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托竹荪菌棒层架式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2023-04-05陈星光杨智勇冯俊

江西农业 2023年4期
关键词:竹荪菌棒覆土

陈星光,杨智勇,冯俊

(鹰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西 鹰潭 335000)

红托竹荪是一种担子菌,隶属担子菌门、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素有“菌中皇后”的美称,是一种极其名贵的食用菌,具有肉厚味香、口感脆、营养丰富等优点,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及矿物质元素,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润肺止咳,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神经衰弱等功效[1-2],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为更好地发展鹰潭市食用菌产业,鹰潭市农科所从贵州引进了红托竹荪在鹰潭试种,采取菌棒层架式栽培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实际生产状况就相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播种前的准备

1.1 土壤选择及处理

选择土壤肥沃、不易板结、三年内未种植竹荪的田块,挖取田块10~20 cm深的表土,将土壤处理成0.5~1 cm大小的碎土,pH值在5~6.5。并在种植前10~20天对土壤进行杀虫杀菌消毒:杀虫剂用氯氟•甲维盐乳油及噻螨•哒螨灵乳油;杀菌剂用二氯异氰尿酸钠可溶性粉剂。土壤最好提前一个月准备好,将土壤处理后以备用。

1.2 场地建设

1.2.1 菇棚搭建处理

各类温室、大棚、老旧房子等均可用作菇棚。菇棚四周采用遮阳网、草帘、黑白膜遮光,调整棚内的光线在200勒克斯左右,两侧可对流通风,四周挖好排水沟,菇棚安装防虫网及喷淋设施,防虫网在80~100目为宜。清除大棚四周杂草,菇棚使用前应保持清洁,确保无杂物、杂草等,菇棚内用烟熏剂及石灰进行灭虫消毒处理,然后关闭菇棚12~24 h。

1.2.2 栽培层架搭建

层架搭建选用直径为3~5 cm的钢管,每个层架搭3层为宜,层间距60 cm,层架长可依据大棚长度自行设计,宽1~1.1 m,层面用塑料漏网和遮阳网平铺,并用卡绳将塑料漏网和遮阳网同时固定在钢管上,间距0.8~1.0 m,四周留0.8~1.0 m的过道,每个层架必须用卡扣固定死,层架与层架之间用钢管固定,防止层架倒塌。

1.3 大棚消毒处理

播种前10天左右,须对大棚和层架进行彻底消毒处理,棚内可用杀菌剂、杀虫剂等水溶液喷洒大棚地面、层架等,对整个大棚进行无死角杀虫消毒处理或烟熏处理,然后密封大棚,杀灭大部分病菌和虫卵。

2 栽培技术

2.1 菌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性强、商品性状好的菌种。要求菌种无污染,外观菌丝白色、饱满、浓密,长满或接近长满,无老化和萎缩现象,购买菌种时最好选择由技术条件较好的正规菌种公司生产的菌种。

2.2 播种时间

红托竹荪是一种中温型菌类,若大棚是控温的,则层架式栽培模式原则上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若大棚不是控温的,则播种时要根据当地气候尽量避免出菇期遇到高温或低温,以春播2月-4月和秋播9月-10月效果最好,最好选择阴天播种,具体播种时间应根据自然气候、品种特性、栽培设施等条件合理安排。

2.3 播种量

播种量以4500个/亩的菌棒为宜,每个菌棒重600 g左右,播种前可用二氯异氰尿酸钠药剂对菌棒浸泡半分钟进行消毒处理。

2.4 播种方式

将先前处理好的土壤运送至大棚内,并在每层层架床面铺垫3~5 cm厚的土壤作为菌床,之后将菌棒脱袋消毒处理,然后将菌棒摆放在菌床上,每排并列摆放3个菌棒,首尾相接平铺在菌床上,每个菌棒间距8~10 cm,依次摆满每个层架。

2.5 覆土

在菌棒摆放完毕后须及时进行覆土工作。覆土必须遮盖整个床面,菌棒不能暴露在外面,覆土应松紧合适,太紧密则通透性差,影响正常出菇;覆土太稀薄,菌料可能会露出来,导致病虫害发生,覆土厚度以 3~4 cm为宜。

3 菌丝管理

3.1 温度管理

红托竹荪菌丝在土壤5℃~30℃时均可生长发育,土壤最适宜温度为20℃~23℃,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会抑制菌丝生长或使菌丝停止生长,此阶段若温度过低,可在栽培架上覆盖一层薄膜,形成棚中棚进行保温,温度过高可开棚通风降温,保证菌丝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

3.2 湿度管理

菌丝生长阶段一般情况下不用喷洒水,保证空气湿度在60%~65%,菌丝经过不断增殖,吸收大量养分后形成菌索爬至土表,菌索扭结在一起形成小菌蕾,此时空气湿度应保持在70%~85%,覆土含水量应提高到20%~30%。

3.3 空气条件

红托竹荪属好气性真菌,整个生长期都需要足够的新鲜空气,室内应注意通风换气,至少每天对大棚进行通风一次,每次30分钟以上。

3.4 光照条件

光照对红托竹荪菌丝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照,可在栽培架上再覆盖一层遮阳网。

4 出菇管理

4.1 温度管理

菌丝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生长发育,逐步扭结在一起形成菌蛋,此时要保证大棚内温度达到18℃,最适宜温度在22℃~25℃,温度超过35℃菌蛋容易干枯甚至死亡。

