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党建与育人双融共促的途径

2023-05-30林骞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党建高职院校

【摘要】本文根据“三全育人”的要求,提出高职院校推进党建与育人双融共促的策略:依托“先锋工程”,凝聚育人合力;依托“铸基工程”,夯实育人功底;依托“阵地工程”,凸显“双高”育人担当;依托“品牌工程”,实现党建文化育人;依托“创优工程”,拓展“三全育人”工作思路。

【关键词】三全育人 高职院校 党建 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6-0004-04

全国高校构建“三全育人”体系,是深入贯彻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体现。多年来,我校(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标,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党的建设相结合,构建“党建+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深入融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党建推动教育教学发展。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党建与育人双融共促的生成逻辑

2017年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将党组织建设与教育引领结合起来,落实高校的党建育人职责。“三全教育”背景下,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将建设工作与育人工作相结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与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实现育人资源的统筹整合。

(一)理论维度:党建与育人双融共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应有之义

世界政党建设的规律表明,一个政党的强大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做出贡献。只有在政治路线、政治思想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工作,使其变得坚强有力,才能更好地助推国家的发展。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我国党组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教育和管理学生的重要职责,是引领、教育、服务学生的主阵地。因此,高校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必须以育人为导向,以促进学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目标,在新时代背景下不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党建在育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应有之义。

(二)历史维度:党建与育人双融共促是我党关于高校教育的经验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高校党建与培育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革命者相结合,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建立学生政工队伍,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强调党建要始终围绕学校育人的中心工作来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要推进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的双向融合发展,这是我党关于高校教育的经验总结,是实现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有效途径。

(三)实践维度:党建与育人双融共促是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现实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新时代高职院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新要求。目前,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部分学生在精神上变得“空心”、在行为上走向“偏执”,对未来生活和就业失去信心。实现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的双融共促,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是新时代高校育人工作的现实要求,也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塑造学生政治品格、实现为党育人目标的重要抓手。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党建与育人双融共促的途径

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我校以实施党建“先锋工程、铸基工程、阵地工程、品牌工程、创优工程”五大工程为抓手,通过探索“党建领航、双高助力、三全覆盖”的一体化育人体系,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育人全过程,实现党建与育人的双向融合、同向而行,形成全员、全過程、全方位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进一步促进党建工作新突破与立德树人质量新提升,确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依托“先锋工程”,凝聚育人合力

党建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党建与育人的双融共促是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工作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学校党委、各二级学院党组织担负着引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谋划全局、进行顶层设计的重要职责。因此,我校在“三全育人”综合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作用,在完善组织和制度的前提下,促使各种力量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扎实有效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1.抓学习强思想,筑牢学生思想防线

学校党委始终把学习贯彻党的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通过“每周一学”“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习二十大报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百年党史等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积极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2021年各二级学院平均组织政治理论学习60多场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20多场次,上党课20次以上。

2.完善管理制度,凸显全员育人成效

一是完善协同育人制度。党建与育人的双融共促,需要各类人员、各种力量、各种体系之间的齐抓共管,才能形成育人合力。因此,党委组织部成立以学院书记、院长为负责人的领导小组,遵循“党建引领、多方联动、培育英才”的工作理念,完善“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育人优势,统筹学校育人资源,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切实诉求为导向,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工作实践过程,形成长效育人机制。二是完善党员监管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制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履行管党治党职责,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善于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守好学生意识形态主阵地。三是完善师德考核制度。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抓手,建立健全师德考核制度,推动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联系学生,推动形成育人合力,党员教师“一对一”指导班级,贯彻落实管理育人职责,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依托“铸基工程”,夯实育人功底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学校“铸基工程”的引领下,支部以党建带团建,坚持立德树人,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形式,不断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和育人基本功,为推进“党建+全方位育人”模式提供有力保障。

1.拓展“思政育人”触角,优化“课程思政”思路

学校党支部把“课程思政”作为主线,收集各门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挖掘课程中的职业道德、行业精神、行业先锋、专业泰斗等思政资源,贯穿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各门课程中,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从而促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截至目前,我校共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15门,收集思政案例200个以上,并将示范课形成范式推广到其他课程。此外,支部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特点,探索引入专业学习的党建新模式,比如针对卓越人才支部开设专业讨论班,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请专业教师对学生专业学习进行更深入的指导,充分发挥专业党员教师的引领作用,在保证立德树人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

