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湄潭文庙的保护

2023-05-30王佳辉

炎黄地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西迁湄潭文庙

王佳辉

湄潭文庙是湄潭县境内现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之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丰富,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代表,更因抗战时期浙江大学西迁湄潭办学七年,将湄潭文庙用作分部办公室、图书馆等,而有了特殊的内涵和意义。现结合湄潭文庙的价值和保护措施展开探讨。

湄潭文庙,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天启二年(1622)被焚,五年(1625)新建,增明伦堂、大成门及衙舍、乡贤、名宦等。清道光二十年(1840),经知县甘雨施提议改建。咸丰九年(1859),农民起义军攻占县城,湄潭文庙毁于战火。同治十年(1871)于遗址重建,次年完工。光绪四年(1878),经知县曹昌祺提议,全县募捐补修,上漆饰金。民国时期,曾用作民教馆和国民党县党部。1940年,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湄潭、永兴,将湄潭文庙用作分部办公室、图书馆、公共课教室、部分教师和留学生宿舍等。1946年,复用作国民党县参议会和民教馆。新中国成立初期辟为图书馆。1953年拆除影壁、月池、状元桥、棂星门及其后左右厢,新修县政府办公楼,后由县机关职工住宿。1984年对存余部分进行全面维修。2012年7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并投入资金,对其进行全面维修。

湄潭文庙的价值

儒家文化的物质载体

文庙是按照传统儒家礼仪精神与教育意图构造的礼制性建筑。湄潭文庙和所有的文庙一样,在儒学传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儒家思想影响中国社会的过程中,成为儒家文化的标志性符号[1]。其不仅是祭祀孔子的场所,还是传统社会兴教办学、传播儒家思想的重要场所。在文庙,除了可以看到木石建筑群外,还可以看到碑刻、图案、牌匾等。每一处碑刻、图案、牌匾,都有獨特的文化典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这些静态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湄潭文庙作为湄潭县置县以来最大的教育机构,承载着湄潭民众的信仰。它所传播的儒家思想已深入人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

见证了浙江大学西迁的艰难办学史

1940年初,浙江大学760多名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前后跨越6个省到达浙江西天目山、建德、江西吉安、泰和、广西宜山,全程2500多公里,最终到达贵州遵义、湄潭办学。1940—1946年期间,浙江大学师生将湄潭文庙用作湄潭分部办公室、图书馆、医务室、公共课教室、部分教师宿舍等,当时,竺可桢校长在湄潭文庙居住和办公。

浙江大学在遵义、湄潭、永兴七年办学期间,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据统计,在9年的发展历程中,浙江大学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从抗战前的3个学院16个系增加到6个学院25个系,同时包括4个研究所、5个学部、1个研究院、1所分校、1个先修班、1所附中和2个农场。抗战前全校共有613人,后来增加至2171人,正副教授由62名增加到212名,培养本料毕业生和研究生达2000余名。

见证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

在湄潭期间,浙江大学汇聚了一大批科学巨人,如竺可桢、谈家桢、苏步青、卢鹤绂、王淦昌、贝时璋、陈建功等。他们在这座未被战火殃及的宁静小城,潜心钻研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完成了很多世界性重大科研课题,如苏步青的《射影曲线概论》《微分几何学》,王淦昌的《中子的放射性》,卢鹤绂的《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利用》《从铀之分裂谈到原子弹》,陈建功的《三角级数论》,谈家桢的《亚洲瓢虫色斑嵌镶显性遗传理论》等。1944年10月,中国科学社年会在湄潭文庙举行,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到会致辞,宣读论文39篇;1945年,中国物理学会贵州区年会先后4次在文庙召开,宣读论文50余篇。浙江大学关于湄潭农作物、水果、茶叶、蚕桑、五倍子的研究实验成果,对湄潭经济的开发和湄潭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浙江大学是20世纪40年代中国文化与科技水平的代表,遵义、湄潭则是滋养孕育抗战教育与文化科技的沃土。在浙大与遵义、湄潭长达7年的结合中,来自东部发达地区的知识分子给山区人民带来了文化、科技与进步,为遵义、湄潭人民留下了宝贵的人文资源[2]。湄潭文庙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见证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

