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好新兵培育要树立三种思维

2023-04-15

政工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课目新兵专业

刘 伟

加强基层建设是强军兴军的根基和力量所在。士兵是军队基层构成的主体力量,必须紧盯兵之初,把新兵培育抓出实效,确保基层部队兵员的高质量输送。基于兵员特点、教育训练、部队环境等实际,必须树立科学化、个性化、项目化的思维理念,进一步优化新兵培育模式,提升培育质量。

一、紧盯兵员主体新特点,树立科学化思维

调查显示,大专在读学历以上新兵占比超过80%并呈上升趋势,兵员整体年龄普遍提高,40%的新兵具备除学生以外的其他社会经历,思想也更显成熟,入伍的政策红利和近年疫情下的就业压力吸引了更多高素质人才。同时,新时代的新兵群体成长于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环境,新的时代特点给部队抓好新兵培育带来新的挑战,亟需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来谋求对策。

一是科学识人。不同的学历、家庭、社会关系等背景必然导致兵员个体的差异性、层次性,做好兵员特征类型鉴别和区分是提高新兵培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首先,要做好显性区分。从入伍动机入手,弄清楚服役意愿强弱;从技能特长入手,弄清楚驾驶修理、计算机应用、等级厨师等技术专长;从家庭情况入手,弄清楚特殊家庭(离异、单亲等)困难诉求;从入伍前经历入手,弄清楚政治底数和社会经历。其次,要做好隐性筛查。综合新兵个人现实表现、带兵骨干情况反馈、承训机构考核评估、机关部门跟训了解等情况,掌握每名新兵思想品德、能力素质、服役意愿等基本信息,如实填写、及时完善新兵成长档案,为下一步专业分配、人才保留提供选取依据。

二是科学育人。运用规范、精准、系统的人才培育机制,增强育人方式的科学性,确保人才输出的原则性、战斗性、实用性。抓好铸魂育人,扎实开展“学习强军思想、建功强军事业”教育实践活动,讲好先进典型故事,引导新兵续写崭新篇章;讲清世界形势变局,激励新兵投身强军新局;讲明军队练为战、战为胜实情,激发新兵敢冲锋、勇争先热情。抓好精武强能,立起实训实备的鲜明导向,区分不同素质人员、不同训练阶段、不同专业课目,定人员、定方法、定时限、定标准,提升新兵军事训练成效。抓好立身塑形,明晰涉网、涉酒、涉黄、涉赌、涉贷等问题界限,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进一步严明纪律、立起规矩、规范言行。

三是科学用人。新兵入伍训练阶段的工作安排、岗位分配、专业选取一定程度上决定其职业发展规划、影响士兵队伍建设,如何同时实现人才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与新兵个人能力的迭代提升,需要做科学安排。要合理分配专业,利用共同课目训练时间,综合学历专业教育、基础能力素质、个人兴趣意愿等因素,提升专业分配与个人职业发展需求的吻合度;要注重潜能激发,发挥好新兵各方面特长,以新闻报道、宣传鼓动等任务活动为牵引,在实践中激发潜力、提升能力;要提倡互帮互教,综合特长优势,建好用好“三互”小组,让新兵既当老师也做学生,在团结协作中实现共赢,促进良性互动。

二、注重拴心留人多举措,树立个性化思维

调研显示,当前新兵成长环境优越、思想开放前卫、时代气息强烈,为部队带来了新思想、注入了新活力,超半数新兵对自己军旅生涯有着转改军士、考学提干、建功立业等明确规划,长期服役的意愿较为强烈。同时,新兵从小接触网络依赖网络,价值观易受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影响。培育具有稳定服役意愿的士兵队伍,需要对接好现实需求,确立针对新兵群体特点的个性化思维,营造拴心留人环境。

一是改善外部条件。提供完善的食宿生活、设施器材等多方面外部保障,有利于新兵快速实现身份转变。要完善训练场地建设,提升配备训练场地、器材的系统性、完备性,确保适用训练计划、满足训练需求;要建好用好军事训练伤防治体系,从训练伤病预防、治疗、恢复等阶段为新兵提供健康保障;要紧跟时代特点,把VR 体验、云课堂资源等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用好,提升教育质效;要把准新兵考学、提干、留队、入党等个人诉求,及时提供相关法规政策支持;要保障好基础生活条件,合理配备洗烘衣间、俱乐部、健身房等场所,提高生活幸福指数;要按标准科学搭配伙食,调剂好地域、民族差异,保证饭菜可口又营养。

