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育人视角下武术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3-05-01尚尧

当代体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武术育人

尚尧

当前社会下,武术思政教育在学校仍旧存在着心理环境地位有待改善,体育老师的武术思政素养不够高度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等方法,从文化育人的角度看问题,以武术课堂如何融入思政教育的困难与价值内涵为切入点,探讨新时代思政教育如何融入武术课堂的实践方式方法,提出营造良好的学校武术育人条件与环境,提升体育教师武术思政教育的教学能力与理论知识水平等方面。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做人的工作,主旨在于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提高学生整体的道德品质、思想水平、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新的时代,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武术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武术课堂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政教育的融入能够给武术课堂带来鲜活的育人潜力,然而从现有的角度来看,武术课堂目前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情况并不是很理想,武术思政教育工作依旧存在相对软弱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本章从文化育人的视角出发,以中小学武术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困难与问题出发,探讨武术课堂如何融入思政教育的政策,以增强武术课堂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促进“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与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 文化育人的含义和武术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内涵

1.1 文化育人的含义

文化育人,字面意思就是一种通过文化传承、文化理解、文化反思、文化习得、文化觉醒、文化自信与文化批判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的内在文化价值,树立文化意识,提高理解能力,提升文化实践素养,培养人文情怀的教育方式。从普遍意义上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文化实践的过程,课堂教学则是校园文化育人的最根本途径。2020年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助推武术进入校园文化,以及深化武术教育改革的要求。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体育老师在武术课堂的教学过程,也是传承武术文化的桥梁。因此,武术课堂对文化育人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文化育人的角度来说,思政教育融入武术课堂有着深刻的价值内涵。

1.2 武术育人的作用

在武术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激活武术的课堂功能,发挥出武术教育应有的育人作用。武术课堂中教学的内容与方式方法,武术学习的系统性与连贯性,武术竞赛具有的价值等,都是武术思政教育建设的素材,能够发挥出武术育人的价值,提高武术教育的效果,在武术的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当前学校的武术课堂都注重于武术技能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因此,在武术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加强对武术文化作为载体的建设,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时代发展的新一代。

1.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反复强调,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武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普及武术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对我国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目前为止,大多数学生对武术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对武术礼仪、道德、武术历史、武术精神等深层次的知之甚少,因此,将传承武术文化作为武术教学的首要目标,把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穿插在武术课堂的思政教育里,发挥武术文化的传承与思政教育的协同作用,促进学生在学习武术文化的过程里逐步提高文化自信。

1.4 注重学校德育发展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重视德育的民族,人无德则不立。对于学校来说,教育育人的根本在于德,“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思政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未习武,先习德”,德育也是武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武术教育来说,思政教育在德育上要具有契合性,以武术文化作为载体,在武术课堂上融入德育教育,将“立德树人”的思想在武术教育中实施,有效地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进展与完善。

2 武术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而言,将武术课堂融合思政工作教育仍处在进一步探索的过程中,而武术课堂和思政工作教育的相融程度也还需进一步完善,在当前形势下,仍必须面临着一定挑战。从社会文化教育的视角出发,将武术课程融入思政工作教学流程中,主要面临着学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的心理环境优化问题、学校体育教师的武术思政教育素质有待提升的问题。

2.1 思政教育的心理环境优化问题

学校的心理环境可以分为学生个体的独特经验和学校群体的共同经验两个方面来观察,在个体层面上,每个学生对学校的环境感知都不同,影响每个学生发展的独特环境;在学校层面上,学校心理环境也能够反映在同一学校里学生的共同知觉中。学校的心理环境包括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校风、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等,学校的武术思政教育心理环境指的是武术思政教育的设施、风气及师资水平,但学校的武术思政教育建设结构相对复杂,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在文化育人的角度来说,学校武术思政教育的环境在总体上存在武术文化建设有待完善的问题,校园武术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层面,物质文化层面主要是指学校武术思政教育的硬件设施,而精神文化层面则主要是指校园武术思政教育的风气。

一方面,部分学校的武术课堂教学设施条件不足,在带有武术项目课堂的学校里,大部分学校没有具备专门的武术练习场地,都是使用操场、篮球场等地方开展武术课堂。学生在这种非武术专用的场地里上武术课是具备风险隐患的,教师往往都会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武术动作来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部分学校的武术思政教育是重视度不足,将重心放在武术技能教育上,忽略了武术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因此,部分学校的武术文化传承主要依赖于武术课堂,削弱了武术文化的传播效果,影响了育人效用的发挥。

2.2 教师的思政素养提高

英国的伟大教育家罗素曾提出过,唯有在知识与价值之间相互融通的过程中,才能达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长足进步。这和武术课堂思政教育的实质含义是相同的,武术课堂思政教育的概念提出后,为破解传统武术课堂里知识传递和价值引领之间的平衡问题提供了创新性的建议,武术课堂思政教学区别于传统的武术教学,需要把传统武术教育中蕴含的思政教学元素融合武术课堂的思想教育当中,而这种融合要求体育老师必须具有过硬的武术专业知识和充足的武术理论知识储备,以及对于挖掘武术思政教育内容的敏锐性和运用武术思政教育教学技巧的灵活性。

