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业设计的“四以”方法

2023-04-15江汉义福建漳浦县前亭中心学校

小学科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建构作业探究

◇江汉义(福建:漳浦县前亭中心学校)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要立足学生发展,以素养为导向。它昭示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走高效发展之路,作业设计要走精练促思、加速核心素养之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着力高效课堂教学的谋划,着眼学生练习的有效、精简,使得数学教育真正满足“学生能够学习到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数学,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要求。为此,教师需要从营造氛围、创设情境等外因入手,着力构建一个诗意的课堂学习氛围、设计富有情趣、充满智慧的新颖习题,以激发学生内驱力,让数学学习、练习成为他们的乐事。

一、以趣味构建课堂,设计作业

从小学生生理特征出发,用趣味构建课堂、设计作业,是新时期教师必须认真谋划的内容。因为它不仅关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还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他们深入数学学习奠定基础。以趣味化、智慧化的作业设计为主线,精心打磨课堂教学细节,给学生提供一个智趣交融的学习场域,为他们营造一个快乐探究、幸福学习的天空,让学生数学学习素养获得提高。

(一)构建趣味教学,建设高效课堂

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太大兴致,就会采取无所谓态度,也不会有太大的热情,内驱力就会显得很苍白。为此,教师要摸清学生的兴趣点,设计教学细节,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活力,诱发他们主动探究的内驱力,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幅度攀升。

以《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为例,教师要从学生生活着眼,用他们比较喜爱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像设计一个比一比活动,在学生活动区中摆放不同的袋装小食品。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并猜一猜这些小食品哪一袋是最重的,哪一袋是最轻的。接下来,指导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去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样他们就有机会各显神通,在用电子秤称重,用手掂一掂、拎一拎等体验中,建构轻重表象,形成对应的学习感知。

(二)设计趣味作业,促进素养发展

结合一阶段的学习,教师还需要开展一个“搬一搬、算一算”学习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物体质量有大有小”的感知,为建构千克和克的表象打下良好基础。比如,引导学生掂一掂若干袋小食品,说出自己的感受,再认读包装袋上的标注,像100 克、200 克等。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活动,便能够计较好地初建“克是比较轻”的体验。

紧接着,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搬一搬同样个数的哑铃,再试着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或是活动体验。在该项作业完成过程中,学生能够用前面的学习经验,很自觉地去认读哑铃上的标记,发现它们不再是多少克,而是1 千克、2 千克等字样。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同伴互动操作体验学习作业,引导同伴去感受一袋食品与一个哑铃重量的差异,从中初步感受千克、克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提供有力支撑。

二、以问题助推学习,细化作业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切实履行引导者、参与者责任,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故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课堂学习动态,捕捉课堂生成的各种资源,精心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深度探究,开展有效学习。其间,教师还需结合课堂学习现状,细化作业设计,让随堂作业成为学生深化学习理解、促进学习内化、加速学习认知建构的有效举措,进而实现高效教学与有效作业的完美融合。

(一)重视课堂追问,推动高效教学

优化课堂问题设计,是打造高效教学的基础。因为问题能够较好地调剂课堂气氛,引导课堂的走向,使得学生围绕问题去思考、探究,促进高效课堂的建构。此外,随堂追问的针对性、启发性和及时性的特点,能够让课堂预设与生成更加契合,更利于教学开展,更有助于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二)细化作业设计,促进有效探究

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教师还应及时地调整预设,进行课堂随堂练习的改变与调整。比如,结合前面的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平面图形大小比较的练习,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几个大小不等的长方形,再引导学生去比较所画长方形的大小。这样的作业,既能帮助学生巩固面积的比较认识,使得面积感知积累变得更加丰厚,又能打破思维定式,让学生跳出实物表面的思维局限,把面积再度延展至平面图形,初步感知面积还可以是平面图形大小等。

如此细化每一阶段的课堂作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之中,也使得课堂学习、数学练习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完成作业的畏难心理,让他们初步意识到作业是学习的有效助手,是巩固知识、深化学习的必由之路。这些都会成为学生持久学习的宝贵经验。

