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意蕴

2019-07-02朱孝红赵铁锁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初心使命以人民为中心

朱孝红 赵铁锁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是新时代推进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逻辑起点。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体现新时代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的具体落实,有利于党的治理理念从传统“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时代转换,顺应党的执政理念坚持以“服务人民、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核心的时代诉求,有力回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的时代认同,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时代引领。

[关键词]服务型政党;以人民为中心;初心使命;时代意蕴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9)03-0029-06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组成部分,是对党的宗旨的高度彰显,体现新时代党的根本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逻辑起点。新形势下,党提出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正是体现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基本方略的具体落实,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和深邃的时代意蕴。

一、推动党的治理理念从“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时代转换

(一)全面推进政党与民众的新型互动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党重视对社会管控,强调在治理理念上坚持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久而久之党成为全能型政党。在强调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党带领人民进行各项社会主义事业,为人民服务的“为民做主”演变成“替民做主”的认识思维定式。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党执政规律认识的逐渐深入,我党深刻感受到传统治理的利弊得失,越来越重视对党的职能定位的重新调整,强调要改变传统治理中过多的管理功能,突出政党服务功能,让党的核心领导作用发挥更为全面、更加有力,更能体现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本质和人民属性。

新时代我党提出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要改变过去重视管控的治理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实现治理理念从“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时代转换。党是人民群众的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的力量来自人民,党为人民提供各种服务,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发展、创新的主体。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不是党对人民的恩赐,相应的是领导、支持、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新时代要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服务人民的理念进一步内化为全党的信念、外化为全党的实践。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对执政党和人民群众关系的重大调整,体现政党与民众的一种新型互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体现无产阶级政党本质属性即彻底的人民性,是无产阶级政党阶级和价值属性的充分体现。推进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正是党对自身姿态的重要调整,决不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要永远与人民群众在一起,真正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服务。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作为服务对象,人民群众可以有权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对服务者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真正让注重服务职能成为全党的共识和自觉深化。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体现党对政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服务型政党的理解从自发走向自觉[2]。

(二)实现权利向社会本位的真正回归

新时代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真正推动实现权利向社会本位的时代回归。改革开放以来,政党和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开始转变,强调多元共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公民的权利意识空前提高,推动党的执政理念和方式更多地从权力控制、秩序维护职能转向社会服务职能,越来越多强调民众参与以及社会本位的转变。尊重和保障人民的表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支持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各项事业,更好地实现国家、政党、社会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习近平指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2]當前党强调实现权利向社会本位的回归,实质上就是人民本位。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在坚持人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把真正服务于人民放到执政党建设新高度,注重服务功能,倾听与整合群众的利益需求,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提升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持让民做主,实现人民权利的真正复归,在治国理政实践中不断创新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涵以及提升服务水平,真正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二、顺应党的领导以“服务人民、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核心的时代诉求

(一)推动强化党的领导与提升服务宗旨的有机契合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时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也是广大人民的殷切呼唤。党的领导是否坚强有力,必然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影响到党治国理政的实际效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终实现。新形势下强调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让党站在全局高度,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握发展方向、制定发展战略、理顺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因此,新时代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新时代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要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要推动党的功能定位重新调整,强调党应寓领导、管理于服务之中,坚持以“服务人民、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核心的执政理念,不断顺应时代要求和人民的意愿,确保新时代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有利于推动党的领导与提升服务的有机统一,真正推动党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执政方略,体现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围绕人民利益而展开的,彰显党永远保持服务人民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指出,“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3]。党要始终根植于人民、立足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的执政理念。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实践之中,体现在服务全体中国人民的伟大征程中。通过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和服务机制,调整职能定位,增强执政能力,确保党的战斗力,以实现新时代对国家和社会的有效治理。

