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党初心使命的形成轨迹及其现实启示

2023-05-30史玲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初心使命共产党宣言

史玲

〔摘要〕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蓝图,赋予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新的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源自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精神品格。《共产主义信条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和《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为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起草的政治纲领,又被合并称为《共产党宣言》“三个稿本”。“三个稿本”呈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的过程,展现出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形成轨迹及其政党话语的科学演变。厘清“三个稿本”中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形成轨迹,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中牢记初心使命和讲好初心使命故事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党;初心使命;《共产党宣言》

〔中图分类号〕D0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3)01-0016-06

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完整深刻诠释了初心如磬、使命如山的真正含义。实践不止,奋斗不息。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这一重大论断以“中心任务”的方式明确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彰显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横贯时空的初心与使命,对于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和各类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时代背景下强化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夺取新时代新征程新胜利中的初心使命观具有重要意义。《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是全世界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理论之源。学界围绕“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和“《宣言》”关系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有益成果,但是对于《宣言》的前两个稿本即《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和《共产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在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形成过程中作用的研究相对不足。整体而言,《宣言》“三个稿本”完整地呈现出了共产党初心使命从无到有的形成轨迹,对这一过程展开系统探究有助于确保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阶段面临巨大风险挑战时牢记初心使命、巩固政治立场,进一步彰显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观。

一、《共产党宣言》“三个稿本”的创作史呈现了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形成軌迹

作为第一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宣言》“三个稿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阐明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三个稿本”的创作过程不仅表现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研究精神,而且完整呈现了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确立的全过程。

(一)《共产党宣言》“三个稿本”的诞生背景

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政治纲领而写的《宣言》“三个稿本”的出现并不是偶然,而是19世纪40年代西欧社会历史的必然产物。具体说来,它们是正义者同盟纲领一再流产的产儿,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同盟内部错误思潮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共产主义者同盟双向选择的结晶。

19世纪40年代西欧各国工业革命发展如火如荼,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孕育着尖锐的社会矛盾。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欧洲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不断加深。斗争的经验教训客观上迫切要求无产阶级必须组成一个紧密团结的无产阶级组织。然而,当时存在的德国正义者同盟、法国四季社、英国全国宪章派协会等工人组织无力承担起组建一支科学的无产阶级组织的重任。事实表明,无产阶级运动如果没有一个拥有科学理论武装的政党领导是难以取得胜利的。

马克思恩格斯先后撰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雇佣劳动与资本》等经济和哲学著作,这些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在与各种错误思潮作彻底斗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智慧和科学结晶。尤其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形成。马克思新世界观的形成为抨击同盟内部存在的杂拌思想提供了理论武器,为起草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奠定了经济和哲学基础。除了进行理论研究,马克思恩格斯还积极把自己的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1846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用通信的方式联系各国工人团体,传播科学的共产主义思想。

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积极寻找具有国际性特点的工人团体,正义者同盟正好就是具有这样特点的团体组织。1847年春,马克思恩格斯加入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经恩格斯建议,正义者同盟正式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宣言》“三个稿本”就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政治纲领而写的文件。

(二)《共产党宣言》“三个稿本”的发展轨迹

标题是对文章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式的总结,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宣言》“三个稿本”的标题从“共产主义”变为“共产党”,从“信条草案”“原理”变为“宣言”,三个文件的历史地位和主要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

标题的核心词从“信条草案”“原理”到“宣言”的变化进一步划清了共产主义与宗教的界限,更加明确了政治纲领的宣告功能。《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的“信条”一词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正义者同盟惯用的词汇。“信条”一词源于宗教用语,带有一定的宗教主义色彩。“草案”一词则说明了该文件具有暂时性、可修改性的性质。整体而言,这个标题表明当时共产党人由于主客观原因还一定程度受到宗教主义影响,尚未彻底摆脱宗教密谋的组织方式。

