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儿纸艺工作坊探析

2023-04-15

好家长 2023年3期
关键词:惠山纸艺泥人

文 周 勤

工作坊是一种集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于一体的学习模式,它区别于灌输式教育,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使参与者获得丰富的成长体验。幼儿进入这样的一个环境,能够深深感受到这里是为他们而准备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主动寻找所需的东西和想做的事情,并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纸艺工作坊是我园的一间美术专用活动室。我园以纸艺工作坊为载体,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让“以美育人、以艺陶情”浸润幼儿的童年生活。

一、融入儿童视角,师幼共创特色环境

创设工作坊不能盲目跟风,应当建立在对幼儿园已有课程资源的客观审视评估之上,建立在幼儿的经验之上。

由于幼儿是纸艺工作坊最核心的使用者,创设工作坊要突破“教师视角”的局限,融入更多“儿童视角”。我园引入惠山古镇文化课程资源,让幼儿在幼儿园能够得到家乡传统文化的浸润。

惠山古镇历史悠久,被称为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我园位于惠山脚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惠山古镇成为难得的课程资源。古镇资源有哪些教育价值?哪些资源可以引入纸艺工作坊?哪些是幼儿可游戏、可把玩、可探索的?我园探访古镇,努力用儿童视角,挖掘惠山古镇的艺术价值,用笔记录值得幼儿走访的地点,用相机拍摄希望幼儿发现的建筑文化。

参观时,幼儿都表现出较高兴趣。他们在祠堂群、文化展示馆、长廊等名胜古迹间穿梭。活动中,他们兴致勃勃地探究、发现、提问、讨论,用心观察体会,通过拍照、绘画、符号等方式记录着自己的发现,用自己的方式捕捉着惠山古镇的独特文化。家长也参与进来,和幼儿一起翻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帮助幼儿更全面地了解惠山古镇的文化底蕴。从幼儿的记录和收集的资料来看,惠山的门牌坊、泥人、花纸伞、老照片等这些具有浓郁的江南韵味的物件深深吸引了他们的目光。

幼儿参与工作坊环境创设需要教师的帮助与引导,多数情况下要以教师主导、幼儿为辅的方式进行。我园根据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创设了幼儿最感兴趣纸艺工作坊区域:“泥人小作坊”是进行纸浆和纸糊造型的区域,可以制作印章、惠山泥人;“小街花伞秀”是进行玩色、染纸的纸艺游戏区,可以创作各式各样的小花伞;“古镇老照片”是进行撕纸的纸艺区域,可以用撕纸的方式来表现老照片、给客人撕肖像画……在环境创设中,幼儿主动参与纸艺工作坊创设。例如,大(二)班幼儿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建造一个最具特色的惠山古镇门牌。他们和教师一起商量选用什么材料、要搭多高、在哪里搭,最后他们在材料库里发现了适合搭建门牌的牛奶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如何固定青砖柱子?如何搭建门牌头?牌头上的瓦成怎么做?小丽在材料库中找到一个一次性纸杯,安琪提出将纸杯一切二,涂上灰色来做门牌上的瓦砾。在师幼共同努力下,惠山古镇的门牌初具雏形。

二、立足儿童视角,材料推动经验生长

纸艺工作坊材料是幼儿进行艺术表现与艺术创造的重要保障。材料给了幼儿操作的机会,决定着幼儿可能获得什么学习经验,获得哪些方面的发展。不同的材料隐含着不同的学习经验,教师要立足儿童视角,根据幼儿当前的兴趣、经验与发展需要,有针对性、有层次地投放材料,并不断调整材料梯度,促进幼儿新旧经验的有效联结,推动幼儿经验的持续生长。

(一)投放丰富真实的材料,以材料提示经验

相对于班级区域,纸艺工作坊中投放的材料更为丰富。材料是连接幼儿活动与学习经验的中介,教师以幼儿在美术领域的关键经验为依据,在“古镇老照片”“泥人小作坊”“小街花伞秀”不同的区域,通过材料的分类摆放,区分关键经验的不同类型。例如,“泥人小作坊”是进行纸浆和纸糊把玩造型的区域,教师巧妙地利用纸盒、笔筒、藤萝、缸等收纳工具,以及墙面、柜面、桌面、地面等不同的空间,将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分类摆放。

幼儿进入这个区域后,能够清楚地看到每种材料的摆放位置,并根据自身的兴趣,轻松自由地选择喜爱的材料。有的撕餐巾纸做纸浆,有的用刻印的方法做印章,有的用纸糊做立体的小人,有的给惠山泥人上色、烘烤……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探索材料,与材料亲密互动,获得发展。