(二)优化与推进党执政为民理念的真正落实

新时代如何落实执政为民的服务理念,决不能停在口头上、会议中,需要在落实服务发展中提升执政能力和水平。“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时代、新目标、新征程,党作为执政党,正在带领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时代转变。但同时面临的问题挑战依然巨大,绝不能有任何懈怠和闪失。新时代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落实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体现党服务人民、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时代诉求。

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始终贯穿于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有利于党执政为民理念的真正落实。党的执政始终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新时代不断强化党的服务职能,就是需要在实践中党把服务人民、服务发展、服务民生密切结合起来。各级党的组织、党员干部包括普通党员在内都要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意识,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化解难题,带好头将全部精力放在人民身上。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当前我们应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破解民生难题、回应民生关切、满足民生需求。发展是保障,民生凝聚民心,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应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中,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建设中做到一个都不能少,不断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三、實现党有力回答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问题的时代认同

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首先就是要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性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坚守。新时代党提出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有力地回应这一历史性问题。

(一)诠释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基本的政治立场

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党的性质和宗旨永不褪色,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基本的价值立场。提出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有力地回答“我是谁”这一问题,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重要前提。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全面深刻地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奋斗的价值遵循和基本力量源泉,体现了党的政治品格、政治优势以及本质特征。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挑战”,其中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危险。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忘记了“我是谁”这一根本前提,导致宗旨服务意识淡化,有些党员干部名义上说是人民的公仆,但对群众情感淡薄,既无爱心又无耐心,事实上早已把自己放在人民群众之上变成人民的主人。这些问题虽然还不是主流,但影响恶劣,造成党与人民群众对立的危险,极易使人民群众失去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党对自身功能定位的重新调整,不断强化党的服务功能,让党永远与人民在一起,做到永不变质,绝不脱离群众,甘当人民群众的孺子牛,是永葆战斗力与创造力的根本。

(二)集中体现党对初心和使命的时代遵循

习近平强调:“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建党原则要充分体现“为大多数人服务”。党是人民群众的党,始终是为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党要始终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强调一切工作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最高标准。

新时代强调推进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就是要求更加重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时代新要求,将服务理念放到执政党建设新高度。无论时代和条件如何变化,都要求无产阶级政党不忘初心和使命。无论在什么时候,也不论环境如何变化,始终坚持服务宗旨,提升服务水平,更好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牢记初心和使命,成为新时代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三)彰显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性的价值诉求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真正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这也是实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关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5](P103)党坚持依靠人民,提出人民是新时代党实现“四个伟大”的根本力量。党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就要充分调动人民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顺应人民、依靠人民、接受人民监督。

推进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充分彰显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基本价值诉求。在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中,党的组织、党员干部等履职行事时,应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拜人民为师,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始终重视“行动着的群众”对社会发展进步所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使其汇聚成磅礴力量。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要始终以人民为师,努力为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服务。党来自人民,要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立场。

新时代党领导人民乘风破浪、奋勇前进,坚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不断把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就业状况持续改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等等。所有成就的取得,都是党始终把人民放在中心地位,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推进建设、改革与创新的结果。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强调党的重心和力量向基层倾斜,立足社区、立足群众,保障公民参与,加强针对性,不断提升真诚服务意识、科学服务能力和优质服务水平。

四、提升新时代党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时代引领

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要把人民的期盼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要将这个口号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需要从内心深处牢牢记住。新时代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顺应社会需求多元化和多样性时代特点,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内在逻辑。

(一)顺应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要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P5)党鲜明地提出人民的需要就是党的根本努力方向,人民的需求是党领导人民奋斗的动力,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这就要求党从关心人民群众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永葆无产阶级执政党青春和活力,与人民群众始终血脉相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正是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价值追求。党自成立之时就表明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时刻密切联系群众,真情关怀群众,把群众呼声作为根本,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只有满足了群众的需要,群众才会真正围绕在我们身边,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密切联系群众、真情关怀群众,充分认识到“在人民群众中,我们毕竟是沧海一粟,只有我们正确地表达人民的想法,我们才能管理”[7](P109)。

