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及策略

2023-05-30黄小英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融合运用乡土资源道德与法治

【摘要】本文论述乡土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意义和原则,提出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的策略:挖掘乡土自然资源,厚植家国情怀;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弘扬传统文化;挖掘家乡历史名人资源,强化历史责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乡土资源 融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7-0119-03

乡土资源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乡土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包括乡土地理、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民风民俗、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等。《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学要注意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注重教学内容由课内向课外自然延伸,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家乡所蕴藏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乡土文化资源,将教材内容和乡土特色文化进行整合,因地制宜,把乡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这要求教师从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范围、日益拓展的社会关系和渐次丰富的社会活动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地取材,将乡土教育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丰富课程内容,提升课程内涵,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自己的家乡,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萌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发展道德修养、责任意识、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贺州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文物古迹众多,民风古朴。贺州乡土文化资源丰富,有钟山油茶、大肚糍、豆腐酿等地方名产;有姑婆山森林公园、黄姚古镇等著名景观;有民间手工艺术瑶族刺绣,有客家山歌、钟山土话等语言文化。本文论述将贺州乡土资源运用于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原则和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一、乡土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的乡土资源素材既要契合教学内容,又要能够论证教材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选取的乡土资源素材必须真实、可靠,而不能随意编造、虚构,要从众多复杂的乡土资源材料中精挑细选,筛选出有教学价值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有效的信息。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将零散的乡土资源材料进行梳理、整合、分类,使之系统化,体现本土特色。

(二)时政性原则

时政性原则指的是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使用的乡土资源素材要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及时反映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时政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运用乡土资源,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补充反映乡土建设和发展的新成果、新情况,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现象,探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要通过多渠道获取时政要闻,科学合理地将乡土资源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敏感度,使学生学会主动思考问题。

(三)特色性原则

特色性原则是指乡土资源具有一定的地域特性、民族特性和文化特性。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情况,将本地的风俗民情、名人轶事、历史遗迹、自然风光和傳统文化等开发成具有教育教学价值的资源库,形成特色教学素材,为学生开展基于乡土资源的探究性学习提供可能性。

二、乡土资源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挖掘乡土自然资源,厚植家国情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是“从直接表达爱家庭、爱学校、爱故乡的感情,逐渐过渡到认识更加深刻的社会关系,从理性上认识祖国的概念”。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求引入学生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感悟,在丰富的生活实践中习得知识、获取技能、受到启迪。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贺州的家乡风貌等自然资源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与变化,为家乡的发展感到自豪,增强参与家乡建设的意识。

以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第二目“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为例。教材中的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知识难度较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开展教学。

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播放视频《航拍贺州》,让学生观看视频中绿树成荫的姑婆山、文化气息浓厚的富川秀水状元村、古色古香的黄姚古镇等,适时提问学生:“你最喜欢贺州本地的什么景点?为什么?”在导入环节,学生看到熟悉的场景十分高兴,对学习也有了兴趣。学生观看视频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感受家乡之美以及祖国山河的壮丽,教师顺势引出本课学习内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意义。

接着,教师出示题为“广西贺州推进旅游扶贫,美了乡村富了民”的文字材料:“近年来,贺州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发展以旅游文化养生为主导的生态健康千亿元产业。生态健康产业是贺州市打造的第三个千亿元产业。贺州市以创建国家‘全城旅游示范区为契机,通过旅游企业吸纳就业帮扶脱贫一批,发展旅游产业脱贫一批,重大项目开发建设带动脱贫一批,技能培训就业指导脱贫一批,扶持旅游自主创业和自主就业脱贫一批,让旅游产业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贺州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强势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明确将发展旅游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大战略、大格局、大投入,描绘了旅游与扶贫深度融合发展的蓝图。把生态旅游与扶贫相结合,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变为群众脱贫优势,在贺州,金山银山正在从绿水青山中逐渐‘长出来!”要求学生阅读这段文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讨论问题:“贺州发展生态旅游扶贫的事例启示我们该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联系贺州本地发展生态旅游扶贫的事例,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最后总结得出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三点:(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2)坚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3)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教师利用贺州生态环境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呈现贺州本地的发展与变化,让学生感受到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可以给本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而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自觉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为建设美丽贺州、美丽中国贡献力量。乡土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学生所熟知的素材,教师将乡土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二)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弘扬传统文化

