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释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西周分封制再思考

2023-04-25

安徽史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亲戚

孔 华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51)

周代殷而有天下,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武王克商以后,为巩固周人的统治地位,大规模推行分封制度,将中原地区与周边区域统一起来,奠定了此后中原王朝版图的基础。对分封制的探索,秦汉以后始终未曾中断。近人研究多关注分封制度本身,围绕其性质、作用、影响及在政治制度史上的地位等问题展开,学者也常以“封建”来概括该时期国家结构或者政治地理结构的特点。探讨西周分封制的论著必然要引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但是对这句话的内涵却少有论及。本文试图通过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涵的解释,以便更为清楚地认识西周分封制的真实面貌。不妥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一、封建亲戚的原因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一句,最早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辰所言,为方便讨论,兹将原文征引如下:

臣闻之,大上以德抚民,其次亲亲以相及也。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1)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44—345页。

因郑不听王命,周襄王欲以狄伐郑,富辰以上言论意在劝谏周襄王不能伐郑,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强调以德抚民。德在维系西周政治伦理秩序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基于亲亲原则。郑国始封君桓公乃厉王之子、宣王之弟,与王室实有血亲。他回溯了周初分封的基本情况,列举了包括文昭十六国、武穆四国、周公之胤六国在内的26国名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之前富辰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似乎表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出现的原因可归结为周公曾“吊二叔之不咸”,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

(3)纸浆洗涤过程t时刻的操作参数为q(t)=[q1(t), q2(t), q3(t)]。其中,q1(t)为上浆浓度,q2(t)为上浆流量,q3(t)为清水加入量。

对于“二叔”的训释,在经学史上可谓一桩公案。东汉时期,古文家马融认为“二叔”为“夏、殷叔世”,然郑众、贾逵则以“二叔”为“管叔、蔡叔”。郑玄为《诗经·常棣》序“闵管、蔡之失道”作笺,谓“周公吊二叔之不咸,而使兄弟之恩疏,召公为作此诗而歌之以亲之”(2)毛亨传、郑玄笺、孔祥军点校:《毛诗传笺》,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211页。,支持郑、贾所论。而杜预注解却言:“周公伤夏、殷之叔世,疏其亲戚,以至灭亡,故广封其兄弟”(3)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第346页。,赞同马融的说法。此后历代学者在二说间游移,多以二郑之论为主流认知。(4)参见王红亮:《清华简〈系年〉与〈左传〉互证二则》,《文史》2015年第4辑。杨伯峻曾直言“二叔,管叔、蔡叔。杜预本马融之说,谓二叔为‘夏、殷之叔世’,误。”(5)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358—359页。亦有学者认为“‘二叔’指管、蔡,富辰的话表明武王并没有封建‘二叔’,所以才有管蔡之乱,周公因此才总结教训而‘封建亲戚’。”(6)晁福林:《试论西周分封制的若干问题》,《夏商西周史丛考》,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第842页。

《史记·周本纪》对周初的分封对象有较为详备的记载,兹节录如下:

伯仲叔季,长幼之次也,故通谓国衰为叔世,将亡为季世。昔周公伤彼夏、殷二国叔世,疏其亲戚,令使宗族之不同心以相匡辅,至于灭亡。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言封此以下文、武、周公之子孙为二十六国也。此二十六国,武王克商之后,下及成康之世,乃可封建毕矣。非是一时封建,非尽周公所为,富辰尽以其事属周公者,以武王克殷,周公为辅,又摄政制礼,成一代大法,虽非悉周公所为,皆是周公之法,故归之于周公耳。(17)杜预注、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卷15,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944—3945页。

