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探索

2023-05-30余永天桂小为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1期
关键词:导图数学知识知识点

余永天 桂小为

初中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会让教育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对此,教师要结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内容,以及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整合数学教学内容,展开大单元教学,把新技术、新理念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学习数学知识。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会突破原本课堂教与学的时间、空间限制,将一些复杂的数学知识点直观、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学生学习任务加重,学习难度增大,这也让学生形成了学习压力,甚至对数学知识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在此背景下,如果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势必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另外,因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他们在学习知识后往往也不会主动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这严重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抽象化严重

数学知识本身就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仅仅依靠学生的思维能力完成对数学知识点的分析与判断,是不太现实的。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象化、形象化,并以直观的形式呈现数学知识点,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但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多以文字讲解的方式来抽象化知识,学生难以理解知识点,学习没有激情,学习效率低下。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丰富数学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也为数学课堂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且,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丰富了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强化了学生的感官体验,使学生快速理解所学知识。学生的知识获取形式会朝着多元化发展,这不仅可以让其在网络中寻找优质的数学学习资源,还可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实现了数学教学的变革,也是学生所喜爱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把静态的文字、图片,动态地呈现在学生眼前,配以音乐、视频等,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课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并且,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可赋予数学课堂无限的活力与生机。教师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数学学科和其他学科存在不同之处,数学知识具有复杂性、逻辑性、抽象性等特点,这也加大了数学知识学习的难度。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他们在思维能力发展阶段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对他们的数学知识学习造成了阻碍。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会实现教与学的融合发展,为数学教学提供动态化的学习互动平台,将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定理时更加轻松。这种轻松表现在他们能突破数学学习难点与重点,主动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灵活运用各种手段,逐一击破数学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方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使数学教学的形式变得丰富,把数学知识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同时,信息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会促使学生自主完成对数学学习素材的收集,达成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数学学科形成浓厚兴趣,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提供动力。例如,在学习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平移》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提前完成课件的设计,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以问题为导向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播放电影《十面埋伏》中的飞刀片段、“神舟六号”的发射片段,以及电梯运行片段等。通过课件内容的呈现,让学生观察课件中各个片段的相同点。观察交流后,学生会说出上述片段的相同点是物体都进行了直线运动,此时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引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平移的具体现象,掌握平移的概念与定义。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机会,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教学评价

按照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评”必须保持一致性。在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当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还要注重教学评价。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教师仅会对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点评,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会制约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综合要求。而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支持,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全面化的教学评价,使评价反馈更加全面,帮助学生智慧化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预习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是促进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实施精准教学的依据。信息技术助力初中数学教学,教师要在指导阶段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缩减板书书写的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数学概念、几何知识,让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如教师可在预习环节,采用微课视频、互联网教育平台等方式,帮助学生自主预习。此种教学方式会帮助教师充分利用课前的预习时间,让后续的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以顺利突破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建数学模型

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在知识理解上较为困难,特别是在几何知识的学习上,部分初中生因缺乏空间想象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对几何知识学习形成抵触心理。对此,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游戏化课堂,把一些静止的图形转换成运动的图形,降低數学知识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力,使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新的数学问题。

教师可通过构建不同的数学模型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这样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可巧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三视图》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设备呈现出各种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立体图形,让学生通过想象把三视图进行组合,在脑海中建立起数学模型。接下来,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旋转正方体,带领学生验证结论。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动态化的联想,感受和理解不同的空间变换过程,在脑海中建立不同的动态数学模型。此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利用既往学习知识完成新知识的模型构建,在游戏化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几何思维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思维导图

归纳总结数学知识属于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可积极导入信息技术,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出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在归纳总结阶段,初中数学教师可使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梳理。这不但能够创新数学归纳总结方式,而且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情况。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的知识量、知识类型,在思维导图制作软件之中选取合适的模板进行导入。常见的思维导图模板有树形图、气泡图、圆圈图等,教师可根据知识类型合理选用。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这一内容时,教师便可在课堂中导入思维导图,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本节课的重难点、探究结论、探究方法等,填写到思维导图当中。在思维导图内容填充的过程中,教师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间进行思维导图内容的填写,当学生把知识点总结完后,教师让每一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去多媒体设备前完成填写,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查看学生回答的是否正确。这种教学方式,以合作的形式归纳数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下载多媒体思维导图,传输到班级微信群或者是QQ群中,便于学生后续的自主复习,提升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融合的有效性。

(六)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具体

信息技术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点直接呈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看到数学知识后快速建立数学知识框架,在巩固数学基础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厘清学习思路,强化学习认知。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时,教师在课堂中能够察觉,许多学生难以理解这一部分内容。对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之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若等号右边也设置一个未知数当作因变量,那么此时自变量x会出现怎样的改变?问题提出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接着,教师为学生播放二次函数图像的形成,把抽象的函数知识,用具体图形呈现出来,使学生对二次函数有清晰认知。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将抽象变为具体,使学生轻松理解数学知识,形成较强的数学思维,把难以理解的知识变成熟悉的知识点进行学习。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发展学生的学科素养。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与生机。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硏究项目“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的成果。立項编号:JCJYC2203150105)

猜你喜欢

导图数学知识知识点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第6章 一次函数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