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探讨

2023-05-30董朝晖

炎黄地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藏品文物博物馆

董朝晖

藏品管理是博物馆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内容,也是博物馆十分重要的职能之一。从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发展角度来看,藏品管理是一个不断实践和不断总结完善的过程。同时,藏品也是博物馆发展的基础,一个完善的博物馆必须要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藏品,这样才能够为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物质基础。而如果藏品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对藏品价值进行宣传,那么大部分珍贵藏品都只能深藏在库房当中,进而失去自身价值。现将简要介绍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发展历史与性质特点,并结合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优化管理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与社会变革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博物馆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对博物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公众对于博物馆的需求也明显增多。面对这些新要求、新期盼,博物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通过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博物馆工作模式。其中,博物馆藏品是国家十分珍贵的历史财产,是漫长的历史发展所留下的不可再生物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与艺术价值,从侧面反映了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广的实物资料。所以,如何保护藏品文物,做好藏品管理工作,是当前博物馆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发展历史

最早在1905年,南通博物苑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在南通博物苑创建时就已经提出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基本理论,这也是对藏品管理理论首次进行论述与相关研究。随着历史的发展,国家也分别发布了有关博物馆文物藏品管理方面的规范条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博物馆事业的良好发展,藏品管理水平得到了稳定提升[1]。比如在1964年颁布的《博物馆藏品保管暂行办法》就首次提出了有关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条文规定,对于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合理性,1986年出台的《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规定,使藏品管理范围得到了广泛拓展,有关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理论也变得更加完善,这也代表着博物馆藏品管理研究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进入新时代,博物馆藏品管理在法制建设、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藏品管理也步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发展进程来看,主要经过了收藏、保管和管理三个阶段。最初期的管理工作是保藏,博物馆藏品保管人员十分重视实物的保管与存放,藏品只应用在个人鉴赏和研究需求方面。而在博物馆成立公共教育机构之后,其藏品管理人员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够使管理工作便捷化,开始系统性地记录藏品基本信息。因为目前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主要针对的还是藏品,构建合理的藏品实物管理方法也可以认为是保管阶段。伴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藏品管理也对藏品信息和博物馆资源进行了综合管理,博物馆藏品的相关工作和资源组织也得到了有效管理[2]。

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性质与特点

藏品是博物馆发展的根本条件,缺少丰富的藏品资源则无法支撑博物馆持续发展。若丰富的藏品资源没有得到妥善管理,自然也无法发挥出重要价值与潜力,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博物馆的发展。所以,发挥博物馆藏品的潜在价值是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从广义角度来看,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不仅包括实物标本,也包括信息资源和音像资料等非实物载体。新时代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范围已经拓展到了藏品信息搜集、研究和保护利用方面。

近現代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要从藏品信息、工作系统和工作资源等方面展开综合管理[3]。因为博物馆中的藏品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所以必须要合理保护与管理,这也说明藏品实物管理工作是整体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藏品管理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在藏品信息管理过程中,既包含基本信息也包括科研信息。除此之外,藏品管理工作系统当中还会涉及很多工作程序和管理事件,具体包括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流程、监督工作程序执行效果等。将这些子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实现对博物馆藏品进行系统性管理的目的。

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物藏品库房不达标

目前,很多县级博物馆都会设置文物库房,但由于面积十分狭窄,导致很多文物藏品都只能堆压存放,无法满足不同文物在各自适应条件下的保护要求[4]。同时藏品库房内缺少通风和去湿防尘的的相关设备,这也很容易导致博物馆藏品文物出现老化、病害等各种不同程度的损坏。比如,金属腐蚀矿化现象、木质干裂槽朽、文献字迹变得模糊等。

藏品管理技术落后

中小博物馆由于缺少资金支持,藏品入馆凭证和登记编目等工作依然采取传统方式,没有针对藏品类别和质地进行明确分类和单独保管,很容易导致部分珍贵藏品出现损伤,对博物馆藏品保护和管理工作造成影响,特别是在软件方面,多少都会存在管理不当和管理方式滞后等问题,导致藏品管理工作不能发挥出实际作用。另外,由于部分县级地区博物馆缺少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所以在查找相关文物藏品资料文件时,还要亲自到保管部查阅,工作效率非常低。

职责不明确

目前,部分县级博物馆都普遍存在职责不明确,管理思想意识较为薄弱等问题[5]。管理人员不仅要管理所属库房内的藏品,还要对出库藏品进行跟踪管理,对从外单位借入的藏品进行管理。同时,博物馆工作人员普遍较少,且年龄偏大,在分工方面并不明确,缺少专职管理人员,很多管理人员都不愿意管理过多的事项,只是将文物藏品入库之后就不再管理。同时,为了避免文物藏品被盗,管理人员也会将库房门紧紧锁住,重要物品也包裹得十分严实,平时拿出来展览的次数非常少。而这也导致很多文物藏品在通风不良和气温变化较大的条件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博物馆内的藏品是十分珍贵的文化财产,为了保证藏品安全性,不仅要安排专职库房管理人员,还要构建完善严谨的管理制度。但当前部分博物馆在管理制度制定方面不够完善,或是制度内容没有得到落实。这一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藏品库房管理制度有待加强,管理模式较为混乱,很容易因管理漏洞造成文物藏品流失[6];二是部分博物馆内的藏品管理工作人员只清楚自己的情况,当人员发生变动的时候,由于缺少必要的交接手续,导致其他管理工作人员并不清楚藏品管理库的具体情况;三是大部分博物馆都隶属于基层文博单位,藏品档案不够完善,文物部门针对文物藏品的清查只停留在表面,甚至部分地方博物馆都不清楚馆内具体的藏品数量。

