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舞蹈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3-05-01罗梅纳

当代体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通识全民高校学生

罗梅纳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为应对发展的趋势,高校的体育舞蹈通识课堂借此发展而进入大学课堂。在该课程中,体育舞蹈是作为主要课程的,并且是针对所有高校学生进行的通识课程,这是对全民健身的响应,也是对高校学生的身体的素质的提升,本研究以体育舞蹈通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来探讨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及重要意义。

1 全民健身的提出与发展

顾名思义,全民健身是一种运动形式,并且是全民都参与进来的一种趋势。在全民健身指南中,全民健身被提出,这是一次值得纪念的提出。因为这次的提出,中国才有了自己的科学健身的指导方向,并且根据中国居民的实际的运动的记录,探讨出了有效的体育运动方案,以来知道全民健身的方向和目标。作为未来的社会的新血液——高校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并且能够在大学期间学习如何进行体育舞蹈来提升自我,这也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且为全民健身做出了一份努力。只有在高校中,通过通识课程的方式来教学生进行体育舞蹈,才能最大面积地普及且引导高校学生进行健身与运动。所以,在高校中所设立的体育舞蹈课程是一次改革,一次创新,也是一次对全民健身的回应。只有在这个高校学生的群体中开始全民健身,其以后的发展以及对社会全民健身的推进,才有一定的力度和效果。

1.1 高校学生体育舞蹈健身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为应对发展的趋势,高校的体育舞蹈通识课堂借此发展而进入大学课堂。体育舞蹈可参与性强,内容丰富。跳体育舞蹈,特别是拉丁舞,能使全身关节和肌肉得到活动。在该课程中,体育舞蹈是作为主要课程的,并且是针对所有高校学生进行的通识课程,这是对全民健身的响应,也是对高校学生的身体的素质的提升。它对人的生理指标和心理指标,都有较明显的影响.因而.它自然成为有较高体育价值的,被用来全面发展学生身体、增强体质的有效体育手段。对体育舞蹈有浓厚的兴趣,有些学生是奔着健身健美的目的去的,而有些学生则是对体育舞蹈有着无比的热情,对舞蹈的热爱往往会衍生出对舞蹈技术和教学的用心钻研。这对他们今后从事舞蹈教师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身体的协调性比较好。舞蹈教师行业比较特殊,要具备一定的先天条件才能胜任。第三,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尤其重要的是要具备良好的人品,管理者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为人处世的方式。不少高校喜欢选用学习体育舞蹈的在读大学生作为舞蹈教师的培养对象,这不失为一种聪明的做法。因为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领悟能力,接受知识快,教学中容易触类旁通;而且沟通、表达等综合能力都较高;课余时间相对充裕。各种条件都让这一人群成为体育舞蹈教师比较理想的培养对象。另一理想的培养对象就是其他专业的高校学生。

1.2 高校学生全体健身效果

高校学生接受规范的教学,跳出规范的舞蹈,打下扎实的基础,都有赖于教师的规范教学。体育舞蹈可参与性强,内容丰富。跳体育舞蹈,特别是拉丁舞,能使全身关节和肌肉得到活动。只有在高校中,通过通识课程的方式来教学生进行体育舞蹈,才能最大面积地普及且引导高校学生进行健身与运动。所以,在高校中所设立的体育舞蹈课程是一次改革,一次创新,也是一次对全民健身的回应。只有在这个高校学生的群体中开始全民健身,其以后的发展以及对社会全民健身的推进,才有一定的力度和效果。所以在舞蹈教师的培训初期要树立规范的意识,不走“歪门邪道”。说到规范,很多人都想到金银铜牌是青少年的必学知识,不过这不是培养一位舞蹈教师最初灌输的内容。首先,了解正确的基本站姿。有些孩子的脚下功夫很棒,但当视线放到他们的上身时,却发现是东倒西歪的,显然这些孩子的老师没有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站姿训练。舞蹈教师要懂得保持正确站姿时上身的基本要点是脊椎垂直,肩胛骨打开、收紧,臀部夹紧,后背线条垂直,脖子后靠。当上身找到垂直重心后,再用脚去“找”地板。脚牢牢抓住地板,重心就可以稳稳地放在地板上,而不是靠手乱晃来保持平衡。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功课都做好之后,在移动的过程中练习保持上身的姿态和腿部的线条。有了前期的功夫,这时只要多加练习,正确的移动姿态的展现就能水到渠成了。当以上基础打牢了,就可以开始体育舞蹈的元素和舞步的学习。