由此可见,周初分封对象可作如下分类:一是褒封古代圣胄后裔。先圣之王苗裔广被,故褒封的对象可能很多,并不以文中焦、祝、蓟、陈、杞诸国为限,其他殷商旧国被武王册封者亦应不少。这实际为政治策略,并不能完全反映周代分封制的本质,主要目的是收揽民心,确立周人天下共主的政治地位。二是复封殷代王室显贵。武王虽代殷而为天下共主,但殷周间主从关系的颠倒并不意味着殷人政治势力的完全毁灭,故武王采取怀柔策略,使微子之微,箕子之箕,录子圣之录等殷时故国“复其位如故”,承认其合法性,从而分化拉拢旧贵族势力,目的在于有效统治殷遗民,逐渐消弭其反抗情绪。三是封功臣同姓。武王、周公、成康等皆为封建的重心所在,目的就是形成拱卫王室的核心力量。然燕、齐、鲁、卫、晋等主要封国尚未建立时,以管叔、蔡叔、康叔所封管、蔡、康三国而论,或许只是因军事驻防兼食采于此,始有所封,至后世才逐渐形成了西周王朝加强控制地方的制度性措施。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师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36)《史记》卷4《周本纪》,第126—127页。

韩金来创造了奇迹,用实际行动造福家乡,让荒山变成绿山,带动茶业口镇走上了富裕的康庄大道,用“龙山”的点滴变化向我们证明了40年的林业改革深入人心,惠民万代。

然《史记》载:“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于是封叔鲜于管,封叔度于蔡,二人相纣子武庚禄父,治殷遗民。”这里的“管、蔡”亦即《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所言文昭十六国中的管国、蔡国。文昭十六子中有嫡子,也有庶子,武王时,他们大都被册封为诸侯,并非都是由周公分封的。文王正妃太姒所生嫡子十人,“其长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成(郕)叔武,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聃)季载”。(7)《史记》卷35《管蔡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563、1564、1563页。其中管叔、蔡叔与康叔同,皆是因采邑而得名。

此言将“二叔”视为夏殷衰世,而且清楚地点出二国之所以灭亡,正是因为疏其亲戚,致使宗族不睦,王室无相匡辅,故封立亲戚为藩篱,屏蔽周室。孔颖达亦明确指出26国非一时所封,亦尽非周公所为。也就是说西周初年“封建亲戚”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吸取夏商灭亡的教训。然而作为重要政治制度的分封制是在周王朝加强对所属区域的控制中逐步形成和完备起来的。

二、封建的对象

周初分封的对象,除却“亲戚”的说法,另有《左传》所记“母弟”,《祭公》谓“文武之子孙”“我后嗣”“宗子”及清华简《系年》《四告》“出宗子”“出分子”等说法。对于这些称谓的内涵,前学多有考究,但歧说纷纭。逐一明晰各称谓的含义,对进一步理解分封对象有所助益。

其一,“宗子”说。《祭公》篇以祭公谋父的口吻讲述周初文武之子孙分封事宜等,兹引文如下:

公曰:天子,自三公上下,辟于文武,文武之子孙,大开方封于下土。天之所锡武王时疆土,丕维周之□□□后稷之受命,是永宅之。维我后嗣,旁建宗子,丕维周之始并。呜呼!天子、三公监于夏商之既败,丕则无遗后难,至于万亿年,守序终之。(《逸周书·祭公》)

