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排精神融入排球公共体育课课程思政的研究

2023-05-01肖宇淳郭博

当代体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中国女排女排排球

肖宇淳 郭博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这与女排精神是无比契合的。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现有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力于分析女排精神的内涵价值,通过整理女排精神在培育排球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优势,提出运用方法,以期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才培养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各类课程思想政治建设资源,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重要工作,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具有独特功能。排球项目本身就内涵丰富的思政资源,并且是高校公共体育课建设的重要项目,本研究在重新审视女排精神的演变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女排精神的内涵,探讨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排球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旨在实现将女排精神融入排球公共体育课程的路径,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并为其他公共体育课程提供理论借鉴。

1 课程思政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辦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公共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跟教育改革步伐,积极开发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思政融入课程的教学手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将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体育课程所独有的思政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思想,坚持体育教育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培养目标,以宏观为指导,落实到具体项目,培养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2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面临的难题

2.1 公共体育课程的思政教材匮乏

按照我国多年来的教学模式,体育课程配备教材的教材相对较为基础,主要的目的突出简洁易懂,学习过程以简单了解运动要领为主,考核要求也相对较低,整个过程很少有体育思想政治的教育内容。基于课程思政理念审思高校体育专业教材设计,当前仍存在思政理念渗透不够深入、思政元素融合不够紧密、思政内涵挖掘不够全面、思政特色彰显不够鲜明等问题。现阶段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思政教学,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体,提炼本项目的思政要点,再结合教师的个人魅力,将思政教学融入课程教学,因此,把具体的思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化,势必会对体育思政课程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2.2 思政理论与实践结合相对困难

大部分高校的思政公共体育课实践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实践教学的思政理论专业性不强,思政理论和实践课教学没有达成目标统一。一是部分高校体育思政课教学仍采用大班授课,人数众多,在没有思政教学改革前能保证实践教学需要,但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观察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观察学生德育情况,大班教学不利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二是高校体育思政课实践教学没有合理的规划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实践课时多则思政教育少,理论课时多,不能达到体育课程的技能目标,很难在教学中找到平衡点,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三是思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呈现脱节状态,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为了思政教学而进行思政教学,并没有结合项目进行具体操作,每个体育项目都有鲜明特色,传统武术的优秀文化传承、球类项目的团结协作、单人项目的顽强拼搏等都是好的思政要素,都值得进行深入思考。

2.3 教师思政课程教学能力不足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教师,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体育学科领域开展的课程与教学实践,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道德水平,其次要具备较高的技战术水平,较高的教学水平,还要有积极探索思政课程建设的态度,深挖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基于现有研究,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不足表现为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课程思政理论基础和认识水平不足,因此,在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中,首先要提高的就是教师思政业务水平,丰富教师的思政教学手段,以点带面,形成高效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体系。

2.4 学生对于公共体育思政课程的误解

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相比较专业课程有天然的优势,学生参与人数多,参与时间长,参与项目的种类多样,体育传统优秀文化流传几千年,这些都会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能得到正确的培养,但是,在公共体育课程学生的认知中,将课程定义为副课,“不重要的课”,大部分同学在学习中抱有的是及格就好的心态,同时职业规划将体育划归到边缘学科,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能拿出百分百的学习态度,反而是通过兴趣进行学习,兴趣高的同学则认真程度高,兴趣低的同学则认真程度低,这就导致体育课程思政的融入主体出现偏差,容易出现思政教育效果差,因此,在公共体育思政课程的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最终贯彻思政教育。

3 女排精神在排球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2019年9月29日,中国女排在第13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以11连胜的成绩成功卫冕,夺得了在“三大赛”上的第10个世界冠军。赛后,习近平总书记致电祝贺并亲切会见了女排代表;女排代表还受邀参加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招待会和阅兵花车游行,受到全国人民密切而广泛的关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30日会见中国女排代表时指出:“38年前,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时,举国上下心潮澎湃,亿万观众热泪盈眶。中国女排‘五连冠,万人空巷看女排”。在中国体育发展史上,“中国女排”的魅力30多年不衰,但凡有重大赛事举行和转播时,往往被举国关注,女排精神已经植入人心,正因如此,在学习女排精神的同时,更应发扬光大,把它继承到下一代。

3.1 女排精神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一直深植于中国女排,她们通过刻苦训练和顽强意志,努力在国际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这支光荣球队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同胞的爱国之情,鼓舞人们为国争光,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她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拳拳爱国心、殷殷报国情,永远是中华民族不断书写璀璨篇章的重要精神支撑。爱国是华夏儿女埋藏在基因血液的情感认同,女排精神首先是爱国主义精神,自1981年袁伟民率领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首夺世界冠军起,这么多年来不论是高峰还是低谷,中国女排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始终把升国旗、奏国歌当作首要目标。女排精神的融入,可提高学生爱国热情。身为中国人,爱党爱国是大学生的根本素养。就高校教学而言,当前时代,高校教学既可以为社会培养优质理论人才,还能为中国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因此,有必要努力提升学生爱国热情。实际教学中,女排精神在教学中的融入,能让学生了解奥运健儿为国争光所付出的努力,这对培养学生爱国热情有重要意义。