目前为止,大部分体育老师的武术思政素养并不是很高,体育老师的武术思政素养指的是武术思政教育的修养,道德品质、武术思政教育的知识储备与教学能力等方面。从内部因素来看,一些体育老师自身的武术理论知识对于发展武术思政教育有一定的局限,现阶段的部分中小学武术课程教师并非科班出身,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学校需求而上任,因此,大多数体育老师对武术的审视只停留于表面,对其包含的文化内容层面认知程度不高,思政教育理论基础薄弱。从外部因素上看,教师培训活动中有关武术方面思想政治的培训空缺制约了体育老师武术思政素养的提高,会导致他们对教学研究的擱浅,挖掘不够深入,对武术思政教育的实践论证不够全面和创新性不足。

3 武术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实际操作

如何解决目前武术课堂融入思政教育带来的问题,有效提高二者的结合程度,发挥出武术课堂的育人功能,对症下药: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应当健全武术文化的教育体系,改善当前武术育人的环境,加强教师培训的问题;从教师的视角看,体育老师应当提高自身的武术文化修养,将武术文化带入武术课堂中去。

3.1 改善学校武术文化教育

《意见》指出要推广武术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宣传校园体育文化。当前学校的武术课堂思政教育仍在探索的阶段,课堂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并不高,文化育人的效用也并不明显。想要打破目前学校的武术教育地位和自身文化身份偏差的局面,须得协调好武术文化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完善学校的教育体系,发挥出课程应有的育人作用。

在武术课程的理念里,要坚守文化教育理念,将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武术文化素养。在武术课程的目标上,需要在技能与知识、方法与过程、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中展示武术文化的教育元素。在武术课程上,精简武术技术教育内容,将武术文化教育内容深化,提高学校武术的普及,期待学生能够学习武术,多参与武术竞赛等活动。在武术课外活动上,开展多元化的武术教育与实践活动,将武术文化贯穿其中,发挥武术的文化育人效用。

3.2 加强教师培育

根据现有的情况,体育老师的武术文化素养水平不高,就职前对于武术教育内容的缺失,在职后武术思政教育培训不够强度等状况是武术课堂融入思政教育中需要攻克的难题,如何能有效的解决当前的现状,需要学校健全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培训与学习的体系,不断提高教师的武术思政教育能力。

武术教学的方法主要是课堂的教学培训和具备武术礼仪、历史、精神、道德的传统武术文化培训。可以采用三种方式结合的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一是组织体育教师参加武术课堂和传统武术文化培训的活动,二是学校可以加强与当地的武术协会等民间组织的合作,请到专业优秀的武术教师,文化名家举办专题讲座和模拟课堂,最后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和途径对教师进行线上的培训教学和学习,要完善体育老师培训的学分评价体系,优化武术思政教育的课程与培训,加入教师培训考核评价里,推动教师学习武术思政的教育能力。

提高体育老师的思政学习能力和思政素养是落实思政教育的关键,学校可以创办武术社团,以立德树人,文化育人为理念,用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作为教学基石,提升体育老师武术文化素养,加强对武术思政的研究。把体育教师的武术思政教育列为常规教学,将传统的武术文化融入对教师的思政道德培训中,使教师成为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与实行者,以为提高其武术思政教育教学能力。

3.3 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武术文化素养是教师专业素养的证明,武术文化素养的高低对武术思政素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教师武术文化素养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制约了武术思政教育发展的关键原因,推进武术课堂融入思政教育,发挥文化育人的效果,其中的关键在体育老师的武术文化素养。

体育老师的武术文化培养与提高,贯穿在武术教学、研究和教学反思的过程里。教师在平时的武术教学之余,应当自觉地参与思政教育的培训活动,提升自己的武术文化素养,积累武术文化知识。以实际教学活动出发,收集武术思政教育需要的武术文化知识,在课堂教学里进行使用和更新,在武术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里,不断提升自身武术文化素养,增强武术思政教育教学能力。

3.4 将文化知识渗透进武术课堂

2021年印发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提出要打造高质量的体育教学课堂,构建“以体育人”的新格局。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将武术文化教育带入武术课堂如思政教育的融入过程里,能够起到文化育人的作用。在教学活动里,体育跟以德育人是相互渗透包容的,这就要求体育老师把武术教育跟思政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将武术课堂融入思政教育,依据《指导纲要》所提出的教学改革主要任务,体育教师应及时更新武术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过程。

4 结语

本研究从文化育人的视角出发,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武术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基于当下武术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现实问题,从营造良好的学校武术育人条件和环境、提升体育教师武术思政教育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提出了武术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后续研究还要从实践层面深入剖析武术课程思政发展的规律,探索武术课堂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模式与体系,以期为加强武术课堂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度,推进武术课程思政持续高质量发展拓宽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张烁,鞠鹏.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1).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 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5/content_5551609.htm?trs=1,2020-10-15.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4] 王龙飞,王凯.论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与空间模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2,21(1):41-47.

[5] 陶沙,刘红云,周翠敏等.学校心理环境与小学4~6 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关系: 基于全国代表性数据的多水平分析[J].心理科学,2015,38(1):2-10.

[6] 罗素.罗素论教育[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1-06-30.

(作者单位:哈尔滨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武术育人
我们的体育老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体育老师生病了
体育老师教你语文
体育老师教数学需从长计议
武术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