《逸周书·祭公》的真实性曾备受质疑,但近得清华简《祭公》佐证,更知其非后世托古之作,而是西周中晚期史官整理成篇的古文献。(18)参见杜勇:《清华简〈祭公〉与西周三公之制》,《历史研究》2014年第4期。该篇大致文意为周文王、武王接受了天命,才有后世子孙的多方万邦,作为文武的子孙应该成为周王室坚固的屏障。前文说“文武之子孙”,后文言“惟我后嗣”。祭公属周公之胤,这里的“后嗣”大体皆可归入文王后嗣。文中所言的“宗子”,有学者指出即是与周王有血缘关系的宗族之长(19)高婧聪:《宗法制度与周代国家结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89页。,专指作为家族首领的嫡长子。但是西周相关的传世文献和金文文献中的“宗子”,是否只用来指代宗族之长,似有可商。《诗经·大雅·板》云“宗子维城”之“宗子”,郑玄笺云“王之适子”(20)毛亨传、郑玄笺、孔祥军点校:《毛诗传笺》,第406页。,朱熹言“宗子,同姓也”(21)朱熹集撰、赵长征点校:《诗集传》,中华书局2017年版,第308页。,清陈奂又解作“群宗之子”,并谓“《逸周书·皇门》篇:‘我闻在昔有国誓王之不绥于恤,乃维其有大门宗子势臣,罔不茂扬肃德,讫亦有孚,以助厥辟,勤王国王家。’《祭公》篇:‘维我后嗣,旁建宗子,丕维周之始并。’案并当作屏,《周书》‘宗子’与诗义亦合。”(22)陈奂:《诗毛氏传疏》卷24,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下册,第37—38页。近年来,陈絜亦指出,“宗子维城”之“宗子”,则为宗族内子嗣,当训释为王室宗族之子嗣。西周文献所见“宗子”,实指贵族宗族组织内的子嗣,是特定类型集合性质的亲称,与三礼等东周文献所讲作为宗族首领尊称的“宗子”大相异趣。(23)陈絜:《“宗子维城”与善鼎“宗子”解诂》,《中国史研究》2021年第1期。正如王国维所言,分封制即在嫡长之外,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24)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外二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31—244页。总之,西周时期宗子应既包括作为宗族首领的嫡长子,也包括庶子,是对宗族子嗣的泛称。

其二,“出宗子”“出分子”说。清华简中有文如下:

周成王、周公既迁殷民于洛邑,乃追念夏商之亡,故方(旁)设出宗子,以作周厚屏。乃先建卫叔封于康丘,以侯殷之余民。(25)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中西书局2011年版,第144页。(《系年》)

惠皇帝命周文王据受殷命,烈祖武王大戡厥啻(敌),今皇辟天子图厥万亿之亡(无)后嗣孙,乃建侯设卫、甸,出分子。(26)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黄德宽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中西书局2020年版,第109、118页。(《四告》)

《系年》所载“出宗子”,整理者认为,“当指支子而言,即《左传》昭公九年、二十六年‘建母弟以蕃屏周’的‘母弟’。” 朱凤瀚认为,或即指由本宗分出另立宗氏(即国氏)而自为其宗子者,即各同姓诸侯国之始封君。 苏建洲等指出,“出宗子”又称“支子”,也即文献所言“别子”。(27)苏建洲等:《清华二〈系年〉集解》,(台北)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版,第206—207页。《礼记·大传》有“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的记载,如卫康叔封、晋唐叔虞即是其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云:“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这里所说的兄弟之国在数量上与文昭十六国略有出入,姬姓之国的数字可能也非确然,但皆均属于“出宗子”的范围。邵蓓曾指出,“旁设出宗子”,并非仅有选派支子就封之意,还具有广泛建立分宗之意。(28)邵蓓:《〈封许之命〉与西周外服体系》,《历史研究》2019年第2期。《左传》中的“母弟”不单单指同母弟,也包含了庶弟。简言之,“出宗子”与建“母弟”指的是从本宗分封出来的支系分宗。

清华简《四告》记载了周初伯禽受封赴鲁前夕周公所作诰辞。简文“出分子”之前所言“建侯设卫、甸”与《尚书》之《酒诰》《康诰》篇用词相类,侯、甸、卫均属外服诸侯。关于“出分子”,整理者引嬭加编钟铭记载南宫括受封“出邦于曾”之事例证。(29)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黄德宽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中西书局2020年版,第109、118页。嬭加编钟铭云:“伯括受命,帅禹之堵,有此南洍。”学界大多认为“伯括”即传世文献提到的南宫括(适),为曾国始封之君。李学勤说:“南宫括的后裔分为两系,一系留于周王朝,历代多居显职,称南宫氏;另一系为曾国诸侯,远在江汉。”(30)参见李学勤:《试说南宫与南宫氏》,《清华简及古代文明》,江西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第116—121页。这与伯禽封鲁相类。伯禽为周公之子,属文王后嗣无疑。近出南宫倗姬簋(《铭图》4603)和南宫姬簋(《铭图》4464)可证南宫氏为姬姓,当为周王室嫡系后嗣。但是否与伯禽同为“文王之孙”,只能期待更多史料加以检验。如果将伯禽、南宫括皆归入“出分子”范畴,那么出分子与出宗子比较,出分子所指的对象是在畿内王室任职同时,还在畿外成为封君的周王室嫡系后裔。

