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实人发脾气为何更凶

2023-05-30李则宣黄任之

食品与健康 2023年3期
关键词:老实人负性家人

李则宣 黄任之

单位的门卫老贺是公认的老实人,很好说话,整天都笑嘻嘻的。但最近,由于老周在交接班时误将老贺的棉鞋扔了,老贺发了一次很大的脾气,把大家都吓蒙了。老贺的表现让周围人感觉很诧异,这还是那个好脾气的老贺吗?他怎么也会发火啊?

一般情況下,我们认为老实人是没有脾气的。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这种表现是因为老实人的负性情绪的唤醒阈值比常人高——面对相同的情绪刺激,他们不容易出现愤怒、委屈、焦虑和抑郁等情绪。但事实上,老实人不是没有脾气,他们只是把不快和不满放在心里,将各种消极情绪压抑起来。也就是说,有些老实人表现出的好脾气,其实是在刻意压制愤怒情绪。

愤怒原本是一种指向他人的攻击情绪。老实人不会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而是在心里生闷气,这样就会把“攻击行为”转向自己。当负性情绪不停累加,个体无法承受时,潜意识会推动个体找“情绪出口”,排遣这些消极能量。因此,当老实人感觉自己一再被欺负,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情绪大爆炸”——个体累积的负面能量瞬间涌出,让人觉得难以理解。

压抑情绪的原因

1.不知道如何表达负性情绪

学习不仅针对知识,也包括情绪表达。儿童需要在父母的指导下学习正确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许多儿童在原生家庭里,没有接受过父母的指导。他们小时候的情绪和感受不被父母重视,比如父母不关心孩子的悲伤、痛苦。这些儿童逐渐形成这样一个观点:情绪没有用,对自己没有价值,不必理会它,不用表达它。当情绪感受特别强烈时,这些孩子会努力转移自己的视线,竭力忘掉情绪,或说服自己情绪无足轻重,不值得理会。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个体会被情绪困扰,走不出负性情绪的漩涡。

2.安全感不足带来的情绪否认

有些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和主要的抚育者建立起稳定而亲密的依恋关系,缺乏足够的关爱,渴望家人的认可、喜欢和照顾。这一人群的抚育者不希望孩子用情绪表达需要,认为这是懦弱无能的表现。孩子因为要依靠抚育者的照顾,不得不否认自己的情绪,不敢表达自己对抚养者的不满。

3.取悦他人维护人际关系

有些人在幼年时因为普通,无明显的过人之处,为了能和同伴一起玩儿,不得不听命于他人,被同龄人驱使或捉弄。如果与他人起冲突,他们很可能被同伴报复或排挤。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他们必须避免分歧和矛盾,在集体中寻求一定的归属感来让自己安心。为了降低人际关系的风险,他们习惯于牺牲自己的一部分利益来换取与他人的和平共处。

4.将负性情绪转移给亲人

老实人在职场和外部人际关系中,表现为不计较、肯吃亏,因而人缘较好,被人交口称赞。实际上,老实人的情绪控制能力并不高。他们将好情绪和好脸色给了外人,回到家则卸下伪装的人格面具,将真面目摆在家人面前,动不动就对家人发脾气,像一个火药桶一样容易爆炸。他们不敢和外人计较,害怕人际关系破裂。而在家里,他们知道家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和自己断绝关系,大不了大吵一顿,闹点家庭矛盾。所以,老实人常在家里肆无忌惮地把真实的感受表现出来,在家里称王称霸。

表达负性情绪的积极作用

人有喜怒哀乐等情绪是正常的,表达这些情绪是让我们获得良好的心理环境,拥有正常人际关系的基础。表达愤怒情绪可以为自己争取被正当对待的权益;表达悲伤情绪可以释放自己的压力;表达焦虑情绪可以更好的思考问题,为解决问题找到出路……合理、适度地宣泄负性情绪,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排遣心理垃圾和痛苦,另一方面可以让别人理解我们的处境,停止伤害,并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如果不能做到自我调节,一味压抑负性情绪,积累心理垃圾,就是在制造“情绪炸弹”,很有可能让老实人突然发生一场“情绪大地震”。

表达负性情绪的正确方式

当人内心有负性情绪时,可以客观地描述情绪事件带给自己的感受,个人的心理需求和对对方的期待,要求对方停止伤害自己,并进行道歉。如果对方道歉无法让自己释怀,可以采用进行有氧运动、参加文体活动、与信任的人倾诉、写心情日记等健康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

人只要不刻意压制自己的感受,及时宣泄自己的情绪,就能调整好个人的情绪状态,重新建立起心理平衡。人际关系中的得失点滴,经过积极的应对和处理,就会变成心理养料,使人格缺陷逐渐得到弥补,建立起更为健康健全的人格,形成更为稳定、积极的情绪结构。通过主动自我调整,即便幼年时没有学会正确表达情绪的方法,人也能做到生气但不动怒,收放情绪自如,获得健康、有效的心理调节机制。

猜你喜欢

老实人负性家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干事业不能靠“敲锣打鼓”的人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大学生孤独感、负性情绪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含2,3,5,6-四氟亚苯基负性液晶合成及液晶性研究
不让老实人吃亏
善待老实人
老实人的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