二是优化内部环境。始终围绕做好新兵培育工作这个中心,积极营造良好内部环境。要建立健全法规制度,明确职责权限、规矩要求,把资源、精力向中心工作聚焦;要确保教练员队伍质量,建立选拔任职机制,抓好岗前培训、考核,做到择优选用、持证入职;要建立奖惩机制,通过开展阶段性考评、结业考评等方式,明确标准、立起导向,对积极进取、表现优异的表扬肯定、奖励表彰,对消极懈怠、不达标准的做好跟进关注、重点帮带;要严肃纪律规矩,做到干部骨干以身作则,确保纪律刚性约束、公正严明;要抓好风气建设,畅通民主渠道、倾听新兵声音、积极解难帮困,坚决抵制和肃清官兵身边的“微腐败”和不正之风。

三是搭建成长平台。从调研情况看,新兵普遍政治信仰坚定、爱国情怀浓厚、成长愿望强烈。要合理统筹安排,调配好时间、分配好空间,确保新兵既能完成集体动作,也能实施个人安排;要做好职业规划,引导新兵正确认识军人职业特点和部队建设需求,作出合理的规划和选择;要搞好为兵服务,针对新兵学习需求,通过补充书籍资料、外请教员教学、组织交流互鉴等方式,提供好服务保障;要用好军职教育平台,加强与军队院校合作,有针对性开发优质课程,满足新兵学理论、学军事、学专业、学技能等全面需求。

三、统筹入伍训练全流程,树立项目化思维

当前,新兵入伍训练区分为共同课目和专业课目两个训练阶段,共同课目训练主要开展基地化集中训练,专业课目训练则依托不同类型单位集中组织,新兵训练结束后分配至基层单位。调研反馈显示,训练成效与预期目标间存在一定差距,从项目管理角度看,统筹抓好新兵入伍训练项目的计划、组织、管理、控制全流程,有利于提升训练成效。

一是明确目标定位。每个专业分类对应相应类型基层单位和岗位,如何确保新兵入伍训练取得良好成果、生成战斗力,需要明确的目标定位和认识。要确立总目标,通过深入调研基层单位,掌握部队实际需求,达成培训目标、培训成果与部队需求三方的一致性;要细化子目标,围绕总体目标,确定不同专业类别、不同训练阶段、不同训练课目的子目标,确保方向清晰、有的放矢;要坚持目标导向,制作并下发目标清单,将目标成果导向贯穿入伍训练过程,充分运用奖惩机制,对达标困难人员必要时采用延迟分配、全程退役等负激励举措。

二是优化组织设计。不论是基础训练还是专业课目训练,承训机构和单位都难以独立组织,需要从其他单位抽调管理骨干、教练员、保障人员,涉及单位多、人员多,同时不同专业课目差异性大,需要确定时间分配、人员调配、计划安排的最优设计,确保训练效益最大化。要合理抽调人员,认真制订人员抽调计划,确定人员类型、数量,加强与基层单位沟通,避免因人员抽调影响原单位正常工作;要科学调配时间,区分专业类别、训练课目,结合训练实际,充分研究论证,既做加法也做减法,确定最优时间配置;要适度调整计划,及时发现并调整影响培训效果、耽误培训进度的安排。

三是加强系统管控。新兵入伍训练总目标的实现与子目标的达成情况息息相关,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系统全面的管控有利于总体目标的达成。必须要有人管,由训练管理部门牵头统,由军械、供应、运输等具体业务部门安排专人管,由承训机构和单位具体抓,形成齐抓共管格局;必须要细致管,在新兵阶段性考核、专业选取、分配下连等关键阶段严格把关,在违规违纪、弄虚作假等问题上坚决问责,在健康安全、福利待遇等涉及新兵切身利益事情上认真对待;必须要全程管,紧盯训练计划落实情况,加强训练成效的监督和评估,结合实际组织补课、补训、补考,确保目标按质按量按时达成。

猜你喜欢

课目新兵专业
基于Excel的军事体育考核成绩统计表的设计与实现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新兵,请入列!
点亮初心,打造出版精品——出版新兵成长记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领着“新兵”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