其三,封建“亲戚”说。传世文献中关于“亲戚”的内涵多有不同。《史记·五帝本纪》:“尧二女不敢以贵骄事舜亲戚”,《正义》有言:“亲戚,谓父瞽叟,后母弟象,妹颗手等也。”(31)《史记》卷1《五帝本纪》,第33—34页。《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者,纣亲戚也。”《索隐》:“马融、王肃以箕子为纣之诸父。服虔、杜预以为纣之庶兄。”(32)《史记》卷38《宋微子世家》,第1609—1610页。《韩诗外传》:“曾子曰:‘亲戚既没,虽欲孝,谁为孝’”,这里的亲戚盖指父母。《礼记·曲礼上》:“兄弟亲戚称其慈也”,《正义》:“亲指族内,戚言族外”。(33)《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上),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5—27页。《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富贵则亲戚畏惧’”,秦谓其父母妻嫂也。(34)刘向集录、范祥雍笺证:《战国策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165页。顾炎武总结,“古人称其父子兄弟亦曰亲戚。”(35)顾炎武著、张京华校释:《日知录校释》(下),岳麓书社2011年版,第954页。因此富辰所言“亲戚”涵盖同姓和异姓宗族成员。就分封对象而言,“亲戚”一词内涵应该最广,不仅包含王室宗亲,还有同姓远支,甚至涵盖异姓姻戚。

丁振军告诉记者,面对当下行业大环境,第一要小中见精、精益求精,学会如何去寻找市场。“在小众作物中做出大市场,需要瞄准目标作物,精益求精。”第二是一针见血,针针见血。他说:“目前很多促销是无效的,并且浪费成本,所有的促销一定要有时效性,否则就是增加成本。”第三是伺机而变,随机应变,不能将货物在仓库里放了很长时间还在计算成本。他特别指出:“要适时做一些价格调整,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是非常危险的。”欧化农业技术总监肖焱波博士也在沟通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无论经销商还是从业人员都要“知行合一,踏踏实实”承担起责任,将技术装在脑子里,实实在在为农民服务。

煮瓜子不像炒瓜子那样吃多了会上火。外面卖的煮瓜子会有食品添加剂,那么就自己煮,然而自己煮如何烘干呢?这时候暖气就派上用场了。把葵花子加水、花椒、大料和盐煮熟之后,放暖气片上烘干即可。如果您住的是老式红砖楼,那就更好了,楼里配置的铸铁暖气比一般暖气烧得旺,瓜子更容易脱水,保持脆性。

清华简《祭公》和《逸周书》皆有“监于夏商之既败”的记载,近出清华简《系年》更是明言之所以行封建,是成王、周公“追念夏商之亡由,旁设出宗子,以作周厚屏。”所谓“亡由”,整理者释作灭亡的原因。(13)李学勤等:《出土简帛与古史再建》,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63—64页。对此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由”可读为“胄”,“周人实行分封,而且所封诸侯多为同姓,盖即借鉴夏商两朝不以胄胤分封天下,因而灭亡的教训。”(14)黄人二:《读清华简(贰)书后(二)》,《战国楚简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219页。二是主张“由”可训为“道”,无道或表示不与周同道之谓。(15)王红亮:《清华简〈系年〉与〈左传〉互证二则》,《文史》2015年第4辑。三是以为本句之“由”当读为“古(故)”,断作“追念夏商之亡,古(故)旁设出宗子”。(16)李锐:《〈系年〉零札》,李守奎主编:《清华简〈系年〉与古史新探》,中西书局2016年版,第214页。虽然“由”字的释读目前尚难定夺,但从文义讲,整理者与第三种说法较为允当。且最后一种解释直言周初封建的缘由,是从反思夏商衰亡的教训中而来,与杜预、马融之说不谋而合。正如孔颖达疏曾云:

