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小探秘者”:基于儿童立场的园本课程建构

2023-05-26龚敏

江苏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儿童立场园本课程

摘要:南京江北新区浦园路幼儿园基于二十多年的科学教育探索,建构了具有自由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征,包含大自然、好生活、小游戏等课程要素的“小小探秘者”课程,整体架构了基于儿童立场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塑造了好奇、主动、有能力的探秘者的儿童形象。

关键词:“小小探秘者”;园本课程;儿童立场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3)03-0055-04

南京江北新区浦园路幼儿园创办于1982年,是当时浦口区唯一一所公办性质的幼儿园。一直以来,幼儿园将课程探索作为内涵建设的核心,努力创设一套基于儿童立场的园本课程体系。在实践中,教师们日益认识到,儿童就是天真的探秘者,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喜欢用符号、图画、语言等方式自主表达。为此,站在儿童的视角,我们建构了“小小探秘者”课程,传达着儿童为本的育人理念,力求通过理解儿童的兴趣与需求、个性与经验,来破译儿童世界的特殊密码,发现儿童的秘密,引领儿童、发展儿童。

一、课程源流:从科学角到“小小探秘者”

自“九五”的科学角探索起,幼儿园一直以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为抓手,开展科学教育研究。其间我们不断转变儿童观与教育观,经历了从单一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延展至多种教育形式的深度探索,从重视科学素养的提升拓展至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素养的融合发展,从相对零散的主题活动扩展到科学、系统的园本课程的提炼深化,逐渐形成“小小探秘者”课程,建构了具有探秘精神的课程文化。

(一)在科学角中持续探索发现

“九五”期间,我们发现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还存在不足,一是以单一的集体教学活动为主,缺少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二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视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于是幼儿园申报了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幼儿园科学角活动设计与研究”,倡导教师把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放在首位,在班级开辟幼儿自主探索的科学游戏空间,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创设“有准备的环境”,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提升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在研究中,我们系统总结出了幼儿园科学角活动内容与操作模式,将科学角活动与科学集体教学活动有机联系起来,开发了60个科学角游戏,出版了《幼儿园科学角游戏60例》。教师们开始意识到科学角游戏也是幼儿园课程的组成部分,可以给幼儿提供自主支配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多参加实践活动,成为自由又自主的探究者。但经过反思,我们发现还存在活动材料操作性不强,与幼儿的生活和经验联系不足等问题。

(二)走向令人着迷的生活世界

“着迷”有着陶醉、沉迷等意思,3~6岁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决定了回归幼儿生活和经验的课程才是令幼儿着迷的,这也是幼儿园课程的基点和归宿。我们将科学教育与生活、儿童、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科学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研究”,挖掘生活中的材料,增强材料的可操作性,师幼共同设计相互联系、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引导幼儿观察、猜测、思考、比较、记录、操作实验、表达分享等,搭建通向形成科学创新意识的桥梁。

同时,为了避免过多关注幼儿科学领域经验,忽视科学与其他领域的联结,我们将研究视角从关注科学角本身,转移到主题式领域统整课程的开发。围绕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基于科学主题的统整课程的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自主性发展理念下的探究式科学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幼儿的生活感受、知识经验、兴趣爱好和能力发展作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科学领域与其他领域动态整合,为幼儿营造自然、真实的生活世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遵循儿童逻辑的探秘文化

从“十三五”开始,我们发现幼儿的学习具有明显的儿童元素,从问题的提出到对现象的观察、猜测、探究、记录、表述等都体现出儿童独有的视角和奇特的思维。这让我们重新审视、挖掘蕴藏在儿童精神深处的文化宝藏,思考从儿童的世界出发来构建属于他们的文化,而“探秘”就是儿童文化的重要内核。因此,幼儿园尝试构建“小小探秘者”课程。

“小小探秘者”課程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满足个体需求,即以儿童的视角为学习的主题与线索,这是基于幼儿当下的生活,回应了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关注了他们的现有水平和实际需求,对他们的自我存在感和自主意识发展有深刻的意义;另一个维度是社会要求,即基于幼儿的未来发展,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行动方式和人际关系,让他们有目的地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和养成品格,促使他们现在及将来面对不可预知的挑战时能从容淡定、沉着应对。

