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热熨对功能性视觉障碍患者视功能参数及症状的影响

2023-05-14姚杨华陈炜江杨灵萍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调节力热熨视标

姚杨华,陈炜江,杨灵萍

(浙江省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浙江 杭州 310009)

缪晚虹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眼科·上海 200021)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科技的迅猛发展,视频终端(VDT)已渗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成为一种生活依赖,随之而来的VDT 综合征(头痛、腰酸、颈部酸痛、眼痛、眼胀、视物模糊等)[1]的发病率也快速增加,视疲劳呈高发态势。临床上发现多数视疲劳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心情抑郁等全身症状,属于心身医学的范畴[2],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觉和生活质量,也危害身心健康。中医在现代心身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有着重大应用价值[3]。本研究将视疲劳患者症状的改善及辅助视功能参数客观化指标的变化相结合来客观评价中医传统疗法——中药热熨治疗功能性视觉障碍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2例每天视频终端操作>6 h并诊断为视疲劳的志愿者,进行筛选后,共90例完成了治疗前的数据采集,包括女70例,男20例,年龄20~35岁。将90例参与试验者按随机数字余数法分组,休息组、单纯热熨组、中药热熨组各30例。

1.2 诊断标准 1)不能久视,暂时性视物模糊或者重影;2)眼眶疼痛、眼异物感、眼痒、眼干涩、眼胀痛、畏光流泪和眼烧灼感;3)常伴有疲劳、头晕、头痛、健忘,严重可伴有恶心呕吐、烦躁、焦虑和其他神经官能症相关的一些症状[4]。

1.3 纳入标准 1)年龄在20~35岁,且每天注视VDT>6 h;2)单眼最佳矫正视力需≥1.0;3)治疗前1周内未使用任何抗视疲劳药物;4)自愿接受本研究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眼部相关疾病、先天性疾病、全身系统性疾病、精神疾病患者;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3)对所用药物过敏者;4)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1)休息组:闭目20 min。2)热熨组:眼部敷一层吸水棉,于吸水棉上盖一层无纺布,再放置20 g自发热包维持温度(平均温度53 ℃,最高68 ℃,皮肤可耐受),80 g小麦包维持压力,热熨20 min。3)中药热熨组:在攒竹、太阳、鱼腰、承泣眼周4 穴位上涂少量凡士林与冰片,眼部放置一张吸水棉,取赤芍、蒲黄、郁金、乳香、海藻、没药、芙蓉叶6味粉状药物各1 g做成中药包,加25 mL热水调制成约30 g药饼,将药饼放置吸水绵上,上盖一层无纺布,上置自发热包维持温度,50 g小麦包维持压力,热熨20 min。前期试验要进行压力安全性计算[4]。

2.2 观察指标 1)症状评分:根据2014年的视疲劳专家共识[5]评定标准制作表格,观察这3种治疗方案对视疲劳症状的影响。根据使用VDT时出现症状(不能久视、暂时性视物模糊、眼干、烧灼感、眼胀、眼痛、眼痒、异物感、畏光流泪、眼眶疼痛),按照无、偶尔、经常、持续 4 个级别,评定为 0、 1、2、3 分,并计算总分。2)视功能参数指标检查:(1)电脑调节力检测:受检者下颌搁在托架上,两眼努力看清注视孔里的“字母”,并保持1 min时间;检查者移动定位杆,将瞳孔移至中间,并调整像点聚焦的清晰度,按测量钮开始测量;先检测右眼,后左眼。(2)调节幅度:采用负镜片法;遮盖左眼,检查右眼;将近视力卡移至眼前40 cm处,嘱受检者注视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的视标,并保持视标清晰,每3 s增加-0.25D,直到视标初次变模糊为止,所增加负镜度数的绝对值加上2.5D;左眼检查同前。(3)调节灵敏度:采用蝴蝶镜法,将反转拍+2.00D面注视眼前40 cm处近视力表,注视最佳矫正视力上一行视标,待视标变清晰时立即将反转拍翻至-2.00D面,开始计时,待视标转为清晰,再次翻转至+2.00D面,直至视标清晰,为一个切换周期,测定1 min所切换的周期;先检查双眼,后右眼、左眼。(4)正/负相对调节:先查负相对调节,再查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操作方法与调节幅度相同,但每3 s增加+0.25D,记录模糊的上一次的正球镜量;检查结束后将度数调回至受检者远用的矫正度数,测试正相对调节(PRA),操作方法同调节幅度完全相同,记录最后清晰时所上拨的负球镜量。(5)调节反应:采用 FCC法;在两眼前放置±0.50D交叉圆柱镜,并将十字交叉视标放在眼前40 cm处,问被检者水平线清楚还是垂直线清楚,若其报告垂直线较清晰,增加-0.25D;若报告水平线清晰,加+0.25D,直至被检者报告同样清晰,记录所增加的度数则为调节反应量。(6)集合近点(NPC):将视标放置于受检者两眼前40 cm处,嘱受检者注视能看清最佳近视力的上一行视标,并缓慢移近其眼前,同时观察眼球是否有内聚,当其报告看出两个视标或检查者观察到其有一只眼离开注视视标的瞬间,停止移近,测量视标与受检者眼之间的距离,此距离为集合近点;再将近视标缓慢向远移, 当其报告两个视标恢复为一个或观察到被检者眼恢复注视视标瞬间,则停止移远,测量此时距离,为集合恢复点。