缺少专业化人才

现代化博物馆管理工作专业性非常强,因此对工作人员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需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具备丰富的技术经验,尽管如此,人才匮乏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一方面,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关藏品的专业知识,以及藏品管理、基本维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做不到对藏品存敬畏之心,给藏品以无微不至的关照。加之很多专业管理人才不愿意投身到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当中,这一问题在中小型城市博物馆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多数专业管理人才都愿意到大型博物馆工作[7]。此专业的高校教学工作也存在定向人才输出不足的局面,很难填补博物馆藏品管理人才的缺口。

加强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加强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博物馆设施简陋和面积狭小等问题,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而要想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博物馆要先改变传统管理思维,除了要积极争取发展资金之外,还要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在此期间,可以向上级文物主管部门和政府部门争取对博物馆的资金支持;还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将博物馆推到市场大环境当中,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运作模式,在加大产业开发力度的基础上获取经济收入,缓解经济压力。在博物馆争取到资金之后,还要加强库房现代化保护设备的投入,最大限度地避免人为或自然环境对藏品造成的损坏。除此之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要保证库房建筑安全坚固,严格按照防雷、防潮和防震等要求进行改造设计,保证博物馆藏品管理的现代化管理设施的完备。

引入信息管理系统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探索信息化藏品管理模式成为博物馆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就是要为博物馆提供现代化管理工具,确保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能够逐渐实现标准化[8]。同时,还要以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为核心目标,积极开展开发实践活动。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过程中,可以提供备份恢复、藏品信息推送、动态指标管理以及数据查询等一系列功能,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统一规范管理也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另外,博物馆藏品规范化管理也是藏品科学管理的基础内容,信息管理系统从不同角度制定了相关的规范标准,为博物馆后续联网和资源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础。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博物馆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建立起一套管理系统,博物馆可以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对藏品保存环境的温湿度进行控制,为藏品创造一个良好的保存环境。

及时登记与建账,对藏品进行分类排架处理

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内容就是藏品登记,同时这也是检查与保护国家文化财产的重要法律依据。合理的藏品登记工作可以使藏品出入库、注销和清点等工作发挥出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藏品文物的登记一定要详细与真实。对此,要对博物馆内的藏品资源分类号进行重新编排,确保总账能够分为一式两套,分别由教育文管办会计和档案室留存保管。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各项手续进行完善,落实账物的单独管理[9]。

在建账登记背景下,要结合文物分类排架的大纲要求将内容划分成几大类,随后再进行分项,确保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对于体积较大、无法实现对号入座的藏品,还要特殊标记出其存放区域。这一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库房管理空间,还能够保证其他小型文物藏品的安全。另外,为了能够更加方便地统计文物藏品,便于后期提取和利用,还要在每个柜设置分检卡,不同的分检卡要结合各柜的层次标注藏品存放件数,文物藏品进出也同样需要在卡上明确注明,各柜和各层藏品数目都要保证精准无误。通过合理安排,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能够提高文物藏品的提取速度,推动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管理模式

博物馆藏品管理模式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并結合自身具体情况对馆内藏品进行合理优化,进而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同时,还要结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特点,为其分配合适的管理任务,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和能力。从专业化管理人才培养角度来看,要将博物馆藏品种类作为出发点,明确人才发展的主要方向,落实多维度人才培养模式,定期对藏品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他们的薪资待遇捆绑在一起,从而在提升馆内藏品管理人员整体薪资待遇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另外,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人员要时刻提升自己的能力,积极参与到培训活动中,确保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能够稳步提升。如果考核筛选出了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员工,还可以采取强化培训措施,发挥出考核机制的激励作用,确保博物馆各层级管理工作都能够落实到位。

加强预防性保护管理工作

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在保护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和科技保护理念。因为很多文物藏品在遭受自然环境侵害的过程中,短时间内并不会表现出明显变化,一旦发现就已经十分严重。所以,在藏品没有出现任何问题时,就为其提供良好的保管环境,这样可以在出现损坏时短时间内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行保护。需要注意的是,在保护工作开展之前,一定要进行合理检测与分析,制订出合理的保护方案,避免不成熟的技术手段对藏品造成损坏。另外,还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提升藏品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定期对博物馆内的藏品文物损坏问题展开调查,深入了解藏品损失情况,为后续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充分的依据。

综上所述,藏品管理工作是新时代博物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发挥藏品价值和推动博物馆事业稳定发展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博物馆一定要构建完善的藏品管理体系,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加强藏品管理。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藏品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建立起一支专业度高且职业素养过关的管理团队,以此来适应新时代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周生霞.如何做好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J].炎黄地理,2022(05):38-41.

[2]乔丽娜.探讨智慧博物馆背景下的藏品管理工作[J].收藏与投资,2022,13(02):111-113.

[3]申琳.新时期博物馆藏品管理与保护工作的路径探究[J].收藏与投资,2022,13(01):135-137.

[4]陈梦娇.浅析当代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以无锡博物院为例[J].兰台内外,2022(02):46-48.

[5]刘辰光.简析博物馆藏品管理和保护工作[J].文化产业,2021(34):136-138.

[6]李建波.博物馆藏品管理和保护工作探究[J].收藏与投资,2021,12(09):55-57.

[7]次仁珍玛.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探讨[J].西藏科技,2021(05):37-38.

[8]柳恒.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20):146-147.

[9]孙晓艳.智慧博物馆背景下藏品管理工作的研究[J].科技传播,2020,12(10):74-75.

猜你喜欢

藏品文物博物馆
文物的栖息之地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罗妍妍藏品欣赏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