4.2 水分管理

菌球生长期,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喷水时长根据棚内湿度而定,保持相对湿度在90%以上,此时若湿度过低,则子实体容易开裂或畸形。喷水时应注意:覆土发白时勤喷,菌蕾小时轻喷雾状水,菌蕾大时多喷、重喷,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或不喷,使子实体在适宜的湿度下正常生长。

4.3 光照管理

子实体生长发育时需少量的散射光,需将棚内搭建的遮阳网移除,保持“七分阴,三分阳”即可。

4.4 覆盖松针

菌丝有部分会爬出土面或者在土面形成小白点样原基,此时需选择干燥、无霉变、无虫蛀的松针覆盖。松针需在太阳下暴晒1~2天,并用40%二氯异氰尿酸钠500倍液或者200 ppm的三氯异氰尿酸浸泡5分钟。覆盖厚度以不见土为宜,大棚四周可以适当厚点,中间位置薄一点。

4.5 营养管理

前期菌丝生长发育消耗了部分的养分,而菌蕾发育至出菇需消耗大量的营养,此时需补充一定的外源营养液,覆盖完松针之后用4.3% 氯氟•甲维盐杀虫剂喷雾,同时结合用药,第二次补充营养,喷施氨基酸水溶肥加0.1% 三十烷醇稀释1000倍液,保证子实体生长所需的氮源、碳源及各种矿物质元素。

5 病虫害防治措施

5.1 选择优良菌种

一是选择高产、优质、稳定性强、抗逆性强的菌种;二是选择长势强、无病虫害污染的菌种;三是选择菌龄适宜、无退化或老化的菌种。

5.2 物理防治

在红托竹荪生长期间,需进行严格的管理,如可在层架上挂防虫板,将蚊虫杀死,并对大棚、土壤、菌棒等进行消毒处理,大面积杀害病菌和虫卵。

5.3 药物防治

发现菌蛋上有水渍状斑点时,并流出无色、乳白色或棕色的液体,也就是所谓的“黄水病”,此病害是红托竹荪常见病害,需及时检查菇棚中的发病情况,将染病菌蛋及时清理,并在发病菌蛋周围撒生石灰消毒,同时加强大棚通风换气,降低“黄水病”发病概率。红托竹荪常见虫害有白蚁、蛞蝓等,对于白蚁,可用灭蚁灵诱杀;对于蛞蝓,可用石灰粉撒在其活动处进行驱杀。

6 采收、烘烤及贮藏

6.1 采收时期

当子实体完全成熟,菌裙伸出菌盖1/3或破壳露头时,可以开始采收,因菌柄较脆易断,采收时需特别小心,要轻拿轻放,保持菌裙和菌柄的完整性,且不要影响到旁边的竹荪蛋,避免孢子液将菌柄弄脏后难以清洗,若子实体不小心被泥土弄脏,可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再放置容器内;另外,也可以将即将破壳的竹荪蛋进行采收,并将菌蛋集中放置在干净的菇房内进行集中统一出菇,此方法可以大大增加竹荪的商品价值,一般情况下可以采收2~4茬,其中头2茬产量占总产量的70%~80%。

6.2 采收方法

剥离菌帽、孢子泥和菌托,用小刀从菌托底部切断菌柄基部,切忌用手向上拉扯,避免破坏尚未成熟的菌蕾和菌蛋,要保持菇体的干净和完整。被孢子泥和泥土污染的竹荪用清水洗净,同时剥离的菌帽不能丢掉,需用清水清洗菌帽上的孢子,并将洗白的菌帽还原至菌柄上,否则会大大降低竹荪的商品价值。

6.3 烘烤

采收回来的子实体需及时烘干,一般在采收后1小时内烘干,采用低温烘干法即可保持红托竹荪的原状与色泽。烘烤过程中需注意排湿和避免高温,避免竹荪严重皱缩和变黄,降低竹荪商品价值。

6.4 贮藏

竹荪干品贮存不及时或过久,容易失去香气、变潮、变黄,影响商品价值。加工后的干品需及时入袋并封口,有条件的最好放置于冷库中储存。若在常温条件下的室内贮存,则需置于干燥、黑暗、阴凉处,且贮存时间不宜过久。

7 展望

红托竹荪的培养料主要是麦麸、玉米芯、木屑等农林废弃物,将资源变废为宝,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而且生产后的菌棒可作为优质的有机肥还田,实现农业生产资源高效利用和良性循环,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另外,红托竹荪经济效益也非常高,是一般竹荪效益的3~4倍,但因红托竹荪种植技术要求严格,层架式菌棒种植成本较高,令很多种植户望而却步,后续可加强其他种植技术的研究,如大田生料栽培技术的研究。通过降低红托竹荪种植成本,让更多的种植户参与到红托竹荪产业发展中来,促进红托竹荪产业的快速发展,让红托竹荪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新产业。

猜你喜欢

竹荪菌棒覆土
香菇出菇期菌棒补水技术要点
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Understanding Chinese Characters:竹
菌中皇后话竹荪
“竹君”食疗菜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一碗竹荪汤
百病傻