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课程教学加点思政之“盐”

2023-05-30张建庆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育人思政

张建庆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基础教育阶段的各门课程都是实现这一任务的载体。“课程”一词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延伸出来的,它的名词形式意为“跑道”,动词形式意指“奔跑”,如果我们将不同课程的设置和实施理解为意在共同促进学生在不同“跑道”上奔向成长,那么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对其成长目标的价值期待,即蕴含着为什么“奔跑”和“跑向哪里”的问题。所有学段设置的课程,虽然其具体领域和内容是不同的,但都服务于人的成长,各门课程经由教学活动汇聚成为个体健康成长需要的精神养分。

如果我们把各门课程比喻为食材,把教学比喻为将食材加工为菜肴的过程,那么无论对哪一类食材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加工,要使学习者将食物中的营养吸收转化为成长的素养,都少不了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食盐。思政元素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正如食盐之于人的身体健康。科学研究表明,每人每天需要6~10克盐才能保持人体心脏的正常活动、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及体内酸碱的平衡,盐中的钠离子是人体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对于维持各项生化代谢有重要作用。这启示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发掘和利用好课程本身所蕴含的隐性的思政教育元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于教师而言,我们要树立整体、协同的育人理念,就要跳出学科教学的狭隘视域,要在自己的学科教学中发现新的生长点和融合点,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不是要另起炉灶,也不是要取代各门课程,而是在立足学科教学的基础上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比如我们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可以融入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在历史学科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唯物史观;在地理学科教学中启发学生理解领会习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等等。在情感激发层面,我们要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精神塑造层面,我们要注重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民族精神和科学精神;在价值观确立层面,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是一种价值导向,在引导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提升道德品格,以及培育公共精神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这要求我们每个学科在落实学科任务的同时,还应该从学科育人的高度积极探索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际与心灵困惑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成长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真正触及他们认知和实践的隐性根源,从而潜移默化地对其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积极的影响。

让我们一起来为课程教学加点思政之“盐”吧!

(作者系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浙江省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价值观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