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言-象-意”关系的《楚辞》园林意境解译

2023-05-30钟程成肖国增

广东园林 2023年1期
关键词:楚辞风景园林

钟程成 肖国增

摘要:《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和文学史上的瑰宝,描绘了楚国的人居环境和园林场景。基于“言-象-意”关系和意境心理发生机制,研究《楚辞》中的园林意境及其承载的思想内涵,分别对“大内御苑”“离宫苑囿”“贵族宅园”3类园林的场景意境解译,反映楚国园林“天人合一”,人本主义、浪漫主义、仙境的人居思想和君权至上的思想与情感。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意境;楚辞;楚国园林;言象意关系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23)01-0026-05

收稿日期:2022-03-25

修回日期:2022-06-29

Abstract: Chuci is the source of the Chinese romantic literature and a gem of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It artistically record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scenes of the ancestors of Chu State. On the basis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words, image and meaning and the method of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in artistic conception, this thesis researche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garden in the Chuci and what thoughts it carries. Then it interpret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ree kinds of gardens, namely, imperial garden, palace garden and nobiliary garden respectively, which concludes the ideas of living environment and the supremacy of monarchical power, in regard to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umanism, romanticism and fairyland.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arden artistic conception; Chuci ; The Gardens of Chu St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ch, image and meaning

《楚辞》在诗词歌赋、衣食住行方面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研究材料,也对楚国园林和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不少学者以《楚辞》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文中描绘的楚国园林物质形态上的景观构成[1]、苑囿的功能及演化关系[2]、建筑山水格局、道路景观和植物等[3];还有意识形态上的意境特点[4]、艺术特质[5~6]。而意境作为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7],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和品评的重要标准[8],应作为研究《楚辞》中展现的园林艺术的重要维度。目前,意境内涵与外延已经明确[7~12],并有对园林意境感知与审美机制[9,13]、心理融合机制[8]、循环演进模式[14]、园林意境的表达逻辑[15]、文学与园林相通的“言-象-意”系统[16]的研究。关于《楚辞》与楚国园林的研究侧重园林要素和楚文化视角,探究楚国的城市、建筑、苑囿等人居环境景观以及楚国园林的特质,在园林意境的解译研究中也形成相对完整的分析方法。然而,关于《楚辞》中园林意境的研究较少,现有园林意境研究缺乏对于文学作品中园林意境的客观分析方法。因此,从厘清文学艺术与园林艺术的关系入手,融合“言-象-意”关系和意境心理融合机制来解译《楚辞》园林意境,探究文学作品中园林意境解译范式以及楚国园林造园之“意”的思想内核。本研究对于探究文学作品中的园林意境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并为研究楚国园林、生成期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质提供参考。

1  《楚辞》与楚国的园林

《楚辞》艺术地描绘了楚国丰富的人居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建筑与园林场景[3,5,17]。《楚辞》具有历史语境下的乡土属性,反映了楚国园林营建的区域自然环境。《楚辞》“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18],文中“沅、湘、江、澧、修门、夏首者,楚地也。兰、荃、药、蕙、若、芷、蘅者,楚物也”[18],文中景色悠然,“草木丛生,香花遍地,鸟兽虫鱼,各得其所”,犹如一座旷远阔大的自然生态公园[19]。同时,《楚辞》描绘了瑰丽浪漫的人居环境,虽有浮想,也不失为楚地乡土建筑的实状反映[20]。此外,《楚辞》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表现了屈原等作者们在意识形态上对于园林的审美导向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建构,具有园林艺术与文化的研究价值。故此,《楚辞》是研究楚国园林的重要材料,其园林意境可以作为研究楚地园林艺术的依据。

本文以王逸《楚辞章句》为研究材料,选取了其中6 段关于园林环境的描写(表1),涵蓋楚国园林的多个形态类型。其中,场景1~2包含楚国宫殿建筑和园林的场景,这些苑囿为楚王室私有,本质上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皇家园林的前身——贵族园林,表现出皇家园林中“大内御苑”的早期特征。场景3~4描绘了楚国王城外游憩居住和围猎养兽的场所,这里既有“囿”的功能,又将“游”的功能突出,具有“苑”的性质,初步呈现出秦汉“离宫御苑”的特征。场景5~6描绘的是楚国当时理想的人居环境,前者为直接描写,后者虽然是屈原对湘夫人居所的想象,但也是对现实环境的映射[21],即贵族宅园,体现当时人居环境的意境追求。

