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群众舞蹈的创作思路与创新路径

2023-05-30谢冬妮

参花(上) 2023年5期
关键词:广大群众舞蹈创作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进步的形势下,人们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有了明显的改善,而且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也有了更高的追求。广大群众通常会在闲暇之际参与到各种休闲娱乐活动中,以此使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丰富多彩。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老少皆宜,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其不仅可以使广大群众的审美等素养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且他们在学习和参与中也能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舞蹈独特的艺术魅力,以此使自身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充盈。而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以及群众文化建设的实际发展需求,群众舞蹈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应积极进行创新,并将现代化元素等内容科学合理地融入舞蹈中。虽然现阶段群众舞蹈在创作创新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是广大群众在创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和热情是不容忽视的,文化馆应积极推动群众舞蹈的创新发展步伐,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引导和推动舞蹈创新,从而为群众舞蹈的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群众舞蹈的重要意义

对于广大群众而言,文化娱乐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群众舞蹈可以使群众对文娱生活的需求最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因此,应在群众舞蹈的创作上打开新的思路,并进行不断地创新,以此使群众文化活动能够持续焕发活力和生机。

首先,群众舞蹈能充分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就目前情况来看,群众想参与群众舞蹈活动往往是出于自身对舞蹈浓厚的兴趣,而并非是为了获取名次、奖励等。广大群众通过参与活动可以陶冶情操、放松身心,以此使自身的娱乐需求得到进一步的满足。群众舞蹈并不需要参与的群众具有专业的舞蹈基础,所以,其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广泛喜爱和认可。群众舞蹈创作者应充分围绕广大群众为中心进行创作,在让群众舞蹈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也能够使群众的文娱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进而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主动性。

其次,群众舞蹈对社会的和谐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群众通过参与群众文化活动,彼此之间可以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而群众舞蹈也同样能够达到此效果。无论是从事何种职业、任何年龄段的人,只要参与到群众舞蹈当中就都是平等的关系,所有人都是因着共同的兴趣爱好才聚集在一起。由此可见,群众舞蹈可以使群众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密切,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应对群众舞蹈予以积极的创新,使其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以此切实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度,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实现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群众舞蹈创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广大群众越来越重视群众舞蹈这一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参与积极性不断提升,并且群众舞蹈创作在发展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对群众舞蹈进行创作时仍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例如对舞蹈创作的认识不足、群众舞蹈缺乏表现力以及忽视群众舞蹈参与者缺少扎实的功底等。

(一)对舞蹈创作的认识不足

对于群众舞蹈来说,要想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并不容易,作为创作人员必须能够将参与群体的思想情感和肢体语言充分激发出来,这样才能使创作出来的群众舞蹈作品获得观众的喜爱。当前,广大群众的舞蹈水平参差不齐,这也就使群众舞蹈的创作面临极大的难度。舞蹈创作工作通常是在幕后完成的,所以对其创作过程普通群众很难接触到,创作人员也不了解群众的舞蹈喜好、功底如何,进而也就对创作中的舞蹈动作难度等没有形成清楚的认知和深入的了解,而正是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制约了群众舞蹈的创作和创新。

(二)群众舞蹈缺乏表现力

群众文化活动只有贴近广大群众的实际生活,并能够使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如此才能获得群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但是由于有些群众舞蹈作品在肢体语言方面过于单一,未能将舞蹈的艺术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在综合表现力上不尽如人意,无法有效激发起群众对舞蹈活动的参与热情。

(三)忽视群众缺少扎实的舞蹈功底

参与群众舞蹈活动的群众绝大多数都是业余愛好者,在舞蹈方面并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训练,舞蹈功底差,并且群众舞蹈的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不适合接受专业化的训练,这也就导致参与者舞蹈水平往往不高,群众舞蹈的创作难度也因此增大了许多。

