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①

2023-05-30杨晓凌冯宝平郭天宇

关键词:项目区规划设计耕地

杨晓凌, 冯宝平, 郭天宇

(1.皖江工学院管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31; 2.河海大学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0 引 言

土地整治是指在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及相关理论指导下,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采取优质技术方案,调整优化土地空间布局,确保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实现农业现代化、维持和修复生态等综合效应的治理活动[1]。2017年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指出要贯彻落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土地利用方式转型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然而当前仍然存在土地整治模式趋同、整治手段落后、整治目标单一等问题,使土地整治效益大打折扣,究其原因是对于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忽视[2,7]。因此本文聚焦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阶段,探讨影响土地整治工程效益的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同时建立规划设计指标评价体系和方法以论证规划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促进土地整治工作高质量健康发展、全面推进国土综合整治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 影响规划设计因素

1.1 整治目标理论

土地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在整治目标理念指导下开展。当前部分土地整治项目在设计施工时仍采用空间硬质化和模式化的方式,根本原因在于其土地整治的理念还停留在单一追求耕地数量阶段,对于土地整治基础理论缺乏研究。同时个别地方政府缺乏将单个项目规划设计与区域总体规划结合的意识,致使土地整治项目功能在区域上重合,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3,8]。因此,要在规划设计阶段将单个土地整治项目设计建立在区域土地整治统筹规划上,注重地区间各土地整治项目的空间关联性和功能互补性。

1.2 公众参与度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最终目标是让群众满意,因此需要公众积极参与配合,将专业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经验相结合,使规划设计注重实际的同时凸显当地人文特色[4-6]。如果公众不关心不重视土地整治项目,导致工作人员不了解当地的灌溉方式和耕作习惯,最终的规划设计也就是一纸空文。因此要加大土地整治的宣传力度,强化群众积极参与土地整治规划的意识。

1.3 土地整治设计模式

新时期土地整治内涵和要求不断拓展提升,从传统的侧重生产功能转变为生产生态功能并重,对土地整治工程模式和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土地整治施工时模式化、机械化一定程度上会破坏当地农田景观的完整性,未能很好地起到生态保护作用。因此需发展并推广生态型土地整治工程模式和技术,提高土地整治的效益。

2 规划设计评价体系及方法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能否使项目实施后达到预期成效需要科学的规划效益评价体系论证。本文基于土地整治规划纲要和区域整治目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单项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效益评价体系(见表1),同时采用统计预测法和类比分析法作为土地整治规划效益的评价方法[9]。

统计预测法指有些指标可以借鉴历史事件的指标数据,通过相关模型来预测规划期的指标数据。如新增粮食产能、耕地质量提高等级都可以采用历史数据分析方法。其公式为:

(1)

式中,Cg为规划期指标值,n为调查的项目个数,Ci为第i个调查项目的实际指标值。

对于没有可直接利用历史数据的指标如节约水资源量,可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通过调查分析类似项目完成后的数据来合理的估计指标数据。其公式为:

(2)

式中,Sg为规划期土地整治面积,Fdi为被第i个调查项目的指标值,Sdi为第i个调查项目的土地整治面积。

表1 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效益分析与评价指标体系

3 实证分析

该项目为江苏省某国营农场,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项目区现有土地总面积为754.7648 hm2,耕地总面积为511.6067 hm2,总人口2356人,劳动力431人,2017年人均纯收入24000元。

项目区界线内土地总面积为754.7648 hm2,扣除不动工面积46.4228 hm2后,项目建设规模为708.342 hm2,其中基本农田面积501.6685 hm2。该项目区内的耕地国家利用等别均为六等。同时项目区划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开展生态整治以带动和引领新时期土地整治工作。

3.1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该项目公众参与热情度高,农场职工给与了充分的意见和建议,在坚持因地制宜、安全可靠和统筹兼顾的设计原则下,项目规划设计融合生态整治理念,方案如下:

3.1.1 土地平整工程设计

该农场为大型国营农场,地广人稀;条田沟渠配套、机械化程度相对较高,统一管理是农场的优势。可充分利用上述优势来田间施肥,大力发展稻麦秸秆还田技术,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不断培肥土壤地力的同时科学合理施肥。