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述,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

3 结果

3.1 3 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 见表1。

表1 3 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分)

3.2 3 组患者治疗前后调节力、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比较 见表2。

表2 3 组患者治疗前后调节力、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比较

3.3 3 组患者治疗前后双眼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集合近点比较 见表3。

表3 3 组患者治疗前后双眼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集合近点比较

4 讨论

视疲劳是以患者自觉的眼部症状为基础,眼或全身疾病和精神(心理)因素相互交织的综合征,属于心身医学范畴[2]。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VDT操作、眼部因素、环境、心理、精神以及全身因素,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是VDT操作。有文献报道,视疲劳发生率和每日荧屏使用时间超过6 h呈线性相关[6]。本研究针对的即是每天VDT操作时间大于6 h的视疲劳人群。有研究表明在使用VDT一段时间后,集合近点和调节辐辏的能力都会发生改变,并且这种改变已可以作为评价视疲劳的客观指标[7],其次由于调节是近距离工作与视疲劳之间的共同环节,也有研究表明针对视疲劳的临床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调节功能[8-9].所以本研究将视功能参数作为观察指标。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过用目力、劳心伤神,气血瘀滞所致。古代医家首先强调“以休代医”,调养将息,避免过度用眼。本研究发现休息组干预后调节力、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正相对调节均有改善(P<0.05),但对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集合近点无影响。

热熨法主要是通过热熨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加快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局部热刺激还可传输到大脑,调整全身血液循环、物质代谢及免疫系统,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10]。热熨组治疗后调节力、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正相对调节能力均有提高(P<0.05),但对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和集合近点并未产生影响。

中药热熨是在热熨基础上加入中药,将药物加热后敷于局部病变部位,不仅较热熨增加了药效,且药液的湿度和温度可使皮肤角质层膨胀,富有弹性,加快分子运动及细胞内外物质间的交换,促进药液透皮肤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加强无菌性炎症吸收,缓解肌肉组织痉挛,起到恢复眼调节功能,消除眼部不适的作用[11]。本研究热熨方中没药、乳香解肌化瘀、活血止痛;蒲黄、芙蓉叶、赤芍、郁金活血化瘀、抗疲劳、解痉止痛;海藻利水、软坚散结,诸药皆入肝经,共奏化瘀止痛明目之效。此外,在治疗前,先将冰片(有较好透皮吸收作用)涂于穴位上,利于药物渗透,以增加眼周组织的供氧量,清除局部代谢产物,达到缓解视疲劳的效果。而将中药制成药饼,可避免因压力使药汁外溢到眼内。结果显示,中药热熨干预后可改善调节力、正相对调节、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P<0.05),但对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以及集合近点未起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3 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症状总分均减少(P<0.05),中药热熨组降低最显著,优于其他2 组(P<0.05);热熨组次之,优于休息组(P<0.05)。说明中药热熨疗法在改善视疲劳不适症状方面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3 组在调节视功能参数方面组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热熨疗法并未显出明显优势,分析原因,可能与病例选取的人群年龄均在35岁以下,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相对较好有关,加之中药治疗需要一定疗程,短期治疗可能未使药效发挥到最佳水平,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探讨。临床可针对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拟定不同的方药,达到更好的疗效,可解除患者视疲劳症状及由此引发的焦虑、抑郁状态,维持长久舒适用眼。本研究对于中医疗法治疗这一临床常见病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当今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新型医疗行为中具有前瞻意义。

猜你喜欢

调节力热熨视标
家庭热熨疗法
某SUV二排座椅手动前后调节力优化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热敷温熨消寒止痛
老来看不清 是老花还是白内障
砭石热熨背部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30例
视近最大辐辏力及开散力检测
眼睛调节力和明视域的临床应用
远方及近方水平斜位量的检测
视力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