理风格的校长,在解决学校发展难题时表现的差异性。事实上,校本研修方案设计既体现了校长管理实践的缩影,也蕴含着校长办学的个性化理解与追求。

“案”可以从“方案”“计划”“制度”等方面理解。梳理校本研修研究文献发现,校本研修方案也是一个概念链,既包括長期校本研修规划,也包括年度校本研修计划,还包括具体某一个主题的系列校本研修方案。结合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学校需要设计新手教师研修方案、骨干教师研修方案和名师研修方案。如果从“研修制度”上理解,对“一校一案”中的“案”,就需要重视研修活动的策划促进研修制度的生成,重视学校常规制度对校本研修活动常态化的基础性保障作用。

“科”可以从“学科”“教研组”“年级组”“项目组”等方面理解。梳理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中涉及教师发展的成果,可以发现《骨干教师团队研修的创新实践研究: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的五年探索》《以强化文本解读能力的研修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品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创建生物情景教室,促进生物教学改革》《高中英语五种课型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创新》《基于学科素养的中学地理组件教学》等,都能深入诠释不同学科情境中的教师成长规律,构建不同学科特点的研修策略。因而,从“教研组”“年级组”“项目组”等多方面理解“科”的含义,就应重视教研组、年级组和项目组作为实施校本研修的重要载体。

“策”可以从“策略”“方法”“策划”“战略”等方面理解。“一科一策”意味着探寻不同学科的校本研修独特策略和方法;意味着重视校本研修活动策划,注重研修主题的选择、研修背景和研修对象的需求分析,以及研修活动形式的选择和过程的设计;需要从学校发展与学科建设的战略高度来理解校本研修的设计。

“师”可以从“教师个体”“教师群体”“新手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等方面理解。“一师一题”意味着在校本研修设计中,既要深入分析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特点和需求,也要兼顾促进教师个体发展和群体发展的策略差异,尊重其对研究问题的选择,并给予充分的研究资源支持。

“题”可以从“研究问题”“研究课题”等方面理解。“一师一题”意味着,在校本研修设计中既要支持教师掌握各种发现问题的思维策略,例如“怀疑的策略”“变换思考角度的策略”“类比与移植的策略”“探究与体察的策略”,也要支持教师理解研究问题的来源,例如“自身教育教学困境”“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具体教育教学场景”“教师同行交流”“文献阅读”“学校关键问题分解”,更要支持教师从研究问题、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等环节生成研究课题。

总之,“一校一案”“一科一策”“一师一题”的校本研修新模式,涉及“人”的因素包括“校”和“师”,这意味着校本研修实践的关键主体就是校长和教师。校长能否理解并做好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校本研修的深度与广度。校长履行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职责时,要引导领导班子树立校本研修意识,洞察校本研修是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激励全体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校长要从学校发展目标出发,全面规划学校校本研修工作,履行构建发展愿景、辨明研修方向、指导计划安排和开发研修资源的职责。教师作为校本研修主体,意味着教师角色的重构,并需要提升其基础性素养和专业素养。正如叶澜教授分析指出,其包括个人价值取向和发展的内在动力,集中表现在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心和自我发展的内在追求,宽厚、扎实的文化底蕴,以及实践创生的思维能力。

“一校一案”“一科一策”“一师一题”校本研修新模式,涉及“事”的因素包括“校”“案”“科”“策”“题”,意味着校本研修实践中要积极处理好与学校发展目标、校本研修方案、学校科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策略和教师研究课题等因素的关系。校本研修需要从学校的发展目标出发,围绕学校工作战略重点开展。校本研修方案设计要体现层次性,要从长期校本研修规划,到年度校本研修计划,再到学科主题研修方案,环环相扣,层层落实。同时,校本研修需要抓好学科教研组、年级组、项目组三个载体,积极探索不同领域、学科情境下的教师发展策略。校本研修还要充分考虑新手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特征和需求,支持教师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研究课题开展行动研究,在研究中实现专业发展。

面对“一校一案”“一科一策”“一师一題”的校本研修新模式中的“人”“事”等因素,需要树立“在成事中成人,用成人促成事”的思维方式,在成校本研修之事中成就校长和教师,通过成就校长和教师来践行校本研修。如果用一个示意图来表达,我们可以这样建构“一校一案”“一科一策”“一师一题”校本研修模式的模型(如图所示)。

从本期开始,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项目办公室通过《广东教育》集中展示部分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可操作性的案例,以期发挥启发借鉴作用,促进其他示范学校、示范培育学校、受援学校改进校本研修实践。期望各校本研修示范学校、培育示范学校和受援学校,能立足学校实际,从学校的发展目标出发,把握校本研修的学术脉络,积极借鉴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的实践经验,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校本研修新模式。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2022JKZX019)研究成果;作者系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项目办公室执行负责人。

猜你喜欢

一师一策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河北省滦河“一河一策”方案编制与实施评估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城一策
几种苹果矮化砧木苗在一师垦区的生长表现
因户制宜 一户一策 滨州结对帮扶注重“造血”
浅析“一师一麦”在学校中的应用与管理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
一师四团“十二五”期间畜牧业发展规划与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