三、以合作促进深思,优化作业

以合作助推学习深入,加速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出发点之一,也是课标思想的有力实践。自主探究有其无法避免的局限,古语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可见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是明智之举,是打造高效教学的有效策略。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有益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去,通过群体互动、智慧交互等途径,实现知识积累的加速、学习视角的拓展。同时,合作学习还能给课堂练习设计带来新的生机,使得数学作业进一步优化。

(一)组建合作小组,增添课堂活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采取较为合理的、符合班情的方式,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打造合作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以“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教学为例,教师要审视学生对该部分知识学习的能力、思维等不同状况,组建对应的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众人生活经验分享、个性化思考等过程中,获得学习感悟,使得学习视野得到拓展,学习收获持续增多。

比如,在学生探究“妈妈买鸡蛋”问题中,就会试着把千克数、钱数都化成整数去计算,也有部分学生把算式中小数都化成多少个0.01 等,这样学生就能推想到商不变规律的应用,最终都会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就为学生探究问题提供了方向,提高了学习的实效性。

(二)鼓励合作互动,推进深度学习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是他们未来走向社会最基本的素养之一。为此,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合作型作业的设计,以此来助力课堂教学的开展,助推学生理解的深入,加速学生对除数是小数除法算理的领悟,以及相应认知的正确建构。

比如,在学生初步提出商不变规律在这类计算中的应用时,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作业设计,或是合作型作业练习等,让他们对除数是小数除法的学习积累不断厚实。如指导学生合作互动,共同出一组除数是小数的试题,学习用商不变的规律来进行变化研究,让学生在同伴出题、思考与互动中,更有效地感悟算理,明白内在规律,实现高效课堂的建构、深度学习的打造,还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以实践深化教学,开放作业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以高效课堂建设为统领,深度研读教材,理性解读学情,科学地吸纳、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智慧,更显活力。故而,教师要将实践操作等纳入教学谋划之中,成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本质、积累数学学习经验的根本方法,特别是把对应的数学作业设计为实践探究活动,这样就会让课内、课外形成一个较为完美的整体,使得整个学习活动紧密结合,较好地帮助学生建构认知,发展数学综合素养。

(一)引导实践探究,尝试推理猜想

教学中,教师既要关注教学预设思考,又要努力创设一系列动手操作,或是实践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动手中学习,用数学眼光去观察活动现象,学习用数学知识解读对应现象,尝试用数学思维推理或是进行学习猜想,使得深度学习自然生成。

以“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创新地设计课前预习练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正方形去建构圆,让他们在不同的画圆、剪圆活动中,初步感知圆的面积与对应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对圆的面积计算学习有个初步表象。随着学生剪出不同圆、探究圆的面积与对应正方形关系等实践活动的开展,他们逐渐感悟到圆的面积与其中以半径为边长的小正方形面积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会形成一种朦胧的初步猜想:圆的面积一定与圆半径的平方有关。

(二)设计实践作业,优化学习活动

课堂教学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既有预设的精彩,更有生成的动态变化之美。随着学生实践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需要围绕这一学习过程设计一份操作性实践作业。如,“圆看似与正方形是有关联的,可否把圆直接变成学习过的几何图形呢?”这一追问能够助推学生动手实践学习的开展。于是,学生就会进入小组合作实践之中,用个性化思考来优化学习活动,使得课堂学习更有效。

比如,学生会把圆进行剪拼,组成熟悉的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还有等腰梯形等,并在分析讨论、互动探究中,初步推导出实践学习中的内在规律,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实现学习、作业的双发展。

依据课改精神,吃透课标思想,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式,紧扣“双减”政策精神,优化作业设计,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积累的出发点。故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梳理,帮助学生学好概念,明确每一个知识点的本源,让他们进入深度学习之中。教师还应重视新形势下的作业设计,把知识串联起来,利于学生更有效地投入学习观察、分析思考、比较归纳、概括建构等学习活动之中,克服思维程式化的学习弊病,初步掌握数学学习、数学作业的基本策略与方法,积累较有价值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得学习视角与知识储备获得丰富与拓展,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发展数学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建构作业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建构游戏玩不够
作业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