二、课程理念:在奇思妙想中长大

针对“小小探秘者”课程的两个维度,我们关注了幼儿的思维品质和探究意识,提出了“在奇思妙想中长大”的课程理念。奇思妙想,顾名思义,即具有奇妙的想法,代表着拥有无限可能;长大指不断生长、不断成长、不断发展,代表着一种积极的成长势能。教师应尽可能守护住每位幼儿个体生命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能看到并激活他们的内在力量,理解和支持他们的发展。

(一)儿童形象:好奇、主动、有能力的探秘者

世间有无数关于儿童形象的描述,基于“在奇思妙想中长大”的课程理念,我们在观察、倾听、解读、支持儿童的过程中确认了探秘者的儿童形象,就是视他们为和我们一起进行探究的、积极的主体,是独立存在的,是学习与发展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具有内在的学习和发展动力,不愿被动地接受外界的简单塑造,而是喜欢主动地建构自身发展。

这一儿童形象的确认也改变着我们的教育行为。一方面,我们懂得了尊重儿童。即以呵护童真童趣、好奇心与求知欲为出发点,烛照本真、纯质的儿童特性,把更多生活和学习的主导权交还给儿童自己,让每一位儿童充分展现自由的心灵,发展天赋。另一方面,我们学会了发展儿童。即不断地把新的具有价值的东西(包括社会化中的具有正面价值的东西)充实进这个生命根基里,给予儿童问题和挑战,推动他们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和周围的人、事、物产生联结,建构关系,从而提升思维品质和想象能力。

(二)课程特征:自由性、体验性、创造性

“小小探秘者”课程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关注着幼儿正在经历的、发展的、流动的生活,更多指向幼儿的参与,具有自由性、体验性和创造性。其中,自由性不仅仅是指时间自由、空间自由、活动自由、玩伴自由,更是遵循着幼儿自身生理、心理的节律和规律进行着延续与延展,幼儿在其中感受到轻松、愉悦,既不受外在要求控制,也不受外部奖赏诱导;体验性是指以幼儿的好奇心为课程的起点,关注幼儿在一日生活中的问题或兴趣点,推动幼儿主动探索,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呈现计划、记录与反思,使幼儿的思维始终处在持续性的体验与分享当中;创造性是指课程的预设和生成有机整合,既关注教师的建构也关注课程的留白,鼓励幼儿自己设定目标、计划、方法,实现自我主导、主动创造、记录表达。

(三)课程要素:大自然、好生活、小游戏

基于对“小小探秘者”课程要素的分析,我们发现要完成三个联结。一是与自然联结,即让自然的动植物进入幼儿园,让自然的材料充实着幼儿园的角角落落,充分挖掘自然环境所蕴含的教育价值,重视幼儿与自然的连接,让活动自然而然、顺其自然。这要求我们遵循幼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二是与生活联结,即从幼儿的生活样态出发,课程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面向生活,根据生活开始、展开和结束,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习、感受、发展。这要求我们理解幼儿学习的方式和特点,把知识建构的过程还给他们。三是与游戏联结。即课程能够承载幼儿以个体游戏、小组游戏等不同探究样态,开展观察、实验等实操活动,分类、预测等思维活动,以及对结论的表达与互动交流活动。课程除了具有复杂性、挑战性和多样性以外,还应具有未完成性,吸引幼儿不断自我卷入、自我创生、自我完善。这要求我们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保障他们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将游戏精神贯穿于课程当中。

三、课程图谱:基于儿童立场的整体架构

回顾近三十年园本课程的变革之路,如今我们能在了解本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关注幼儿当下的实际生活与发展需要,兼顾幼儿的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重视幼儿园环境、资源、活动的开发,整体架构了“小小探秘者”课程框架,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價等。

(一)课程目标:属于儿童的目的地

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们关注五大领域目标的相互渗透与整合,以“支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价值导向,以“让幼儿成为完整的人”为培养目标,制定了五个普适性目标——运动与生活、倾听与表达、情感与交流、探究与思考、审美与创造,促进幼儿提升认知和理解、方法与能力、态度与品质,获得完整经验。同时,从园本角度思考,遵循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逻辑,关注人的培育,建构了“小小探秘者”的儿童发展形象,并依其特质,制定了三个特质性目标——好奇好问、持续探究、想象创新,引发幼儿广泛关注、多维认识、深入探索、持续追究、思维发散、想象创造。在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更细致、具体、有层次的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目标,便于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调整目标,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提升。