三、当前群众舞蹈的创作思路

(一)选择适合的题材

在群众舞蹈的创作过程中,题材的选取尤为关键,其直接影响到舞蹈的受欢迎程度。因此,在当前群众舞蹈创作过程中,应挑选与广大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以此为基础对其进行艺术化的加工,进而使舞蹈作品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认可。也就是说,在群众舞蹈作品中通过展现百姓故事,将真情实感融入舞蹈中,突出其生动鲜活的艺术魅力,以此引起广大群众在情感上的强烈共鸣。这样一来,群众舞蹈在充分展现生活美好的同时,也将群众的真挚情感进行了艺术化的表达。在选择创作素材的过程中,要适当对生活元素加以提炼,并对群众的精神面貌予以充分展示,深入挖掘舞蹈形象的个性特征,从而使整个舞蹈作品内容更加饱满。

(二)注重塑造人物形象

相较于专业舞蹈作品来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群众舞蹈内容要更为生动鲜明,不适宜抽象化,要能够让群众看到就明白其中所要表达的内涵。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也要简单明了,不要太过隐晦,以免让人们对舞蹈内容无法理解透彻。所以,舞蹈创作要从现实生活中挑选适合的人物形象,这样才能让人们产生共鸣。另外,在形象塑造上还应贴合群众审美,不应太过于个性化和另类。此外,人物形象还要突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展现新时代的精神风貌。由此可见,群众舞蹈在创作过程中,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应紧紧围绕着群众展开,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三)重视舞蹈结构的设定

在创作舞蹈时,构思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环节,其将地点、人物以及事件都考虑进去,因而群众舞蹈也应在作品中将这三个因素表达清楚。创作者在选定题材之后,要先将作品的内部组织与排列方法勾画出来,之后再确定整体的轮廓和基调。当将生活中各种体验转化为艺术形式的时候,创作者应对作品结构进行合理地设定,以此将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等进行充分的诠释。同时,在编排导演过程中包含着段落的具体划分,例如事件的开始、过程以及结束是一个作品最直接的结构形式。也就是说,在挑选好生活题材之后要对结构划分清楚,在分段后又要注意段落设定、转换手法等问题,如何才能让作品的结构变得更为科学合理,将人物的情感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而这些对编导人员的艺术创作水平来说无疑是种考验。

(四)注重动作的编排创作

就专业舞蹈而言,其在舞蹈动作上呈现出复杂化、技巧化,而相较来说群众舞蹈的动作更为简单化,这是由于群众舞蹈创作灵感主要源于广大群众的实际生活,简洁明了的动作更容易被参与者所掌握。在对群众舞蹈动作进行编创的过程中,从现实生活的一些动作中进行提炼,充分展现人物的独特形象,再借由动作的节奏、幅度以及力度等将人物情感淋漓尽致地凸显出来。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主题动作要少且经典,并以其为中心延伸出更多连贯的动作。生活中的体态动作十分有限,所以围绕作品主题的动作改编,就可以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且令人记忆深刻。另外,舞蹈动作还应将人物的表情、造型以及风格等因素充分考虑进去,从而塑造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舞蹈形象。

(五)多样化的呈现方式

舞蹈作品的呈现方法主要是指将情节发展、舞蹈风格、舞蹈调度以及服装等进行全面安排规划的同时,再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处理,而这些都是人们能够在群众舞蹈中看到的要素。舞蹈是借由舞台形象将其内涵展现给广大观众的,而人们也是通过舞蹈形象才能深刻感受到创作者所要传递的思想内涵和真挚情感,那么只有舞台形象饱满鲜活才能够深入人心,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人们评价一个舞蹈作品的标准往往就是好看或不好看,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无不体现了创作者的巧思妙想和艺术创作能力。通过何种组合方式呈现作品,作品思想内涵如何展现,这些都是与创作者的创作能力分不开的。要通过对美学、哲学等思维的综合运用,以此为广大观众呈现出独特新颖的舞蹈作品,这也是呈现方式的重点,舞蹈是立足于艺术层面来抒发情感的,因此,创作者应对多种艺术手段进行灵活巧妙地运用,以此展现群众舞蹈的艺术魅力。

