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间尽头的缁衣才人

2023-05-30秦燕春

书屋 2023年1期
关键词:吕碧城弘一法师居士

秦燕春

1942年,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以“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的临终偈语,让后人喟叹不已。

近八十年后,2021年,泉州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这是宋元时期的世界第一大港,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开元寺是支撑泉州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古迹之一,寺中的甘露戒坛为中国三大戒坛之一。至今开元寺还设有“弘一法师纪念馆”,即泉州佛教博物馆。

和泉州籍的雕塑家一起拜庙,见宋塔苍茫,见明殿颖秀,古寺清幽,古榕参天,印象已经极好。寺宇中凡有楹联榜书,皆采弘一法师书体,也是极有风格,极为养眼,尤其那句由朱熹撰文的“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印光法师文钞》中有一份致弘一法师信函,具体针对的是后者决心掩关誓证念佛三昧的问题。印光法师悲心殷重,函中再次做了极有针对性的提撕,所再三付嘱的仍是必须“一心”:

座下此心,实属不可思议。然于关中用功,当以专精不二为主。心果得一,自有不可思议感通。于未一之前,切不可以躁妄心先求感通。一心之后,定有感通,感通则心更精一。所谓明镜当台,遇形斯映,纷纭自彼,与我何涉?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况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诸魔事,破坏净心。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此函前段,印光法师还有谦退的特别说明,“虽固知座下用此种络索不着,而朋友往还,贫富各尽其分,则智愚何独不然?但尽愚诚即已,不计人之用得着与否耳”。可谓是对一位曾经的大艺术家的微妙心理做到了体贴入微。这一点,在另外一份函答弘一法师关于写经发生“用心过度之境况”时,洞察入微与用心良苦就表现得更加明朗:“光早已料及于此,故有止写一本之说。以汝心太过细,每有不须认真,犹不肯不认真处,故致受伤也。观汝色力,似宜息心,专一念佛。”

信函所针对的,仍然是大艺术家敏感易动的特别心性。最后聚焦,仍然也是如何专一用心,以求与佛法早日如实感通。

弘一法师一生不想做名僧,更愿做明僧,最服膺有“大势至菩萨等流身”盛誉的印光法师,就上数函以见,可谓良有以也,可谓善择师也。

弘一法师归西只迟印光法师二年,印光法师剃度则早弘一法师三十六年。1881年,李叔同方始一岁,关中秀才赵绍伊(印光法师俗名)已在陕西终南山出家。以佛门年资、以律宗精严,弘一法师身体力行对印光法师执弟子礼,皆为该应。

但印光法师大概都未曾想到,当他和弘一法师书来信往之际,他还以另外一种方式超度了远在烟雨蒙蒙的英伦列岛上的一位近代史上的金牌才女。

吕碧城(1883—1943)是中国最早一批可见记载的报社女性编辑,任职的是享誉清末民初新闻业的天津《大公报》。她年方双十即受知当时的直隶总督袁世凯,参与开办北洋女子公学,先任教习后任校长,被称为中国“北方女学哥伦布”。袁氏当国之后,吕碧城受聘政府咨议,“常出入新华宫”;洪宪帝制议起,即退出政坛,与西商逐利沪上,且颇能“谙陶朱之术”,拥有了一生用之不尽的财富。于此最充分的证据就是,感大限将至之时,吕碧城还在1942年12月30日、31日及1943年1月1日三天寄遗嘱处理自家在美国纽约、三藩市与中国上海的存款。

当然,吕氏一生最为人所称道者,自然还是作为中国近代以降最出色的女词人,甚至是最后一位女词人,“足与易安俯仰千秋,相视而笑”(潘伯鹰语)。关于她“美艳非常”的长相与装扮亦是分外耀眼,記载与追忆不仅见诸时人笔端,甚至直到晚近台湾版《观无量寿佛经释论》这类宗教著述,作序者至今都为之津津乐道。她更有其他才艺,比如懂美术、知音律、擅舞蹈、娴外语。

吕碧城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吕凤岐是光绪进士,担任过山西学政。因为父兄早亡,骨肉参商,吕碧城的前半生可谓亦辉煌亦忧伤。早岁暴得大名,兼之饶有资财,一时间“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而她的后半生,基本是在美国与欧洲的游学游历中度过的。