《共产主义原理》中的“原理”一词是指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表明共产党人更加注重从客观性、普遍性的角度来阐明自己的理论原则。但是,它无法体现政治纲领应该具有和侧重的宣告功能。从“原理”到“宣言”反映了政治纲领从注重理论性到注重政治性和宣传性的变化。《共产党宣言》中的“宣言”是公开宣布、公之于众的意思,表明共产党人要向全世界公布自己的理论原则、使命责任、政治策略。《宣言》在创作史当中的地位,可以用恩格斯的话进行概括,“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2〕386。“但是《宣言》是一个历史文件,我们已没有权利来加以修改”〔2〕377。由此可见,《宣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纲领,其内容上兼顾了科学性和政治性,时效上具有长久性和权威性。

標题的修饰词从“共产主义”到“共产党”明确了政治纲领的主体以及实践共产主义思想的组织力量。前两个稿本标题使用的修饰词是“共产主义”,虽然其所表达的含义存在差异,但是都指的是共产主义思想或学说。《宣言》使用的修饰词是“共产党”,更加强调共产党在实现共产主义思想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正如马克思在《宣言》的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中所说:“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413这段话明确了共产党和其他工人政党、人民群众在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的区别,从而突出了共产党在无产阶级运动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三)共产党初心使命是贯穿《共产党宣言》“三个稿本”的主线

《宣言》“三个稿本”对于“共产主义”“无产阶级及其使命”“自由人联合体”等核心词汇进行了层层递进的阐释,尤其是将“劳动阶级”和“无产阶级”相区分,将“自为的无产阶级”和“自在的无产阶级”相区分,这表明共产党对自身的初心使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明晰“何为共产主义”,阐明共产党人的目标指向。《草案》中提到共产党人的目标是“建立这样的社会: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并且不会因此而损害这个社会的基本条件。”〔3〕373但是在回答目标的实现路径时用墨很少,更多聚焦于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财产公有。《原理》更为详细地提到了未来新的社会制度是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具体而言即“私有制也必须废除,而代之以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即所谓财产公有”〔2〕302-303。并将未来制度简明扼要地表达为“废除私有制”。这样就由原来《草案》中关注的未来指向转变为关注现实指向。《宣言》进一步明确了前两个稿本中关于共产主义特征的比较模糊的概念,将共产主义特征明确概括为“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2〕414。这是因为“现代的资产阶级私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剥削上面的产品生产和占有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表现”〔2〕414。所以,马克思运用简洁有力的话总结道,“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414。

明确“何为无产阶级及其使命”,阐明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作为创建新社会的依靠力量,无产阶级的现实境遇和历史使命是“三个稿本”的重要内容。《草案》从经济学角度将无产阶级定义为:“无产阶级是完全靠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任何一种资本的利润为生的社会阶级。”〔3〕374《草案》和《原理》通过将无产者和奴隶、农奴、手工业者进行比较,将“劳动阶级”和“无产阶级”作了明确区分,得出了不是历史上所有的劳动阶级都是无产阶级的结论。但是前两个稿本对无产阶级的认识还停留在“工厂里的工人阶级则是‘自在的无产阶级”〔4〕的层面。而《宣言》在延续前两个稿本从经济学上对无产阶级现状的表述的同时,进一步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阐明无产阶级的生活状况,认为“工人仅仅是为增殖资本而活”〔2〕415,从而导致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2〕415。所以,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要推翻资本主义,建立新社会。《宣言》更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提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2〕413,明确了共产党的使命是激发无产阶级的使命感,组织和带领无产阶级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

明确“何为自由人联合体”,揭示共产党人的价值立场。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定的政治立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主义政党的价值追求。《草案》指出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个人的幸福和大家的幸福不可分割”〔3〕374的原理指导下的新社会,这不仅体现了共产党人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而且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对基本矛盾——“个人”和“共同体”的关系。但是由于当时同盟内部错误思潮势力影响很大,所以在表述上带有一些宗教色彩,表述还不够科学规范。《原理》详细论述了私有制废除后只有通过“共产主义联合体”才能为全体社会成员得以充分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条件。《宣言》继承了前两个稿本中“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并立足于唯物史观从生产逻辑和资本逻辑科学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413这一判断。所以,马克思在“两个必然”的基础上得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422这一重要结论。

二、《共产党宣言》“三个稿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话语的变化过程

《宣言》“三个稿本”中关于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表达,其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表述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同盟内部错误思潮斗争的结果,主要表现在写作形式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战胜了同盟内部的错误思潮,马克思主义政党也形成了自身的话语体系。

