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2023-05-30赖兵李鹏飞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艺术类专业大思政高职院校

赖兵 李鹏飞

【摘要】本文论述“大思政”背景下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特点,分析当前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困境,提出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互联网+”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利用不同艺术形式表现课程思政内容、加强学科联动优化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改进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考核方式等策略,进行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关键词】大思政 高职院校 艺术类专业

思政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06-0058-03

艺术类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中比较特殊的专业,兼具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等多重任务。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应当“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努力把学院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这一意见为高校艺术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当前“大思政”的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增强高职院校以美育德的责任感、使命感,是当前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课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大思政”背景下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特点

(一)兼顾艺术性与政治性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具有显著的艺术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专业素养及职业素养,这些素养的形成既离不开专业课程的教育,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密不可分。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由此,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要兼顾艺术性与政治性,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视为工作重点之一,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精神、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法治精神等,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二)平衡理论性与实践性

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理论知识相对抽象,且理论知识与高校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不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技能知识相对复杂,学生需要勤学苦练才能熟练掌握。传统高职艺术类专业教学大多采用理论灌输和技能机械训练的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获得感也较低。随着“大思政”理念的提出与落实,当前各高职院校基本上能按照国家文件要求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也注重将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深入挖掘时事热点中包含的思政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操作性较强、主题明确的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获得实践学习的机会,并从实践中加强对知识内涵的理解与领悟,有效平衡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三)彰显思想性与人文性

当前,高职人才培养朝着全面发展的目标进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科之间教育要加强融合。艺术专业属于人文学范畴,因此其具有人文学科属性。在“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不仅是作为讲授专业知识与训练专业技能的手段,而且要凸显思政教育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人文素质、健康心理等,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成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优秀艺术人才。

二、当前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困境

(一)重专业技能教学,轻思政教育

高职院校的艺术类专业通常包括艺术学理论类、音乐与舞蹈学类、戏剧与影视学类、美术学类等,这些大类下还细分了许多专业,如音乐与舞蹈学类有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舞蹈学、舞蹈表演、舞蹈编导等专业,戏剧与影视学类有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导演、表演等专业,美术学类有绘画、雕刻、摄影、中国画等专业。总体来看,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课程大多具有技能教育的特点。但也正因为如此,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普遍重视专业技能教学,忽视思政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的重点在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与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学生道德品质、人文素质、学科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注较少。这样的教学现状,不符合“大思政”背景下的课程建设要求,未能为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适宜的“土壤”。

(二)资源整合不足,缺乏学科联动

思政课程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来源可以分为软资源和硬资源,其中软资源包括教学制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硬资源则包括师资、教材、教具、教学场所等。目前,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大多已拥有许多相对成熟的教学资源,如数量充足的艺术课程专职教师、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校园剧场、校内社团、社会艺术机构等。但是,相当一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资源整合意识,不善于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为课程思政教学服务,同时也缺乏联合思政课教师、学工管理人员、辅导员等教育主体协同育人的意识,导致课程教学平台单一,难以推动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部分专业课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创新创造意识,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利用新方法、新技术,但往往停留在教师个体层面,缺少宏观统筹,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教师交流沟通较少,也未能对教学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总结、提炼、推广。此外,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将社会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前瞻性,造成资源整合不足,课程思政成效不佳。

三、“大思政”背景下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一)开展“互联网+”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对电子设备、网络技术、新媒体等比较熟悉,同时十分热衷于网络的使用。可见,“互联网+”教育是大势所趋,也是教育领域的创新之举。高职艺术类专业包含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面比较广,但是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呈现的更多是专业知识,思政内容相对匮乏,不利于在艺术专业课中渗透思政教育。在“互联网+”教育的趋势下,海量的网络资源可以有效解决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有限的问题,同时先进的网络技术突破了时空限制,为艺术生提供更多思政学习的机会,有效弥补了专业课堂思政教育不足的缺陷。

根据“互联网+课程思政建设”这一思路,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确立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线上教学为延伸和辅助的教学方案。专业课教师根据课程所需,从网络上搜集更多的教学资源,扩充课程思政的内容。如在舞蹈学课程中进行我国民族舞蹈文化教学时,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各个民族较具特色的舞蹈视频,包括汉族的腰鼓舞、傣族的孔雀舞、壮族的铜鼓舞、苗族的芦笙舞、维吾尔族的盘子舞等,在课堂上展示我国民族舞蹈文化尤其是广西少数民族特色舞蹈文化,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更加热爱家乡、热爱本民族。除了从网络上获取适宜的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借助网络技术、网络媒体的优势进行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创新。如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送发布国家对艺术领域发展的指导方针意见、展示艺术领域的思政建设成果、开展红色文艺作品创作比赛活动等,从而有效提高“互联网+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质效。