远游的吕碧城完全有自矜自得的资本,“相如早证蟛蜞梦,变格簪花效蟹行”(《新体无题三首》之一),才名早著的她轻松出洋,无非锦上添花。她也有自娱自乐的能力,“人能奔月真遗世,天遣投荒绝艳才。亿万华严随臆幻,谪居到处有楼台”(《遣兴》)。富裕的物质条件与美好的个人形貌,使得她纵在异邦,也是万人景仰的亮色。吕碧城出入文艺沙龙、社交舞会,长期旅居欧美各地最豪华的宾馆,一掷千金、风光无限,做派在时人目中显得无比绚烂:“抵美后,居纽约大旅舍,舍宏壮甲一都,房金最巨,西人寓者多不逾七日,居士竟淹留至六阅月。名媛命妇,皆闻名争与定交,值隆重宴会,罔不邀请。居士制锦衣多袭,日赴数宴必更御,鲜艳夺目,见者拟为天上人。”(澄澈居士《吕碧城居士传略》)

然而,命运的谜之转机总在意想不到之中到来。

收入《香光小录》的《莲邦之路》著于1939年前后,文中记载了吕碧城追忆十年前自己开始接触佛教的具体因缘,即跟印光法师有关:

约十载前,予寓英京伦敦,常往使署,与其秘书孙君夫妇等作樗蒲之戏(俗名噪麻雀)。某日,孙夫人检得印光法师之传单,及聂云台君之佛学小册,作鄙夷之色曰:“当这时代,谁还要这东西!”予立应声曰:“我要。”遂取而藏之。遵印法师之教,每晨持诵弥尊圣号十声,即所谓十念法。此为予学佛之始。遇佛法于海外,已属难事,况此种华文刊品,何得流入英伦,迄今犹以为异。

这段旅居英伦的具体时间当在1927年8月至1929年1月,文中活画出吕碧城一贯标新立异的强烈个性:一位经常跑到驻英大使馆打麻将的女神,就这样不乏拧巴地开始了她的向佛之路。文中提到的“聂云台”即聂其杰(1880—1953),也是一位向佛的商界大佬,上海总商会的第一任会长、曾国藩的外孙(曾纪芬之子)。

倔强的吕碧城一旦决心上路,就干脆直行到底。她不仅长期隐居瑞士雪山,吃素、念佛、戒杀、护生,更以其娴熟的外语能力,将生命的最后十余年皆奉献给了佛典英译。其生平最后一部著述乃是试图以唯识学推动净土宗的《观无量寿佛经释论》。

弘一剃度出家而碧城居士在家,且前者了断尘缘较后者差不多早了十年——李叔同1918年于虎跑定慧寺出家,时年三十八岁;吕碧城的“上路”则要独自摸索到将近“知天命”之年,1930年于欧洲,年近四十八岁方正式皈依。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1943年1月24日,吕碧城涅槃于香港东莲觉苑(湾仔山光道十五号)。至于身后友人都感叹,碧城去世之前为弘一法师写下的悼词《悼弘一大师》,若改易几个字,也可以作悼她的哀音:

大哉一公,浊世来仪。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輗輗群伦,是优波离。

昔为名士,今人天师。

须弥之雪,高而严洁。

阿耨之华,淡而清奇。

厥功圆满,罔世慭遗。

土归寂光,相泯圭畸。

公既廓尔亡言兮,我复奚能赞一辞!

最后一句所言,即是弘一法师的临终偈语。明显可见,较之以往的“哀慧同调”,吕碧城的断制与境界都有了很大不同,她应该更为渴求“悲智双运”了。稍显幽默的是,生平一直“不大佩服孔子”的吕碧城在这篇悼词中却频繁引证《论语》掌故,表彰这位道友的高洁清淡、万世师表。

猜你喜欢

吕碧城弘一法师居士
青塘居士诗词选
成双结对
趣味语文
制造吕碧城:晚清女性公共形象的生成与传播
女子双侠
弘一法师李叔同(上)
因为那是属于你的东西
断魂何处问飞蓬
弘一法师的慈悲心
弘一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