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现状与策略

2023-05-30王俊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阅读习惯现状

【摘要】本文建议学校教师在实施“和大人在一起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等基本功训练,为学生今后写作打好基础,同时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和大人一起读 现状 策略 方法 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7-0077-03

“和大人一起读”是语文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园地的一个板块。编者设置该板块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将阅读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共设计了8次阅读实践活动,包含儿歌、童谣、故事、童话等。从内容和编排上看,“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以儿童书面语为原点,容量适中、难度适宜、内容趣味性强,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现状

(一)对“一起读”的认识不到位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一年级上册)》指出:“起步阶段的语文教育,尊重儿童,准确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做好过渡衔接。保护儿童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有的教师认为“和大人一起读”属于课外阅读内容,往往让学生回家后和大人一起读;有的教师则把“和大人一起读”的指导重点放在识字上,导致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

(二)“一起读”的陪读主体缺失

从名称上看,“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一词指向广泛,可以是父母、长辈、教师,也可以是比自己年龄大的邻居、玩伴等。受教学任务和课时等限制,很多教师实施教学时,要么在课堂上匆匆读一遍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要么把这一板块的学习引导任务交给家庭。而很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无法完成“亲子阅读”任务。有的学生则受居住环境、安全因素等影响,很难做到和同学、邻居一起阅读交流。由于陪读主体没有明确,导致该板块的课外阅读成为“空白地带”。

(三)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随着电视、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运用,有的学生沉迷于电子产品或一些新奇的娱乐节目、综艺节目等,对纸质书籍的阅读兴趣较低。有的家长忽视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为孩子选购了大量教辅书籍,或者列出一些并不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目,使阅读成为孩子的负担。受以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不想读”,也“不会读”。

二、“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中,笔者积极探索有效路径,依据本班学情,结合曹文轩、陈先云主编的“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和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板块的编排特点,做了以下有益尝试。

(一)以听促读,激发兴趣

鉴于一年级学生刚升入小学,识字量不大,且以往的学习经验是以游戏为主,一时还无法适应小学课堂教学的节奏,因此在教学“和大人一起读”的起始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以听促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以听促读的方式有很多,如听音频示范读、教师示范读、家长示范读、学生示范读等,在教学中具体运用哪一种方式,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学情而定。

例如,《小白兔和小灰兔》是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和大人一起读”的内容。考虑到学生刚入学不足一个月,识字量少,笔者便以“蘑菇妈妈讲故事”的形式,每天晚上八点以录音的方式在班级QQ群播出。虽然网上有很多现成的音视频,但考虑到“学生越小,向师性越强”的特点,笔者决定采用教师示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喜欢上阅读。“小朋友们大家好!蘑菇妈妈讲故事时间到了。请你翻开课本,挺直腰身,把脚放平,认真看,仔细听,我们的故事开始了……”老师熟悉的声音一响起,学生就端端正正地坐着边听边看。过后有家长反映这个方法不错,孩子喜欢听,而且每天都会准时提醒家长播放“蘑菇妈妈讲故事”。有的学生甚至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学着老师的语气朗读,很快就把故事读下来了。第二天的语文课堂,笔者还会用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再读一遍故事,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还不太明白的地方。在兴趣盎然的交流、分享活动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培养。

“蘑菇妈妈讲故事”开展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鼓励家长参与进来。再过一段时间之后,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教师可以考虑在班上挑选一些识字量较大、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负责示范朗读。操作方法是教师布置朗读内容,让学生把朗读录音发给老师,由老师审核后播出。从“教师示范读—家长示范读—学生示范读”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而同伴的朗读展示会促使部分学生产生“我也要朗读”的想法。为了让自己的朗讀视频能够早日播出,学生认真识字,反复阅读,加强朗读训练。有一位家长激动地说:“王老师,谢谢您!孩子上小学前认识的字很少,现在天天跟着读,不仅认识了很多字,还喜欢上了阅读。”

看到家长和学生的参与热情都很高,笔者对一年级语文园地的“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及曹文轩、陈先云主编的“快乐读书吧·名著阅读课程化丛书”做了统筹安排:每两天播出一项新内容,由自主报名的学生轮流录制、播出,同时鼓励家庭成员参与示范读音频录制。为了让自己的任务完成得更精彩,学生会带动家庭成员一起练习,一起讨论每个角色的朗读语气、速度、情感的把握等。渐渐地,“读”成为学生的日常所需,“和大人一起读”成为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良好途径。

(二)以问促读,发展思维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从中年级开始以“阅读策略”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教材在三年级、四年级分别编排了“预测”和“提问”两个阅读策略单元,一年级、二年级则没有特别明显的策略单元。其实学生从一年级读书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使用阅读策略。运用阅读策略的过程就是思维积极活动的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阅读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注重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的阅读方法。