第一,通过思潮斗争逐步实现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认识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对错误思潮的批判史,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品质,斗争精神是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批判精神和斗争精神贯穿《宣言》“三个稿本”的创作过程之中,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初心和使命形成的精神之泉。《宣言》的创作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与同盟内部错误思潮作斗争的历史,是同盟内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逐渐战胜错误思潮的历史。

刚刚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内部思想并没有得到统一,各种错误思想纷繁交织,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魏特林的空想共产主义、克利盖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蒲鲁东主义、布朗基主义等。这些错误思潮导致同盟奉行“人人皆兄弟”的口号,采用半宣传、半密谋的活动方式,以对领导者的绝对信仰为组织手段。1847年6月写成的《草案》中随处可见类似“颠扑不破的准则”“每个人追求幸福”“人类本性”等带有空想性和人性论的辞藻和言论,以及类似“财产公有”这样的模糊概念。

之后,《草案》交各支部讨论期间,恩格斯同“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莫泽斯·赫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对赫斯的错误思想进行了逐一反击,让同盟领导人真正认识到“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关于爱的粗俗无聊的呓语”〔3〕434。同年10月写成的《原理》就减少了带有空想性和模糊性的词汇的使用。《原理》将原来《草案》中的核心词汇“财产公有”清楚定义为“共同使用全部生产工具和按照共同的协议来分配全部产品”〔2〕302,并且用“废除私有制”来替代“财产公有”,从而减少模糊性概念的使用,增加了纲领的严谨性和合理性。

随着马克思恩格斯和同盟内部错误思潮的不懈斗争,逐渐取得了政治纲领的创作权,共产主义者同盟愈发壮大和愈加成熟,同盟领导人也转变了自身看待同盟的态度。1848年1月写成的《宣言》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宣言书,向世界公开阐明同盟的初心使命、基本特征、政治策略等。随着同盟逐渐摆脱之前的“幽灵”社会地位和密谋组织方式,其组织运作也从之前躲在黑暗角落勇敢地走向光明之处,同盟纲领的写作形式和语言风格随之发生变化。

第二,写作形式由宗教性问答形式转变为叙事性论述形式。《草案》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一个纲领草案,采用的是教义问答形式,由22个问答条目构成,是典型的“信条式”著作。教义问答形式是当时工人团体中经常使用的写作形式。恩格斯并不赞成采用这种传统的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起草党的纲领,但是因为刚刚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人的强烈建议和其他无产阶级组织普遍采用问答形式,所以《草案》最终采用了问答形式进行写作。《原理》沿用了该写作方式,但是一定程度上对传统问答形式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叙事体的风格特征。集中表现为《原理》比《草案》多增加了3个问答条目,但字数由原来的三千多字变为近两万字,可见《原理》对《草案》的扩充之多。

为实现政治纲领具备逻辑性和历史性的要求,《宣言》抛弃了前两个稿本的问答形式,采用论述形式。其实,恩格斯在《宣言》创作期间就写信给马克思建议道:“我们最好是抛弃那种教义问答形式,把这个东西叫做《共产主义宣言》。因为其中必须或多或少地叙述历史,所以现有的形式是完全不合适的。”〔5〕这使《宣言》去除了形式上的约束,可以采用叙述历史的形式进行写作。

正是因为写作方式的转变,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三个稿本中的出场方式也存在差异。《草案》在开头前三个问答中就直截了当地回答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及其实现方式。《原理》则改变了这一直接出场方式,先从无产阶级产生的历史过程展开,落到工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下的无产阶级生存状况,再花费大量笔墨描写如何消除使无产者陷入贫困的根源即私有制。而《宣言》在继承《原理》历史叙事风格的基础上,增加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一章内容,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无产阶级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语言风格逐渐呈现出简洁凝练、生动鲜明、自信豪迈、幽默风趣的特点。语言风格是与写作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写作形式的变化,《宣言》“三个稿本”的语言风格由之前的概念模糊、辞藻华丽、逻辑断裂、叙述重复变为简洁凝练、生动鲜明、自信豪迈、幽默风趣。比如《草案》作为第一个稿本,虽然是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最早样态,但是标题和内容都不够科学,其中不乏具有空想性和人性论的词汇,比如“财产公有”“每个人都要有追求幸福的权利”等。《原理》是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稿本,相比较于前一个稿本,结构和用语更加具有科学性。但是囿于问答体的写作形式,很多问题无法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话语进行表达。比如,对于无产阶级产生问题的解答还只是停留在工业革命层面,没有上升到唯物史观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高度。

