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群文教学中融入微课技术

2023-04-15甘肃庆阳市西峰区向阳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群文教学活动微课

◇贺 荣(甘肃:庆阳市西峰区向阳小学)

伴随着智能教学设备进入小学,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将微课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活动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还在形式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小学语文群文教学中应用微课,对语文教师来说是对教学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不仅要求语文教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有清晰的认识,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对微课运用的有效性,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一、群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置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活动环节设计缺乏灵活性,比如在群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针对群文的学习主题引导学生一起探究,以此提升学生对文章的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受原有教学模式的影响,反而引导学生对文章各方面的异同点展开讨论,这一做法不仅造成群文教学的逻辑线脱离主题,还给学生造成一种“群文学习反而比单篇文章的学习压力更大”的错觉,使学生对语文群文教学活动产生排斥心理,不利于群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而导致群文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学生基础太薄弱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群文教学模式,目的是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对群文议题展开深入探索,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基础薄弱,对生字词及抽象语句的理解能力较弱,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在实际群文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倘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关注点不够,极易造成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学生会在畏难情绪的影响下学习自信心备受打击,学习热情逐渐降低,因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下降,不利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在群文教学中融入微课技术的意义

(一)有助于课程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个性活泼,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旺盛,而形式新颖、内容精练有趣的微课,很好地满足了当前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教师在语文群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微课,一方面能让学生在趣味性的视频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则能顺理成章地将本节课内容导入进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教师营造的课堂情境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语文群文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使用微课,有助于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准导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

(二)有利于突出重点,加深理解

对小学生来说,在面对大量的语文知识时,受生活阅历和学习经验的影响,对课程内容中的重难点把握不够精准,在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精神方面缺乏深刻的理解,导致学生在群文课堂活动中学习起来越发吃力。教师针对这一现象,将微课引入语文群文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将课程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强调,对学生的探索思路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则可以将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入群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将语文知识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拉近学生和课堂知识的距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三)提供教学指导法,提升效率

对语文教师而言,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要在教学中重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写作意识,在写作中获得阅读巩固,只有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相连,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在语文群文课堂活动中运用文字表达内心情感的需求,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进步。在群文教学活动中运用微课,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式,简化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环节;还能实现教学活动中阅读和写作二者的完美结合,为学生顺利开展语文学习提供专业的指导方法,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在群文教学中融入微课技术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针对本节内容的某一篇文章展开详细讲解,这种讲解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该课文内容的理解,但同时会有一个弊端,即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的认识具有片面性,“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对学生深入探索能力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师开展群文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群文教学中对该主题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以此促进学生探索思维的多维发展。为了更好地发挥群文教学的作用,教师将微课引入其中,通过对微课运用方法的多样化探索,最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创设群文教学环境,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教师在开展群文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当前的学习特点,借助微课创设层次丰富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直观的视觉体验中对所学的主题内容有更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不断地品味和感受中,对学习主体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比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浪淘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黄河有更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引入学过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凉州词二首·其一》这两首诗,并借助微课创设三种不同的视频情境:《浪淘沙》中的黄河奔流不息,滔滔不绝的场景;《登鹳雀楼》中的黄河在夕阳的映照下,朝着大海汹涌奔流的场景;《凉州词二首·其一》中的黄河好似从白云间奔流而下,从孤独的玉门关流过的场景。通过对黄河的三种不同形态的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的气势磅礴。待学生再读《浪淘沙》,定会对诗句中描述的“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而教师针对“黄河”这一学习主体,只需适当引导点拨,便可让学生对诗词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激发了学生对“黄河”进一步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拓宽课堂教学范围,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受课堂时间的限制,为了赶教学进度,对教材内容没有时间进行更多地拓展,导致学生的学习视野受限,进而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但随着微课技术的不断成熟,教师将其引入群文教学活动,一方面可以有效简化教师的教学环节,节省教师的讲课精力;另一方面则能将大量的课外拓展内容融入微课,并在课堂活动中以视频、图片或动画演示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在丰富学习内容的同时,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有意识地丰富课堂内容,极大提升了微课运用的有效性。

比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其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和《少年闰土》一起,制定以“鲁迅”为主题的微课内容,向学生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从鲁迅的亲人、其他人及鲁迅的作品等角度,对鲁迅先生有深入的认识。教师再利用微课,对鲁迅的文学地位、文学作品以及个人成长经历、革命经历等资料进行补充,并将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使学生对鲁迅先生有全方位的认识,对鲁迅先生的作品中表达的思想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料中拓展文学视野,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三)巧用微课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对学生而言,他们对语文科目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通过在学习中不断积累字、词、句和表达技巧等知识,最终实现听、说、读、写活动的顺利完成,并在学习中获得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语文思维能力,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但在短暂的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想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就要保证设计的课堂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手段具备引导性,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以对学生目前掌握语文知识的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性格喜好,在此基础上巧妙运用微课教学手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进,将微课同群文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此进一步促进微课教学形式在语文群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四)优化趣味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推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坚持一点,即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学会学习”服务。因此,在开展语文群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充分注意到学习主体性这一教学要求,对教学形式进行趣味化改进,通过打造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主题的探索欲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通过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打破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活泼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掌握课堂知识,获得良好的课堂体验,进而激起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比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其同《和时间赛跑》《长歌行》放在一起讲解,通过拓展课堂内容,使学生对“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了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多样化特性,将《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加入进来,虽然这首歌歌颂的是父母的无私和付出,但对时间流逝、时光一去不复返的诠释同样生动深刻,而将这首音乐融入课堂活动,能让学生不自觉进入对“时间”这一主题的探索中,并在情绪的感染下,对珍惜时间的理解感受更为深刻。之后当教师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时间去哪儿了呢?”时,学生会对时间的流逝开始主动思考,并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

(五)打造实践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落实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有意识引导,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整,通过打造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基础和创新空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能力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在语文群文教学活动中也是如此。语文教师通过对同类型文章进行深入讲解,利用微课的便利性、针对性强的特征,将课堂内容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对之后的课堂活动进行深入探索。

比如,在讲解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牛郎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串联在一起,利用微课,将这个传统的民间故事用播放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之后的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该故事想要表达的内容分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该故事的逻辑线进行重新梳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完成对故事内核的提取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利用微课将本堂课程的重点展示出来,并鼓励学生就故事内核对该故事内容进行大胆续写,充分发挥想象力,待学生完成后,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运用微课的形象化特征,打造读写结合的实践课堂,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开展写作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群文教学中运用微课技术,不仅能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帮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自主探索,使学生在逐步引导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当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技术,创设群文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拓宽课堂教学范围,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优化趣味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打造实践教学环境,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此提升语文群文教学质量。教师通过充分发挥微课在语文群文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对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群文教学活动微课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群文活动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