(二)课程内容:充满吸引力的学习地图

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为了寻找能够有效达成课程目标的素材,我们往往会考虑以下几个原则:一是经验性原则,基于幼儿的兴趣需求、生活经验、认知特点,灵活地、综合地组织和安排课程内容,让幼儿获得完整经验。二是挑战性原则,关注最近发展区,选择具有挑战性的内容,挖掘幼儿的潜力,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支持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三是协同性原则,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密切合作,充分挖掘教育内容,为幼儿创设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四是进阶性原则,遵循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注重课程内容的递进性,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内容体系的构成方面,我们联结幼儿生活,重视幼儿思维气质、批判质疑、表达交流,形成了“小小探秘者”课程群,包含“有趣的生活”“生命的奥秘”“奇妙的自然”三大类主题活动。“有趣的生活”分为衣、食、住、行、玩,“生命的奥秘”分为自我、动物、植物,“奇妙的自然”分为环境、地球与空间。每类主题都涉及小、中、大班幼儿的经验、态度、能力,促进幼儿进阶发展。

(三)实施样态:生动活泼的“旅行攻略”

在“小小探秘者”活动中,我们坚持儿童立场、以学定教,形成了支持幼儿主动学习的活动实施模式,即“探秘循环进阶圈”:情境浸入—问题生发—设计方案—探究发现—分享进阶。情境浸入是指动态建构具备复杂性、挑战性、关系性的探秘场景,激发幼儿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对事物的自主探索和发现。问题生发是指引导幼儿大胆地观察、推测、提问,与同伴协商决策,教师倾听、聚焦幼儿想法,研讨、审议,发现有意义的问题,建构探究支架。设计方案是指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图画、符号、语言等方式表述即将开展的行动,包括主题确定、材料选择、规则制定等,可以是个人计划也可以是小组计划。探究发现是指使幼儿沉浸在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化的游戏中获取信息、选择工具、开展行动,进行充分的思考与分析、推理和判断,激发思维、激活想象,建构新经验。分享进阶是指幼儿相互间对话与倾听、反思与总结,进行信息的相互传递,获取更多经验。同时,根据活动小结中生发的新的探究点,再次进入情境……如此循环进阶,促进幼儿经验螺旋上升。

当然,教师在实施活动时,会考虑到幼儿年龄和需求、具体的活动主题和活动情境等,对教学实践样态进行动态调整,真正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四)课程评价:记录儿童的美好瞬间

我们遵循发展性、合作性、多元性等原则,重视过程,关注差异,形成幼儿探秘日志课程评价体系,包含探秘手账、观察记录、游戏故事、成长足迹等,注重幼儿、家长、教师、管理人员、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关注幼儿的学习变化与成长历程的过程性评价。一是课程评价。通过课程审议,对课程开发、方案、内容、实施、管理等进行科学适切的评价;将评价贯穿于课程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发挥评价的伴随与嵌入作用,让课程实施更具效益性、针对性和灵活性。二是幼儿发展评价。通过对幼儿在课程中的表现、水平、特点进行持续稳定的观察,做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利用成长档案收集积累大量的资料,为评价提供真实的佐证,将幼儿的发展过程和水平展现其中;引领家庭做成长记录,鼓励家长收集幼儿轶事、照片及幼儿作品等,在信息平台中分享互动,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家庭成长共同体。

责任编辑:杨孝如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STEM教育视域下幼儿深度学习的场景建构研究”(B-a/2020/02/67)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2-11-19

作者简介:龚敏,南京江北新区浦园路幼儿园党总支书记、园长,高级教师,南京市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儿童立场园本课程
数学规定:儿童视角下数学文化的关照
“儿童立场”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让“手中的画”更美
儿童立场——英语活动课应从这里出发
站稳立场,让课堂成为“主阵地”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走进“童画世界”:触摸美术教育的风景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民间益智游戏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