2.构筑“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强化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旨在强调校内外联动,构筑理论有深度、情感有温度、思想有厚度、实践有力度的“大思政课”育人大格局。学校深化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专业课和“开学第一课”,打造思政立体大课堂;抓住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团员5个主体,组建了班子成员、党支部委员、教师党员、学生党员4个宣讲团,做到“请进来”讲、“走出去”悟、“沉下去”研、“立体式”学,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初心育人 匠心筑梦”思政文化品牌项目,开展“欢度八桂三月三,初心不忘党恩情”“劳动最光荣”“粽情端午,弘扬传统文化”“品味华夏经典,欢度新春佳节”“同在屋檐下,同唱一首歌”等20余项教育活动。深入落实“初心早八点”晨课项目,每个班级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前20—30分钟开展百年党史学习、中华文化学习、爱党爱国教育等活动,坚定大学生跟党走的思想意识,把铸魂育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三)依托“阵地工程”,凸显“双高”育人担当

我校基于阵地建设,切实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力、德智体协同发力、教师学生主动发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身心健康、技能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抓牢网络阵地,鼓励学生敢担时代重任

学校加强学生网络宣传队伍建设,定期开设网络道德伦理、舆论舆情事件应对等微课程,提升学生评估、鉴别、使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把关人”意识,促使学生树立健康上网理念;抓牢第三课堂网络学习阵地,积极利用校园网站、易班、微课、慕课平台等打造线上线下正能量宣传学习阵地。

2.推进第四课堂建设,拓宽校内外实践阵地

非认知能力是当代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培育和提升学生非认知能力最主要的渠道便是校内外实践活动。因此,学校充分利用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组织等,通过举办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等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得到充分锻炼,从不同维度提升学生非认知能力,促使学生的思辨力、创造力和领导力得到充分发展。

(四)依托“品牌工程”,实现党建文化育人

学校党委深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积极打造党建文化育人品牌,构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时代底色的育人生态,激励引导青年学子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1.打造“以生为本,以心育人”品牌,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以学生心理健康为中心,依托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办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预案》等相关制度,创建党建品牌,一方面通过政治引领,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各专业课程教学;另一方面通过讲座、QQ、微信、微博、热线电话、电子邮箱、面谈咨询、危机干预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做得更加全面和细致。

2.培育“初心育人 匠心筑梦”品牌,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线上依托学院“FM基础之声”融媒体矩阵平台定期推送有关“初心”内容的短文、图解、动漫等高质量特色作品;线下以教学楼、活动室、寝室为宣传阵地,集中打造了“初心文化展示厅”“初心学习宣传栏”“初心时间电子屏”等宣传阵地;开展“初心讲堂”活动,以讲座、事迹报告的形式邀请在政治理论研究、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优秀学者、青年与广大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流。

(五)依托“创优工程”,拓展“三全育人”工作思路

1.以学习平台培育学风

學校坚持以专业认知和专业发展为导向,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将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深度融合,积极构建“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多维育人平台,全过程、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

2.构建精准资助和人文关怀相结合的资助育人新模式

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资助育人体系,完善家庭经济困难生量化考核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生的学习、生活、工作表现等进行量化管理;开辟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等,落实国家、学校资助政策,做好院级奖学金、助学金评选工作;大力拓展资助渠道,校企合作企业金光集团设立专项奖学金,不断深化资助项目的育人功能,推进受资助学生回馈党、社会、学校的感恩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感恩党、跟党走的决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三全育人”和党建工作在高职院校育人工作中是密不可分的,高职院校只有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牢牢把握课程建设“主战场”和课堂教学“主渠道”,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形成党支部建设与“三全育人”全面落实、深度融合、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使得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阵地堡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思想政治修养,实现党建成果向育人实效的转化。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张礼.“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劳动教育与高校党建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4).

[3]霍明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心理育人路径探析[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1(12).

[4]刘赫.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三全育人”教育机制构建[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5]刘永新,窦爱玲.高职院校基层党支部党建引领下的“三全育人”现状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20(6).

注:本文系2022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2022SZ036)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骞(1984— ),广西玉林人,高校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管理。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党建高职院校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