美国依阿华大学罗宾森教授的“SQ3R五步阅读法”倡导在浏览基础上就书中的重点、标题、图表等提出疑问,使读书成为一种有方向、有明确目标的思维活动。所谓“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在与低年级学生共读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质疑的习惯,教师可结合文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带着思考去阅读。例如,在让学生阅读《狗熊请客》故事前,笔者对学生说,请你们读的时候想一想:“为什么狗熊没有等到他请的客人?如果你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怎样才能让他们很快找到你的家?”第二天上课前,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狗熊说自己的房顶上有一只鸽子,但是鸽子会飞来飞去,落在哪个房顶都有可能,所以小动物们就找不到狗熊的家,有可能走错去别人的家。”“我会告诉同学我住在哪个小区、哪栋楼、哪个楼层和房号。”“我让父母先给他发定位,然后到小区门口接他。”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但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还发展了思维能力。

儿童阅读推广人、人教社编辑王林博士认为,儿童阅读不只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再现,更应该考查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提升。基于此,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并筛选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互动,讨论解答。例如,学习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小松鼠找花生》一文时,有的学生对花生的生长过程不了解,提出“是谁把花生偷走了”的疑问。这时,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疑问,以此了解学生是否能从阅读中增长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三)以“趣”促读,创新形式

1.画一画,做一做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凡属人种都有图画之贡献,凡属幼儿都有绘画之兴趣。绘画是口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对以图画叙事为主的读本很喜欢,也容易理解。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探索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融入绘画元素,并鼓励学生讲述绘画作品,以此培养学生语言的连贯性和思维的活跃性。

教学“和大人一起读”板块,遇到比较长的故事情节或蕴含丰富寓意的故事时,可让学生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七颗钻石》为例,在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后,教师可让学生把“水罐—银罐—金罐—跳出钻石”的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很快,学生各显神通,用简笔画、彩笔画等形式画出充满想象力的绘画作品。在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神采飞扬、自信满满,表达有序、清晰、顺畅。可见,借助绘画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发散思维,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为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

动手操作,有助于加强低年级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记忆,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板块《剪窗花》时,教师可布置学生在课后跟着视频,或在大人的指导下学习剪窗花,然后在班上举办窗花展,让学生一边把漂亮的窗花贴在教室的窗户、墙壁上,一边诵读儿歌;教学曹文轩、陈先云主编的《和大人一起读》中的《三个儿子》时,教师可让学生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扫地、拖地、洗碗、给长辈捶背、学习做蛋糕、煮饭菜……不同场合的“做”和不同形式的“做”,让学生对阅读有了独特的理解和体验,能更深刻地体会阅读的意义。

2.编一编,演一演

“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方式方法比较灵活。教学“和大人一起读”板块时,教师可以运用朗读法、讲故事法、讨论法和学生一起阅读,也可以采用学生喜欢的故事表演方式开展阅读。例如,和学生一起阅读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拔萝卜》后,笔者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续编或创编。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想象,续编和创编故事。然后,让学生在班上推选两三则续编或创编好的故事进行角色扮演。最后,让学生给自己喜欢的角色绘制头饰,合作表演续编或创编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小组居然想到了借助汽车把萝卜拔出来并运回家,非常有创意。

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儿歌《拔萝卜》作为舞台背景,让学生戴着自己制作的头饰进行表演,把课堂气氛推到高潮。课后,教师再把学生制作的头饰以及学生表演时的照片、视频上传到班级QQ群,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四)以“联”促读,拓宽视野

这里的“联”指的是联结生活、联系实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教学“和大人一起读”板块时,教师不仅要教好课内阅读内容,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宽阅读视野。

“和大人一起读”的许多内容都与生活息息相关,如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册“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的《谁会飞》《小松鼠找花生》等,丛书中的《看电视》《棉鞋里的阳光》等。《谁会飞》《小松鼠找花生》让学生知道平时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激发他们去阅读更多书籍的兴趣,丰富知识;《看电视》《棉鞋里的阳光》让学生懂得关爱家人。又如,《春节童谣》是一首有趣的儿歌,主要写了从腊八到春节后的传统风俗习惯。笔者结合我校一年级寒假项目式学习实践作业,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春节习俗,尝试编写童谣;让学生在寒假里学包饺子,贴对联、窗花、年画等;爱好书法的学生还可以尝试自己写对联。如此把阅读内容与生活相联结,可以让文字变得更生动、充满趣味性。这些方式方法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阅读、从阅读中体验生活,从中培养阅读兴趣。

总而言之,语文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板块联结课内外,是课内学习的巩固、延伸和运用,是由扶到放的过程。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认真研读教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設计丰富有趣的阅读活动,使学生觉得阅读是一项有趣、有意义的活动,从而愿意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唐劲.“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困境与对策[J].广西教育,2022(1):64-66.

[2]李潇潇.部编本小学第一学段语文课外阅读板块实施现状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1.

[3]胡娟.“和大人一起读”板块教学的实施策略[J].好作文,2021(17):27-28.

[4]贾纪东.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困境与应对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5):45-47.

[5]唐绍龙.由“阅读”遇见“悦读”:“和大人一起读”的定位和实施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17(19):21-23.

[6]陈月萍.“和大人一起读”的教学价值及策略[J].江苏教育,2021(9):38-41.

[7]邬莉.小学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板块中说话能力的培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注:本文系2022年度南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五项管理”专项课题“小学低年段语文‘非书面家庭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22WXGL009)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俊(1972— ),湖北武汉人,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和大人一起读阅读习惯现状
农村孩子“和大人一起读”的认识与思考
大手牵小手一起快乐读
用好教材例子盘活课外阅读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走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