《宣言》则作为一份向全世界公开宣布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性质、宗旨、原则、政策的政纲,对于凸显自身的政党形象,提升政党国际影响力,传播科学社会主义话语具有重要的作用。相比较于前两个稿本,《宣言》具有自身独特的语言风格。比如,《宣言》中将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概括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413。这既体现了语言的简洁凝练,又高度体现出了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和使命自信。《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宣言书,公开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411。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在反驳资产阶级诬陷共产党人主张取消祖国的时候,马克思一针见血地说道:“工人没有祖国。决不能剥夺他们所没有的东西。”〔2〕419这体现了马克思运用极其幽默讥讽的方式回击资产阶级的污蔑。

三、研究《共产党宣言》“三个稿本”中共产党初心使命形成轨迹的现实启示

《宣言》“三个稿本”呈现了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形成轨迹。探寻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初心使命的形成过程,对于当今迈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提供理论支持

《宣言》“三个稿本”是在西欧社会矛盾激化、阶级对立尖锐、工人运动受挫、错误思潮泛滥、工人组织无力等背景下诞生的,它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是为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和坚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现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使命不是由谁随意赋予的,而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是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之初就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人民谋福祉的庄严使命和责任。身处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中国共产党,其历史使命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是立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创新发展等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要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

(二)敢于同错误思潮作斗争是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必要路径

同各种错误思潮坚持不懈地作斗争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践行使命的必要路径。自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6〕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将伟大建党精神凝练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7〕。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1这种斗争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在中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今天,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尽管‘斗争的对象和形式是多样的,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多以传播西方社会思潮且以文化渗透和文化征服为方式 ”〔8〕。所以,要正确认识错误思潮的本质,掌握主流意识形态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质、不變色、不变味。

(三)用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话语体系讲好为民奋斗的故事

当今世界“两种制度”并存,以资本主义自由化为基础的错误思潮层出不穷,目的是否定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形象和发展道路。中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讲好中国共产党为民奋斗的故事,树立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政党形象,争取更多国际意识形态中的话语主动权。从领导人民民族解放运动到建立新中国,从实行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站在人民立場展开了一系列伟大的为民奋斗实践。今天党领导全国人民处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进程中,要继续秉持敢涉险滩、敢啃硬骨头的品格作风,继续发挥作为中国人民主心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作用,不断续写为民奋斗的实践篇章。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同时,也始终坚持为世界人民谋福祉的价值取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所以重新研究《宣言》“三个稿本”中关于共产党话语体系的构建构成,对于讲好中国共产党为民奋斗的故事、树立正面政党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通过研究《宣言》“三个稿本”中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形成轨迹,进一步厘清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我是谁、为了谁、从哪来、向哪去的根本认知,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如何保持政治底色不变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启示我们,要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胸怀天下”的世界视野,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中国智慧;要敢于同错误思潮作斗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要积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和中国共产党政党话语体系,树立中国共产党人的正面形象。

四、结语

通过对《草案》《原理》和《宣言》三个文本的诞生背景、主要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探讨,整体展现了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形成轨迹和马克思主义政党话语体系的演变过程。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自成立以来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党属性,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今天,在有序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同时,应加强和深化党的自身建设,确保我们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远走在时代前列、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朱雪薇.对马克思无产阶级理论的辩护〔J〕.哲学动态,2021(10):25-35.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23.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22 .

〔7〕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8.

〔8〕韩庆祥,王海滨. “伟大斗争” 的基本内涵及新形式、 新特点〔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1):5-11.

责任编辑 郎明远

猜你喜欢

初心使命共产党宣言
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意蕴
沂蒙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究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解
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何在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共产党宣言》主要思想的当代解读
《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