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研究

2023-05-30袁小群康琪瑶

出版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实现路径

袁小群 康琪瑶

[摘 要] 在明晰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内涵及表现特征,即知识资源集成系统化、加工数智化、服务精准化的基础上,从国家政策、技术变革、用户需求3个层面分析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影响因素和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具体实现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智赋能 智慧出版 出版知识服务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23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5853 (2023) 02-0021-08

Research on Data-intelligence Empowering Smart Publishing Knowledge Services

Yuan Xiaoqun Kang Qiyao

(Laboratory of Semantic Publishing and Knowledge Services, State Press and Publication Administra-tion, Wuhan, 430072)

[Abstract]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connotation and features of data-intelligence empowering smart publishing knowledge services, including the integration and systematization of knowledge resources, digital intelligent production and precise services. Then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alistic dilemmas of data-intelligence empowering intelligent publishing knowledge servi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policies, technical applications and user demands. Based on thes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alistic dilemmas,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e strategies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realization of data-intelligence empowering intelligent publishing knowledge services.

[Key words] Data-intelligence empowerment Intelligent publishing Publishing knowledge services Realization path

1 引 言

在技术不断变革的数智化时代,数据呈爆发式海量增长,“大数据+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提高出版知识服务各环节的效率,还能创造新的出版知识服务模式。一方面,出版机构借助数字化工具触及了更多用户并利用大数据技术感知处理用户的精细化需求。另一方面,数智技术能帮助出版商收集结构化、非结构化的资源并经系统化集成处理后,转换成知识内容加以存储。在此基础上,数智技术根据用户消费需求和具体的应用场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方案,提升出版知识服务过程中的数据向价值转化的效率。

目前,已有学者关注到数智化时代出版产业发展这一研究领域,刘长明(2022)提出要利用数智技术进行工具革命、产品服务创新,实现智能出版向智慧出版转型[1]。杨丹丹、万智(2022)梳理了数智化时代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挑战与问题,提出基于出版领域、出版流程和出版业融合发展主体3个维度的融合发展路径建议[2]。黄先蓉等(2022)构建了面向数智化建设的出版行业数据服务体系[3],张岩(2022)从沉浸体验的视角打造了数智赋能出版业创新的出版生态[4]。这些研究或聚焦于数智化时代出版业的融合发展问题,或侧重于单独视角的生态体系构建,却缺乏对于出版知识服务在数智化时代发展的分析与研究。而知识服务是出版产业在数智化时代的重要转型发展方向,研究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内涵、发展问题,有助于推动出版知识服务智慧化发展的全新格局构建。

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内涵与特征,讨论出版知识服务依托数智生产要素智慧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在现实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我国出版知识服务的智慧化发展道路提供借鉴。

2 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内涵

出版知识服务是指围绕用户知识需求,在知识资源中有针对性地提炼知识,通过提供知识产品和解决方案来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过程[5]。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智慧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公共决策等领域,出版领域学者也开始积极探索智慧出版解决方案。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是以用户知识需求为中心,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建立知识资源库进行数据智能分析及出版趋势预测,实现出版知识内容生产智能化、信息交流互动化、知识服务个性化, 全方位深入体现智慧化的新型出版知识服务模式特点[6][7]。

学界对数智赋能的定义尚未形成明确的统一意见,梁玲玲等(2022)從数据化、数字化和智慧化3个角度诠释了数智赋能[8]。储节旺等(2022)认为数智赋能是指特定组织或系统通过推动智慧数据、知识、人工智能技术等数字资源的深度融合,重构和整合数智类生产要素,从而为利益相关者赋予创新、生产、竞争、科学发现与应用转化等的能力,以实现资源的高度整合和高效利用,促进组织系统实现价值共创的一系列活动[9]。在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数智赋能一方面要求出版知识服务加深对大数据、用户、产品等思维的运用,细分用户需求和适用场景,追求用户体验的提升[10];另一方面,大数据、语义技术等技术的革新,也为出版知识服务模式的革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而使知识服务过程更加高效和准确[11]。

