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数学“美”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3-04-15彭福顺福建东山县大产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小学生教材数学

◇彭福顺(福建:东山县大产小学)

小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而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智力开发。教师要通过引导,使小学生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分析,从而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中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因素,以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之“美”。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法了解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对这些不足进行了归纳总结。

一、利用数学“美”的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它也成了学校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小学正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以及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时期,而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努力提升学生在思想上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应引导小学生感受数学“美”。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以及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小学生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应更加重视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策略,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探索能力。

(一)挖掘数字符号的简洁“美”

应挖掘数字符号的简洁“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让其感受到数学中蕴含着大量丰富而又有变化“美”的规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小学生理解、掌握并运用简单的数学符号是非常重要的,要通过提高运算律动能力以及思维发散能力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改善课堂气氛,使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强烈的学习积极性。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运用相关思维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还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感受图形的和谐“美”

小学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以及思维想象力最重要的时期,而小学生对图形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因此要引导他们感受数学“美”,从而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要引导学生感受图形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图形的和谐“美”是教学方法改革和实施的新理念,可以运用直观教具、实物展示、游戏竞赛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美”的探索热情,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互动活动,以促进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与衔接,提高小学生理解事物并乐于思考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水平。

(三)注重揭示教学情境中的情趣“美”

注重揭示教学情境中的情趣“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发散性数学“美”,是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对周围事物或生活实际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运用直观教具演示等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利用教学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元素,能够帮助提高课堂效率以及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并且使之具有亲和力等特点,从而有效地促进小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教育。

(四)充分运用教材练习题中的多样“美”

充分运用教材练习题中的多样“美”元素,可让学生在趣味中感受数学的“美”,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材中的“美”往往决定着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练习题,帮助自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效果。

(五)感受数字文化的内涵“美”

感受数字文化的内涵“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其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美”,这也是小学教育追求和向往的目标。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审美观、发现美的能力尤为重要,而要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形象思维习惯,就必须把美感渗透于教学中,同时利用一些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其感知体验美感的能力以及想象力等,促进学生发展,从而为其后续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揭示数学中的直观“美”

利用多媒体技术揭示数学中的直观“美”,可以使学生在直观上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培养思维能力,利用图像、声音等形象的事物揭示数学中蕴含着的丰富而复杂的美感。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培养小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生活现象,以及使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体现出较强的逻辑性思维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现抽象内容中的数学“美”,同时也能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利用Flash 动画呈现图形与线段之间有什么联系等,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实验,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理解抽象概念。

二、揭示数学“美”的意义

小学生对抽象性事物缺乏认识和理解能力,因此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感受美的艺术形象,并能形成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积极主动参与课堂之中以实现“善导”效果。同时,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与拓展延伸结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其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效率。

(一)保证学生学习兴趣,配合教师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开展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要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浓厚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尤为关键。而小学生活泼好动、“玩心”重等特点也决定了其接受新知识能力差以及缺乏创造性思维,这些,也和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有关系。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堂添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或者其他形式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并掌握知识。

(二)弘扬数学内涵文化,展现数学之“美”

数学是一门严谨和抽象的学科,学习难度比较大,小学生学习和掌握好这些知识、技能才会让他们受益终身。目前,大多数学校过于重视数学分数而忽视了教学过程,而弘扬数学内涵文化,展现数学之“美”,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将抽象复杂问题具体化,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重视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以及综合素质训练活动和课外拓展实践锻炼活动相结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三)帮助调动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中,能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好坏以及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小学是培养小学生初步感知、理解和掌握等能力最为迅速的时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吸收,教师就必须加强引导,要通过引导学生领略数学“美”调动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比如在数学中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及定理,如分数、标准等,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向学生介绍。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揭示数学“美”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

研究发现,小学生对直观的知识呈现有较强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因素都能影响教学效果,阻碍或者促进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因此,要想提升数学教育质量,就必须从多方面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学习兴趣。

要把教学的“趣味性”与审美体验相结合,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设计问题并充分依靠教材内容,体现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有价值信息的能力;要以具体直观的形象思维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小学数形结合题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初步了解;还要通过分析教材、题目等,发现其中蕴含着的教育价值和美感因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挖掘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教材

数学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课程学习离不开教材。要想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教科书。小学是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美”的认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挖掘教材内容,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数学元素,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使之能够热爱和努力探索数学这门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相关资料搜集,比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向小学生收集其对数学科目的认识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紧密联系作为解题依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用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源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小学生教材数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