在论坛同期举办的塑化电商联盟第一次全体会议和塑化电商联盟一届一次理事会议上,通过了联盟工作规程,选举产生联盟领导机构和秘书处等组成人员,安排了年度工作计划。

关于管之地望,《汉书·地理志》与《后汉书·郡国志》于河南郡“中牟”条下分别自注云:“有管叔邑”“有管城”。《史记·管蔡世家》集解引杜预云:“管在荥阳京县东北”(8)《史记》卷35《管蔡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563、1564、1563页。,正义引《括地志》云“郑州管城县,今州外城即管国城也,是叔鲜所封国也”。(9)《史记》卷35《管蔡世家》,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563、1564、1563页。又《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郑州管城县外城,古管国城也,周武王弟叔鲜所封。”(10)《史记》卷4《周本纪》,第128页。相校读之,可知管之地望在今河南郑州地区。管地在殷末周初就是一个重镇,也就是利簋铭中“王在(管)师”的“管”。这就是说,早在殷末既已有了管地,周初封叔鲜于此,因有管叔之称。叔度亦以国为氏,因称蔡叔。关于蔡之地望,《管蔡世家》集解引《世本》曰:“居上蔡”。《周本纪》正义引《括地志》云:“豫州北七十里上蔡县,古蔡国,武王封弟叔度于蔡是也。县东十里有蔡冈,因名也。”(11)《史记》卷4《周本纪》,第128页。这说明叔度所封蔡地,即今河南上蔡。朱佑曾的看法有所不同,其《逸周书集训校释·文政》说:“蔡叔食邑,疑即今大名府长垣县之蔡城,其后成王改封蔡仲于蔡,今汝宁府上蔡县地。”杨宽从其说,认为蔡叔所封的蔡原来应该在“祭”,“祭”“蔡”古音同可通用,祭在今河南荥阳西北,与管地接近,后来周公之子就封在这里。这个说法未必可信。据《管蔡世家》:“蔡叔度既迁而死,其子曰胡。胡乃政行率德驯善。……于是周公言于成王,复封胡于蔡,以奉蔡叔之祀,是为蔡仲。”从成王“复封胡于蔡”来看,叔度与蔡仲的封地前后相沿,实未发生变化,并不存在改封蔡仲于蔡的问题。正如顾颉刚所言,“管叔本封于管,即今河南郑州市,蔡叔本封于蔡,即今河南上蔡县;后来改封殷畿,‘管、蔡’两叔之名也就带了过去,封地虽变而原封的名不变。”(12)顾颉刚:《“三监”人物及其疆地——周公东征史事考证之一》,《文史》第22辑,中华书局1984年版。由此看来,管、蔡二叔皆是武王时因分封地而得名,故管蔡之乱的原因不能归结为武王时未得封建。同为文王之子,管蔡外封为诸侯,周公留任王朝,难免心生不平。《左传》定公四年祝佗曰:“管、蔡启商,惎间王室”,是说管蔡诱使武庚一同发动叛乱,意在毒害和离间周王室,以达成自身的政治目的,故“周公吊二叔之不咸”中“二叔”当另有其意。

在广东,珠江门户战略目标清晰,广州、深圳国际航运枢纽建设如火如荼;现代航运服务业积极发展,珠江航运指数适时对外发布,航运市场有了“珠江价格”;集疏运体系不断完善,江海联运和多式联运发展迅速,形成了珠三角地区通往中亚、俄罗斯和欧洲的主要物流通道。