鉴于此,本文认为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是运用各种数智技术和数智工具,整合数据、知识等数字资源,将资源、技术等数智类生产要素应用于知识生产、加工、转化、传播、消费等出版知识服务环节,提升出版知识服务创新生产、资源利用、应用转化能力,促进出版机构创造智慧化知识产品和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服务价值和效能,并且主要表现出以下特征。

(1)知识资源集成系统化。内容为王是出版行业不变的核心要义,不管知识服务的形式如何变化,其中蕴含的知识资源才是用户最看重的要素。首先,在知识资源来源方面,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不仅要整合出版机构内部资源,还要整合外部的多源异构资源及用户反馈资源,各类资源的共享融合是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高效精准的保障,也为服务实现价值跃迁提供了必要基础[12]。同领域出版机构可以将知识资源进行开发共享,避免资源过于分散而浪费,对于不同来源、格式不统一的数据,则借助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数据标准化。其次,在数智化时代对于内容资源的利用不再是简单的数字化,而是利用大数据知识标引技术、知识图谱等数智手段,结合用户反馈数据形成新的知识点,对碎片化、多源异构的内容数据进行结构化、标准化地再加工和利用,最终形成动态发展并不断完善的知识资源体系。

(2)知识资源加工数智化。出版机构将内容资源转化为知识服务的过程中包括许多环节,这些创新要素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节点,而是数据、技术、应用相结合的互联网络。创新技术和多元资源能够突破传统知识服务模式,在众多环节中发挥知识赋能作用并创造更深层次协同。在将知识资源拆分为知识单元并进行标签化时,早期出版机构采用人工标引方式,现结合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对内部资源进行隐性知识标引、知识元标引等,对外部资源进行动态标引并关联内外部资源,实现大体量知识源标引[13]。在知识标引的基础上,出版机构通过领域本体、主题词表及知识体系,对碎片化的知识单元进行知识组织[14]。知识开发是知识转化的末端环节,主要体现为对知识内容的深度挖掘及表现形式的创新加工,其中数智技术在内容的关联挖掘、虚拟现实、语义分析等领域的应用,使出版业的知识服务和数智环境之间的结合得到了更深的发展[15]。

(3)知识资源服务精准化。数智赋能为出版知识服务提供了更准确的决策依据,首先,在内容分发环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出版机构可以获得更加精确、精细的用户画像,智能感知用户的显性消费场景,并预测其潜在的知识需求;其次,在内容传播环节,运用大数据服务平台、运营平台的数据分析技术,对不同发布渠道的使用情况、反馈信息进行监测、分析,从而了解到用户的反馈数据和行为信息;最后,在市场匹配阶段,出版机构基于用户的分层画像,将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精准投放给用户,进而根据用户的反馈数据和认可程度,利用算法、模型将知识服务与用户需求精准匹配,满足和匹配用户真实的应用场景[16]。

3 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影响因素分析

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开展,是出版机构应对数据资源、数智技术、平台等生产要素的变革而做出的转变,在其实现过程中,国家政策、技术变革、用户需求等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3.1 国家政策凸显发展导向

由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1)》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在2020年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十三五”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2021年2月,在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国有企业要积极应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业务创新提供数据及服务的互联支撑[17]。这些政策明确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指出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将助推“数字化+智能化”的全新发展诉求。

聚焦于出版产业,国家政策在“十二五”时期启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发展,直至“十三五”时期持续深入推动新闻出版业的转型升级。自2015年以来,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先后遴选了三批110家知识服务模式试点单位、32家知识服务技术支持单位,公布了18家知识服务类别科技与标准重点实验室,启动7项知识服务国家标准,这些工作在试点示范、技术支持、科研支撑、标准研制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18]。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指出,出版单位要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支撑,整合各种生产要素,推出创新服务模式和生产方式,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融合发展,大力提升行业数字化数据化智能化水平[19]。一系列政策规划为出版知识服务的数智化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3.2 数智技术影响发展步伐