2  《楚辞》中园林意境的解译机制

“言-象-意”关系是解译《楚辞》中园林意境的思维桥梁。“言-象-意”关系根植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与汉字符号语言,能同时体现在文学艺术与园林艺术中,有对应关系[16](表2)。园林意境则介于“象”和“意”的中间环节,是感受“意”的过程中把“言”和“象”获得的感受加之内心多次审视而进入的心理空间,进而产生的“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体验[16]。根据“言-象-意”关系可知,“言”与“象”是意境生成的物质基础,园林场景意境的解译需先把文中的描述提取出来,分解成基本的园林语汇“言”和“象”,然后借助意境心理融合机制进行解析。

园林意境心理融合机制是解译的过程中分析处理环节,其实质是园林中的“言”和“象”与内心感受、联想的多次融合,以获取圆满的空间心象和意味的过程[8]。在这个过程中:1)“言”与“外物之象”可以从文中直接获得,而“物外之象”则需对“外物之象”进行联想和感受评价生成,如“山——高”“水——清”。2)因为融合过程的核心环节是结合人的主观认识、人生阅历来处理空间信息,所以“人”是主体,“言”与“象”是输入大脑的材料。3)虽然意境会根据感知主体“人”的差异而发生偏差,但人所生存发展的社会历史环境具有相似性,所领略到的意境也具有一定共性[14]。据此选取37名风景园林研究生对每个场景进行感知评价。学生对文中内容展开想象并描述其空间心理感受,提取其中对场景的形容词、字与“言”“象”等具体景物對应,结合为零散的意象;然后将意象整合后对场景园林意境定性;最后根据意境提炼其“意”的内涵。综上可得基于“言-象-意”关系的园林意境解译机制(图1)。

3  《楚辞》的园林意境

根据上述解译机制可得《楚辞》园林场景意境解译表(表3)。首先抽出原文直接可知的“言”与“象”,包括建筑物、植物、动物、水体等,共计62类,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兰、荷、水等自然要素和堂、户、屋等人工要素。然后根据心理感知评价结果,将关键词捕捉得出59种感觉,其中出现次数较多的有“绿、香、白、亮、艳、清”等,整合后得到“大内御苑”“离宫御苑”“贵族宅园”三大场景意境(图2)。

3.1  场景园林意境解译

3.1.1宏大奢丽的“大内御苑”

楚宫的营建讲求与景观高度融合[5],突显出统山摄水的王者气势。高大幽深的屋宇临山而建,栏杆亭台层叠,重重楼榭与远山辉映。宫苑与山川、星辰应和,将游览者置于浩渺天宇间,由此生发对于自身渺小与天地造化的感叹。宅前色彩热烈鲜明,装饰缤纷繁复,精巧构思的宫室功能完备,冬暖夏凉,融合出精致奢华宜人的人居意象。楚宫外部环境是对自然的因借:山幽谷寂,小路迂回蜿蜒,移步异景间给人“柳暗花明”的游览体验;溪流叮咚作响,景象由静生动。阳光下蕙草堆叠如浪,随风摆舞,金色的阳光与油绿的草木形成色彩对比;兰花馨香,带来嗅觉唤醒。

楚宫内的水景是自由多变的:以水池为中心向四周展开,曲池两岸犬牙差互,生自由惬意之感。水面波光粼粼,阳光由水面反射入堂,窗明几净。芙蓉、荷花的粉红与菱荷的绿形成对比。芙蓉、菱叶、荇菜于碧波上自由生长,色彩缤纷,花香宜人,焕发出无限生机。门前兰花,纯白芳馨,昭示着屋主高雅的品味和纯洁的品质;玉树紧密围成的篱笆分隔了空间,又彰显了屋主的贵重身份。