西周分封对象的称谓多有变化,含义有广狭之别,究其深层原因可能是基于对藩屏效果的判断。西周统治者克服了殷代“多邦并存”的分散倾向,表现为周邦统领庶邦,构建为统一国家,通过宗法、分封及世官等制度将周邦与天下多邦“合为一家”。但从拱卫周王室的实际效果来看,同姓封国依然是维护西周政治统治的中坚力量。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数字时代的到来,因没有强有力的措施对盗版行为进行监管和打击,使音乐人很难生存,从而大量转向其他领域发展。然而,自2003年苹果开启iTunes和iPod付费下载后,使付费下载也逐渐形成系统化的模式。有关音乐产业引发的版权问题也愈演来愈越受到人们关注,如《长征租歌》作品的传播违规纠纷、MP3的传播违规纠纷等问题。现如今我国对音乐版权的保护条例也逐渐完善并健全,除授予音乐版权所有者精神权利外,还给予他们公开表演权、发行权等权利。因此,我国对音乐版权的保护条例也应随音乐产业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更好地保护音乐产业的发展为其服务。

三、何以藩屏周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是周人巩固并拓展王朝势力的根本制度保障。正如王国维所言:“周人既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开国之初,建兄弟之国十五,姬姓之国四十,大抵在邦畿之外;后王之子弟,亦皆使食畿内之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此与政治文物之施行甚有关系,而天子诸侯君臣之分,亦由是而确定者也。”(37)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观堂集林(外二种)》,第238页。王畿采邑与畿外封国是如何成为西周王朝地方统治力量的,始终是西周史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西周时期的政治疆域大致可分为王畿和东、西、南、北四土。《左传》昭公九年,周景王派人责让晋国说:“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38)杜预注、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卷45,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第4466页。又《国语·郑语》载:“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北有卫、燕、狄、鲜虞、潞、洛、泉、徐、蒲;西有虞、虢、晋、隗、霍、杨、魏、芮;东有齐、鲁、曹、宋、滕、薛、邹、莒。”(39)徐元诰撰,王树民、沈长云点校:《国语集解》,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61—462页。这里说的是东周天子以王都洛阳为观察点,对周人统治范围所作的区域划分,并不具有行政区划的含义。正如前文所言26国非周公一时所封,文王时已获封者有成、毕、毛等;武王时分封管、蔡、霍等。周公东征后,成康之世大举分封,鲁、燕、齐、曾等皆始封。周王朝在各区域众建诸侯,通过血缘关系将他们与“天下之大宗”周天子紧密相连,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其一,自文王始,在王畿区巩固旧都,营建新邑,广分采邑。这是周天子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汉书·地理志下》载:“初,雒邑与宗周通封畿,东西长而南北短,短长相覆为千里”,可以看作是对西周王畿范围的大体说明,指的是从东都洛邑到宗周镐京之间的狭长区域。(40)参见李久昌:《西周两京制与崤函古道》,《中国古都研究》第28辑,三秦出版社2015年版,第17—27页。文王除巩固公刘所迁豳邑和太王所徙周原外,还作丰邑,后武王都镐京,成王宅成周等,这些都邑均属于高等级的中心聚落,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和政治作用。采邑主要作为贵族世家出任王官的俸禄,分封采邑是周王朝掌控千里王畿的主要手段。王畿之内有以食采邑为生活来源的周、召、毕等宗族。有学者认为,不能用分封制概念来理解西周时期的宗族分化(41)金方廷:《从西周同姓诸侯国看周王室的宗族分化》,《管子学刊》2021年第1期。,此观点难免有失偏颇,忽视了畿内采邑与畿外诸侯皆是分封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发挥了巩固周王室的作用。《礼记·祭法》云:“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郑玄注曰:“建国,封诸侯也。置都立邑,为卿大夫之采地及赐士有功者之地。”(42)《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整理:《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下),第1300页。这里将“建国”和“立邑”并举,是二者同属分封的力证。畿内的采邑既有姬姓,也有异姓,如周、召、荣、毕、毛、芮、虢、井等皆是姬姓贵族的封邑;南宫、单、微、尹等皆属异姓贵族的采邑。虽然在性质、职责、地位等诸多方面,畿内采邑与畿外诸侯均存有较大差异,但采邑主世代在王室做官,对巩固王畿的作用不言而喻,同时协助周王在处理周王朝与方国关系及全域行政管理等方面也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沙三段9砂组上下都发育厚层的油页岩,没有水层,非油即干。其油水分布主要受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控制,岩性是主要控制因素,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