3.2 女排精神同思政元素的契合度高

课程思政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好立德树人这一高校的根本任务,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成败,是每个高校理应承担的历史责任。而女排精神的内涵凝练成16个字就是“爱国奉献、拼搏自强、团结协作、科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的贺电中,提出的“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八个字女排精神,是对16字女排精神的高度概括,总结出女排精神的实质和精髓。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排球公共体育课程,培养的是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人;培養的是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人;培养的是不惧挫折、越挫越勇的人,显然,女排精神所蕴含的特点与课程思政目标高度契合,完美诠释培养什么人的核心问题。

3.3 女排精神的传播度高,学生更容易接受

1981年,袁伟民率领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首夺世界冠军,开启5连冠辉煌。2003年,陈忠和麾下的“黄金一代”时隔17年重夺世界冠军。2019年,郎平带着新一代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上成功卫冕。中国女排在不到40年间先后10次夺得冠军,2021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第一批伟大精神,女排精神被纳入。定义为“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中国女排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奋斗终于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认可,更加有力地发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在我国从大向强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特别需要大力宣传中国女排精神,以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动力。由于中国女排精神具有较广泛的民众基础,人们可以不会排球,或者不了解排球规则,但是懂得中国女排精神,在这种基础上,将中国女排精神融入排球公共体育思政课堂,能够更有效的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经过了多次的女排赛事冠军历程洗礼,更加了解中国女排的付出,更了解国家的需求,更有代入感,从而使思政教育能够更易取得预期成效。

4 女排精神在排球公共体育思政课程中的运用

4.1 女排精神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中的运用

现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手段过于单一,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出现对体育教师提出新要求,相对应的,体育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能力以满足改革的需要,而要更好的运用女排精神是一个很好的融入点,通过系统的培训排球课程教师的女排精神理解能力,掌握女排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对于思政课程的建设是非常有效便捷的手段。

4.2 女排精神在思政大纲中的运用

通过对女排精神内涵的总结,把这些思政元素结合排球公共课的教学大纲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与排球公共课相关的“女排精神”内涵,将其融入思政课程中设计出适合排球公共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内容、考核标准。首先,教学目标要根据技术练习进度合理安排女排精神分阶段定义,在理论学习阶段,提出祖国至上、无私奉献的思政元素;在基础技术学习阶段,提出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思政元素;在战术学习阶段,提出团结协作、科学创新的思政元素。其次,教学内容的分配课时需要合理,排球公共体育课的学生相对基础较差,大一年级课程在分配课时中基础技术占比大,所以要适当增加理论课的学习,避免思政元素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而在大二年级课程的内容在大比重学习战术的同时,增加女排比赛视频的学习,以增加思政元素多样化融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最后考核标准中要加入思政考核,将学生的德育列入考核标准中。

4.3 女排精神在思政课堂中的运用

女排精神的学习不能仅局限于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尝试混合式教学,课前,在学习软件中加入女排精神的学习,理论教学前可加入女排队史,赛史的学习;技术教学前可加入女排训练记录的学习等,课中,教师必须要提炼语言,不局限于学生在练习中自行体悟,可以通过讲故事、放视频、播放语音等形式,点出爱国至上等思政元素,课后,要布置任务,学生要提炼本次课的思政要点,巩固所学的内容。

4.4 女排精神在课外思政活动中的运用

在课堂教学之外,进一步拓展排球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以班级、年级或学院为单位,定期开展各种小型多样以女排精神为主题的体育锻炼活动,弘扬团队精神,使女排精神融入校园体育文化生活,以此为基础,建立社团,吸引更多对排球感兴趣的同学,配备专业排球教师指导,再从中建立校级代表队,逐步培养学生建立规则意识,加强学生团队凝聚力和团队精神的锻造,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精神品格、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等优秀品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Z].教高〔2020〕3号.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J].体育教学,2020,40(10):5-7.

[3]范峰,李守培.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体育专业教材设计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06):86-92.DOI:10.15930/j.cnki.wtxb.2022.06.010.

[4]李林,赵富学.高校体育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培育的问题聚焦与破解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09):91-100.DOI:10.15930/j.cnki.wtxb.2022.09.007.

[5]谷焕民.牢记忠诚报国使命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J].国防科技工业,2017(12):30-31.

[6]何雨贵,何奕龙.“百年风华湘南红”:郴州台党的百年华诞文艺晚会探析[J].湘南学院学报,2021,42(06):1-5.

(作者单位:1.湖南工学院体育教学科研部课程思政研究中心;2.张家口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猜你喜欢

中国女排女排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红楼女排
中国女排《夺冠》之路
中国女排:唯有拼搏,方能致远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中国女排:争夺奖牌往上冲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传承中国女排精神:加强大学生班集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