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3名医学实习生对器官捐献工作的知识、态度及意愿调查

2023-05-27李豫凯王晓霞汪惠才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实习生器官意愿

刘 琴, 李豫凯, 白 磊, 王晓霞, 汪惠才

(1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乌鲁木齐 830054; 2新疆和田师范专科学校, 新疆 和田 848099)

1954年以来,器官移植被认为是全球治疗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最有效治疗方案[1]。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的器官捐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唯一合法来源[2]。在我国,器官供需严重失衡,即器官需求量远远大于可进行移植的捐献器官数量。我国在推动器官捐献事业发展方面施行了一系列改革,例如2006-2009年我国相继出台了针对人体器官移植的相关法规,并在2010年成立了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委员会(China Organ Donation Committee, CODC),鼓励公民在逝世后器官捐献。另外,配偶、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等具有亲情关系的人也可以实施活体器官捐献。根据国际器官捐献和移植登记处(International Registry in Organ Donation and Transplantation,IRODaT)报道,2019年我国每百万人口器官捐献率为4.43,高于泰国(3.66)、日本(0.75)等亚洲国家,但低于西班牙(48.9)、美国(36.88)等[3]。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人员,其器官捐献认知和态度影响着大众对器官捐献的支持力度和发展,尤其在实习阶段增加器官捐献知识、树立利他性器官捐献态度,在促进器官捐献事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旨在分析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的医学实习生器官捐献的知识水平、态度和意愿,分析捐献意愿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学实习生的器官捐献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2年1-2月抽取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的323名年龄在18~26岁的本科大四和大五实习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全日制在校大学生;(2)自愿参与本次调查。排除标准:(1)进修生和规培生;(2)拒绝参与调查者; (3)高职的大、中专生。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1.2.1.1 一般资料 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其中专业类别分为临床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基础医学专业及其他专业,其他专业包括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医学影像学等。

1.2.1.2 器官捐献量表 使用由史丽珠等[4]编制的调查量表,该量表包括器官捐献知识、态度和意愿三个部分内容。(1)器官捐献知识部分:有10个条目,每题1分,总分为0~10分,分值越高表明对器官捐献知识掌握程度越高。(2)器官捐献态度部分:有3个维度(认同器官捐献价值、不认同器官捐献价值和阻碍器官捐献原因),共22个条目,采用Likert7分制,每题1~7分,总分为22~154分,分值越低表明对器官捐献态度越积极。(3)器官捐献意愿部分:共有5个条目,每题1分,总分为1~5分,分值越高表明器官捐献意愿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整体Cronbach′α系数为0.93。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者在被调查医院的实习生管理人员的协助下,向被调查者说明研究目的、意义及填写问卷方法,并获得被调查者的知情同意。通过在线文件调查平台发放电子问卷,由被调查者匿名填写。对于无法使用调查平台者,采用现场纸质问卷调查。将问卷条目中有缺失项或均选择同一序号答案视为无效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37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23份,回收有效率为87.29%。

1.2.3 质量控制 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纸质版问卷及电子问卷调查均当场发放,纸质问卷在填写完成后立即收回检查其完整性,电子问卷设计需填写完整问卷才可顺利提交,且剔除答题时间<5 min或任一量表规律作答问卷。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323名实习生中男生92人(28.5%),女生231人(71.5%);年龄(22.63±1.00)岁。生源地为城市的143人(44.3%),农村的180人(55.7%);大四学生136人(42.1%),大五学生187人(57.9%)。专业为临床医学122人(37.8%),护理学83人(25.7%),康复治疗学35人(10.8%),临床药学24人(7.4%),基础医学19人(5.9%),其他40人(12.4%);参加社会公益活动171人(52.9%),听说过器官捐献309人(95.7%),亲友有捐献经历7人(2.2%)。