1.3 高校学生体育舞蹈课程基本内容

高校的体育舞蹈通识课程应该是多种课程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结构所构成的,并且是从学生的接收程度来设立基本的课程以及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以高校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从通识课程入手,来推广高校通识课程的普及面,以及学生对同时课程的接受程度。课程的基本内容的设定要以学生的接收程度为中心,以及能够在规定的课程时长受教。不仅要教学生一定的理论的知识,还要适当地进行一定程度的实践。只有让学生从理论链接到实际的活动中来,高校学生才能从这一门通识课程中学到实际有效的东西,并且将会对他们的发展和生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学生是这门课程的主體,而老师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高校体育舞蹈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

当舞蹈以一门课程的形式出现在老师手中时,很多人就会在教学过程中陷入一个误区:紧扣规范的舞蹈动作和优美的舞蹈姿态。事实上,舞蹈是一种动态的人体形象流动于一定空间与时间中的舞台艺术,它的美蕴藏在一系列的动作、韵律、表情、构图、音乐、舞美、服装的整体效果中,不独是肢体艺术。而相对大多数舞台舞蹈而言,体育舞蹈的展示空间更加特殊——在四面都是观众的舞池中表演。给学生上课时,我们经常要求他们多观看世界级舞蹈大师的表演,试图让他们以此为途径感触大师舞蹈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可这个愿望却常常被实际教学中的几次示范所瓦解。对学生而言,老师就是他们直接效仿和崇拜的榜样,大师的舞蹈很美艺术感强但遥不可及,老师的舞蹈却看得见摸得着,在模仿大师的舞蹈和模仿老师的舞蹈之间做选择时,学生会很聪明地舍远取近。不过,这样会使他们沦为老师舞蹈的复制者,此时老师必须迫使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展示出具有一些个性特征的舞蹈,不管他们的表现是滑稽还是可笑,都要给予他们空间去犯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受到舞蹈存在的无数种可能性,保持愉悦的学习态度,觉得严格的训练并不是枯燥乏味的重复锻炼,这才是舞蹈教学的内涵所在。当然,在学生无法找到合适的形式传达情绪时,老师也可以利用示范,告诉他们抒发某种情绪的一种或几种方式,引导他们运用更多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审美。这样,他们才不会成为老师舞蹈的复制者,并逐步成为自己舞蹈的创造者。优秀的舞者都具备一个特质:敏感。这种敏感性让他们能够敏锐地把握和表现他们所接触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一切可见的和不可见的事物,并且能够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舞蹈)传达出来。在舞蹈教学中,帮助学生增强对事物的敏感性是帮助他们你塑造“个性”的前提。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各不相同,不仅审美情趣会存在差异,每个人的性格、感性程度以及各种人文知识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会使他们对相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比如在伦巴舞中表达“离别”的情绪,有的人会选择用分开的站位展示,有的人则会利用舞伴身体位置关系从重叠到分开进行展示,甚至有些人不运用任何舞蹈动作,将情绪传达的重点放在了“眼睛”上。这些与他人不同的表达方式就是个性的情感认识。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置许多故事情境和情感,让学生在反复多样的模拟中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特征和情感特点的表达方式。经过反复地调整练习,学生的舞蹈就会具备一些“个性化”特征。

3 高校体育舞蹈通识课程教学实践

3.1 体育舞蹈通识课程教学实践重点

通识课程是一门高校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而不是必选的课程。通识课程的开展是为了更加完善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提升高校学生的不同领域的知识水平和储备,为更好地培养高校优秀学生和社会未来人才而需要设立的课程。在体育舞蹈通识课程中,课程的基本内容要包括教育要求中设立的体育舞蹈课程要求内容,同时教师的自我的提升和课程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高校体育舞蹈通识课程要从学生的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从心理上消除学生对体育舞蹈通识课程的疑惑,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时能够灌输一定的教学学习理念,只有在学生理解了这门课程开展的意义,以及对学生的用处,学生才能调动起自我的积极性来参加课程。学生的积极性与老师的负责,再加上课程的安排合理,这门通识的课程才能达到它的目的。高校学生在进行学习体育舞蹈通识课程时,学生可以先进行一定的理论学习,比如基础的体育舞蹈的理论,可以通过现代设施来学习,在自己的认知中可以形成一定的关于该课程的理论框架。然后在体育舞蹈的通识课程中,通过教师的实际的教学,学生就可以能够从理论结合实际的练习来更好地学习该门课程。