在鼓励数智化建设的政策风向下,各种新兴技术呈井喷式增长,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这些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推动了知识服务的诞生,与此同时技术在知识服务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为出版知识服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并将促进以数据为基础的新型服务模式的出现,实现知识单元的语义细粒度化、知识组织及开发的智能化[20]。现有出版知识服务中存在的一些未解决的問题,在新的技术环境支持下,将有希望得到改进。因此在数据驱动的新型数智环境中,出版知识服务有必要在保持已有优势与特征的前提下,考虑进行智能型智慧型转化的切实路径。

数智赋能能够为出版行业开展知识服务提供新的思考方式,拓宽其服务的应用场景和模式体系,同时也对现行的知识服务标准体系、评价指标、共享机制等产生了一定影响。数智化时代的到来,出版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出版机构势必需要进行更为系统的数据资源基础体系建设,深度融合数智技术与出版知识服务各个环节,挖掘用户更深层次需求并开发多样化应用场景,以期全面利用数智技术完成出版知识服务的创新性发展、智慧化转型。

3.3 用户需求推动发展创新

张新新将出版社开展的知识服务分为两种形态,扩展型知识服务和定制化知识服务。其中扩展型知识服务针对于想提升自我知识储备但没有特定问题的用户,包括数字图书馆、专业数据库、知识库产品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4种主要形态;定制化知识服务则围绕用户想解决的问题开展,主要包括个性化知识解决方案、移动型知识服务平台、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3种形式。也有学者根据出版机构提供知识服务的目的,将知识服务产品分为拥有大量聚合资源的积累型知识服务,以及动态连续服务于用户需求的应用型知识服务[21]。

综合这些分类研究来看,知识服务市场可以分为针对学术科研群体的小众市场,以及直接面向用户问题的大众市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不断增加,越来越需要专业的数据库来进行决策指导,同时也需要富含综合信息并伴有互动社区的聚合性知识平台。在新的智能技术丛生及移动设备普及的背景下,用户需求不断细化升级并渴望被打开更多生活空间。一方面,用户身处知识碎片化的时代,由于个人搜寻知识能力的有限性,迫切需要知识服务来提升自身的信息过滤、知识获取效率;另一方面,用户需要定制化、符合自身偏好及使用习惯的个性化知识服务,更为追求场景化的需求满足,例如在闲暇时光的多感官互动性知识产品,或者是碎片时间里的便捷针对性学习[22]。

4 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现实困境

出版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积极开展各项知识服务,但目前我国出版知识服务在配套规划、技术融合应用、用户需求满足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改善這些现实发展困境是出版知识服务寻求智慧化发展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4.1 出版行业缺乏配套战略规划

尽管数智技术的发展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变革,但相应的法律法规、战略规划不够完善。现有政策中的信息技术应用过于笼统,不具备对于出版知识服务发展的针对性。许多智慧化知识服务开展遇到的现实问题得不到系统规划和科学指导,导致出版机构对于知识服务的数智化转型也难以保留持续主动性。如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部分出版机构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程度不高,导致部分知识产权成果在学术交流中流失。2021年6月1日,第三次修订后的《著作权法》开始施行,其中与数字化相关的一系列法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因此配套的规章制度也要相应地进行修改和更新。在技术指导上,由于数字出版刚刚起步,许多高品质的纸质材料还没有转化为数字资源。虽然大数据为我国知识服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但我国许多出版社至今尚未开发出与之匹配的技术。要在知识服务业中形成大量的人力、物力,光靠各个出版社自身的力量是很困难的,所以迫切需要政策从技术层面上给予支持、规划和指导[23]。