(二)利用不同艺术形式表现课程思政内容

艺术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根据美的规律构造的人类精神活动,还承担着以美启善、以美育德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目标是培养传承和创新中国艺术文化的高等职业人才,专业课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育人责任,坚守艺术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目标。在实际的教学中,专业课程教师要发挥专业优势,合理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诠释和表现思政教育内容,使抽象的思政理论形象化、艺术化,帮助学生在艺术享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实现思想的升华、品格的提升。

例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织声乐专业的学生先观看和排练《雷雨》《茶馆》等经典话剧作品,后分组讨论其中的情节和角色台词所反映的时代特点、思想内涵等,由此了解这两部话剧作品之所以堪称经典,不但因为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还因为其具有许多思想闪光点。如《茶馆》中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主张实业救国,有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感,可以此为切入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雷雨》的悲剧根源是腐朽的封建体制,可以启发学生勇于追求民主、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渗透。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艺术形式辅助教学,如针对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庆典设计专题教学,要求编导、制作专业学生通过拍摄制作微电影、短视频、情景剧等形式完成作业;要求动画、动漫设计专业的学生通过漫画、动漫作品设计反映主题;播音和表演专业的学生则要求其以广播剧、舞台剧等形式进行主题创作。这些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教学形式,不仅使学生的专业水平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情怀、民族情感、革命精神、社会责任感等优秀品质,实现艺术专业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三)加强学科联动优化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充分利用艺术类专业课程成熟的教学资源,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联动一切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能够有效打破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状态,从整体上构筑协同育人平台。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共同举办丝网版画设计活动,参与团队分别采取手工绘制和数字建模等方式,并由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初稿进行再加工和校正。在活动期间,学院邀请思政课教师参与版画主题设计、版画内容及构图设计等方面指导,最终指导学生以艺术字、民俗图案、传统绘画等形式表现“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和我的祖国”“百年征程”等思政元素。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丝网版画设计活动,利用学科联动统筹整理艺术设计教学中兼具专业性和思政性的资源要素,并抓住设计实践这一教学时机,确保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高度适切性,推动专业课程思政落地,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充分发掘利用了多元化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工匠精神、团队协作等思政元素,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又能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学科联动的形式能够激活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主体意识,促使其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养成自觉发掘思政资源、灵活内嵌课程思政的教学习惯。

(四)改进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考核方式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常用的考核方式是“书面考试+技能考核”,甚至部分专业课程如钢琴、舞蹈、声乐、绘画等,只进行技能考核。相对单一的艺术专业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导致考核的内容范围比较窄,考核结果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大思政”的背景下,要做好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思政教学考核工作,一方面要突破单一的“书面考试+技能考核”传统模式,增加作业评分、社会实践、比赛评奖、生生互评等考核方式,同时紧扣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新增相应的思政指标,如日常行为、道德行为、人文素养、心理状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情况等,既从方式上突出了考核的过程性、连续性和多样性,也从指标上确保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应当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采取多种考核形式,允许学生用本专业的艺术形式自由表现自己对思政知识的理解,这样能够更科学地考查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程度,以及评估学生的课程思政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细化专业课程思政考核标准是对专业教师工作的一种有效指导和检验,细致具体的考核结果可以帮助专业课教师发现课程思政教学的不足,由此及时调整完善,制订出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促使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互促进、同向而行。

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具有许多新特点与新要求,艺术类专业课教师要严格遵循“大思政”教育理念,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创新,以期为高职艺术生提供更多精神养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高素质艺术职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姚克难,吴超.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意理论教学的“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21(1).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民办高等教育研究专项课题“新时代广西民办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路径研究”(2021ZJY769)、校級课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术设计通识课的课程思政实践探索”(2021YZKCSZB1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赖兵(1978— ),广西宾阳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幼儿园品牌形象设计与环境空间设计;李鹏飞(1987— ),山东垦利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艺术类专业大思政高职院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在未来理想化艺术教育观念下思考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非艺术类高职院校中艺术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