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绘画没有毁掉艺术

2023-05-30

海外星云 2023年1期
关键词:杰森争议机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大分支,它有着类似于人类大脑智慧的反应处理能力,同时还兼具了计算机系统的高效运算能力,使其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机器作画已经有半个世纪的历史,而两年之内,人工智能绘画异军突起,不仅质量肉眼可见的提升,生成图片的速度也从之前的几个小时缩短到十几秒钟。

当下,人们所提及的“人工智能绘画”,大多指的是基于深度学习模型来进行自动作图的计算机程序,可以理解为把“文本语言描述”通过人工智能理解自动转化为图像。在这一转化过程中会涉及诸多复杂的机器学习算法,但在应用层操作起来并不困难。

在人工智能绘画应用平台上,用户可以输入各种画作关键词包括风格、主题、色调等,然后人工智能根据关键词在互联网浩如烟海的资源和素材中搜索、学习,最后糅合和拼接成符合要求的画作,供用户选择和参考。听起来似乎是一件非常新颖的事情,但这并不是一项新技术。

人工智能绘画的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彼时,画家哈罗德·科恩曾尝试将软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绘画设备结合,让机器自动作画,还以此研发出了一款名为阿伦(Arron)的电脑程序,也是早期人工智能绘画的概念“雏形”。

而如今,随着理论与技术的发展与迭代,人工智能绘画应用层出且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2021年1月,美国著名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推出了达利(DALL-E)算法,这个算法可以“通过自然语言的描述创造逼真的图像和艺术”。

2022年4月,“达利二代”上线了,生成的图像更加真实准确,分辨率提高了4倍,画面的美感和艺术氛围更是与一代不可同日而语。

几个月后,人工智能公司StabilityAI推出了人工智能文生图模型稳定扩散(StableDiffusion),将人工智能图像生成的效率与精度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量级。

然而,人工智能模型生成的作品也面临着版权争议。美国版权局多次判決,拥有版权的只能是自然人,不能是程序或者机器。另外,有很多人工智能团队在没有征求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就将他们的作品“喂”给预训练模型,这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目前,已经有程序员群体在起诉微软的Github和OpenAI,因为他们认为这两个机构使用他们的代码训练自动写程序的模型。不过,因为人工智能的创作模型仍是一个非常新的产品,所以各方的边界都没有被法律明确界定,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案例才能逐渐明晰。

人工智能艺术虽然不被法律承认,但市场是承认的。2018年,佳士得就以43.5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人工智能绘画作品。而且,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分辨不出人工智能绘画和人类画家的作品。

最具争议的是2022年8月的科罗拉多州博览会美术比赛,美国游戏设计师杰森·艾伦就凭借一幅使用“Midjourney”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制作的《太空歌剧院》,获得了竞赛一等奖。

尽管网友们争议纷纷,但迄今无人正式对杰森·艾伦的获奖提出反对,艺术博览会的评委们也依然认可奖项的有效性。其中一位评委是这样说的:“我对人工智能艺术既无成见也不热衷,但你知道,这是一个趋势,而它一旦开始就不会停下。”

有人说:“艺术已经死了,人工智能打败了人类。”

其实倒不用一概而论,对人工智能的创作,既无需乐观过头,也不用夸大悲观。

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是按人类的“逻辑”产生的,自然比不上人类精英,但超过其中的庸才,当然是绰绰有余了。

猜你喜欢

杰森争议机器
机器狗
机器狗
龙卷风来了
龙卷风来了
老祖宗的拷问
未来机器城
争议光伏扶贫
争议一路相伴
20
自主招生:在争议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