(二)凸显材料的层次性投放,给予幼儿经验生长空间

《3~6 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要求:“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要想到达发展的“阶梯”,教师必须遵循“由易到难”原则,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难易层次不同的材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经验水平上获得发展。

层次性是针对全园不同年龄阶段和能力水平的幼儿而言的,纸艺工作坊中的物质准备应当以“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其中找到能够吸引自己的材料,以及适合自己水平的工具”这一标准为目标。我园针对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以及对材料的使用经验,对不同结构梯度的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更好地激发幼儿与材料互动。例如,在“小街花伞秀”活动中,教师为小班幼儿提供了不同颜色的喷壶、海绵印章、蔬果印章、伞面等操作简单、玩法固定的高结构材料,并配有纸黏土、吸管等少量低结构材料。

对于已经有了一些材料使用经验的中班幼儿,教师提供了牙刷、尺子、餐巾纸、宣纸、毛笔等低结构材料,有意识地增加废旧材料,使幼儿有机会探索多种材料工具的综合使用。

对于材料操作经验最为丰富的大班幼儿,教师提供的材料以非结构和低结构为主,并加入更多废旧材料和自然材料,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工具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对各类材料进行创意组合,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这样,每个幼儿都能够按照自己的速度与节奏选择材料,实现经验的不断生长。

三、珍视儿童视角,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工作坊作为课程的补充和完善,在互动共生中让幼儿获得更为连续性的生活经验,为幼儿带来多维度的经验。纸艺工作坊面向全园开放,活动时间相对固定,幼儿常常是在一段固定的“板块化”的时间里活动。因此,幼儿在其中的活动更具目的性和历程性。在活动中,教师要蹲下身子,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并采取适宜的策略引导幼儿深入探索、深度学习。

纸艺工作坊中的创作环节是幼儿能力、兴趣、习惯以及相关学习品质发展的重要环节。关注他们的活动、记录他们的故事、发现他们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支持,应该成为教师的重要工作。例如,大(一)班幼儿对“百家姓”产生了兴趣,学书法的丹丹是班里认字最多的幼儿。他在纸盒上用纸浆捏上了自己的姓“张”,但印出来的“张”是反的。

丹丹寻求教师的帮助:“老师,为什么我的名字刻出来是反的?”教师说:“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印章上的字和你做的名字有什么区别?”丹丹发现原来印章上的名字是反的,而他自己做的字是正的。“哦,我知道了,我来试试,但是我怎么做呢?我不会做反的字,能不能做一些正反刻出来一样的字?”教师鼓励他“试试”。于是,“雨、天、干、个”这些字被丹丹做在了纸盒上。

四、彰显儿童视角,搭建展示分享平台

在纸艺工作坊的活动中,幼儿都会形成一些作品,有的完成,有的未完成。幼儿的作品是创作过程的最终产物,是幼儿精神生命活动的表征。教师可以利用结束后的经验分享与回顾环节,让幼儿讲述和解释自己作品的内容和想法,这是彰显儿童视角的有效方法。另外,不管幼儿作品完成与否,教师都应让幼儿的作品得以保存和展示,这样能够让他们获得种成功的体验,感受到自己的创作被认可,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一)讲自己的作品“故事”

在活动结束后,我园采用小组分享、预约分享的方法,鼓励幼儿讲述自己作品的故事。有的分享自己关于“古镇老照片”的故事,有的分享给客人撕肖像画的故事,有的分享用纸浆做惠山小泥人的故事等。大班幼儿乐乐讲述了自己反复使用餐巾纸、胶水做纸糊,一直没有成功。教师鼓励大家讨论,看看谁能够用适合的材料、工具和方法成功地塑形。这样的经验分享,能够帮助幼儿巩固已经获得的材料使用经验,推动幼儿的持续探究。

(二)提供不同的作品展示空间

纸艺工作坊中作品形式多样,我园根据幼儿作品的特点,提供充满美感的“立体+平面”展示空间,使得幼儿的作品放在上面更显艺术感。例如,在“小街花伞秀”活动中,教师始终引导幼儿用悬挂、立体展示等方式,将小伞悬挂在隔栅栏、连廊上、插在方凳的小孔中。

猜你喜欢

惠山纸艺泥人
“侨”见惠山:“云”游桃花源 同筑“根魂梦”
丁林鑫:争当惠山智能制造“创业先锋”
纸艺——鸟
我是“泥人罗”
捏泥人
端行肃纪 法治护航
———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养成教育掠影
纸艺插花技术
泥人刘
扇画惠山古镇情
创意映射形形色色的纸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