简简单单的52个字,却将大茉莉的情感与内蕴展现无余。细细品读,内中声韵跃然纸上。作为作曲,我为能够有此好词而欢欣、雀跃。

其四,卫、邢、燕同姓诸侯国的建立,确立了西周王朝治理北土“以藩屏周”的基本政治格局,同时周王还褒封或复封了一些异姓方国,最终实现全方位控制。卫国是成王时期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建立的重要诸侯国之一,《左传》定公四年叙其受封“命以《康诰》而封于殷虚”,《康诰》今存于《尚书》。传世有簋(《集成》4059)铭云:“王来伐商邑,诞令康叔啚(鄙)于卫”;又有康侯方鼎(《集成》2153)铭云:“康侯丰作宝尊”,“丰”与简文“”均与“封”通。卫国地属殷商王畿地区,主要用意在于统治殷遗民,以巩固周人的统治地位。邢国亦于成王时封建,始封于平皋(河南温县),不久北迁于襄国(今河北邢台市)。(44)参见唐兰:《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3页。周康王时臣谏簋铭文载,邢侯入元氏軧国而搏戎(45)唐云明:《河北元氏县西张村的西周遗址和墓葬》,《考古》1979年第1期。,《后汉书·西羌传》有“邢侯大破北戎”的记载,可见邢国的分封具有抗击戎狄的重要战略意图。换句话说,邢国是西周王朝抵御晋北戎祸、南接卫国、北联燕国的战略枢纽。燕国又称北燕,《史记·燕召公世家》云:“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1986年琉璃河1193号大墓发现的克罍、克盉铭文,人们始得知燕国封建的详情。罍铭曰:“王曰:‘大(太)保,唯乃明。乃鬯享于乃辟。余大封乃享,令克侯于匽(燕),(使)羌、、、、驭、微。’克(宅)匽(燕),入土眔有司。用作宝尊彝。”(46)刘雨、卢岩:《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66页。燕国的分封,对于周人有效治理燕地旧族,镇抚东北异姓方国,巩固拓展北疆统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此外,这里还存在一些异姓方国,如孤竹、国、北国等,它们是早已存在的政治实体,周王朝对其重新册封,是一种收揽民心、威服天下的政治策略。

通过以上讨论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表面上是“分”,实质上是“合”,即通过分封同姓亲族及异姓贵族,达到将点连成线,进而扩充至面,以维护其政治统治的目的。(47)孔华:《西周北土方国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2页。《史记·夏本纪》虽有“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的记载,然据晁福林的研究,这种分封不过是氏族自身分裂繁衍的继续,与西周的分封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分封制作为政治体制的创新,对西周政体及社会结构都有着直接影响和决定性作用。正如徐良高所言,“西周政体的基本设计,即畿外封邦建国,畿内分赐采邑”(48)徐良高:《家国天下——西周的社会与政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编:《三代考古(七)》,科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476—494页。,通过畿外封国与畿内采邑,以实现地缘政治统治的效果。王畿是西周王朝地缘政治统治的中心,并通过分封方国将四土疆域纳入其政治体系中。同姓方国是西周分封制的主体,是隶属于中央王朝的松散地方政权,对周王朝必须尽其效忠与服从的义务。异姓方国多为殷商故国,周王朝通过武力征伐、嘉以封赏、政治联姻等手段,将其纳入西周地缘体系之中。虽然各方国都带有一定程度独立政治实体性质,但其与周王室的关系不是平等的,而是隶属于西周王朝的行政区,从而形成了以周王室为统治中心统领天下万国的统一贵族国家结构形式。

猜你喜欢

亲戚
王莽:皇帝家“可怕”的亲戚
给花生找“亲戚”增强抵抗力
我们和猩猩是亲戚
结对帮扶成“亲戚” 扶贫路上心连心
比亲戚
亲戚
穷亲戚
引避
亲戚悦纳,让所有的疲惫变得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