當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更加深刻地表明人民的需要是党工作的动力。时代在进步,人民的需求在不断变化,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也在提高,党服务人民的能力和水平也应该不断提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而深入,包括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等。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新时代推进服务型政党建设,通过关心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增进人民和社会的整体福祉,满足人民对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只有党真正明白人民的需求是什么,才能制定正确有效的政策。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把握人民的所思所想,通过服务的纽带,凝聚人心,提升共识,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做群众工作。不断深入基层、深入实际,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饱含着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既是服务型政党建设的主体,又是服务受益对象。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关心服务对象,在了解群众不同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供优质服务,强化服务自觉性,倾听群众声音,尊重群众的感情,接受群众监督、反映群众诉求,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在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中要通过多种服务方式,包括党员先锋岗以及提升志愿者服务等,加强同人民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通过持续、高效、优质的服务提升各级党组织的建设水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也为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提供新的时代内涵,客观上推动了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不断深入。人民的需要就是我们党的努力方向和服务内涵,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要提高服务的层次和水平。新时代聚焦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提升党建科学化。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问题导向,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健全服务机制以及创新服务方式等,实现党组织建设方式转型和服务功能升级。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不断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全党形成制度、形成风气,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推进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把握好服务人民的精髓,凝聚社会共识、优化社会治理、化解社会矛盾,并转化为施政的具体举措,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中给人民以最大的实惠和利益。

(二)提升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获得感的重要保证

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党治国理政的根本目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邓小平曾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是我们工作成效的判断标准。让人民对党的工作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必须要关心和解决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习近平指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成效的最终评判者,应该把群众满意作为最高评判标准。”[8]以人民为中心诠释着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宗旨,要求真正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各项服务,保证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新时代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要立足于让人民得到真正实惠,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人民有所呼,我们就得有所应,一切都应该由人民说了算。建设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就应该顺应人民的期待,把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党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评价标准和价值归宿。人民获得感既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建设服务型政党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同时也包含让人民生活过得更体面、更有尊严,不断提高成果分享的公平性。

不断增加人民的获得感,以人民满意为中心,有利于推动党从全能管理型政党向服务型政党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并成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有效路径。党的宗旨强调为了人民、服务人民。新时代体现为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到发展的成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党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完善服务体系,以科学态度对待服务,以科学方法推进服务。建立健全服务群众的制度、联系群众的制度、群众权益诉求表达机制以及服务质量评价机制[9]。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创新基层党组织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方法,优化服务网络和服务载体创新。深入群众、贴近实际,规范服务过程、优化服务质量,促进服务绩效的提升。各级党组织和普通党员要通过自己的服务,提升人民的获得感,赢得对党的美誉和信任,持续推进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不断深入。

參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2]孙希江.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立论依据、科学内涵及实现路径[J].大连干部学刊,2014,(3).

[3]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的答问[N].人民日报,2014-02-09.

[4]孙大海.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N].人民日报,2017-10-23.

[5]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7]列宁全集(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8]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7.

[9]徐成芳,闵  雪.中国共产党服务型政党建设理论架构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4,(1).

责任编辑:杨 俊

Abstract: In the 19th CPC Congress, it puts forward the basic strategy of adhering to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which i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 for 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Marxist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rvice-oriented Marxist political party reflects the concre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sic strategy of adhering to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in the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service-oriented Marxist political parties is conduciv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Partys governance philosophy from the traditional era of “making decision for the people” to “making decision by people themselves”. In keeping with the Partys ruling philosophy, it adheres to the demand of the times with “serving the people, serving development, and serving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s its core, and strongly responds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times with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who I am, whom I am for, and whom I rely on. We will fully implement the era of people-oriented development.

Key words: Service-oriented Political Party, People-oriented, Original Heart, the Meaning of the Era

猜你喜欢

初心使命以人民为中心
牢记“初心使命” 建强“三个组织”
沂蒙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究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解
勇于自我革命的底气何在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群众观的逻辑建构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