4.2 出版机构技术基础建设不足

技术是出版业进行知识服务的重要基础。提高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满意度,都有赖于技术的赋能。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处理的量级与时效的提高,原有的用户系统和分散式的技术系统面临着新的技术难题,例如缺乏统一的计划和标准、缺乏统一的系统授权、数据库性能不完善等[24]。长期以来,出版机构开展数字化服务主要体现在对已有纸质资源的电子化上,而数智化时代要求出版机构对知识资源进行关联和重组,挖掘用户需求,开发新的产品形态,以满足其全新需求,这些转变不仅需要数智技术支撑,还需要不断培养核心技术人才。但与此同时,目前出版机构普遍存在缺乏技术基础建设、没有形成核心技术团队的问题。一方面,出版业在发展知识服务产品时过分依赖技术供应商,而技术供应商缺乏专业知识,与出版商的利益目的不同,服务效率低,服务质量差。另一方面,由于出版业的行业性质、资金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出版商对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使得出版业在数智化时代也面临着技术人才的短缺。

4.3 知识服务生产与用户需求匹配度较低

知识服务产品可以体现出版机构的知识水平及深度,目前出版知识服务包括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在线课程等形式,但这些产品形态较为基础,缺乏对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深层考量。知识服务由知识生产和消费两部分构成,但出版机构受技术和资源影响,将部分知识转化环节交由第三方服务商完成,未考虑用户反馈信息,服务匹配度、精准度不高。

一方面,用户在知识服务平台进行信息检索时,不能获取智能排序及筛选的结果,用户对于知识服务的反馈意见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对于不同层次、不同背景的用户,出版机构没有对其进行细分,因此难以准确把握用户的细致需求。另一方面,出版机构知识服务模式还不够成熟,没有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服务资源库,对数字内容的细粒度标引也不够完善,内容加工建设没有重点,不能满足用户的真正需求。目前大多服务仍是单向模式,没有健全的用户沟通系统和服务反馈机制,因此用户的隐性需求难以甄别。

5 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应对策略

在国家政策、技术变革、用户需求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下,出版知识服务正加速向实现智慧化转型演进,但在这些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发展问题。出版知识服务的积极变革,旨在改善出版行业的整体运行状况,提升知识服务质量,推动出版事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提升技术建设水平、推出个性化精准增值服务是实现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切实路径。

5.1 完善法律体系,支撑智慧化服务开展

出版知识服务的智慧化发展需要配套的政策指引和战略规划,加强条文中信息技术应用与出版知识服务结合的具体体现,可以使出版行业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中享有转型的政策法规指引。首先,在出版单位年度考核和社会效益评价中,应加强对出版知识服务智慧化发展的评价,促进出版融合发展成效与奖励、效益的关联,优化出版资源的配置,进一步激发出版知识服务智慧化发展的活力。其次,在资金安排方面,引导和推动各有关地区和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出版知识服务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出版单位设立出版知识服务专项资金,推动国家出版基金根据价值对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大型项目进行支持,加强对出版知识服务发展的资金保障[25]。比如在开展优质项目、平台、示范单位和优秀人才的出版衔接工作时,在广告、宣传、展示等方面,以及政策支持和配套方面需要适当倾斜。最后,要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促进出版业知识服务的转型和提升。知识服务的发展必须满足一些条件,包括知识、技术、人才、市场和版权政策,这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合作。要通过适当的扶持政策,帮助中国的出版业在知识服务领域面对国外同行的竞争,促进出版机构之间的内容资源整合,制定长期的战略规划,探索知识服务的新方法和新路径。

5.2 依托技术基础,提高数智化应用水平

技术应用是出版机构提升数智化水平的有力抓手,面对出版机构缺乏技术团队、技术基础建设不足等现实发展问题,出版机构应在技术基础建设、人才培养、知识加工与技术融合等方面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切实实现数智化转型发展。

完善技术基础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在数智化时代,数据处理能力、处理速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给用户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快捷的服务,需要充分运用数智技术,不断跟踪技术的发展和演变。目前,国内出版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队伍和技术基础,其中原因一是大部分出版机构作为内容提供商,过度依赖技术支持商,二是受到行业属性和资源条件的限制[26]。与之相对应地,出版行业开展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应完善数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可支持多源异构数据处理的数据中台、丰富用户与知识服务之间交互的AIoT技术、可实现数据统一管理的云平台等。出版机构也应提高市场运营能力,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才能获取更多资金支持,吸引广大优秀人才加入团队并培养技术和专业能力,提升知识服务发展动力。