2.2 医学实习生器官捐献知识、态度和意愿得分情况323名实习生器官捐献知识平均得分为(3.04±1.54)分。不同专业、是否曾经学习或接受过器官移植相关知识、亲友是否有器官捐献经历的实习生器官捐献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生器官捐献态度的平均得分为(82.05±18.37)分。不同性别、本人或家庭成员是否接受器官移植的实习生器官捐献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生器官捐献意愿的平均得分为(2.78±1.02)分。不同性别、专业及心理状态、是否曾经学习或接受过器官移植相关知识、本人或家庭成员是否接受器官移植的实习生器官捐献意愿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调查中明确拒绝器官捐献的实习生有20人(6.2%)。39.3%的实习生最愿意捐献的器官是眼角膜。96.90%的实习生愿意将器官捐献给家人。当谈到家人生命无法挽救时,实习生表示会签署捐献家人器官同意书的人数为127人(39.3%),不愿意捐献的人数为51人(15.8%),不知道如何抉择的人数为145人(44.8%)。见表1。

2.3 医学实习生器官捐献知识、态度及意愿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亲友是否有器官捐献经历、是否曾经学习或接受过器官移植相关知识、捐献态度和意愿是实习生器官捐献知识的影响因素;性别、捐献知识、捐献意愿是实习生器官捐献态度的影响因素;性别、本人或家庭成员是否接受器官移植、捐献知识、捐献态度是实习生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因素。自变量赋值及结果见表2、3。

表1 医学实习生器官捐献知识、态度和意愿得分的单因素分析 分)

表2 自变量赋值情况

表3 医学实习生器官捐献知识和态度及意愿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中医学实习生器官捐献知识得分较低,与王丽萍等[5]的研究结果相同,而器官捐献态度和意愿得分处于中等,有39.3%的医学实习生同意签署捐献家人器官同意书,44.8%的实习生处于不知道如何抉择的状态,可能由于实习生对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了解较少,建议医学院校加强相关的课程建设,可在解剖学等传统课程中融入脑死亡判定、器官捐献伦理知识,也可通过选修课、讲座、宣传栏、知识竞赛、海报或艺术展等向医学实习生普及器官捐献知识[6-7]。

本研究结果显示,亲友有器官捐献经历、曾经学习或接受过器官移植相关知识的医学实习生器官捐献知识得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汪玲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捐献经历和器官移植相关知识的学习经历是影响医学实习生器官捐献知识的因素。同时,捐献态度和意愿亦为其影响因素,对器官捐献持开放和客观的态度、愿意进行器官捐献的实习生会主动了解相关知识,捐献知识得分也相应较高。在器官捐献态度的回归分析中,性别是捐献态度的影响因素,男性较女性的器官捐献态度更理性积极,这与王雅阁等[9]的研究一致,由于女性的思维偏于感性,作决定时较多考虑对家庭是否会有影响,女性较男性容易把器官捐献与死亡等不好的事情做联想。此外,对器官捐献知识的掌握程度影响着捐献态度,较强的器官捐献意愿也代表了较为客观理性的捐献态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是捐献意愿的影响因素,女性较男性捐献意愿更强,从心理学角度看[10],女性较男性更为感性化,更易产生同理心。本研究显示,本人或家庭成员接受器官移植的医学实习生器官捐献意愿更强。侯晓丽等[11]的研究也表明,家属态度、媒介宣传是器官捐献的影响因素。因此要重视家庭因素,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水平,增加对器官捐献的了解,以正向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对待器官捐献[12-14]。

综上所述,医院和学校应积极开展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升器官捐献的意愿。由于研究局限性,本研究仅调查了一家三甲医院的实习生,可能存在抽样误差,下一步将扩大样本量以及在不同级别医院中进行调查,以期提升医学实习生器官捐献的知识、意愿和态度水平。

猜你喜欢

实习生器官意愿
儿科临床医学实习生与住院医师结对带教模式的探讨
类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人体最“没用”的器官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老年恙虫病并多器官损害1例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中草药房实习生带教工作探讨
儿科实习生四诊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