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实践探索

2023-05-31龚孝华胡志武刘建强彭司先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1期
关键词:师范学院工作站名师

龚孝华?胡志武?刘建强?彭司先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应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义务教育,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如何形成此种义务教育发展机制,是振兴乡村教育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以整体推进乡村教育为目标,以白云区钟落潭合作项目为依托,探索“目标导向、高校引领、名校伴随、自主发展”的变革机制,取得明显效果。

一、签订战略合作,聚焦乡村教育振兴

2020年9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与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政府就乡村教育振兴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基于在基础教育科研、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优势,确定了在钟落潭镇共同开展基础教育教师培训项目合作、建立生源基地和师范生实习基地、推动基础教育领域合作办学、拓展教育科研和教育信息化项目等四方面的合作意向,并聚焦两大亮点出招乡村教育,共同打造乡村教育振兴创新典型和样板。

一是,成立广州第一个乡村教育集团,确立打造全省百名优质教育集团的战略目标。白云区人民政府将位于钟落潭镇的原廣州市第八十一中学、钟落潭小学、钟落潭镇中心幼儿园全部纳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实验集团”内管理,但法人代表不变。实验教育集团现有三校五区,共101个班, 288名教师,3962名学生。

二是,把钟落潭13所中小学纳入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一校一案”研究项目,通过项目研究,打造成为乡村教育振兴创新典型和样板。全镇2所初中、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小学,共有812位教师,12123个学生,确定为“一校一案提升工程”项目试点学校,双方签订了“学校自主发展与校长任期目标委托科研服务项目协议”。

二、构建“高校引领、名校伴随、自主发展”机制,着力整体推进

(一)高校引领,精准把脉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主动发挥学校教学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等资源优势,帮扶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提升教学质量、建设教师队伍、助推乡村教育振兴。通过研究厘清乡村学校发展、乡村教育振兴中的疑难问题,研究乡村学校改进的关键性问题,精准把脉,破解乡村学校发展的密码。

1.研究问题。根据钟落潭镇13所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新时代对乡村教育的要求,我们专门研制了学校诊断方案,通过组织高校专家、基础教育名优校长和教师对校长的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日常教学、建设项目等方面进行专业诊断和评估,帮助找出问题点、突破点和增长点,共同构建学校特色发展蓝图,以进一步助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钟落潭镇的教育水平。

2.寻找对策。专家组充分研究每一位校长的特点,寻找每一位校长的专业发展优势,鼓励校长从自我优势出发,思考和实践治校方略;同时,研究每一所学校的运行状态和生命周期,寻找学校发展的机遇,支持校长利用自身优势,抓住学校发展机遇,找出学校改进的突破口,形成促进学校变革的“一人一案”“一校一案”。

3.抓住关键。教师队伍建设是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根据现场调查,我们发现钟落潭镇教师队伍基础薄弱,全镇教师的平均年龄为44.4岁,50岁以上教师占25.1%;教师学历结构与一线城市的地位不符,大专以下学历占18.7%,硕士学历仅占4.2%;高水平教师偏少,高级教师占比15.4%,二级教师及以下占比达30.3%;教师缺编严重,全镇共缺编109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结构性缺编;教师缺乏培训,教育观念落后,满堂灌的现象严重等。为此,我们研究并出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师计划”。

(二)名校伴随,整体带动

乡村学校改进,需要全方位整体支持和“一对一”精准帮扶。根据乡村学校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我们在全省范围内针对性选择优质名校,采用“1+3”(1指学校管理,3指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支持模式,全方位、精准帮扶乡村学校的学校管理和学科建设。项目组设计学校共进计划,逐步化解乡村学校发展中的难题。

1.管理共进计划。名校校长在受援学校建立工作站,按照“一校一策”的治校方略,引领受援学校管理改进,形成学校发展共进机制。名校长工作站主持人以3年为培养周期,通过跟岗学习、现场诊断、课题研究和示范引领等方式,指导受援学校制度建设、学校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发展体系建构,引领受援学校整体发展。

2.教学共进计划。名校教师在受援学校建立名师工作站,形成以名师进站工作的方式,带动受援学校的学科建设。名教师工作站主持人进站指导以3年为培养周期,每学年通过专业讲座、交流研讨、同课异构、课题指导、成果总结等方式指导受援学校学科建设,形成教学共进机制,引领受援学校学科发展。