3.2 体育舞蹈通识课程教学中教师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设置许多故事情境和情感,让学生在反复多样的模拟中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特征和情感特点的表达方式。经过反复地调整练习,学生的舞蹈就会具备一些“个性化”特征。任何一种舞蹈的源泉都是舞蹈发源地的本土文化,学生们知道各个舞种发源地的文化吗?很显然,绝大多数人是不懂的,即便是老师,也不一定都懂。在不懂的情况下,教学的秘诀就是拒绝“伪装”。不管懂不懂舞蹈发源地的本土文化,舞蹈中所传达的情绪却是具有共性的,不论开心还是忧郁,欢乐还是悲伤,用符合音乐特性的肢体动作将情绪直接传达出来,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不过,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们往往会忽视这种“真实的情绪传达”,他们会使用各种舞蹈技术和花样技巧对自己的舞蹈进行包装,这种重技术而轻情绪的表达方式就是“伪装”——始终用技术技巧模拟出各种情绪。可是,这种为了舞蹈而舞蹈的“伪装”到底能够持续多久,又能有多完美,恐怕到最后会使所跳出来的舞蹈丧失原有的风格和味道,成为彻头彻尾的花架子。正如很多学生模仿世界冠军的动作只是学会动作一样,在“伪装”各种情绪的过程中,我们很少会去思考:为什么会使用这些动作,应该在怎样的音乐和情绪下使用这些动作真正的情绪是无从模仿的,而是属于单独表达情绪的个体,反映着他们的文化底蕴和情感释放。既然如此,在教學中老师就应该摒弃将技术作为舞蹈评定唯一标准的做法,从“情感”这个根本出发,引导学生端正对舞蹈的认识,拒绝对舞蹈实行“伪装”。

3.3 体育舞蹈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

在体育舞蹈通识课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其实践方式如下:从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进行一定的理论的科普和教学,能够为该门课程的练习教学模式打下基础,其次再结合课程设计中的视频教学,让学生通过观看相似的教学视频,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一定的模仿指导姿势。这是一种模仿学习法,学生先在脑海里形成一定的形象记忆,然后再采取一定的时长的教师现场实践教学,让学生从理论上升到实践中。这种混合式教学实践才能够带动整个高校体育舞蹈通识课程的推动,为高校学生全体健身出一份力。课程的基本内容要包括教育要求中设立的体育舞蹈课程要求内容,同时教师的自我的提升和课程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高校体育舞蹈通识课程要从学生的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从心理上消除学生对体育舞蹈通识课程的疑惑,解答学生的问题,同时能够灌输一定的教学学习理念,只有在学生理解了这门课程开展的意义,以及对学生的用处,学生才能调动起自我的积极性来参加课程。学生的积极性与老师的负责,再加上课程的安排合理,这门通识的课程才能达到它的目的。高校学生在进行学习体育舞蹈通识课程时,学生可以先进行一定的理论学习,比如基础的体育舞蹈的理论,可以通过现代设施来学习,在自己的认知中可以形成一定的关于该课程的理论框架。然后在体育舞蹈的通识课程中,通过教师的实际的教学,学生就可以能够从理论结合实际的练习来更好地学习该门课程。高校的体育舞蹈通识课程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提升了学生自我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的审美水平[3]。

4 结束语

体育舞蹈作为全民健身的项目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为应对发展的趋势,高校的体育舞蹈通识课堂借此发展而进入大学课堂。在该课程中,体育舞蹈是作为主要课程的,并且是针对所有高校学生进行的通识课程,这是对全民健身的响应,也是对高校学生的身体的素质的提升,本研究以体育舞蹈通识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来探讨其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及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熊文俊.合作学习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评《体育舞蹈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7(5):109.

[2]肖志艳.功能、目标与策略: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研究——基于新课程标准视角[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7):410,412.

[3]肖志艳.社会化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改革的影响研究——基于去围墙化视角[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0):152-153.

基金项目:2022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教学改革工程项目A类(项目编号:2022JGA164)。

(作者单位: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通识全民高校学生
全民·爱·阅读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可持续全民医保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