四、当前群众舞蹈创作的创新路径

(一)选取与之相匹配的舞蹈音乐

就群众舞蹈创作而言,其需要经过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创作者不仅要充分考虑肢体动作的编排,还要对其配乐进行合理的选择,这样才能将群众舞蹈的艺术美感更好地展现出来。当舞蹈的题材和编排方式都已经确定之后,还应搭配相应的音乐,而在音乐的挑选上应与群众舞蹈的主题相互辉映,以配乐来衬托舞蹈,使主题更为突出的同时,也将舞蹈魅力展露无遗。在群众舞蹈的创作中音乐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而恰当的音乐能够在听觉上让观众产生一定的冲击力,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到群众舞蹈活动中。同时,在选择音乐时还应突出时代感,以此更好地迎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只有在音乐和舞蹈具有较高契合度的情况下,群众舞蹈作品才能够真正获得人们的喜爱。

(二)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热情

在群众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应对广大群众的想法和需求做到全面了解,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才能够更加符合大众的需求,以此充分调动起群众参与舞蹈活动的热情。群众舞蹈的创作必须能够符合大多数人的喜好和审美,让人们可以对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情感有更为深刻的感受,并将自身的领悟融入舞蹈中,学会通过肢体动作将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出来。同时,群文工作者还应通过扩大宣传等方式,帮助群众树立自信心,从而使越来越多的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群众舞蹈活动中来。

(三)贴近群众的实际情况

群众舞蹈,顾名思义是围绕广大群众而开展的,所以,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创作者必须将群众的生活实际充分考虑进去,并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落实到整个创作过程中。同时,从舞蹈内容到曲目安排最好要选取与群众生活相贴近的另外,在确定舞蹈题材时也要认真地思考,不仅要使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得到充分满足,还要对群众的兴趣、舞蹈基础等情况进行综合考量,挑选如拉丁舞、交际舞等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舞蹈类型。

(四)充分尊重群众的审美

群众舞蹈创作的目的就在于娱乐大众,让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和更加充实,所以,在对群众舞蹈进行创作时,创作者应对群众的审美原则和价值取向予以充分的尊重。

群众舞蹈是以群眾为参与主体的,且舞蹈作品涉及面非常广泛,能够将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群众的现实生活和价值观念。因此,应以群众的审美为创作依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作品中,这样群众舞蹈才能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并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五)将普及性与艺术性有效融合

在群众舞蹈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将普及性与艺术性有效融合在一起,以此使群众舞蹈活动的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如果在选材和动作上只注重普及性,而忽视艺术性,则会使群众舞蹈的品质受到极大的影响。反之,如果太过于重视艺术性,在创作时以专业化为标准,就算是能够将舞蹈的艺术性展现出来,但由于未能将群众的实际接受程度考虑进去,则会使该舞蹈作品的普及受到限制,群众舞蹈的价值也就无从体现了。所以,只有兼具普及性和艺术性这两个特性才能够确保作品的品质,进而促使群众舞蹈活动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五、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群众舞蹈这种艺术形式也发展得越发成熟。群众舞蹈创作者应厘清群众舞蹈的创作思路,在科学合理地运用创作技巧的同时,将群众的需求、舞蹈水平以及喜好等实际情况考虑进去,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推动群众舞蹈创作创新,从而促进其实现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重华.群众舞蹈的创作思路与创新路径探讨[J].戏剧之家,2022(26):154-156.

[2]陈珊珊.浅谈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J].文化产业,2022(24):44-46.

[3]陈璐.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创新策略[J].艺术品鉴,2021(36):35-37.

[4]胡莎.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及编导[J].艺术品鉴,2021(36):59-61.

[5]杨龙.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及编导思路探析[J].文化产业,2020(36):79-80.

[6]谢国存.关于群众文化中舞蹈创作的若干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0(20):145-146.

[7]郭兆军.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创新的策略探讨[J].戏剧之家,2020(13):117.

[8]陈国华.新时期群众舞蹈创作的几点探索[J].艺术品鉴,2020(06):202-203.

(作者简介:谢冬妮,女,本科,广西艺术学校,研究方向:舞蹈教育)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广大群众舞蹈创作
冰上舞蹈搭档
《一墙之隔》创作谈
让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和舞蹈
创作随笔
坚持原则和团结群众是一致的
岂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