3.1.2野性缤纷的离宫苑囿

离宫的环境延续了大内御苑的风格,殿宇高峻,内部空间广阔,有“遮天蔽日”之感。丹砂内堂,鲜艳炙烈;堂、屋协调统一,形态秀雅。南房别屋、小坛与高耸入云的楼观、屋宇形成建筑群落,围合出庭院的空间感,并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建筑天际线,整体构成了庭院森森、楼观高啄的理想游宴环境。南堂外曲屋盘旋,视野由内延伸至室外。苑囿的外部环境不同于宫苑的威严,呈现出轻快的氛围。从离宫的曲阁之路出来,通往囿苑的道路青绿幽深,途中景色缤纷。春天的苑囿生机盎然,楚王春猎,华光溢彩的车驾穿行在草长莺飞间,沿路香草香木类植物芳馨盎然,暗喻园主崇高的地位与圣洁的品行。

囿苑是帝王圈养禽兽以供游乐的场所[22]。楚王的囿苑内汇集了许多珍禽异兽,俨然一座自然野性的动物保护区,孔雀、鹍鸡、大雁、天鹅三五成群,鸾鸟、凤凰神秘瑰丽,各色羽毛鲜奇斗艳。洁白的天鹅带来纯净感受,而凤凰、鸾鸟的意象带来神圣、玄奇、美好的体验,这原生野性的景致好似云梦泽就展现在眼前。

3.1.3自然崇拜的理想宅园

这些宅园在景观要素上与水紧密联系,在空间格局上室内与室外渗透交融,在“意”的内涵上充满自然崇拜和神明崇拜。场景5描写的是居所环境,鸟栖息于屋上,啾啾鸟鸣将自然意象引入室内,潺潺流水不仅有声,且静中有动,仿佛时移事异却景色如故,宅园生活安宁闲适。场景6为屈原托言神明居所,喻其在水中筑起的居所。在一片湖泽之中矗立着湘夫人的宅园。这里无论园内园外都百草丰茂,香花意隐,即使是炎炎夏日也凉爽宜人。而荷、香草与其他湿地植物这些本该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宅园的材料,已然分不清何为人做、何为天开,至此自然崇拜之情俨然上升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之中了。

3.2《楚辞》中园林“意”的内涵

3.2.1“天人合一”的核心思想

“天人合一”思想是楚国园林意境的核心内涵,分别体现为:1)规模宏大的宇宙观,将宇宙苍穹意识融入园林建筑与审美中[23]。园林气势与天地广阔呼应,动静结合间引发观赏者对宇宙永恒浩瀚与自身渺小的感叹,由此生发的赞美之情。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自然”与“人为”相通[24]。首先基于对自然的原始崇拜;再是开发营建因地取宜,所谓“不堕山,不崇薮,不防川,不窦泽”[25];最后,在园林营建中弱化“自然”与“人作”界限,营造丰富的时空体验,达到人与自然精神交融的境界。

3.2.2人本主义思想

该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解放人的自然天性,构建出一个能够使游人感到轻松愉悦、精神境界提高的第二自然[3]。从游览中激发人对真、善、美的感受,并让意识和情感能够在广阔的意境空间中得以自由延伸和探索;最终寄情山水,在发掘本心中重新认识自我,得到心理平衡与慰藉、安宁与满足。

3.2.3热烈张扬的浪漫主义情感

其表现为虚实互补、有无相生的“空灵”美,追求自由奔放、浩瀚热烈的气质[4]。不拘泥于形式,园林场景宏伟大气,不矫揉造作;园林与建筑构思巧妙,不拘一格,运用热烈的色彩、独特的造型来表现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3.2.4 “仙境”人居思想

“仙境”源于楚国巫文化,是对于传说中的神明和动物的崇拜。这些神明、精灵由自然而生,象征美好和秩序;他们在楚人眼中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和人保持着某种默契的关系,在神秘中又透露出亲切的氛围。将这些神仙意象融入人居环境,增添了一种含蓄、深沉、虚幻的神秘气息,同时承载着先民崇敬、恐惧、希冀的情感[26]和缥缈的精神寄托。神仙的人间居所被楚人认为是其天上的投影[27],成为当时理想人居环境;对其临摹形成了园林构思中的“神仙境界”最初雏形,对秦汉皇家园林的营建产生了深远影响。