3.教师提升计划。以教师发展为重点,实施“三师计划”:一是着力青年教师培养的“种子计划”,通过集中学习、跟岗研修、个别指导和参加比赛,使乡镇学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反思和命题解题等方面全面提升,打造“讲台上的名师”;二是着力打造优秀学科团队和骨干教师的“攻关计划”,通过专业指导、课题研究、参加评比,使学科团队在课题研究、特色活动设计、主题报告演讲、教学模式总结和教研论文撰写等方面得到提升;三是培养教学特色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特色名师计划”,通过集中学习、入室培养、个性化指导和示范引领等方式,使培养对象能够独立开展课题研究、开展教学创新、引领学科发展、公开发表论文、申报教学成果奖。“三师计划”的实施,让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成长,让教师在质量提升中得到自信,从而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三)效果共评,自主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强调要“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在钟落潭镇“一校一案”项目中,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提出以“三师”评选的方式,推进教师评价改革试点,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教科研、实践活动等方面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师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同时,关注教师学习力和创新实践力,注重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强化训练和职业技能的养成与精进,引领教师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自觉地、不断地学习提升和反思修正。

1.讲台上的名师。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研制青年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按照能力标准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并通过各种比赛培养讲台上的名师。包括:读书报告会、教育成长故事的主题演讲比赛、“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的三笔字大赛、说课比赛、命题比赛、解题比赛、信息技术能力比赛、实验操作能力比赛等。

2.学科骨干教师。名师工作站主持人为学科骨干制定培养周期内的工作站指导计划,内容包括研究一个课题、设计一项特色活动、主讲一场主题报告、总结一个教学模式、撰写一篇论文等,保证学科骨干教师在周期内达到共进的效果。

3.教学特色名师。具体措施是个性化指导和进入省级名教师工作室集中学习、跟岗学习、个性化培养等,包括主持一项研究课题、开展一项教学创新、引领一个学科发展、公开发表一篇论文、申报一个教学成果奖。

三、依托“顶层设计、一校一案、整校推进”路径,体现项目特点

(一)顶层设计,扎实推进

为保障项目有序进行,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专家组制订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与钟落潭镇13所“一校一案”学校关于自主发展与校长任期目标科研服务项目对接工作方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与钟落潭镇13所“一校一案”学校关于“学校共进计划”专家进校实施方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与钟落潭镇13所“一校一案”学校关于“学校共进计划”专家进校工作指南》等系列方案,工作组在专家组的引领指导下,主动对接名校长工作站和名教师工作站主持人,制定并落实培养周期内专家进校指导、跟岗学习、集中研修等活动的时间计划及课题研究计划、汇报课展示计划等。钟落潭镇教育指导中心设立评选组,负责支持和评估名校长工作站、名教师工作站、教师工作室开展工作,评选讲台上的名师、学科骨干教师、教学特色名师“三师”教师。如此保证“三师”走向自主发展之路,推动学校改进和高质量发展。

(二)一校一案,精准发力

项目开展过程中注重专业支持,通过项目研究搭建 “一校一案”策略支架,精准配置名校资源,逐步建立自主运行机制。我们认为,学校不同,其发展方略就会不同;同一所学校,发展阶段不同,其发展方略也会不同。农村学校的改变,需要外部精准帮扶,更重要的是建立自我发展机制,发挥自身的主动性,通过目标导向、过程支持、绩效评估的评价机制,能够很好地支持农村学校增强自身发展的动力。

(三)全过程支持,整校推进

项目采用了“管理共进”“3个学科共进”的全过程支持策略,形成了全口径、全方位、融入式的帮扶,高水平助力白云区乡村教育振兴,成为乡村教育振兴的典型。同时,支持乡村学校形成“学、研、做、评、思”校本研修体系,助力整校推进,不断增强乡村学校自身发展能力。

四、通过“教师发展、学生进步、学校提质”事实,彰显项目成效

通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项目取得显著成效。白云实验教育集团即将成为广东百名优质教育集团的培育学校,成为乡村教育集团建设的典型。13所中小学通过实施乡村“一校一案”提升工程,正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开阔教师视野,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校各项管理水平,促进钟落潭镇教育教学提质,推进白云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显著。教师共开展课题研究161项,其中,省级以上课题17项,市级课题28项;发表论文132篇,论文获奖或宣读622篇;教师参与培训共12162人次;教师获得各级各类荣誉2034项,其中省级以上荣誉86项,市級荣誉63项;“三名”(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教师共32人,其中市级8人,区级18人;骨干教师181人,其中省级1人,市级32人,区级85人。共25位教师晋升副高级职称。

学生全面发展明显提高。学生共获得各级各类奖励9759项,涵盖德智体美劳各领域。高考成绩提升明显,本科率增长了18%,中考成绩综合评价提高显著,教学质量位于白云区乡镇的前列。

项目学校全面提质。项目学校共获得荣誉283项,其中省级以上16项,市级41项,涵盖德智体美劳各领域。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基于学校整体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课题批准号:2018JKZ016)的应用成果。

猜你喜欢

师范学院工作站名师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洛阳师范学院
大庆师范学院简介
移动式CIP及SIP工作站(可记录型)
德钧关爱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