文庙的现存问题

经济至上的利用方式

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主管部门将文庙简单地看作旅游资源加以利用,采取售卖门票、纪念品等方式获得经济收益,这是文庙最普遍的开发形式。国内各地游客参观文庙建筑是为了感受儒家文化[3]。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一些有着悠久历史、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整体保存完善的文庙能够维持日常维护,如曲阜孔庙、北京孔庙等,这些知名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比较强。就湄潭文庙等地方文庙而言,因为整体规模并不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较低,因而旅游开发价值往往不高。在此背景下,湄潭文庙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非常有限。若是不注重对湄潭文庙的保护,让湄潭文庙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极易使湄潭文庙陷入经济困境,甚至无法获得足够的文庙修缮和日常运转资金。

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力度不够

文庙日常维护主要依赖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但政府可以提供的财政支持力度较小,导致以湄潭文庙为代表的地方文庙单位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4]。以湄潭文庙为例,各项维护和修缮工作对资金的需求较大,仅依靠财政拨款势必会显得捉襟见肘,这是文庙等历史建筑面临的主要问题。保护文庙,既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也需要相关投资方、经营方和当地群众等一起参与,同时协调好各利益群间的关系。尤其是要提高群众对文庙的重视程度,其对湄潭文庙保护和利用的态度,能够对文庙保护造成极大的影响。当然,我国近些年也提高了对文庙保护的重视程度,提供的财政资金也日益增多,然而,每年都会有历史文物建筑被纳入重点保护范围,因而能分配到文庙的资金非常有限[5]。就湄潭文庙而言,日常维护与修缮资金筹措难度较大,为了充分彰显其文化遗产价值,需要主动面向社会与公众,着手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

湄潭文庙的保护措施

利用文物古迹举办陈列展览,实现保护的可持续性

1986年,为了保护好湄潭文庙这座象征湄潭历史文化的古建筑群,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湄潭决定修复文庙,筹建“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经过文庙修复工程和对浙江大学西迁办学时期珍贵历史资料和图片的收集,以及陈列馆布展等相关工作的开展,1990年7月,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正式开馆。陈列馆以浙江大学西迁办学为主线,以竺可桢校长的教育思想“求是精神”为总纲,以浙江大学师生教学、科研活动为重点,基本再现了浙江大学从西迁黔北办学到取得辉煌成就的全过程。同时,利用文庙古建筑举办与之相宜的陈列展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以保护为主的基础上,要适当对文庙进行开发利用,以此获取文庙保护与管理所需资金。当参观者在观赏文庙古朴典雅的风姿,瞻仰陈列馆内浙大老一代科学家教学科研的辉煌业绩时,便真正实现了“抬头赏古建,低头看展览”。

坚持做好“四有”工作,加强对文物的管理

文庙古建筑被国家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并不等于得到了保护,还必须采取具体的保护措施,把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划出必要的保护范围。为了有效保护湄潭文庙,可以将湄潭文庙前面的原县政府大院和周边的居民住房拆除,实施文保单位周边环境整治项目,建设浙江大学西迁历史文化广场,为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建设控制地带。

作出标志说明。将湄潭文庙的保护标志(标志牌)放在入口处与说明文字并立,向参观者做简要介绍,以便其初步了解湄潭文庙,这也是普及文物知识、宣传文物保护,帮助参观者了解其价值的重要措施。

建立记录档案,并按照实际情况分别设置专门机构或者专人负责管理。在湄潭文庙修复工作完成后,设立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设置事业单位岗位,由专人对文物进行日常保养维护和环境清洁整理,防止人为和自然的破坏,同时按照文物保护相关法律和条例,主持或协同有关部门开展对文物建筑的维修工程[6]。调查收集有关历史文献资料、实物,组织和参加有关调查研究工作,建立本单位的文物档案。除此之外,还要对本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情况进行日常检查,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如发生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