3.2.5君权思想

《楚辞》中的园林场景以楚国的王室苑囿为主,在意境的营造上整体展现出一种恢弘的气势,这首要是表现楚国国力强盛,彰显以楚王为首的统治阶层高高在上的意志,同时也表达对统治者文治武功的赞颂,辅以美好的景物来暗喻园主美好的德行。

4 结语

本文通过“言-象-意”关系和意境心理发生机制,分别将《楚辞》中描绘的“大内御苑”“离宫御苑”“贵族宅园”的园林意境剖析出来。《楚辞》中以囿苑代表的人居景观将意识融合在人作与自然之中,既有自然风情,又充满人工智慧[2],是对楚国园林的生动映射,其蕴含的浪漫主义思想和丰富营建智慧是底蕴深厚的楚国文化遗产。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园林营建常过于追求视觉冲击而忽略文化内涵和意境营造,出现大量的程式化、模块化的问题;意境审美也在数千年的变迁中,因社会形态、审美价值改变,审美主体走向多元[14],意境明“意”的内涵和感知越来越模糊。因此,在“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建设中,应以时代内涵为“意”,营建展现古今传承的园林环境。

注:本文图片均为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刘枫. 湖湘园林发展研究[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2]雷铭. 秦汉禁苑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

[3]何国冶. 屈原笔下描绘的楚国古园林[J]. 广东园林,1994(4):34-36.

[4]吴欣,李丽娟. 从楚文化的视角探讨楚园林的艺术特色——从楚文化的发祥地荆楚地区說起[J]. 广东园林,2016,38(4):33-36.

[5]郭其轶,胡云. 永恒的大地艺术——楚园林特质浅析及其对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意义[J]. 华中建筑,2007(2):177-179.

[6]汪洋,周旭,杨晓娟. 楚文化对汉代园林营建风格的影响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5):8648-8650,8652.

[7]杨云峰,熊瑶. 意在笔先、情境交融——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意境营造[J]. 中国园林,2014,30(4):82-85.

[8]谷光灿. 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J]. 中国园林,2014,30(6):17-21.

[9]张洪. 园林意境的审美机制[J]. 中国园林,1999(4):61-62.

[10]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M]. 北京:中国百科大全书出版社,1998.

[11]张云路,李雄,章俊华. 日本传统园林中的意境表达在日本现代园林中的运用[J]. 中国园林,2011,27(5):50-54.

[12]吴左宾,程功. 意境理论下的旅游景区空间营建方法探讨——以云南泸沽湖竹地片区为例[J]. 中国园林,2019,35(1):128-132.

[13]屠苏莉,范泉兴. 园林意境的感知、时空变化与创造[J]. 中国园林,2004(2):63-65.

[14]夏宇,陈崇贤. 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的循环演进模式和变迁[J]. 中国园林,2015,31(10):116-119.

[15]朱建宁. 从“制器尚象”到“立象尽意”——以“意象”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方法[J]. 中国园林,2013,29(5):37-45.

[16]朱建宁. “立象以尽意,重画以尽情”——试论意境理论的文化内涵与创作方法[J]. 中国园林,2016,32(5):86-91.

[17]杨海萌. 《楚辞》建筑艺术刍议[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6):54-57.

[18]黄伯思. 宋本东观余论[M]. 北京:中华书局,1988.

[19]李金坤. 《楚辞》自然生态意识审美[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4):15-23.

[20]高介华. “楚辞”中透射出的建筑艺术光辉——文学“幻想”,楚乡土建筑艺术的全息折射[J]. 华中建筑,1998(2):30-40.

[21]李允鉌. 华夏意匠[M]. 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4:318.

[22]亿里. 秦苑囿杂考[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2):105-110.

[23]高介华,刘玉堂. 楚国的城市与建筑[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24]周维权.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2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10.

[25]左丘明,撰. 国语:卷三,周语下[M]. 韦昭,注. 北京:崇文书局,1869.

[26]王其亨,袁守愚. 华夏园林渊薮:基于湿地生态环境的先秦苑囿[J]. 中国园林,2013,29(4):99-103.

[27]张良皋. 论楚宫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J]. 华中建筑,1984(1):67-75.

猜你喜欢

楚辞风景园林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屈原和楚辞
节奏观下《楚辞》的英译研究
秋夜读《楚辞》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试析风景园林建筑中的常用造景水生植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