乡土文化作为乡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方物质的或非物质的民间文化,包含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术、古代建筑遗址等。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引入乡土文化资源,融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本土文化,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弥补课程资源的不足,还能够让学生感同身受,激发爱国热情,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肩负起弘扬本土文化的使命。

以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为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有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有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有诚信守法的高尚情操等。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乡土文化资源,将它们适时融入课堂教学。土瑶是贺州市独有的瑶族支系,也是全国唯一的瑶族支系,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和生产方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其作为教学资源融入课堂。首先,教师请瑶族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家乡,汉族学生可以感受不同民族的语言特点。其次,教师播放瑶族学生制作瑶绣、汉族学生制作陶艺的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瑶族、汉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不同民族的民俗差异,同时请学生介绍家乡贺州的特色美食大肚糍、豆腐酿、油茶、油果等。最后,教师补充说明贺州土瑶刺绣、黄田镇新村制陶工艺、贺州美食等乡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请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贺州本地文化资源,结合土瑶刺绣、黄田镇新村制陶工艺、贺州美食等乡土文化的发展及传承,思考问题:“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们认为: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与时俱进,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学会创新转化,在文化交融中促进发展。

把学生熟悉的乡土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特点,明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虽然历经沧桑却仍然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从而深刻理解教材内容,体会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之美,对本土文化、中华文化产生热爱之情,对乡土文化的传承进行思考,明白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三)挖掘家乡历史名人资源,强化历史责任

教师将乡土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乡土意识,让学生通过了解家乡的历史,增强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讲述贺州历史名人故事,或者与贺州相关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感受到身为一个贺州人的自豪,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以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第一目“关心国家发展”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国家发展的信心,正视发展中的问题,培养主动承担歷史责任的意识。今天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换来的,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展望美好未来的同时,要铭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以革命先烈为榜样,努力学好本领,弘扬革命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贺州市历史名人作为教学资源,将其引入课堂。例如,贺州历史人物毛文彦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出生于贺州市富川县。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毛文彦的故事:1938年日本相继攻陷武汉、广州,进逼广西,时年16岁的毛文彦得知第三届广西学生军正在公开招考,毅然投笔从戎,踏上了矢志报国的道路。学生得知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出自贺州时感到十分自豪,并表示要像这些名人义士一样,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第二目“止于至善”时,教师可以利用贺州本地历史名人事例,引导学生向模范学习,做到自省和慎独。课前,教师请学生收集家乡历史名人故事,如清朝勤政爱民的巡抚林肇元、中共广西地委第一任组织部部长黄士韬、中国第一个佩戴红领巾的人龙业鼐、民族人类学家江应樑等,课中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再由小组成员代表上台讲述这些历史名人故事。从这些历史名人故事中,学生可以明白“止于至善”的内涵:青少年要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善成德;青少年要见贤思齐,向榜样学习;青少年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搜集乡土资源,讲述家乡先贤的故事和家乡英雄人物的事迹,可以唤起学生的乡土情怀,促使学生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道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教师将家乡的历史名人故事引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发挥了乡土资源的优势和独特的育人价值,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人文故事,增强地域认同感和自豪感,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方乡土,一方文化。乡土资源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将乡土资源引入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机会很多,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还要充分挖掘和开发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资源,运用乡土资源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林俊松.扬乡土教育资源,润思政课堂教学[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12-13.

[3]张素翘.巧妙整合乡土资源,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国德育,2019(16):41-43.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双减”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价一体化策略研究”(2021ZJY1296)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黄小英(1973— ),广西贺州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融合运用乡土资源道德与法治
浅谈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合理利用乡土资源进行区域活动
地理教学中的乡土教育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关于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中高段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融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