3.1.2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根据田间灌溉排水方式,在示范区采用“梯形生态渠灌溉+卡扣式生态沟排水”和“矩形生态渠灌溉+卡扣式生态沟排水”两种灌排水系统。梯形生态渠可比常规农渠节约土地0.6m2/m;卡扣生态沟可节约土地1.6m2/m,还具有断面稳定性,透水性能强,截留农田径流污染的作用。同时配置平移式喷灌机进行辅助灌溉和田间管理。

3.1.3 田间道路工程设计

田间道路工程分为田间道和生产路。一级田间道设置成水泥路,二级田间道设置成沥青碎石路面或泥结石路面,生产路为土路。路旁两侧种植具有水土保持功能且连接生态斑块的植物,如芒草、龙须草、三叶草等。在提高土壤质量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3.1.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设计

项目区内大部分道路和河道两侧栽植了意杨、红叶石楠等树种,已基本形成有效的防护林网。为满足绿化景观需求,在保留林地的同时沿新建田间道靠防渗渠一侧栽植大叶女贞5700株;同时新增耕地施有机肥6600kg/hm2,共计348016.68kg。

3.2 规划设计效益评价

针对上述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内容,采取表1的土地整治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预测法来评价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3.2.1 保护耕地B1

)新增耕地面积C1

项目区建设规模708.342 hm2,根据规划分析,项目区新增耕地65.1592 hm2,规划占用耕地12.4294 hm2,实际新增耕地52.7298 hm2,新增耕地率7.44%。

2)新增粮食产能C2

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52.7298 hm2,根据公式(1)并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新增耕地实行稻麦轮作,其中小麦目标产量7650kg/ hm2,水稻目标产量8850kg/ hm2。可得项目区新增耕地粮食增产8700041kg。

3)耕地质量提高等级C3

参考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和公式(1),实施前项目区内耕地质量国家利用等别为六等。项目实施后将形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适宜发展高效农业。预期项目区耕地质量国家利用等别提高一等。

4)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C4

项目区原有基本农田面积501.6685 hm2,新增耕地面积52.7298 hm2,预期整治后均为高标准基本农田554.3983 hm2。

3.2.2 保障发展B2

1)建设用地盘活量C5

根据该农场的总体规划和要求,本次村庄复垦区域共计4.7349 hm2。

3.2.3 节约资源B3

1)节约用地面积C7

本次规划设计中梯形生态农渠可节约土地0.6m2/m,共计2677 m,故建造生态农渠可节约1606.2 m2;卡扣生态沟可节约土地1.6m2/m,共计5070m,故建造卡扣式生态农沟可节约8112 m2。综上本次规划设计可节约用地0.9718 hm2。

2)节约水资源量C8

运用公式(2),通过典型案例调查估算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后,平均单位面积年节水量约为1425.43 m3/hm2,本次土地整治总面积708.342 hm2,故本次土地整治节水效益为10.1×105m?倕。

3.2.4 乡村振兴B4

1)农民人均新增年收入C10

由上文项目区新增耕地粮食增产8700041kg,根据当地资料得新增耕地效益为181.24万元/年,总人口2356人,由此农民人均新增年收入769.27元。

2)土地权属明晰程度C11

项目区均为国有土地,土地权属明确、界线清楚无争议。

3)新增植被C12

本项目植被作为景观和防护林带,故不计算植被覆盖率,以新增植被作为代替。本项目中新增栽植大叶女贞5700株。

3.2.5 统筹城乡发展B5

1)土地整治资金投入量C14

项目预算总投资4141.43万元,全部申请农垦集团自筹资金投资,土地整治的资金通过其乘数效应,可以带动几倍乃至十几倍的资金流动,将极大促进地方建设和相关行业的发展,为统筹城乡发展做出贡献。

由上述几个指标得出本次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实施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项目实施后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同时可提高项目区景观和环境质量,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利把手。

4 结论与讨论

1)本文分析了规划设计阶段影响土地整治效益的因素并提出相关措施以保障土地整治的顺利实施,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

2)文章提出了规划设计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应用到项目实例中,通过评价指标体系得出规划设计时考虑土地整治技术模式、群众参与度等影响因素并加以控制能提高土地整治预期效益,提高土地整治工程质量。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有利于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推动农村社会稳定发展。

本文对传统整治模式下设计阶段影响土地整治工程效益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随着土地整治类型的多样化,今后应进一步加强不同整治类型下影响土地整治工程效益因素的研究,创建统一的土地整治规划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项目区规划设计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规划设计作品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