多渠道募集维修经费

湄潭文庙和其他古建筑一样,需要定期维修保护,以延长寿命和存在时间。湄潭文庙的运转主要依靠政府的拨款,但是文庙的维修和利用、开发和宣传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湄潭文庙可以在请求政府拨款维修的基础上,向浙江大学以及浙江大学校友会、浙江大学西迁后代寻求帮助,多渠道募集维修经费,同时,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保护和维修工作中。此外,湄潭文庙的社会关注度不高,很难吸引其他地方的群众前往文庙参观,这也阻碍文庙文化遗产价值的体现,更不利于其发挥文化传承与教化功能[7]。针对这种情况,在保护湄潭文庙的过程中,要推动保护、检查、整治工作常态化,定期检查,以避免湄潭文庙被进一步破坏。在对湄潭文庙进行再利用的过程中,如何发挥其已有功用是需要重点探讨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在社会发展变迁的过程中,文庙的原有功能已经丧失其实用性。要想促进文庙的开发与利用,且避免对文庙自身造成损害,应实行“活化”利用模式。具体来说,要在维持湄潭文廟原貌的前提下,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创意活动,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加强联系,让湄潭文庙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取代的一部分。当然,文化创意活动也要与湄潭文庙的整体风格相符,且能够持续开展。

加强保护宣传和教育

充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的契机,开展“送文化·走基层”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到乡镇、学校、军营、广场等地,开展送文物保护知识、文物法律法规、浙大西迁文化上门服务等活动,通过编排《湄江情愫·文军西征》《古镇情缘》等关于浙江大学西迁文化、文物保护的节目,发放资料,制作宣传展板,开展现场知识抢答等宣传活动,印制有关浙江大学西迁历史文化和文物知识的环保口袋并向群众免费发放,使广大群众更深入和直观地了解文物保护和浙江大学西迁的历史文化,让民众明确古建筑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从而自觉行动起来,热爱和保护古建筑[8]。

在文物安全方面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

在安全防护方面,湄潭文庙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人防方面,在每周安全例会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每周一消防安全检查;每天两小时巡查;24小时不间断巡逻;监控室安排专人负责,24小时不间断轮岗。物防方面,配备灭火器、消防栓、蓄水池等消防装备。技防方面,向国家文物局申请资金,完成了消防、安防、防雷改造工程,极大地提高了技防水平。在对湄潭文庙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基础上,依次解决了虫害、梁架歪闪、屋面下沉等问题。在对湄潭文庙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在使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运用新材料,如对木材进行防腐剂处理,科学选用木材胶粘剂,这样不仅能较好地解决生物病害问题,还能最大程度地延长木构件“寿命”。此外,对工作人员要定期开展消防知识和技能培训,按季度开展消防演练,在高温天气、汛期、雪凝天气增加培训和消防演练次数,强化每一名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总之,文庙作为我国儒学发展和儒学传播的重要见证和象征,对其进行科学保护,能够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造条件,真正达到导向文明、培植信仰、提升精神、激发人志和淑世化民的目的。湄潭文庙建设距今已有402年的历史,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其具有延续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价值。为了发挥湄潭文庙的传统教育功能,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湄潭文庙的保护力度,确保其成为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地点。文庙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标志之一,在当前社会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对湄潭文庙进行保护性开发与利用,一方面其形成的经济效益可以用于文庙的日常维护和运转,另一方面做好湄潭文庙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可以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永,柯琪.贵州文庙的历史、现状及保护开发研究:基于安顺文庙的调查[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5):114-120+129.

[2]朱海珍,王玉亮,袁洪升.河北文庙的保护现状与开发利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5,20(01):15-18.

[3]刘建康.浅谈汶上文庙及思圣堂的保护传承利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4):94-96.

[4]沈建钢.常州府学文庙等儒家文化保护传承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5,33(05):1-5.

[5]张洪吉,罗勇,裴尼松,等.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古建筑文物三维数字化保护研究——以四川乐山文庙大成殿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9(07):42-44.

[6]黄昊,岳婷.城市记忆的回放——张掖市文庙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探索[J].甘肃科技,2014,30(11):3-5.

[7]林习珍.保护和利用好文庙资源 弘扬荆楚优秀传统文化[J].世纪行,2016(01):28.

[8]黄跃昊,张本钰.文物保护规划中高度控制与实施——以甘肃秦安文庙为例[J].城乡建设,2013(11):32-33.

猜你喜欢

西迁湄潭文庙
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雕塑作品《交大西迁知名教授》
西迁丰碑
四川省资中文庙的建筑发展史及其修复研究
“祭如在”与文庙祭祀
云南文庙介绍
——巍山文庙
弘扬西迁精神,铸就“西迁精神”出版工程
湄潭茶园
鉴赏
文庙开笔大典
贵州湄潭:建管护运 四好通途 致富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