促进知识资源加工数智化。随着以信息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数字革命的演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出现,不断影响着各行各业的数字化生产,也同时影响着以数字内容的生产与传播为核心的知识服务的发展。知识服务要想实现数据、知识、产品等资源的交易,就必须将新技術与行业生产深度融合,以加快技术应用的成果转化及智慧化转型步伐。基于海量内外部数据和知识资源,出版机构应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有效提高开展知识服务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培养跨领域、跨行业的出版专业技术团队,结合行业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能力,开发共建共享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采集、存储、清洗、挖掘、可视化技术,可以逐步实现数据和知识资源向决策依据支持的转变。

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与知识资源加工结合,可以优化出版流程,提升服务效率,实现知识转化阶段的智能化。在选题环节,大数据技术通过对用户行为数据分析形成用户画像,深度挖掘用户潜在需求,精准确定选题内容。在内容标引审核方面,运用机器学习建立标签模型可以实现大量资源的自动标引,利用人工智能审校技术可以承担敏感词审核工作。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中国生物志库,就借助了知识标引、结构化加工、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将海量物种数据进行标准化加工、可视化呈现,满足用户精准检索、特征检索等场景查询需求。

5.3 挖掘用户需求,推出个性化精准服务

面对海量碎片化信息的冲击,用户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及个人信息收集能力的限制,容易在数字图书馆、数据库等资源获取场景产生滞后、狭隘等局限,这就意味着出版机构应建构新的服务理念来提供及时准确的服务。依托于移动社交网络的蓬勃发展,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更为迅速频繁,用户的中心地位在知识服务中也愈发凸显。出版机构在打造知识服务产品时要以用户为中心,不断挖掘用户需求来改进现有产品。在选题策划时要考虑用户的实际阅读需求和使用场景,内容方面需选用与时俱进的新鲜知识,产品形态也应提高易用性和可用性,加强各个环节与用户的关联。例如广州市新华书店集团推出的定制服务,就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自有的读者信息,为目标客户提供图书选品、文化活动策划等服务,凭借行业专业经验及技术分析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数据和技术作用于出版知识服务可以有效提升服务匹配度和精准度,用户的基本信息、在线平台讨论数据经由算法挖掘可以定位用户属性,划分用户需求,从而挖掘潜在服务进而精准营销。差异化服务是提高服务精准度的一大路径,这种差异性不仅要考虑不同性质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也要考虑同一用户在使用知识服务过程中的需求变化。此外,出版机构增值服务通过树立自身新型品牌形象,可以有效提升潜在用户数量,培养用户知识付费意识和消费习惯,如在线下书店开展VR智能体验、阅读终端设备的个性化内容推荐等。而利用用户的搜索、引用、下载等行为信息进行数据建模,则可以挖掘并预测用户的隐性需求。将知识资源库与用户信息数据库进行关联结合,并及时跟踪用户需求侧数据的变化,可以持续提升出版知识服务的用户匹配度和满意度。例如医信平台通过建立用户画像、分析用户行为、总结用户使用习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知识服务。为满足所有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医信平台还构建了分级知识架构,大大提高了用户信息搜寻效率。

6 结 语

随着数智技术的发展及政策对数智化转型的关注,数据的关键价值、用户需求场景的变化给出版知识服务带来深远影响,推动数据、技术与出版业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服务效能的关键所在,加速转型和变革已成为出版行业应对时代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应对数智赋能新时代对出版知识服务提出的挑战,改善行业服务效能低下的难题,剖析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发展困境和应对策略迫在眉睫。本文在介绍数智赋能和出版知识服务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数智赋能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具体内涵,刻画了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依据国家政策、技术环境、用户需求等复合因素的影响探讨,基于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在配套政策支持、技术基础建设、用户需求品牌方面的发展困境,提出了出版机构在政策、技术和用户层面上的数智化应对策略,以提升出版知识服务开展效能及工作价值。我国出版行业智慧化出版知识服务的开展仍存在一定制约,在配套规划、基础技术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体现,未来在政府与企业的综合治理、技术与商业的协同发展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注 释

