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宝贵经验

2023-04-15

政工学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时代化指导思想中国化

沈 阳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不断取得理论创新成果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最终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任务,完成具体时代使命。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宝贵经验包括如下方面。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党的坚强领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政治现象,这一历史进程的推进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在党的领导下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国形态,并表现出强烈的中国特点。这种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人民在经历了诸多的试验、尝试、试错之后的抉择。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不仅需要科学的思想理论,而且需要强有力的现实力量,中国共产党就是将这两种关键因素进行整合的核心主体。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仅将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的政治原则,而且逐步确立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化,逐渐形成了根本文化制度,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事业提供了思想理论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中国表达、中国话语,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系列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系列理论创新成果的典型代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正是基于此,我们深刻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同样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的坚强领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的开启、推进、拓展,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对群众路线的长期坚守。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得以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将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意志紧密结合起来,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的智慧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能够彻底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科学理论指南。始终坚持党的坚强领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宝贵经验。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正确思想路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着中国人民正确认识世界、科学把握规律、大胆追求真理、主动改造世界,这一历史过程的实现要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基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改变中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都发挥了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指导作用,指引中国相继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结构性转变,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随时随地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与中国经济社会条件、历史文化传统、现实实践需要的深度结合。一方面,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等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符合中国具体实际和阶段需要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内在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深度融合的集成化成果,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与古老悠久中华文明形态的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成熟完整和系统完备的思想理论体系,在诸多领域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结合方法理论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身指导思想的政党。党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党要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这种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首先对这一理论武器本身有全面而深刻的理解与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不仅科学阐释了党所创造的伟大历史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优势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且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之间的深层次联系。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不仅体现在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方面,而且体现在不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结合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方面。

结合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方法论。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时代化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过程中,首先提出和形成了“一个结合”,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正式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标志着我们党在理论创新方面开始走向成熟。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连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正式提出,实际上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结合”的正式提出,强调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明确了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进一步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把“一个结合”推进到“两个结合”,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理论认识论层面的创新。新时代必须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对待中华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要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与使命的历史,也是一部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掌握群众是党完成历史使命的现实要求,也是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基本条件。党在接续进行自我革命和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过程中,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价值理念,集中展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观点,坚定捍卫了人民至上这一根本立场和执政为民这一执政原则。“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立足这一宗旨,党对自身进行了科学定位,在开创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始终秉承着自身的人民性特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必然是能够科学掌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体系。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性和党性原则,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从毛泽东提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到邓小平提出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到江泽民提出“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再到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等,都反映了党的人民立场、执政理念、价值原则一以贯之的特点。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论断,既反映了推进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的价值取向,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现实目标和时代要求。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指引中国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动员,实现了人民群众的再组织化,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无组织或低组织化的状况,找到了彻底改变中国命运的现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的飞跃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开放的积极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的飞跃有效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政党自信、民族自信、国家自信、文明自信和历史自信,在世界上展现了良好的大党形象、大国形象。因此,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宝贵经验。历史启示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坚持加强理论武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飞跃”的理论创新成果,必然是全党高度认同、凝聚了全党智慧的理论创新体系。纵观近代以后的中国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精神上实现了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则推动了中国人民从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到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转变,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系列成果推动中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这个过程中,党始终重视自身理论成果的价值转化、实践转化、武装转化,不断推动党的主张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开展理论创新、思想教育、政治宣传等,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和政治确认。我们不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过程中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而且注重通过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对其进行确认。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通过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飞跃成果进行政治确认的基本形式。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宪法,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确立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这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创新成果在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武装人民中的重大历史、理论和现实意义。重视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时代化指导思想中国化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跳单、双圈教学设计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
论艾思奇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思想
新时期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创新与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