[1]刘长明.从数字化到数智化,智能技术赋能出版融合创新[J].出版广角, 2022(6):33-36

[2]杨丹丹,万智.数智化时代我国出版业融合发展研究:进展、问题与路径[J]. 出版发行研究, 2022(6):38-43

[3]黄先蓉,李若男. 构建出版行业数据服务体系提升出版行业数智化水平[J]. 出版与印刷, 2022, 128(3):1-10

[4]张岩. 数智时代的出版产业与沉浸体验[J]. 出版广角, 2022(19):86-89+93

[5]张新新. 出版机构知识服务转型的思考与构想[J]. 中国出版, 2015(24):23-26

[6]刘平,杨志辉. 人工智能构建科技期刊智慧出版模式[J]. 中國科技期刊研究, 2019,30(5):462-468

[7]杨志辉. 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到智慧出版的变革[J]. 编辑之友, 2019(1):36-41

[8]梁玲玲,李烨,陈松. 数智赋能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影响:数智双元能力和资源复合效率的中介作用[J]. 技术经济, 2022, 41(6):59-69

[9]储节旺,吴蓉,李振延. 数智赋能的创新生态系统构成及运行机制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23,46(3):1-8

[10]金佳梦,王嘉昀. 中外对比视角下我国学术出版知识服务发展策略研究[J]. 科技与出版, 2021(9):56-64

[11]黄先蓉,常嘉玲. 融合发展背景下出版领域知识服务研究新进展:现状、模式、技术与路径[J]. 出版科学, 2020, 28(1):11-21

[12]陆朦朦. 协同创新理念下出版知识服务价值共创机理研究[J]. 科技与出版, 2020, 312(12):35-42

[13]肖雯,李鑫. 大数据时代数字资源的主题标引研究[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11):67-70

[14]张承兵,黄丽娟. 人工智能技术下出版知识服务生态的重塑[J]. 出版广角, 2020(13):16-19+82

[15]方卿,丁靖佳,王嘉昀. 数字出版知识服务进展与启示[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1(7):2-9

[16]孙晓翠. 新基建背景下专业出版知识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营[J]. 出版广角, 2020(13):24-26

[17]人民网. 我国企业加快布局“数智化”转型[EB/OL].[2022-12-15]. http://finance.people.com.cn/n1/2021/0428/c1004-32090613.html

[18]张新新. 知识服务向何处去:新闻出版业五种知识服务模式分析[J]. 出版与印刷, 2019(1):1-5

[19]国家新闻出版署.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2-12-15]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279/102953.shtml

[20]高丹,何琳. 数智赋能视域下的数字人文研究:数据、技术与应用[J/OL]. 图书馆论坛:1-13[2023-01-0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20919.1218.002.html

[21]韩丽,初景利. 国际知名出版机构知识服务特征、价值和启示[J]. 出版发行研究, 2018(2):5-10

[22]石姝莉,张旖旎,李悦铭. 知识服务背景下数字教育出版场景建构研究:基于用户需求的视角[J]. 科技与出版, 2021(7):109-115

[23]吴赟. 在学术出版数字化转型中发展知识服务[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1-10-26(008)

[24]沈锡宾,马明,刘红霞,等. 基于数字中台构建科技期刊一体化学术服务平台的战略研究与实践[J]. 编辑学报, 2022,34(3):306-311

[25]黄晓新,杨春兰. 我国学术期刊出版融合的现状、趋势和建议[J]. 数字图书馆论坛, 2022(6):2-9

[26]刘家益,郭红梅.知识服务:图书情报机构的探索与出版机构的反思[J]. 出版科学, 2019, 27(4):9-14

(收稿日期:2023-02-01)

猜你喜欢

实现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根基及其路径
以“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必要性及其实现路径研究
基于共生视角的财务战略拓展及实践路径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与隔震技术应用研究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